《殘天闋》的創作概念: 我一直覺得評論自己的作品是件挺尷尬的事,要表達的意念已經蘊含在小說裡,作者實在不應該多言,就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作品、觸碰心靈深處的感動,如果一個作品不能引起半點共鳴,無疑的,是作者的失敗。但前日忽然收到「明日武俠電子報」編輯來信,希望能談談殘天闋,他們對武俠小說的堅持與熱忱,實在令我佩服,因此在趕稿的緊迫中,我抽空寫了這篇《殘天闋的創作概念》,也算是和讀者們再一次回味!
《殘天闋》常讓人無法理解是什麼意思,尤其是「闋」這個字,我便在此破題解釋一番:這個故事是以「殘缺的天命」為主題,而「闋」字本身有兩個意思,一是詞曲的單位詞,例如一闋小曲,小說裡代表了九道神功,也就是「殘天九闋」;另一個更深遠的意思是「止息」,也代表到了最後,天地間一切紛擾終會歸於平靜止息。
2008年是個低迷的時代,當時新聞總是不斷播出金融風暴、經濟大蕭條、全球暖化、政治鬥爭、社會慘案等等負面消息,殘天闋就是在那樣的氛圍下,書寫出來反映社會的虛幻作品,裡面許多靈感取自現實新聞、周遭人事,還有我自己的人生經驗,然後以魔幻武俠方式呈現。
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要選擇武俠小說的形式,事實上我可以接受各類作品,只不過武俠始終是最愛,也是我心目中最具有中華文化特色、最難寫且最豐富的一種創作型態,它可以集武術對決、玄奇想像、浪漫情感、鬥爭計謀、歷史政治、人文哲思、寫實映射、各類雜學、推理、詭異、恐怖於一個大熔爐,想像力可無限奔馳,人物可極盡鮮明,還有什麼小說會比它更好看?對於創作者來說,無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我心目中武俠小說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武」+「俠」+「小說」。任何類型的小說要成功,都需有好的人物和情節,而武俠小說裡還必需有武功和俠義精神,四者缺一不可。少了俠義精神、完整情節,只是流於電玩場景,少了厲害武功,則成了鄉野傳奇,稱不上武俠小說。至於人物的展現,始終是戲劇小說裡最迷人的部份,因為無論歷史如何更迭、潮流如何轉換,人心的貪嗔愛慾永遠不變!
我就依這幾個方面談談殘天闋的創作概念:
一、情節架構:《殘天闋》是一部雙男主角的武俠小說,但我希望這不僅是風小刀和月孤焰兩人的故事,而是讓讀者身歷其境去感受江湖的驚濤駭浪,每個主角、配角、正派、反派、大宗師甚至小嘍囉都有鮮明的面貌,不同的貪嗔愛慾牽纏糾葛,共同架構出一個大千世界。而這個虛幻世界能有史詩般的壯闊、恢宏深刻的思想、懸疑嚴謹的佈局、細膩透澈的人物。
我以為好的小說應該要在情理中寫出創新,在驚奇中傳承核心價值,還有對現實的省思與期許,我希望《殘天闋》真能給讀者這樣的感受。
在寫作上,我喜歡中華文詞的節潔優美,不必絮絮贅言,只用精簡的文字就能化成一篇幽遠意境,個人偏見以為武俠小說的文字要有古風,才有味道,金庸的文字是古典中容易閱讀的方式,因此我創作武俠小說時會趨近這種方式,不可諱言的,也是考慮到老武俠迷的閱讀習慣。
在橋段舖陳上,我運用了一點推理小說的手法,以大小線索互相套連的方式書寫,習慣看直線發展的讀者或許會不適應,但我希望讀者能享受猜謎的樂趣,猜到有賓果的歡喜,而且會想一直往下挖掘,沒猜到也有意外的驚嘆,不管猜不猜到,都欲罷不能。
在情感方面,我運用一些西洋小說獨白的方式,來描述角色心裡,也用文藝小說的浪漫文字來舖陳愛情。
二、武功設定:為符合電影、電腦特效的潮流,我在許多打鬥、奇幻景觀都做了視覺特效的設計,也盡量展現各種小法寶,好滿足年輕讀者的想像力。
玄幻武功、術法要合理的融入鬥智情節之中,是一大挑戰,一開始我就設定不要太天馬行空,盡量符合大自然「相生相剋、福禍相倚」的規律,所以最厲害的武功就必需付出最大的代價。
另外,武功的設定與角色特性、情節推展要能相互呼應,決鬥的氣氛一定要緊張刺激,不只是動作,更要有心裡層面的對決,而這個心裡因素,往往也是下一個情節的伏筆。
三、人物與俠情:一開始這小說背景設在「魔界十三月王朝」,主角就是十三月孤焰這個魔界少主。後來我決定加入風小刀這個角色,是為了讓「殘天」這個悲壯的主題留下一線溫暖光明,這故事因此成了雙男主角!
我學生時代曾寫過一個魔教教主的角色,擁有不世才智,能掌握天下大局,當時想寫他的豐功偉蹟、神祕傳奇,故事卻沒有完成,因著現實環境放棄了寫作,直到現在才延用這個角色成了《殘天闋》裡月孤焰的雛型。
在歷經歲月洗練之後,重塑這個角色時,他的內在深度就更加豐富了,著重的不只是功業,還包括對天道的體悟和內心掙扎。
月孤焰幾乎擁有世人最夢寐以求的條件,俊美的外表、高強的武功、顯赫家世、溫柔相愛的妻子、忠心不貳的下屬。另一方面,卻也有著最殘酷的命運,在他身上每一道都是解不開的矛盾難題,一邊是生死不渝的妻子、另一邊就是仰賴生存的族民;前頭是需要解救的父親、後頭就是生死結義的兄弟,甚至在他身上也流著衝突的血液,左手是魔君一統天下的野心、右手就是人類的感性俠義,因此,無論他對敵人再怎麼百戰百勝,始終掙不脫天命枷鎖、人情束縛。
我希望一個悲壯角色呈現出來,是有其合理的悲劇命運,能讓讀者流不出淚水,卻悒鬱感動、回味再三,久久不能釋懷。
有讀者覺得孤焰的鋒芒幾乎掩蓋了風小刀,無可否認,傳奇總是吸引群眾目光,但我除了寫一個絕世人物,也希望寫一個生活裡的真實人物,就像周遭的男性朋友,勤奮、樸直,會為親人朋友犧牲奉獻,也會為情所困,儘管對前途感到挫折迷惘,仍願意懷抱善良與希望,努力打拼,是值得尊敬的平凡英雄。
孤焰對各方局勢成竹在胸,因此一派優雅淡定,風小刀的江湖卻是十足的驚濤駭浪,是真實的血肉拼鬥,沒有半點轉圜,每一次生死交關,他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但對於想救的人、該做的事,從不放棄,也不退縮,我想這一點是更加難能可貴的。
另外風小刀初出江湖時,遭受到同儕排擠,十分辛苦,好不容易當上領袖,並不是從此高枕無憂,反而得面對更絕頂的敵人、更艱鉅複雜的局勢。
人生一如此景,我們常羨慕更高的位子,卻忘了那裡風更強、雨更大,考驗更加殘酷,然而一個人的志節也同時在風雨裡顯明,當無間已經殘破,風小刀無法得到任何奧援,便獨自奔走江湖,最後他寧可拼上自己所有,也不願傷害無辜。
如果說孤焰看透了世情,那麼風小刀就是一名追尋者,他不停追尋著世間的答案,在追尋殺父仇人的同時,也在探索恩仇的意義,在追尋心儀女子時,也在體會真愛,在追尋江湖認同時,更在領悟正邪的分別,他不是優柔寡斷,而是迷惘不解,最終他得到答案,也成就了他安身立命的「道」。
最後再談談讀者最常問到的二個問題:
一、殘天闋裡運用許多東方古老知識,例如詩詞、數術、佛禪道、歷史人文典故,我真是這麼瞭解嗎?
我原本就喜歡中華古文化,只要一到古典裝潢的餐廳,馬上就感到自己化身古代人(笑!)
為了營造小說情境,當然更是大量翻閱資料,但我以為知識是其次,能把適當的資料不著痕跡的埋入情節裡,才是應該的,也就是說,並非為了展示這些學識,而是為了讓人物符合身份、情節必要,才會以此表現。
因此小說中,道家門派的理論多援用道家經文,而佛家子弟的對白也多出自佛家經典,這在描寫上是做了區隔;書中許多古詩詞,一方面是自己的喜好,另方面也是多多傳揚中華文化含蓄深遠的意境,有時為了符合小說情節,還擅自更改古人作品,找不到合適的,才會自己撰寫、露醜一番。
二、我如何掌握幾十個勢力,上百個人物,讓他們彼此衝突、卻又環環相扣、全依附在主線情節裡?
這就要歸功於理工邏輯的訓練。首先我擬定好故事主旨,再將情節大綱、重要角色列成一覧表,然後假設自己是導演,要怎麼進場、取鏡、營造氛圍,把每一幕場景訂好、該上場的演員全站好位置,然後自己跳下來扮演每一位角色,模擬他們的心裡狀態(或許有人要問:扮演那麼多角色,會不會精神分裂?的確在「連命絕情」那個章節寫完後,我幾乎虛脫,直到一年後必需校稿,才有勇氣重看。)
當初我也想過參加「溫世仁武俠大奬」的比賽,但因字數限制而作罷,那時正沉浸在殘天闋的氛圍裡,也不想分心寫別的短篇小說,事實上,殘天闋是我第一部完整的作品,在這之前,我從未投稿,也不比賽,更沒想過出版,寫作純粹是讓自己和有緣的讀者快樂而已,因此殘天闋出版後,陌生讀者的支持真讓我十分感動,也有了繼續創作的力量。
寫殘天闋時,我心想終其一生或許只會寫這麼一部小說,畢竟寫小說需要慢慢蘊釀、細細雕琢,太花時間了,不是我這講究效率的理工人該作的,既然只有一次,就要把最精彩的情節、想表達的意念,以最好看的方式、極盡所能的一次綻放,完成之後便即封筆。但寫作就像是上癮的毒藥,一旦嚐到滋味,就難以戒斷,各種靈感不斷冒出來,實是欲罷不能,以至於不知不覺中,我又趕著第二套小說歷史武俠《武唐》,甚至是《殘天闋二部曲》也在腦海中漸漸成型……
「武俠小說是華人文化獨有的烏托邦世界,滿足每個人的熱血俠義,冒險樂趣與遠大夢想。」
我喜歡武俠裡的俠義和奇幻,俠義和奇幻一樣,是現今稀有的東西,因此珍貴。
寫沒落的武俠小說,就像書中主角的精神,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持,因此顯得美好動人,但願有更多同好堅持在這條路上,無論是行俠者、書寫者還是閱讀者!
2014.12.31 高容謹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