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種樹的男人/一個無私的心靈,一本感動全球千萬人的綠色聖經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5/01/08 第87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種樹的男人/一個無私的心靈,一本感動全球千萬人的綠色聖經
Get Lucky!助你好運/九個心理習慣,讓你用小改變創造大運氣
教室外的最後一堂課/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是什麼?
在愛裡活著/只要活在愛裡,生命永不消失。
彩虹力量覺醒──同志解放運動第一人/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傳
閱讀筆記 小說/課本不能說的祕密

新書鮮讀
種樹的男人/一個無私的心靈,一本感動全球千萬人的綠色聖經
文、圖節錄自果力文化
圖/果力文化提供
一個隱士般獨居的牧羊人,以一人之力,在荒枯的法國南部山區,種下了十萬顆橡實

內容簡介:

描寫一位牧羊人,以持續一生的種樹行為,復育了整片森林,書中的牧羊人布非耶(Elzeard Bouffier),是一個無私、慷慨、不存有回報念頭的人。他的一生,只堅持做一件對的事──種樹,靠著這樣的精神力量,就足以讓一片荒漠之地,變為流著牛奶與蜜的迦南地。

作者介紹:

讓•紀沃諾

一八九五年生於法國普羅旺斯地區,卒於一九七〇年,被喻為法國廿世紀最偉大的鄉土文學大師、農民詩人。其作品以質樸而生動的寫作風格著稱,擅長描寫人類面對自然的感受,細膩刻畫地方與人物角色。重要著作有《屋頂上的輕騎兵》、《抑鬱的國王》、《挪亞》等歷史傳奇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作品,《種樹的男人》是作者自認為「最覺得自豪的文字」,出版後譯為近二十國文字,影響後世尤為深遠。

搶先試閱:

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品行出眾,就得有好運氣能持續觀察他的作為數年之久。如果他的行為不帶私心,全然是出於無比的慷慨心中絕對沒有存著回報的念頭,而且還在大地上留下具體可見的印記,說這樣一個人品行出眾,大概就錯不了。

約四十幾年前,我在阿爾卑斯山這座深入普羅旺斯的古老山區裡,於遊客所不知的高地健行。

這個區域的東南方和南方是以迪朗斯河中游為界,介於西斯特龍鎮和米拉博鎮之間;在北方是以德羅姆河上游為界,從河川的源頭直到迪耶鎮;在西方是以孔達.維內參的高原以及蒙度山的山梁為界。它包括了整個下阿爾卑斯山省的北部地區、德羅姆河南部。以及孤立在沃克呂斯縣內的一小區。

我在這片標高一千兩百到一千三百的荒野中健行時,當時的景象單調而光禿。滿地只見野生的薰衣草。

我橫跨這片高原,在走了三天之後,發現自己處於極度荒蕪的地帶。我在一處無人煙的村子廢墟中搭起帳棚。自前一天晚上,我就沒有水可飲,必須找到水源才行。這些一落落的屋舍,雖然是廢墟,卻像是老蜂窩一樣促擁在一起,我不禁想這裡過去應該有一道流泉,或是一口井。

果真有一道流泉,但是已經乾枯。五六間屋舍在風吹雨淋下都,沒了屋頂,有座小教堂的鐘樓已經傾頹,但屋舍、教堂還是屹立著。一如這裡還有人居住時,但如今,此地已然沒有生命的跡象。

雖然是六月,驕陽正豔,可是在這片毫無綠樹遮掩的土地上,頂著高空,風勢猛而烈,刮得讓人受不了。風隆隆的吹襲著這些殘。破的屋舍,就像野獸吃東西受到了打擾而發出吼叫。

我不得不拆了帳棚。又繼續走了五個小時,我還是沒找到水甚至看不出來有找得到水的希望。到處都是一樣的乾涸,一樣的木本野草。我好像看見了遠處有個小小的黑影立著。我心想那是一棵孤伶伶的樹。我不意之間走向它,才發現那是一位牧羊人。他身邊有三十幾隻綿羊躺臥在炙熱的地上。

他把水壺裡的水給我喝,不久,他帶我到他在起伏高原中的住處去。他從一個天然的洞口裡汲水,洞很深,水質甘冽,他在這個洞口上側安置了一個簡陋的轆轤。

這個人話很少。慣常獨居的人常是這樣。但是可以感覺到他很自信,堅定自若。在這個一無所有的荒涼之地,這真是一場奇遇。他並不是住在木棚子裡,他有一間用石頭砌的真正房子,看得出來他在來到高原以後,如何用他個人的方式來修建在這找到的廢棄石屋。

屋頂很堅固,而且不滲水。風刮來,瓦片會發出大海湧上海灘的聲音。

房裡收拾得很整齊,餐盤洗了,地板掃了,他的槍也上了油;一鍋湯正在火爐上滾著。我這時也注意到他鬍子刮得乾乾淨淨,衣服上的扣子縫得牢牢的,衣服補綴的地方都縫得密密實實,看不出來補過的痕跡。

他請我喝湯,我遞給他煙草袋,他說他不抽煙。他的狗跟他一樣安安靜靜,友善但不卑屈。

我一到這裡就意識到得在這裡過夜;離這裡最近的村子尚且要走上一天半。再說,我對這個區域零星的幾個村子熟悉得很。有四五個距離頗遠的小村莊散落在這高地的山坡上,分別座落在道路尾端的白橡樹林間,彼此遙遙相望。這些村莊裡住著幾個伐木工人他們將木材製為木炭。住在這樣的地方,生活不免艱困。這裡冬夏氣候皆嚴酷,幾戶人家在挨挨蹭蹭的擠在一起,使得與世隔絕的村人顯得更為自私自利。逃離此地的慾望時時在村人心底翻攪。

男人每天就是開著小貨車把木炭載到城裡去,然後再開回家來,即使性情再好的人也禁不起這樣永無止境的折磨。女人則滿心是積怨。

在這裡凡事都會引起口舌之爭,從木炭的販售爭到教堂的座位,品德的高尚要爭,道德之惡也要爭,而且對善惡的爭議更是無休無止。尤其,這裡的風也是無休無止的颳著人的神經。自殺像是會傳染似的,一例接著一例;更有不少人瘋了,往往釀成死亡的悲劇。

牧羊人去找來一個小袋子,在桌上倒出了一堆橡實。他仔仔細細的一個一個檢查,把好的橡實挑出來。我抽著煙斗。我說我可以幫他忙。他說他自己來就行。事實上,看他這麼細心的工作,我並沒有堅持插手。我們的交談止於這裡。他把好橡實挑出一堆來以後便十個十個數著。同時,他又就近細察,淘汰了橡實太小的和有輕微裂紋的。他挑出了一百個完美的橡實後便停手,然後我們各自上床。

和這位牧羊人在一起,真是寧靜平和。第二天,我請求他再讓我住上一夜。在他來說我的請求很自然,或者更準確的說,他讓我覺得什麼都不會打擾他,他對一切處之安然。再住一夜並不是絕對必須的,但我為好奇心驅使,想要對他多瞭解一點。他把羊趕出羊圈,領著牠們到放牧地吃草。在離開前,他把昨夜那個小袋子,連同裡面精挑細選的一百顆橡實,浸到一桶水中,然後才背著袋子走了。

我注意到他身上帶了一根一公尺半長、約拇指般粗的鐵棒。我沿著一條與他平行的小徑,安步當車的散著步。羊群的放牧地是一。片谷地。他讓牧羊犬看守羊群,他自己則朝著我所在的地方走上來我以為他是過來要求不識相的我離開,實際上卻不是如此,他本來就要走這條路。他邀我要是我沒有其他事好做,不妨與他同行。他爬了兩百公尺,來到高處。

 
Get Lucky!助你好運/九個心理習慣,讓你用小改變創造大運氣
文、圖節錄自天下文化
圖/天下文化提供
相信自己是幸運的開始,幸運只給準備好的心智!

內容簡介:

幸運,是希望,也是一種感覺。那怎樣獲得幸運呢?幸運來自於機會,機會來自於人。但如何認識這些貴人呢?今天你出門往右走,可能遇見貴人。往左走,可能遇見仇人。但時隔許久,仇人說不定哪一天又變成了你的貴人。人生就是這麼奇妙,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我們起碼可以改變自己,培養一些好習慣,創造幸運的條件。

作者介紹:

劉軒

哈佛大學學士、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哈佛教育學院博士班肄業,目前為暢銷作家、品牌顧問、音樂製作人、廣播節目主持人。身兼數職的劉軒活躍於許多專業領域,也擅長各種跨領域創意製作,從故宮的動畫配樂到時尚品牌發表會、從廣播節目主持到大型舞曲派對的打碟DJ、從《Why Not? 給自己一點自由》和《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等寫意散文集,到最新發表的心理學力作《Get Lucky! 助你好運》。也因此,劉軒不願意讓自己以職稱來定位,只致力於當個「有用的創意人」。

搶先試閱:

肢體會說話

Kelly和Penny是好朋友,國外留學畢業回國,兩人活躍於台北繽紛的社交圈,各大時尚晚會和精品派對都能見到她們的芳蹤。奇怪的是,她們兩人雖然都頗有姿色,桃花運卻截然不同。憑照片看,Penny似乎比Kelly還更出色,但每次參加派對,紳士們都會主動與Kelly談天,Penny卻時常被冷落。會過來跟Penny搭訕的,不是油腔滑調的player,就是一些打不死的蒼蠅。

Penny實在很懊惱,雖然與Kelly是麻吉,但難免心裡會有疙瘩。「為什麼好對象總是找Kelly,我的對象都是爛咖?!」她想著想著,愈來愈不開心。在某次聚會上,Penny還情緒失控,搞得場面很尷尬。Kelly向朋友們私下訴苦,大家才紛紛開始注意。

某天晚上,在一場盛大的慈善晚會,我剛好看到她們兩人一起走進來。可惜當時反應不夠快,來不及拿手機拍下來,因為兩人的桃花運為何如此,一張照片就能看出端倪。

Kelly的身影在門框內像是一幅畫,端莊優雅,遠看就充滿了自信,緩緩走近時,她看起來大方、亮眼,像是好久不見的鄰家女孩,突然某天在外巧遇,發現她長大了,變成女人了,有一種熟悉的吸引力。

Penny穿著七吋高跟鞋,乍看頗有模特兒架勢,但卻是一位剛出道的模特兒,略顯僵硬。她似乎刻意掩飾著自己的緊張,一手叉腰,一手拿著包擋在胸前,一副「不要靠近我」的樣子。整個現場的氣氛因為這對姐妹花的出現而有了明顯的改變,但兩人的「氣場」卻完全不同。剛現身在入口,你就已經知道今晚的舞台將屬於誰了。也真奇妙,短短幾秒,臉都還沒看清楚,怎麼能判斷那麼多?事實上,我們就是能判斷那麼多。

潛意識在控制你的行為

科學家曾經請一群職業演員做實驗,在他們的肩膀、手肘、腳踝等關節貼上感應片,請他們走路、跳舞,並演出各種生活情境。電腦記錄這些貼片在3D空間的位置,螢幕上顯現的只是一些零星的亮點。當亮點靜止不動時,看起來像是一張星象圖,但只要他們開始動起來,連小孩子都能看出那些亮點是「人」,而且還能辨識這個人在做什麼動作,甚至能判斷他們的性別和心情。雖然一般人都能辨識,卻無法解說是如何辨識的;我們「就是知道」。

 
教室外的最後一堂課/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是什麼?
文、圖節錄自平安文化
圖/平安文化提供
我們無需教室,就能向彼此學習

內容簡介:

一場意外的大病,讓大衛不得不被迫放棄他最熱愛的教書工作,連跟妻子寶拉之間的感情也出現了裂痕。但他想起他在教室裡不時鼓勵學生要勇敢追尋人生的價值,他決定也要為自己做出抉擇……

作者介紹:

大衛•蒙納

在美國東岸的邁阿密長大,畢業於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說到青少年時期的自己,他定義為:一個熱愛文學,卻欠缺人生方向的龐克族滑板少年。曾信誓旦旦絕不教書的他,卻一頭栽進教育界,只說自己是「挺身」出來當老師,後來更成為備受學生愛戴的模範教師。他曾在邁阿密的珊瑚礁高中教了十五年書,並在二○一二年時獲頒年度最佳教師獎。大衛的「優先清單」概念,源自於他過去與學生研讀莎士比亞《奧賽羅》的課堂活動,他請學生用二十六個字彙組成的清單來形容劇中角色的個性特質,再進一步形容自己,他發現這是了解自己很好的方法。大衛的故事被他的一個學生發表在邁阿密前鋒報上,立即引起全美矚目,今日美國報、哈芬登郵報以及CNN、NBC電視台等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報導,也感動和激勵了無數讀者。

搶先試閱:

我開始告訴朋友們我的計畫,稱之為願景之旅,並決定在十一月啟程。依我想來,這是請求學生們教導我的機會,一如我曾經教導過他們,尤其是我會請他們協助我踏上旅程,穿越沙漠和河川,行經綿綿不絕的開闊道路,邂逅素昩平生的人,親身體驗凱魯亞克和惠特曼筆下的美國。之前,我不曾西行到比伊利諾州更遠的地方,但亞歷桑那、德州、奧勒岡、華盛頓、加州等地都有我教過的學生。說不定,我還可以實現一個長久以來激勵我的夢想,就是在太平洋游泳。

有了新目標,我的心情幾乎在一夕之間逆轉,藥物的毒性從我體內漸漸排出後,身體感覺比前幾年健康多了。肯定會有一些人願意接濟我的旅程,但我要怎樣向孩子們放出風聲?我跟許多學生保持聯繫多年,但我在珊瑚礁高中這些年來,教過的學生超過三千人,盡可能一網打盡全部學生的最佳方式是什麼?還會有什麼管道?我在臉書貼文:

給我的珊瑚礁高中大家庭:我要感謝大家與我共度的時光,你們給了我生命中的驕傲、目標、喜樂、滿足與意義。即使我只參與過你們一小部分的人生,但這真的是我的榮幸。趁著大家還沒濕了眼眶,我要向大家宣布一個計畫:我要去旅行。我打算搭便車、巴士和火車(對,拄著手杖等等),橫跨美國到太平洋。請讓我知道你們在哪裡,以及是不是能讓我在你家的沙發睡一晚。

不出四十八小時,我收到遍及五十個城市的學生邀約。

「你在亞特蘭大有一個床位喔!」

「我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沙洛特,隨時歡迎!」

「波士頓大學!」

「我在維吉尼雅有多的床,很樂意接待你!」

「蒙納許老師!!!我在舊金山,跟我說你什麼時候要來!」

「我們在艾西維爾市,一定可以搞定住宿的。」

學生們的愛源源湧進,提供我落腳處,令我震撼。閱讀這些留言的第一夜,是我從癌症確診以來少數淚水潰堤的日子,那是感恩的眼淚。我灌溉過的孩子們,曾經令我哭泣也共歡笑的孩子們,想要回報他們的老師,活像他們尚未給我美麗人生的大禮。

隨後那幾週,我天天檢視住宿的邀約,聯絡可能接待我的東道主,規劃路線,擬訂行程。我的朋友海蒂•戈斯坦架設一個募款專頁,協助我籌措旅費。規劃旅程很累人,但總算喚醒了我的活力。我感覺到自己逐漸覺醒,迷霧也都退散了。我買了一台麥金塔電腦,自學語音辨識系統與用單手打字。我研究這趟旅途中不同氣候所需的各式裝備品牌,我目前的衣服清一色是針對佛羅里達四季如夏的氣候選購的,但在明尼阿波里斯市和芝加哥等城市,我會遇到寒意刺骨的氣溫,因此需要一件保暖的夾克和手套。我想把行頭統統塞進一個背包,這將難如登天。

規劃行程的每個環節都是一項挑戰,但朋友和以前學生的留言總是激勵著我。

我的學生妮基•馬丁內茲寫道:「我祈求自己對學生的影響力,能夠像你影響我的人生一樣多。謝謝你教了我這麼多,並且持續教導我。我保證,每個走出我教室的學生都會知道你的名字,曉得你對我教育的影響力。朋友,祝你冒險愉快,你要知道,不論你去了哪裡,我跟許多人的禱告都會伴你同行。」

九月下旬,我小試身手,飛到紐澤西訪友,隨後搭乘火車到紐約跟雅各消磨時間。這趟旅程多災多難(包括在一個地鐵站一跤摔斷手臂)我為臉書的追蹤貼文記述這次經驗:

我從紐約和紐澤西的試驗之旅回來了,得到了對裝備及自己的許多資訊。關於裝備,我發現二十磅重的行囊實在太重了點,也比我想像中不靈便。我也覺悟到自己需要多多操練自己、提高專注力和紀律來克服新的身體障礙,才能好好體驗行程,樂在其中。例如,我現在曉得自己不該老是撞上東西和摔跤,因為這些行為顯然會害我摔斷右臂。沒關係,反正我得多多練習使用左手。

聲援的留言蜂湧而至:

「鼻青臉腫不過是性格的一部分,堅持下去!」

「女生最愛疤痕了!」

「你辦得到的,蒙納許老師!」

我刻意輕描淡寫,但說真的,這番經歷嚇壞我了,我連短途旅行都有問題了(大半行程是搭飛機)而我的行程規劃卻可能涵蓋在全美各地三十座城市以上,若以火車和巴士代步,我究竟要怎麼上路?我在屋子裡踱步,想著此行會遇到的種種障礙,思考著撇下寶拉和房子以及此舉的後果。當我邀請她一塊去,她拒絕了,說:「我想我們想要的生活並不一樣。」

幾天後,另一位學生在我的臉書牆上摘錄了《梅岡城故事》的一段話,她絕不可能知道,那恰恰是這本哈波•李經典作品中我最愛的話:「我要你見識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氣,別以為手中握著一把槍就叫勇敢。勇敢是在你展開行動之前就挨打,但你依然展開行動,不顧一切貫徹始終。」

我的願景之旅再一個月就要展開了,如果我現在不走,要等什麼時候?我的明天不會更好了。我的腿疼痛著,但至少還走得動,誰知得我還能走多久?那些腦子裡的一大堆藉口不該再聽下去了,得付諸行動了。

 
在愛裡活著/只要活在愛裡,生命永不消失。
文、圖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
圖/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一個人不能只是活著而已,就算他是死刑犯,也要努力活出天賦,這輩子才算真正活過。

內容簡介:

20年前黃淑文的地理課學生阿毅送給她的手繪漫畫,一直被淑文放在地理講義的第一頁,鼓勵課堂上的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20年後,她終於再續了和阿毅的師生緣,卻是站在監獄鐵幕的兩端……因此她開始了與死刑犯學生的書信往來,她從陪伴學生的心路歷程,重新思考生命與死亡,一個人活著的意義。當阿毅終被處決,他的死去,將黃淑文推入了一個巨大的絕望與悲憤中,卻也讓她踏上一條自我療癒的旅程。

作者介紹:

黃淑文

《康健雜誌》和《媽咪寶貝》專欄作家。台師大地理系畢業,擔任國中教師7年,被形容為「叛逆學生最愛的老師」。為育兒辭去教職、專事創作,部落格曾獲部落客百傑獎、文學創藝類金牌獎,被評為「最溫柔動人、頗具說服力的部落格」。著有《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最長的辭職信》、《趁著年輕去流浪》、《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媽媽的讀心術》。《最長的辭職信》文章「從浪子到鐵人」,被編入大學教科書,作為探索自我和生命教育的讀本。開辦心靈成長班和親子彩繪心靈探索工作坊,引導親子從圖畫和色彩觸摸彼此的心,讓孩子讀懂爸媽,父母也發現兒女更多的可能。

搶先試閱:

楔子 永不放棄的愛

一九九三年師大畢業後,我在台中一所國中任教。一年後調到南部,臨別前有個學生阿毅送我兩幅漫畫,讓我大為驚豔。阿毅不愛念書,一提起筆畫畫時,卻充滿自信發光的眼眸,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調回南部後,每次編地理講義,我總把這兩幅漫畫放在講義的第一頁,很驕傲的跟別人說:「這是我的得意門生阿毅畫的,在我的心裡,他實在很棒。」我特別留了兩本地理講義要送給他,心想,如果他知道我這麼看重他的畫,一定很開心,更加努力畫畫,說不定以後會成為一位傑出的畫家呢!

雖然我惦記著這件事,但世事無常,調到南部後我突然大病一場,緊接著結婚、兩次流產,又調校北上,好不容易懷孕又再度安胎、請育嬰假、辭職寫作,一晃眼,十幾年竟然就這樣過去了,等我開始打探阿毅的消息,才知道他在二○○五年被判了死刑。

一種晴天霹靂的震驚,像一把刀狠狠劃過我的胸膛,望著保留阿毅將近二十年的漫畫,淚如雨下。當時尚有二十四個死刑犯,我上網搜尋卻找不到他的名字,以為他早已被處決,忍不住在電腦桌前痛哭失聲。我多麼懊悔自己的愛給的太慢,為何我如此惦記、欣賞他的才情,卻沒有及時讓他知道?如果我一九九三年離開台中後,持續關心鼓勵他,阿毅的人生會不會改變?

命運為何如此捉弄人啊!

接下來每一年教師節接受專訪,我都會說起對他的遺憾,再多的懊悔和眼淚也無法換回一條年輕的生命。我告訴自己,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一定要及時給出一個老師的愛。也許是老天爺聽到我的心聲,二○一二年十月底,二十年前在台中教過的學生來探望我時,竟然說「阿毅還活著」,這幾年都關在台南看守所。

一種失而復得的喜悅,夾雜各種複雜的心情,一下子湧上我的心頭。我馬上提筆寫信,告訴他不管過去發生什麼事,他在我的心裡永遠是那個愛畫畫的小孩,我把保留二十年編有他漫畫的地理講義寄給他,請他再畫一幅畫送我,我一定會好好珍藏,就像珍惜他二十年前那兩張漫畫一樣。

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了兩週,終於等到他的來信。他說他一直記得我,對於過去所作所為讓父母師長蒙羞,深感無地自容,只能畫一幅菩薩送給我,表達自己的懺悔。望著他畫給我的菩薩,我的淚水潸潸落下。如果可以,我願意陪他跪在佛前,日日夜夜向菩薩祈求,換來他生命的重生。

和他通幾次信後,決定南下去看他,透過電腦視訊短短十五分鐘的交談,我才知道他每隔一段時間就申請優先執行死刑,他願意為自己的過錯負責,只求及早執行。死刑既然已經定讞,現在的他每天關在不到兩坪的舍房,活著和死去有什麼不同?生活如果已經沒有希望,那麼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一個死刑犯活著的價值在哪裡?」告別阿毅後坐高鐵北上,我一路哭回台北,痛苦矛盾。下了捷運,馬上在車站寫了限時掛號信給他,告訴阿毅我教過他,相信他的可能,知道他絕對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死刑犯,無論如何老師都不會放棄他。

我要他把自己當作一個修行者和創作者,在獄中畫菩薩懺悔,一方面唸佛修行,一方面鍛鍊自己畫畫的技巧,如果他畫滿一百幅菩薩,我就幫他編畫冊開畫展。說不定畫了一百幅菩薩後,心境就會有所改變。我請兒子用相機把他畫的菩薩拍成照片並做電腦修圖,或者掃描建檔製成卡片,送給他的父母朋友、獄中的長官和同學;我先生則送他毛筆,推薦書單給他做畫畫的靈感;女兒親手縫布包繡上他的名字,送給他當作生日禮物。我們真心把他當作家人和孩子來關心,並從他畫的菩薩解讀他的心境,幫助他自我探索。阿毅不只愈畫愈好,展現他一直沒被栽培的畫畫天賦,也因為畫的菩薩細膩漂亮,贏得獄中長官的讚賞,請記者採訪報導。

二○一三年農曆年前,因緣際會下,我終於隔著玻璃窗看到他本人,時隔二十年的歲月,我們終於見面了,好多的回憶霎時衝上心頭,不停地湧動著。隔著玻璃窗看著他發亮的眼眸,閃動著淚光,我知道那是一個受到老師疼愛,知道自己受到肯定,努力想要重新活出自己的眼神。

返北後,我讀著他的來信,看著他謝謝我給了他活著的動力,每天都專注在每一張圖,盡其所能完成作品,不再像以前只是麻木的等死,我的眼淚又奪眶而出,覺得終於把一個愛畫畫的孩子找回來了。

二十年來,我惦記著一個學生、保存他的畫,並不知道他會變成死刑犯。好像有一條命運的絲線,把我拉上一台生命列車,縱使列車上有乘客忽上忽下,我知道,最後只剩下我和阿毅兩個人面對兩個生命問題:「他要如何活下去?」以及「我要如何陪伴他?」

究竟是內心不捨?不忍放棄?失而復得的珍惜?還是作為一個老師的天職?老天爺要我做的,似乎遠比關心一個學生還要多。有時,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何有那麼大的動力,去陪伴學生走過這段非常艱辛,甚至連終點都不知道在何處的旅程。我告訴自己,如果我真的相信愛,就以身作則去陪伴他,彌補二十年來的空白。

除了每個月去探望他,每星期和他通信,幫助他整理過往,我也和他一起共讀,申請進入獄中當志工,重新當他的老師,陪他讀書、陪他畫畫。四個月來,阿毅已經畫了二十幾幅菩薩。

看著他透過畫畫找回自己的天賦、生命的存在感,我相信用愛與教育改變一個孩子,絕對是有可能的。一個人不能只是活過而已,就算他是死刑犯,也要努力活出自己的天賦,這輩子才算真正活過。

 
彩虹力量覺醒──同志解放運動第一人/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傳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世界第一個為同志爭取權利的人: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

內容簡介:

1897年,因他不畏強權的奮戰,使德國廢除反同性戀法和對男同志的監禁;彩虹力量因而覺醒,同志運動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直至今日!本書一一呈現馬格努斯的生平和時代,看見彩虹覺醒的最初力量。

作者介紹:

拉夫.杜斯

柏林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協會的共同創立者兼主管。他的寫作範圍廣泛,舉凡性教育、同性戀、同志權利運動和性研究史皆是,他曾經在柏林自由大學和漢諾威大學任教。

搶先試閱:

所提倡的運動與科學研究組織

科學人道主義委員會——第一個為同志爭取權利的組織

赫希菲爾德並不滿足於做一個僅就疼痛提供醫療協助的醫生。在他之前,他的父親除了行醫之外將家鄉開發為附設水療館的海邊度假休憩區,並為《波美拉尼亞科爾貝格報》撰寫星期專欄來累積自己的政治實力。小赫希菲爾德遵循著父親的腳步從自然療法服務做起。然而此時他的畢生志業已悄然浮現。

關鍵契機是發生在馬德堡,根據赫希菲爾德後來的描述,就在那裡他和同性戀結下了醫學與科學上的不解之緣。有一位年輕的軍官病患,如父母所擔心害怕的,在結婚前夕舉槍自盡了。他在寫給醫生的遺書當中,透露了自己之所以結束生命的原因,並且質問赫希菲爾德(那時他還未滿三十歲)該如何教育周遭那些對同志的命運和未來不懷好意的人們。至少赫希菲爾德在他的第一本主題小冊子《莎芙與蘇格拉底,或女女和男男之間的愛對那些性向正常者來說是什麼》(Sappho und Sockates, oder wie erklart sich die Liebe der Frauen und Manner zu Personen des eigenen Geschlechts)裡是這麼說的。他聽從發行人的建議,以假名拉米恩(Th. Ramien)出版了這本冊子,不過這個名字之後再也沒有使用過。

  六個月後,於一八九七年,赫希菲爾德在夏洛滕堡的公寓內,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友人,也就是他的萊比錫發行人馬克斯.施波爾(Max Spohr)、漢諾瓦鐵路局員工愛德華.奧博格(Eduard Oberg)、作家法蘭茲. 約瑟夫. 馮. 畢洛(Franz Josef von Bulow)等人一起創設了「科學人道主義委員會」,直到一九二九年為止他都是該會的主席。這個委員會算是第一個為倡導同志權利而創設成功的組織。先期的一些組織,如卡爾—亨利希.烏爾利克斯在一八六○年代的嘗試,不是以失敗告終就是功能不彰。

  委員會的主要活動為請願廢止一八七一年所訂定生效的德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它明訂男同性戀是一種犯罪行為。自一八九七年到一九二○年代,請願一再被提至國會卻一再失敗,這份請願書不啻為德國同志權利運動的創始文件。不斷加長的連署名單活像是一份德國社會的名人錄。赫希菲爾德和他的盟友早期鎖定醫生、律師、藝術家、老師和教授,並且獲得相當多的同意簽署,但這其間也遇到過強烈反對的人士。

  當成員人數高達七百人時,委員會除了請願活動外,還應大家的要求開辦了一項性教育計畫。它主要的內容除了辦理演講之外,還出版了一本因大量印製而成本低廉,名為《第三性該知道些什麼呢?》(Was soll das Volk vom Dritten Geschlecht wissen?)的小冊子。有些同志會要求將它送給親友,當作告白的工具。它在各種活動場合中發放,或進一步地被故意遺留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上。因此在二十世紀更替時,同性戀儼然已是第四個禁忌話題,排在花柳病、賣淫和避孕/節育之後,並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委員會在招募成員時,以相當傳統的方式直接向各個職業工會和受教育的大眾招手,他們在包括醫學出版品在內的專業期刊或書刊上刊登論文。這十分符合赫希菲爾德的最高準則—「科學是通往公平之路」。

  一開始他只是想知道在各種不同團體,如鋼鐵工人、科技大學學生中的同性戀比率。問卷一寄出旋即惹來極端保守的學生代表和一些教會團體的惡意中傷。他甚至試著證明同性戀只是一種人類性戀的自然變形,因此確立它和異性戀一樣,皆是人類的性戀。他引用了當時最先進且可資證明的醫學知識和論點來支持這個結論。他先是引用基因研究的研究結果,看似合理地來證明同性戀者的必然性和不變性。後來則將荷爾蒙研究(內分泌學)的發現擺前頭。因為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荷爾蒙作祟,造成人類中出現同性戀或異性戀者,甚或兼具兩者之人。這些論據的戰略目標全都為了證明「自然性」,而赫希菲爾德更透過這「自然性」 的邏輯推論得出刑法的制裁是荒謬的。

  一位明智的委員會成員班聶迪克特.弗里德廉德(Benedict Friedlaender)道出了團體中存在的戰略差異:「我們相信︙︙我們不需要一個絕對有效的理論︙︙就我們最根本的議題,也就是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而論,我們只需純粹地以法律和道德的論據力爭即可。」他認為赫希菲爾德的「性的中間性」學說讓同志成了「自然界的精神怪胎」、「可憐的半女人」,以及「受困在男性軀殼內的可悲女性靈魂」。他認為這是一種「乞求性的理論」,可能可以激起同情和容忍,但不會贏得尊敬或法律之前的平等。

  當某樁醜聞涉及在義大利卡普里島自殺的工業家弗里德里希.阿爾弗雷德.克魯伯(Friedrich Alfred Krupp),亦或是帝國諮詢顧問菲利普.歐伊倫堡伯爵(Philipp Count Eulenburg)和他的友人引起大眾注意時,委員會試著透過這類事件獲取他們的利益。一些期待「出櫃」的成員力勸將高層的同志名單曝光。他們認為單這麼做就足以拿掉刑法上有關同性戀的條文。

   赫希菲爾德一向反對這種「踩別人屍體」的路線,因此受到他人的指控,說他對同性戀成因的辯護不夠明確。他也的確在與奧倫堡醜聞有關的審判中犯了一個戰略上的嚴重錯誤,在未曾親自替當事人作測試、檢驗的情況下,就以「無意識」 同性戀的辯詞幫柏林軍事指揮官庫諾.馮.毛奇(Kuno von Moltke)作證。赫希菲爾德被迫在二審時修改他的「專家意見」。

  赫希菲爾德的信譽未能從那次的災難中完全恢復過來。這個在事件發生前備受尊敬且聲譽蒸蒸日上的委員會,從此失去大部分的成員和支持者。赫希菲爾德的不明智之舉和非醫學行為也造成了他與亞伯.摩爾公開失和。摩爾在事件發生前已是一個被公認的同性戀醫學專家,但礙於赫希菲爾德突出的公眾形象,一直感覺到自己被忽視了。雖然赫希菲爾德認為自己的所做所為全是為了爭取更大的利益,卻也不得不令人質疑他做為醫生和科學家該有的嚴謹性。

 
閱讀筆記
小說/課本不能說的祕密
《北平無戰事》(第一卷:明月溝渠)書影。 圖/時報文化提供
推薦書:劉平和《北平無戰事》 (時報文化出版)

《北平無戰事》寫出歷史與官場的潛規則。

小說寫道,官場最重要的兩面,無非場面與情面:「當時國民黨官場流行一條規則,黑道江湖差不多,曾被杜月笙總結為『吃兩碗麵』,一碗是場面,一碗是情面。無論何時,只要能顧全場面,講個情面,大家都會高看一眼,遇事往往抬手,放你過去。」

此潛規則適用於商場和官場,古今通訓,但是學校公民課本不會教,直到個人在社會學校走一遭,吃點教訓,得到經驗,才能領會。

而另一個台灣歷史課本看不到的,正是此部長篇巨著的故事主軸:政風貪腐,以及蔣經國所主導,「一手反腐,一手反共,一次革命,兩面作戰」的發展路線。

然而我們的歷史課本,提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軍事失利,則歸咎於美國特史馬歇爾的調停不當。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孔宋家族貪腐無度,特權橫行,民怨四起,卻不見一字。

這些被掩蓋的史實,在《北平無戰事》赤裸裸呈現。

《北平無戰事》作者劉和平本意把小說命名為《最後的王朝》,和他先前擔任編劇的《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合為王朝系列。王朝而曰最後,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建國之後,終結封建,政歸人民。是否如此,史有明證,無須多言,但至少反映出當時局勢國共兩黨的民心歸向。

雖然在小說裡,作者對國民黨盤根錯節的貪腐沉痾,以及另一股反貪腐勢力的努力多所陳述,但在訪談中,他以清楚的思路表示,反貪腐就是為了鞏固政權,且國共兩黨在當時「利用政權謀取私利的本質是一樣的」。因此小說裡,儘管中共黨員素質明顯高於國民黨員,但並無醜化嘲諷的口吻,下筆之分寸拿捏合宜,增添不少說服力。

一如《三國演義》等歷史小說的「七實三虛」,《北平無戰事》大致貼近史實發展,看得讀者怵目驚心,不禁眉頭深鎖,思索國府一筆爛帳如何收拾。歷史小說創作的虛實安排向來考驗作家,何時虛,如何實,繫於作者所要傳達的內涵精神,為此本書不免美化部分人物,打造英雄形象,以吸引讀者。《北平無戰事》給主角方孟敖按上從中國歷史上消失了兩千餘年的騎士精神,即為一例。另如歷史人物蔣經國,始終只聞其聲,不見形影,但為了塑造與孔宋家族以及舊勢力對抗的清流形象,把若干功勞或事蹟歸之於他,譬如幣制改革,其實跟蔣經國無關,他只負責上海地區的經濟管制,並無大權主導幣制改革。又如北平解放前,方孟敖接受蔣經國命令,把幣制改革後從民間得到的黃金白銀從北平運到台灣,然而國家金庫當時在上海,北平沒有黃金,如何能運到台灣?

再者,貫串全書的,蔣經國主導的「鐵血救國會」,僅現於民間傳說或野史記載,並不見諸正史史料。由此可見劉和平資料蒐尋之細密。

劉和平的劇本與小說,富於節奏,戲劇動感十足。此書情節步步推進,人心爾虞我詐,事件錯綜複雜,都扣住讀者與觀眾的心,諜報則讓故事更豐富精采。劉和平發揮「把大事往小裡寫,國事往家裡寫」的功力,《北平無戰事》改編為電視劇播映後,收視長紅。

但這部長篇小說並不好讀,並非筆法繁複,技巧前衛,而是人物眾多,關係複雜,每個人物的外貌、個性等特色不顯。小說依循劇本寫法,每一章節交代場景所在之後,以大量對話串場,人物意識流動著墨不多,角色描繪失之於簡略。這種寫作方式利於劇本改編,卻令部分次要人物的個人形象扁平而不突出,角色一多,閱讀起來即感壓力。以《北平無戰事》寫作成績來論,劉和平作為編劇者,成就大於小說家。

 
別畏縮!克服老闆恐懼症
想到要和老闆開會就直冒冷汗、在走廊遇到老闆馬上拿出手機裝忙……,這些都是老闆恐懼症的症狀。想快樂工作、獲得重用,就得打破這種心理障礙。

中國古建築的四月天
今年適逢林徽因一百一十歲冥誕,中國各地紀念活動頻頻,本次特別帶領讀者前進山西,重走1930年代梁林夫婦四趟山西考察路,見證他們如何攜手寫下中國古建研究史的開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