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修慧養德,再創輝煌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5/01/08 第21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呼吸之間
證嚴上人專區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修慧養德,再創輝煌
慈濟脈動 主題報導/陽光男孩 筆下的溫度
焦點專欄 大地保母/張公公的環保願
呼吸之間
 

吐出過去的傷痛,
同時吸入維繫生命的藝術養分,
立基在調色盤與畫布之上,成長而茁壯……
或許身上的傷痛會影響生活,甚至危及健康,
但卻同時能供養藝術所需,
用血淚所灌溉、孕育而出的藝術幼苗,
將會不凡。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修慧養德,再創輝煌
◎撰文.袁瑤瑤 攝影.阮義忠
 

薪火相傳

跟阮師兄在大陸各大城市講座、開工作坊已近月,無法於歲末祝福隨侍上人左右,只能藉回憶上個月慈濟教育志業二十五周年聯合校慶,以解思鄉之情。

活動於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正式揭開序幕,花蓮慈濟大學、技術學院、慈濟中小學、臺南慈濟中小學都卯足了勁兒籌備慶典,就是遠從泰國歸來的清邁慈濟學校師生,也帶回了豐盛的教育成果。二十五年來,慈濟教育體系培養出的孩子,已有一萬七千多名在社會服務,回到志業體工作的也不在少數。為了感謝師長們的犧牲奉獻,同學代表以奉茶方式感恩所有長輩,師長們則以代表傳承的竹筒回贈,期許他們勇於承擔。

「二十五周年,超過九千個日子,大家頭髮都慢慢白了,但回憶起來還是甜蜜的。」王端正副總執行長感恩、感嘆,當年財難、師難,學生要來很難,所有硬體軟體設施都很難,但由於諸位老師願意放棄西部的優厚條件來到花蓮,慈濟的教育志業才因而得以成就。

「莊子說『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柴火會燒完,但火一直傳下去,不會有盡,意即『薪火相傳』。慈濟的共同校訓是上人親自定的『慈悲喜捨』,校長、師長們熱情地把那把火傳到年輕人身上,今天已見到了成效!」王副總指出,上回評鑑,委員們認為慈濟的人文教育做得非常好;因為我們不是喊口號,而是將其落實在生活中。

「理想必須堅持,堅持必須付出,沒有付出,嚐不到甜美的果實。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我們現在已開始嚐到甜美的果實,但要永不間斷、薪火相傳。」

修慧養德,再創輝煌

十一月二十三日,在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舉辦「修慧養德,再創輝煌——慈濟教育志業聯合校慶嘉年華會」,前往人社院的遊覽車,早上七點一過即陸續發車。抵達現場,只見熱鬧滾滾,迎面而來的一位師兄笑得合不攏嘴:「我第一次碰到這麼多慈濟人,到處滿滿是!」

活動九點開始,慈濟護專第一屆的五位校友掌旗進場,包括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臺南慈濟中學及海外希望工程、慈誠懿德會,與各慈濟志業體代表依序進場,每隊都有別緻的隊呼、口號,現場一片喜氣,熱鬧無比!

園遊會有上百個攤位,除了推廣素食也落實環保概念,大家自備餐具,力行節能減碳。校園�摩肩擦踵,正式開賣沒多久,有的攤位已銷售一空,臺南古早米糕那一站更是始終都在排長龍。

大家互通有無,許多師姊買了一大堆食物,見人就分享。我的票券根本用不了,實際買的只有一杯顏色像紅寶石的精舍洛神花茶,其他入肚的酸菜紅燒麵、煎餃、素丸、滷豆乾、客家綠豆糕、紅豆酥餅都是法親們請客。搭火車回臺北時,手提袋還裝著吃不完的五穀粽、水晶粽。

大家共聚一堂,正是為了回首來時路。一九八七年,為了培育優良護理人才,同時解決東部地區原住民少女升學就業問題,上人於慈濟醫院啟業次年即推動設立護理專科學校。二十五年前,第一屆入學的慈濟護專(慈濟技術學院的前身)新生只有一百零七人,但專程前來花蓮參加開學典禮的來賓卻高達兩萬。這些學生不辱使命,直到今日仍有六成人才堅守在護理工作的第一線。

含品,有德,融法

十一月二十二日,來自世界各國及大陸的貴賓都蒞臨參與了慶典大會,豐富的節目包括泰國清邁慈濟中學表演的善惡拉拔之舞。最讓大家驚歎的,當然就是慈濟教育志業體一千七百位師生演繹的《無量義經》。

「我在五樓,居高臨下看整個景,真的很感恩,感恩大愛臺、營建處,還有志工菩薩們,好幾天來,都一直為了如何來布置,用什麼樣的燈光,並將整個舞臺延伸到外面,花盡心思而且也用體力。燈光不簡單!還有動畫,宇宙空間的星球星光,從二十公尺的高處灑下來,整個舞臺,菩提大道直,天與地聯合在一起,這實在是歎為觀止!真的很用心!」

為讓慈濟教育「含品、有德、融法」,證嚴上人以《無量義經》為靜思法脈的核心,將佛經與教育相契合;《無量義經》共分為三品,每一品都直指慈濟教育的內涵||〈說法品〉意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道理;〈德行品〉對應專業教育、服務教育及生活教育;〈功德品〉則意指品格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

近兩千人的演繹,能夠如此整齊有序,一定讓來賓們印象極為深刻。說實在的,看排演時我還捏了一把冷汗。幾乎每次都有不盡完善之處,沒想到正式上場,卻是所有瑕疵都不見了!慈濟人最令人感動之處,便是那了不得的榮譽感。無論之前有多累、多麼容易忘記細節,在上臺的那一刻都會有如神助,自動呈現出最佳效果。平常也許看不出,但關鍵時刻就會知道有多厲害!

愛的能量在付出

「二十五年前的這個時候,第一個教育志業完成,是護理學校,也就是現在的技術學院,那個時候楊思標教授是臺大醫院院長,剛退休就來擔任第一屆的校長,所以我非常感恩。」

上人由慈小的孩子們牽著入場,在開示時話說從頭,回憶拜託張芙美校長承接護專時,期待校內要茹素、學生們要穿制服。在二十多年前,要茹素談何容易?而且,其他大專院校早就不穿制服了。可是張芙美校長仍然表示,既然決定要來就任,有困難就要克服。

老人家細數,南非的孩子十年前就回來過,有兩位如今在慈大很認真地學中文,希望回到當地後能帶動、啟發出人人心中的蓮花。而泰北,將近二十年前,王副總去看了一片土地,站在一棵小樹下打電話回來。「那棵小樹,就是現在泰國慈濟學校前的那一棵很壯的大樹。這次有四十位學生回來,中文講得很好,跟我沒有隔閡,每一位都教得這樣尊師重道、有規矩。」

「回想過去,每分每秒都是愛的能量在付出,」上人語重心長:「說來好像輕描淡寫,但步步都有很感人的故事,有為慈濟付出的血淚史。期待我們的教育志業要多傳授慈濟的舊法新知,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寫大藏經。」

主題報導/陽光男孩 筆下的溫度
◎撰文•邱如蓮 攝影•林炎煌
 

兆陽問:「媽媽,你都叫我要忍耐,我是不是很懦弱?」
她告訴兒子:「你不懦弱,你很勇敢;別人做不到的,你可以做到。」
喉嚨上的氣切管無礙他與世界的溝通,
他在繪畫中記錄及分享心情,
每一幅都充滿著陽光般的暖意……

青翠的草隨風搖曳,父親牽著小男孩的手,走在微風中,小男孩的頭髮輕飄飄地飛揚著,一顆心也輕飄飄地飛揚;父子情的濃郁氛圍,穿透了畫布。

畫布之外,繪下這幅溫暖的男孩胡兆陽,卻是出乎意料的活潑好動,高挑的身形,黝黑的皮膚,不時挑挑眉毛,露出稚氣的笑臉,與一般青少年無異;唯一令人掛心的,是他喉嚨上的白色紗布。

紗布下,保護的是兆陽的氣切管,這個氣切管維繫著呼吸,卻也磨鍊了他年輕的生命。

再辛苦也要受教育

那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初春,小學剛開學,二年級的兆陽課後留在學校安親班寫作業,下課鐘聲一響,教室的門窗不只鎖不住孩子的心,也關不了活力無限的小身軀。

兆陽和同學們在操場間奔跑,在司令臺玩耍,跑上爬下不亦樂乎,直到催促上課的鐘聲響起,他匆忙招呼同學進教室,自己卻被突然傾倒的手球門壓住;他頓時陷入了昏迷,耳邊彷彿還聽見媽媽昨天的叮嚀:「在操場玩耍,要注意安全!」

躺在加護病房�,小小的身體插滿了管線,當兆陽再回到家,已經是八十多天後。他必須仰賴氣切管呼吸,每三個月還要再回到醫院,開刀清理積痰、電燒息肉;小小年紀,他學著復健,忍耐抽痰,頻繁地進出醫院,讓該是無憂無慮的小男孩,多了一點世故。

胡媽媽獨立撫養一雙兒女,兼顧教養與經濟已讓她蠟燭兩頭燒,兆陽的意外更讓她心力交瘁。兆陽受傷後,曾在進手術房前拉住媽媽的手,輕輕地說:「媽媽,我好害怕。」而一次又一次簽下手術同意書,一次又一次看著孩子被推進手術房,又未嘗不是讓胡媽媽心疼。

看著即使身體痛著卻仍勇敢天真笑著的兒子,胡媽媽盼望他不要被禁錮在傷痛中,因此她沒有把孩子放在家�「保護」起來,仍堅持讓兆陽繼續學業。學校沒有照顧過氣切孩子的經驗,擔心兆陽返校後的安全問題,但胡媽媽不放棄溝通,最終與學校取得共識,改請家教到家中教學,並由學校來補貼老師的鐘點費。

但胡媽媽認為這只是權宜之計,她仍希望有朝一日兆陽能回到學校,因為她相信只有教育可以給孩子的未來更多可能。她說:「我決定帶著他們兩姊弟活下去時,我就決心,再辛苦都要給孩子讀書。」

寄居廠房重新生活

兆陽五歲那一年,爸爸離家,未留隻字片語,只留下債務;催債的電話一通又一通,擾得胡媽媽不敢接電話。

生活落入混亂與黑暗,她反覆地想:「是不是把孩子送給比較好的家庭養育?還是帶著兩個孩子一了百了?」日復一日在恐懼、緊張中度過,直到家人頻頻聯絡不上,娘家大哥找上門,才知道母子三人過著躲債的日子。娘家二嫂對她說:「把孩子帶回基隆吧,我們有一口飯吃,也不會讓孩子餓肚子。」

在家人支持下,胡媽媽帶著兒女回到娘家;為了維持家�的開銷,她在餐館做廚工,每天清晨,母子三人一同出門,女兒云涵帶著弟弟坐車到七堵上課,她轉往餐館上班,在燠熱的廚房�,埋頭洗菜、切菜、燒菜、洗碗,用勞力賺取微薄薪水,直到手指頭凍裂生繭,仍不以為苦。夜晚,褪下油污斑斑的圍裙,回到家中,往往只能看見兒女們的睡顏。

胡媽媽在妹妹的介紹下,得知臺中有間工廠正在尋找廚房幫手,還能提供食宿,雇主甚至不介意她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住下來。幾經考慮,為能爭取多一點和兒女相處的時光,那一年的夏天,胡媽媽揹上簡單的行囊,一手牽著七歲大的兆陽,身邊跟著云涵,任由火車搖搖晃晃地,將一家人送到了臺中。

胡媽媽每天清晨五點多起床,送孩子上課後,就到市場採買食材,接著準備二十多人的午餐;午後收拾碗盤、餐桌,稍作休息,又繼續烹煮晚餐,飯菜上桌後,趕去接孩子們下課。整天就像陀螺旋轉,卻能同時照顧孩子們的作息。

勇敢和自己競賽

原以為來到臺中的新軌道,可以旋轉出全新的開始,沒想到第二年、八歲的兆陽就受了傷;胡媽媽省吃儉用,申請了外籍看護,上午由看護陪兆陽上課,下午則是她親自陪著兒子。一路走來,她知道兒子在求學路上備受考驗;同學對他傷勢的不了解,表達在言語上,胡媽媽好幾次無意間在學校聽到,心�一陣酸楚,然而她無法責怪其他孩子,只能回頭教育自己的兒子,生命不能重來,遇上了,我們就要去面對。

兆陽問媽媽:「你都叫我要忍耐,我是不是很懦弱?」她告訴兒子:「你不是懦弱,你很勇敢。別人做不到的,你都可以做到。」

從小喜愛塗鴉的兆陽,受傷後仍沒有忘記畫畫時候的快樂,老師看見了他的天分,對媽媽說:「有沒有考慮繼續培養兆陽繪畫?未來也有一技之長。」這些話,點醒了胡媽媽,她想:「如果氣切管不能拿掉,他有繪畫的能力,也能照顧自己。」而兆陽也希望國中可以進入美術班,於是胡媽媽全力支持他,以半年時間學習繪畫基本功,如願考上美術班。

一般人的一般,對兆陽來說都很不一樣,例如,他總希望自己可以跟大家在操場上奔跑,可以在最愛的棒球比賽中揮棒,然而氣切管總是給了他許多的限制,唯有在繪畫的世界�,他可以長出翅膀,擁有平凡。

而從他受傷起,就頻繁來到家中關懷的慈濟志工,也見到了他的改變。

面對身體的改變,很多事情不如以往,年紀小的兆陽不懂調適,只會用憤怒表達自己的不滿;志工來訪時,如果遇到他心情不佳,總是雙手握拳,氣呼呼地望著志工。

八年過去,兆陽接觸繪畫後,在畫�摸索自己的人生,過去媽媽對他的叮嚀、志工對他的鼓勵,在他的心�沈澱、發芽。

一次,兆陽看到大愛電視播放「生命花園──陳水合」的故事,主角原本美好的人生,因為九二一地震的意外,一生都要坐輪椅;但,就像經常來家�關懷的志工師姑一樣,陳水合走出困境後,每次都會跟她們合照,感覺像家人一樣溫暖幸福。兆陽跟媽媽說:「我們也要跟師姑們拍照,我們來跟陳水合比賽!」還叮嚀:「媽媽,你以後要做志工,一定要去慈濟喔!」

只要全家團圓就好

夜雨突然落下,在路燈下斜斜織成一張網,隨雨而來的風,增加了冬夜的氣息;巷口的火鍋店人聲鼎沸,彷彿再冷,只要親友聚在一起,就有源源不絕的暖意可以抵擋寒冷。

胡媽媽載著剛下課的兆陽,搶著在雨勢變大前回家,機車經過熱鬧的火鍋店,再往巷底的工廠駛去,生產線仍沒有閒暇地轟轟運轉,二樓的窗口透出昏黃燈光,不禁讓人想像家人相聚的溫暖。

今天在花蓮就讀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的云涵放假歸來,正等著媽媽和弟弟回家晚餐;這間小小的房間與隔壁的小小儲藏室,是他們一家三口來到臺中後的落腳之處,往後頭走,家庭式的廚房,打上一張圓桌,就是胡媽媽的工作空間。

時鐘滴滴嗒,收拾完廚房瑣務,已經將近晚上八點鐘,外頭的火鍋店還熱鬧著,胡媽媽和一雙兒女也準備用晚餐。看著眼前的女兒即將畢業,高一的兆陽也愈來愈懂事,胡媽媽笑著說:「回頭看,真的不知道自己怎麼撐過來的,但兩個孩子是我最大的力量,未來我們都會愈來愈好。」

再冷的日子,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總會迎來暖和的春日。

大地保母/張公公的環保願
◎撰文•蔡瑜璇、黃筱哲 
攝影•黃筱哲

臺南
張振欣

人稱「張公公」的張振欣師兄,慈眉善目,身形清瘦,年輕時曾協助鄉里造橋鋪路,古道熱腸的個性在進入慈濟後更是積極表現,總有著接不完的電話,彷彿千處祈求千處現的菩薩。

師兄的左手臂上有一道長疤,那是一段罕為人知的過往,也是個深自惕厲的印記。二十九年前他為了還債,經營海鮮買賣,某日凌晨,有人趁他準備漁貨時,冷不防地拿起刀子朝他的左前臂砍下,之後迅速逃逸。原來是因為他的生意樹大招風,招來同行相忌、派歹徒痛下殺機。

回首過往,太太翁麗玉在一旁頻頻拭淚,師兄則是淡然地說:「一切都是因緣!」兩人都很懺悔過去不聞佛法殘生靈、不明因果造殺業。

生命遭逢巨變時,未嘗沒有翻轉的機會。他在住院期間聽到隔壁病友說,東部有位比丘尼發願建醫院,令他大為感動,從此開啟進入慈濟的因緣。

用愛付出的雙手

二十多年前,振欣師兄聆聽幸福人生講座後,大為受益,不僅在社區舉辦講座,也開始做環保,成為鹽水區的第一顆環保種子。早期師兄與同修師姊開著環保車到處收回收物,足跡遍及新營、柳營、鹽水、東山、白河、後壁、鹿草等區,一個星期至少有五天載回收物。就是這種身體力行、熱忱服務的精神,兩人十多年來帶動數十位鹽水區的環保志工,彼此間有著緊密的情感連結。

師兄對環保志工有著一分疼惜的心,得知有位老阿嬤默默撿回收物,即使量不多,師兄也會不計油錢開車載送,只因背後有老阿嬤純淨可貴的發心。發心布施不在金錢多寡,而在虔誠的一念心,信為道源功德母;師兄深諳此理,以行動護持老阿嬤的善念。

今年七十六歲的振欣師兄其實與社區環保志工的年歲相當,卻時常扮演父輩的角色關懷大家,著實像鄉里間的土地公。一位老菩薩跌倒造成骨折,行動不便,師兄聽聞後便主動前往探望,老菩薩看到我們到來,笑逐顏開,直說:「真感恩!祈望趕快康復,回去做環保。」愛不分親疏遠近,只要人間有愛,處處就有溫情。

盼為志工續慧命

在振欣師兄與當地志工的努力下,鹽水環保站於二○○○年成立,十三年多以來接引社區民眾投入環保,並與附近學校結合推廣環保教育,成果斐然。然而兩年多前,鹽水環保站因地主另有規畫而結束,令當區環保志工相當不捨。

現在鹽水區的環保志工每月一次聚集在工廠前的空地進行分類,大家互動熱絡,重溫昔日共做環保的美好時光。振欣師兄一一與志工招呼,心中則期望能再成立一個環保站,除了增進凝聚力,更是讓環保志工有個薰法香的固定道場。師兄提到自己早期有位朋友不僅熱心公益,還樂善好施,卻不堪病苦折磨,選擇結束生命,這讓他感觸深刻。即使一個人不斷行善造福,但心中沒有法水滋潤,一旦遇到境界,容易隨業流轉。

上人曾說,一粒好的種子易被周圍雜草所覆蓋、佔據養分;若要顧好道心就得結交善友、遠離惡友。在鹽水區,振欣師兄與麗玉師姊就是環保志工們的善知識,彼此成就慧命的增長,讓法水深入心田,更讓善種子一生無量。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77期

別畏縮!克服老闆恐懼症
想到要和老闆開會就直冒冷汗、在走廊遇到老闆馬上拿出手機裝忙……,這些都是老闆恐懼症的症狀。想快樂工作、獲得重用,就得打破這種心理障礙。

中國古建築的四月天
今年適逢林徽因一百一十歲冥誕,中國各地紀念活動頻頻,本次特別帶領讀者前進山西,重走1930年代梁林夫婦四趟山西考察路,見證他們如何攜手寫下中國古建研究史的開端。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