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陽問:「媽媽,你都叫我要忍耐,我是不是很懦弱?」
她告訴兒子:「你不懦弱,你很勇敢;別人做不到的,你可以做到。」
喉嚨上的氣切管無礙他與世界的溝通,
他在繪畫中記錄及分享心情,
每一幅都充滿著陽光般的暖意……
青翠的草隨風搖曳,父親牽著小男孩的手,走在微風中,小男孩的頭髮輕飄飄地飛揚著,一顆心也輕飄飄地飛揚;父子情的濃郁氛圍,穿透了畫布。
畫布之外,繪下這幅溫暖的男孩胡兆陽,卻是出乎意料的活潑好動,高挑的身形,黝黑的皮膚,不時挑挑眉毛,露出稚氣的笑臉,與一般青少年無異;唯一令人掛心的,是他喉嚨上的白色紗布。
紗布下,保護的是兆陽的氣切管,這個氣切管維繫著呼吸,卻也磨鍊了他年輕的生命。
再辛苦也要受教育
那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初春,小學剛開學,二年級的兆陽課後留在學校安親班寫作業,下課鐘聲一響,教室的門窗不只鎖不住孩子的心,也關不了活力無限的小身軀。
兆陽和同學們在操場間奔跑,在司令臺玩耍,跑上爬下不亦樂乎,直到催促上課的鐘聲響起,他匆忙招呼同學進教室,自己卻被突然傾倒的手球門壓住;他頓時陷入了昏迷,耳邊彷彿還聽見媽媽昨天的叮嚀:「在操場玩耍,要注意安全!」
躺在加護病房�,小小的身體插滿了管線,當兆陽再回到家,已經是八十多天後。他必須仰賴氣切管呼吸,每三個月還要再回到醫院,開刀清理積痰、電燒息肉;小小年紀,他學著復健,忍耐抽痰,頻繁地進出醫院,讓該是無憂無慮的小男孩,多了一點世故。
胡媽媽獨立撫養一雙兒女,兼顧教養與經濟已讓她蠟燭兩頭燒,兆陽的意外更讓她心力交瘁。兆陽受傷後,曾在進手術房前拉住媽媽的手,輕輕地說:「媽媽,我好害怕。」而一次又一次簽下手術同意書,一次又一次看著孩子被推進手術房,又未嘗不是讓胡媽媽心疼。
看著即使身體痛著卻仍勇敢天真笑著的兒子,胡媽媽盼望他不要被禁錮在傷痛中,因此她沒有把孩子放在家�「保護」起來,仍堅持讓兆陽繼續學業。學校沒有照顧過氣切孩子的經驗,擔心兆陽返校後的安全問題,但胡媽媽不放棄溝通,最終與學校取得共識,改請家教到家中教學,並由學校來補貼老師的鐘點費。
但胡媽媽認為這只是權宜之計,她仍希望有朝一日兆陽能回到學校,因為她相信只有教育可以給孩子的未來更多可能。她說:「我決定帶著他們兩姊弟活下去時,我就決心,再辛苦都要給孩子讀書。」
寄居廠房重新生活
兆陽五歲那一年,爸爸離家,未留隻字片語,只留下債務;催債的電話一通又一通,擾得胡媽媽不敢接電話。
生活落入混亂與黑暗,她反覆地想:「是不是把孩子送給比較好的家庭養育?還是帶著兩個孩子一了百了?」日復一日在恐懼、緊張中度過,直到家人頻頻聯絡不上,娘家大哥找上門,才知道母子三人過著躲債的日子。娘家二嫂對她說:「把孩子帶回基隆吧,我們有一口飯吃,也不會讓孩子餓肚子。」
在家人支持下,胡媽媽帶著兒女回到娘家;為了維持家�的開銷,她在餐館做廚工,每天清晨,母子三人一同出門,女兒云涵帶著弟弟坐車到七堵上課,她轉往餐館上班,在燠熱的廚房�,埋頭洗菜、切菜、燒菜、洗碗,用勞力賺取微薄薪水,直到手指頭凍裂生繭,仍不以為苦。夜晚,褪下油污斑斑的圍裙,回到家中,往往只能看見兒女們的睡顏。
胡媽媽在妹妹的介紹下,得知臺中有間工廠正在尋找廚房幫手,還能提供食宿,雇主甚至不介意她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住下來。幾經考慮,為能爭取多一點和兒女相處的時光,那一年的夏天,胡媽媽揹上簡單的行囊,一手牽著七歲大的兆陽,身邊跟著云涵,任由火車搖搖晃晃地,將一家人送到了臺中。
胡媽媽每天清晨五點多起床,送孩子上課後,就到市場採買食材,接著準備二十多人的午餐;午後收拾碗盤、餐桌,稍作休息,又繼續烹煮晚餐,飯菜上桌後,趕去接孩子們下課。整天就像陀螺旋轉,卻能同時照顧孩子們的作息。
勇敢和自己競賽
原以為來到臺中的新軌道,可以旋轉出全新的開始,沒想到第二年、八歲的兆陽就受了傷;胡媽媽省吃儉用,申請了外籍看護,上午由看護陪兆陽上課,下午則是她親自陪著兒子。一路走來,她知道兒子在求學路上備受考驗;同學對他傷勢的不了解,表達在言語上,胡媽媽好幾次無意間在學校聽到,心�一陣酸楚,然而她無法責怪其他孩子,只能回頭教育自己的兒子,生命不能重來,遇上了,我們就要去面對。
兆陽問媽媽:「你都叫我要忍耐,我是不是很懦弱?」她告訴兒子:「你不是懦弱,你很勇敢。別人做不到的,你都可以做到。」
從小喜愛塗鴉的兆陽,受傷後仍沒有忘記畫畫時候的快樂,老師看見了他的天分,對媽媽說:「有沒有考慮繼續培養兆陽繪畫?未來也有一技之長。」這些話,點醒了胡媽媽,她想:「如果氣切管不能拿掉,他有繪畫的能力,也能照顧自己。」而兆陽也希望國中可以進入美術班,於是胡媽媽全力支持他,以半年時間學習繪畫基本功,如願考上美術班。
一般人的一般,對兆陽來說都很不一樣,例如,他總希望自己可以跟大家在操場上奔跑,可以在最愛的棒球比賽中揮棒,然而氣切管總是給了他許多的限制,唯有在繪畫的世界�,他可以長出翅膀,擁有平凡。
而從他受傷起,就頻繁來到家中關懷的慈濟志工,也見到了他的改變。
面對身體的改變,很多事情不如以往,年紀小的兆陽不懂調適,只會用憤怒表達自己的不滿;志工來訪時,如果遇到他心情不佳,總是雙手握拳,氣呼呼地望著志工。
八年過去,兆陽接觸繪畫後,在畫�摸索自己的人生,過去媽媽對他的叮嚀、志工對他的鼓勵,在他的心�沈澱、發芽。
一次,兆陽看到大愛電視播放「生命花園──陳水合」的故事,主角原本美好的人生,因為九二一地震的意外,一生都要坐輪椅;但,就像經常來家�關懷的志工師姑一樣,陳水合走出困境後,每次都會跟她們合照,感覺像家人一樣溫暖幸福。兆陽跟媽媽說:「我們也要跟師姑們拍照,我們來跟陳水合比賽!」還叮嚀:「媽媽,你以後要做志工,一定要去慈濟喔!」
只要全家團圓就好
夜雨突然落下,在路燈下斜斜織成一張網,隨雨而來的風,增加了冬夜的氣息;巷口的火鍋店人聲鼎沸,彷彿再冷,只要親友聚在一起,就有源源不絕的暖意可以抵擋寒冷。
胡媽媽載著剛下課的兆陽,搶著在雨勢變大前回家,機車經過熱鬧的火鍋店,再往巷底的工廠駛去,生產線仍沒有閒暇地轟轟運轉,二樓的窗口透出昏黃燈光,不禁讓人想像家人相聚的溫暖。
今天在花蓮就讀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的云涵放假歸來,正等著媽媽和弟弟回家晚餐;這間小小的房間與隔壁的小小儲藏室,是他們一家三口來到臺中後的落腳之處,往後頭走,家庭式的廚房,打上一張圓桌,就是胡媽媽的工作空間。
時鐘滴滴嗒,收拾完廚房瑣務,已經將近晚上八點鐘,外頭的火鍋店還熱鬧著,胡媽媽和一雙兒女也準備用晚餐。看著眼前的女兒即將畢業,高一的兆陽也愈來愈懂事,胡媽媽笑著說:「回頭看,真的不知道自己怎麼撐過來的,但兩個孩子是我最大的力量,未來我們都會愈來愈好。」
再冷的日子,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總會迎來暖和的春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