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劫難文學黑奴篇】張淑英/族群:不分顏色的萬花筒

聯副電子報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聯合書報攤快遞】網羅各類型雜誌文章,為您精選最即時的周刊報導、最時尚的流行品味,最深入的知識饗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8/26 第545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劫難文學黑奴篇】張淑英/族群:不分顏色的萬花筒
馮傑/荷花靦腆

  今日文選

【劫難文學黑奴篇】張淑英/族群:不分顏色的萬花筒
張淑英/聯合報
黑白是一個象徵符號,它的深層意涵不只是顏色問題,舉凡族群、性別、語言、技能、專業…… 都存在階級差異、優劣框架,甚至排他、貶抑的桎梏與氛圍……

期待翻身的意志隱隱乍現

《黑女孩》(Negrinha)由法國插畫家尚.克里斯多夫.卡謬(Jean-Christophe Camus)撰文、奧利維耶.塔列克(Olivier Tallec)繪圖,兩人「一筆一畫」合作完成這部圖文故事書。《黑女孩》的故事背景為 1953年,敘述小女孩瑪麗亞的母親「歐琳達夫人」替富豪人家幫傭,住在里約.熱內盧的上流社會社區——科帕卡巴那(Copacabana)海灘。對外,她刻意掩飾自己是瑪麗亞的母親身分,希望藉著和上流社會人士的交際往來,可以一掃身為黑人奴隸後代的悲情標籤,讓瑪麗亞有更美好的未來。因此,她禁止瑪麗亞和花生販托奇諾以及低下階層人物交遊。但在一次妹夫過世的喪禮中,因為帶著瑪麗亞回到山上的貧民窟(favela)坎塔加盧(Cantagalo)而暴露身分,甚至讓瑪麗亞知道可能與托奇諾有親戚關係。相較母親的刻意隔離,瑪麗亞反而與貧民窟的親朋好友往來甚歡。可憐的托奇諾,卻在一次貧民窟幫派槍戰中,不幸遭流彈射擊,中彈身亡,留給瑪麗亞無限哀思與懷念。

《黑女孩》的文字與圖像就像巴西作曲家卡多拉(Marco Cartola, 1908-1980)的森巴音樂一樣,輕快活潑中流洩著一股淡淡的愁緒與哀怨,藉著青少年的成長穿透長輩與祖先的悲情境遇,一如托奇諾等人哼唱著「見我微笑的人,以為我很幸福∼喔我的微笑只不過是個慰藉;因為我懂得自持,不讓人看到我心裡的憂傷」(69)。話語間沒有過多強烈的控訴,但是不平之鳴、隱忍奮鬥、期待翻身的意志隱隱乍現。另一方面,托奇諾的死凸顯了里約貧民窟的危險與亂象,形塑繁華里約另一個極端負面的暴力毒梟形象,電影《無法無天》(Cidade de Deus)即為最佳寫照。

黑也分深淺和漸層

尚.克里斯多夫.卡謬的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巴西人,這樣的結合彷彿見證了最早的歷史,1555年法軍曾在里約建立灘頭堡,後遭葡人驅逐。《黑女孩》追憶作者的母親來時地的歷史,描繪殖民時期役奴制度的不公不義,種族歧視與社會階級差異,迄今仍像未能癒合的傷口,疤痕黑影雖逐漸褪色縮合,但只稍一癢一搔,那傷痕核心立刻翻黑,比原來更黯沉。此種創傷情結就如同歐琳達對瑪麗亞的教誨:「我親愛的孩子,妳是奴隸的後代,雖然奴隸制度已經廢除六十五年,但相信我,除非是當音樂家或足球員,不然,當白人永遠比當黑人好」(73)。雖然奴隸制度廢除了,種族階級仍然壁壘分明:「妳的曾祖父母、妳的祖父母,還有我,我們一直在替白人清大便,就只因為我們是黑人,我們只能住在貧民窟!我因為黑可以做打掃工作」(85)母親這略似嘲諷的無奈,訴說著生為黑人的悲哀。「因為黑」:在黑奴的身分認同上,黑的深淺、黑的漸層也左右他們的命運:「妳是個科帕卡巴那的黑髮女孩,但絕不是貧民窟的黑女孩」; 「妳不是黑女孩,妳只是黑頭髮,妳幾乎是個白人女孩!」(73;85)。生為黑人,卻必須聲嘶力竭強調自己的「不黑」。

黑奴輸入到美洲或歐洲(甚至亞洲),經過三、四百年世代交替,從不諳當地語言的非洲純黑「波薩爾」(negro-bozal)族群,進階到嫻熟美洲當地語言的混種拉丁諾(ladino)人,新興族群則是與歐洲後裔結合在地出生的克里歐由(criollo)人。白皮膚成分遞增的情形,相對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由此可窺《黑女孩》瑪麗亞的母親想躋身上流社會階級的一番苦心。

隱性的奴隸依然可見

大航海時期,西、葡兩大強國,誰與爭鋒。葡萄牙瓜分了巴西,西班牙占領了拉丁美洲其餘諸國。1501年黑奴隨著殖民者登陸正式引入了拉丁美洲。西班牙的塞維亞、加地斯港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形成鐵三角,是非洲黑奴交易販賣的集散地。當西班牙的費南多國王深信「一個非洲黑奴勝過四個印第安原住民,且可持續工作16小時」的勞動力後,加上「印第安的守護神」卡薩斯神父(Bartolomé de las Casas)大聲疾呼應該廢除原住民奴隸,開啟了長達近四個世紀的黑奴血淚史。

在整個役奴史中,從官方的販奴交易許可令發布(1517)到正式廢除奴隸制度(1888)止,販奴的數量粗估至少一千兩百萬人,尚不計算航海途中病死失蹤的人數。近四百年間,黑奴販賣轉口貿易(非洲、歐洲、美洲),巴西的黑奴數量遠遠超過加勒比海、拉丁美洲諸國、北美、歐洲的總和。當時黑奴的工作區分為都會與田野,都會為家庭幫傭,例如《黑女孩》的情形;田野工作依序為蔗糖廠、咖啡園、礦坑、棉田、可可園、基礎建設。役奴時期,統治者尚且設立各種體罰方式嚴懲黑奴:鞭笞;九日刑(每日九鞭,連續九天);手腕與小腿肚用鐵鑽串在一起如烤肉串等等,與宗教法庭的各種酷刑無異。人不如畜讓許多黑奴「不自由毋寧死」,潛逃或自殺者層出不窮。當今時下,隱性的奴隸情況依然可見。各國外勞的輸出和外傭聘雇,已跨越黑人族群,勞役、主僕之間的槓桿和對價關係,轉變成另一種新的社會形態與挑戰。

弱勢者有發言的機會嗎?

耐人尋味的是,黑奴的辛酸血淚啟發了文化反思、革命運動,挹注文學創作的題材。從15世紀的卡薩斯神父到21世紀的童妮.摩里森,蘊含了豐厚的「黑奴文化與黑人文學」。以國家而言,海地是世界史上第一個黑奴主導起義、成功解奴、脫離法國統治而獨立建國的國家,而且全國人民95%為黑人主體,體現了從屬階級革命成功替自己發聲的典範。然而,這也提醒了我們省思學者史碧娃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的知名論述〈從屬階級有聲音嗎?〉("Can the Subaltern Speak?")的辯證,弱勢者有發言的機會嗎?黑奴卑微的身分與閉鎖的環境,他們的心路歷程恆常必須透過中介代言始能讓人看見。《黑女孩》的「漂白」企圖透過在法國成長的尚.克里斯多夫.卡謬的智慧、才華與自由呈現給社會大眾。長期以來,許多弱勢階層的悲悽經歷仍須透過知識分子的呼籲與發聲始能為力。

法國思想家弗朗茲.法農(Frantz Fanon),以《黑皮膚,白面具》企圖顛覆黑白涇渭分明的二分法:黑人是落後、愚昧、野蠻的;白人是進化、文明的論述,他一方面控訴殖民主義的顢頇與壓制,一方面試圖為黑人發聲,從心理精神層面建構一個捨棄面具的生存空間。過往迄今,白人掌握詮釋世界的話語權,同時宰制了黑人的動向,人人渴望向白人位階靠攏得到認同,以證明自身的存在及價值。這正是《黑女孩》裡歐琳達奮鬥的目標,卻也是法農試圖解構的迷思與迷宮。

弱勢從屬階級都還在邊緣拔河

巴西和古巴,兩個葡、西帝國統治下最後獨立、最後解奴的國家,1888年著名的「黃金條款」終結了近四個世紀的黑奴制度。然而從十九世紀開始,兩地的役奴與解奴文學書寫可比洛陽紙貴。其中,不少為白人和黑人知識分子撰寫敘述,替黑奴發聲。少數恢復自由身的黑奴,解放後得能自己書寫,娓娓細訴孤雛淚。黑人作家與相關文學,一般對英美文學較為耳熟能詳,例如《黑奴籲天錄》、《飄》、《根》,《蘇拉》……然而西葡兩語的反役奴文學不遑多讓,巴西的霍赫.阿馬多(Jorge Amado),古巴的卡本迪爾(Alejo Carpentier),都是箇中翹楚;或是十九世紀的巴西黑人女作家,瑪麗亞.費米娜,雷伊斯(Maria Firmina dos Reis),她因私生女身分特殊,無法接受正常教育,力爭上游著傳編劇,尤其傳記性質的《烏蘇拉》(Úrsula, 1859),是巴西首部膽敢批判奴隸制度的小說。古巴這廂,更是拉美反奴隸小說創作的園地,《黑奴薩博》(Sab),《賽西莉亞.巴爾德斯》(Cecilia Valdés)都是黑奴文學研究的經典。這僅僅是以小說文類計,若再加上詩、戲劇、散文……更是琳瑯滿目了。

本文從《黑女孩》出發,引發我們思索的是大框架的價值觀與視野。黑白是一個象徵符號,它的深層意涵不只是顏色問題,舉凡族群、性別、語言、技能、專業……都存在階級差異、優劣框架,甚至排他、貶抑的桎梏與氛圍。從役奴到外勞,從販賣、偷渡到遷徙,目的和性質或有不同,但是壓榨、歧視、剝削的事實依然層出不窮。殊不知,十九世紀的古巴廢奴說甚囂塵上時,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苦力,其勞役、酷刑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曼德拉、歐巴馬,麥克.傑克森,碧昂絲這些黑人同胞成功之路,或許是個激勵人心的典範,但也是少眾特例,絕大部分的黑人族裔,絕大部分的弱勢從屬階級都還在離心地帶,還在邊緣拔河,還在施無力的泥沼中掙扎。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在演講中反覆朗誦,意味著革命尚未成功。有一天不僅白人與黑人可以和平且平等共存,而是所有族群、性別之間共存共榮的願景。族群,恰似萬花筒(Kaleidoscope),之所以「美麗」(kalos),因為它的「形狀」(eidos),卻不看顏色。


馮傑/荷花靦腆
馮傑/聯合報
荷花靦腆

對荷花有恭敬之心,就不敢亂塗。荷花一枝一枝認真在開,筆下得一枝一枝認真去畫。水墨下游也需要傳承。

有一幅荷花,落款叫〈素面〉。像一枝觀音站在那裡。花意飽滿。天下竟有這樣的素面?繁簡相通。

荷花典雅,連畫十八枝都不俗氣。必須杜絕面目雷同,偶爾不妨出一張亂相荷花,原料出新。譬如加入堿面,花椒粉,陳醋,醬油,豆蔻,八角,甚至酩鬸。你灶台的十三香。有更曖昧的日用化工原料介入。料想當年齊大爺也不敢如此紙上胡作非為,哪怕在京城皇城根兒下站住腳了。

有一幅荷花,叫〈雨後蒼茫〉。

某日我和某位文藝大爺,在京城下榻五星級酒店。子夜時分,竟不打折。躺在床上心有掛礙,覺睡不著了,邊琢磨那句「時間就是金錢」的名言,果然是正確,但哲人可沒說前半夜也是金錢。這句誰說的?魯迅?馬克思?富蘭克林?鄧小平?到天亮也沒確定。

翌日辭店,看到衛生間擺著洗髮液沐浴露,發了奇想,統統裝袋拿走作調料畫畫,我曾有以咖啡畫菖蒲的經驗。喜歡構築顏色誤讀之美。

開始在紙上打底,先用適量清水調和洗髮液,一管狼毫敲擊鎮尺,點點滴滴,隱約不現。宣紙晾乾後作第二道工序,然後第三道,紙面便有煙雨蒼茫感覺。一枝荷花如舟子夢裡飄搖。

我題款「遠遊無處不消魂」。一方家說,這哪裡能概括了荷花?分明說一位給人背影的遊子。或是說一匹毛驢。

有一幅荷花,叫〈舊日的荷花〉。表達舊事。紙和花都鍍銅一樣。


  訊息公告
行動應用帶動支付 無限大未來
除火紅的手遊外,近期佔據各大媒體版面的,則是各家銀行卯足全力搶推自家APP、發展行動支付,除了呼應金管會持續推動的數位化金融3.0政策,也希望在行動應用APP與支付浪潮席捲下,搶得先機。

知卡宣森林公園 森林浴、戲水一次滿足
花蓮市周邊景點,除了海邊,還有一個蠻吸引我的森林公園,位在吉安鄉的【知卡宣森林公園】,日正當中的午間,在知卡宣躲陽光,很舒服的。一走進園區,綠意盎然、林木蔥鬱的森林,就在眼前,體溫馬上驟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