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爸媽解惑 預防腸病毒,一直噴噴好嗎? 嬰兒與母親 7月號 NO.489 採訪撰文/游資芸 暑假出門防範疾病傳染 家有嬰幼兒的爸媽要注意了!國小和公立幼兒園的孩子現正值暑假,1歲以下嬰兒免疫力發展未成熟,去公共場所要特別小心。因暑假時可能有流感病毒、腺病毒、腸胃炎、腸病毒等流行風險,一般不建議常帶嬰幼兒出入公共場所。如必須出門,請盡量往空氣流通的地方,並勿選人潮擁擠的時段,以及最重要的,大人、孩子要勤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 尤其,每年腸病毒若有流行,第一個高峰期約5至7月,且5歲以下孩子,比起大孩子或成年人,因沒有暴露種類眾多的腸病毒感染過,是容易被感染的族群。腸病毒之所以讓人害怕,主因是得病的孩子有重症機會,雖然併發重症機會不到百分之一,但因台灣目前無合適的疫苗可讓家屬選擇為孩子來施打,且2歲以下孩子一旦得病後併發重症的臨床預後更差,更小嬰兒的病程可能更為劇烈,因此須要特別注意。 至於腸病毒是什麼?簡單說,腸病毒是一個家族,是一群病毒的總稱,此家族還有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腸病毒又區分為許多型,腸病毒感染後的臨床表現大多屬於輕症,而人人知曉、擔心進展為重症的則是腸病毒71型,要小心防範。 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蘇韋如表示,得到腸病毒,須注意發病後2至7天是否有腸病毒重症前兆,觀察孩子是否有意識不好、活力不佳、持續嘔吐、心跳和呼吸急促、手足口病,以及肌躍型抽蓄等症狀。其中,肌躍型抽蓄是指孩子像反射動作般,兩手兩腿像被無故驚嚇般地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並因此無法入眠。如有以上症狀持續時,必須立即就醫進行評估,以防引發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呼吸衰竭等重症表現,嚴重者有併發死亡危險。 如何觀察孩子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腸病毒感染後的臨床症狀表現類別之一,除了口腔潰瘍外,會在手掌、腳掌、膝蓋處、屁股肛門口附近的皮膚,長一些細小疹子,其頂端大多有小水泡,有時並不容易辨別。值得注意的是,典型腸病毒71型會長微細的小疹子,需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另外,腸病毒患者的口腔內潰瘍,多出現於口腔兩側黏膜、軟硬顎或舌頭等處,若是潰瘍在口腔內其他地方,且齒齦處會出現紅腫及容易出血的狀況,則不一定是腸病毒。 傳染途徑:糞口、飛沫和接觸 蘇韋如強調,腸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是糞口,病毒可隨著腸胃道排泄至糞便,且持續2至4週。因此如果孩子確診或疑似腸病毒感染時,爸媽在幫寶寶換完尿布前、後,或料理、處理食物和餵食嬰幼兒前、後,一定要把手搓洗乾淨,以避免經由接觸的方式傳播病毒。 此外,腸病毒也會經由飛沫傳染傳播出去。還有接觸孩子身上手足口病兆的水泡,因為水泡分泌物等有傳染性,觸碰後也要勤洗手。蘇韋如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在發病後的1週內傳染力最高,但就算孩子已痊癒,病毒仍可能會持續在糞便中出現2至4週,照護者若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病毒還是會繼續傳播。 預防腸病毒最有效方法:勤洗手 如同眾所週知,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勤洗手,並以肥皂搓洗手後,將手擦乾、烘乾。不只是孩子的手要常洗,大人、照顧者的手也要一起洗,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才能有效預防腸病毒。腸病毒也會透過近距離呼吸道的飛沫傳播,在公眾場所、遊戲區鼓勵孩子戴口罩,也能避免傳染。 無法洗手時怎麼辦? 酒精無法有效抑制腸病毒 雖然洗手是預防腸病毒的最佳方式,但相信很多爸媽都曾面臨出外沒有洗手設備的窘境,像是在戶外或車上時,這時怎麼辦呢?蘇韋如說明,當無法洗手時,爸媽可隨身攜帶乾洗手液適時給孩子噴一下並搓揉雙手來做基本的消毒或抑菌。乾洗手液通常成分是60%酒精,對一般細菌、病毒原則上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對腸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外層沒有脂質層的病毒,無法使其完全失去活性與徹底消毒。她建議缺水時,爸媽可參考疾管署所提供「3-5ppm漂白水配置方法」,去購買市售漂白水後,再自行泡製洗手用的3-5ppm含氯漂白水,來幫孩子進行手部清潔,以有效預防腸病毒。 自製含氯漂白水使用期限僅1天 然而,蘇韋如坦言,自製的低濃度含氯漂白水,必須於配製後24小時內使用完畢,否則容易因揮發後次氯酸濃度變低,而無法達到抑制病毒的效用。這樣一來,就必須每日配製並當日使用完畢,而一次最少須泡製1公升,一般家庭一天可能也無法用這麼多,如此則既不經濟又不實用。 可考慮市售含鹵素類消毒劑 因此,如果用量不大的爸媽,可參考市售含鹵素類的消毒劑,例如含次氯酸等成分的消毒水,這些市售產品有專利或內含安定劑,能存放比較久,可解決無水能洗時的洗手問題。 不過,蘇韋如強調,用於環境消毒使用的高濃度含氯漂白水,不要使用於與皮膚或黏膜接觸的地方,否則會刺激皮膚黏膜。手部可用的市售含鹵素類消毒劑,噴過後是否直接接觸食物或餵食?考量較小嬰幼兒對此類物品接觸上的安全性,爸媽若有所疑慮,可幫寶寶雙手噴完消毒劑後,用清水簡單洗過或濕紙巾擦過後再吃東西,會比較安全。而噴桌面或桌邊環境清潔,只要不直接接觸黏膜組織,則不用擔心。 輕症腸病毒以一般感冒照護 蘇韋如表示,腸病毒潛伏期2至10天,平均3至5天,若要確認孩子有無被感染,觀察10天後沒事就可放心。值得注意的是,腸病毒發病後2至7天是黃金觀察期,如果7天後沒有重症前兆,爸媽可以不必擔心,比照一般感冒方式照護孩子即可,約1至2週內會痊癒。輕症腸病毒症狀,大致有不明發燒、嘔吐、疲勞、胃口不好等,某程度上,這些症狀與其他病毒的表現症狀重疊,所以當有明顯的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時,較能判斷是罹患腸病毒。 照護腸病毒的孩子,最重要是讓他有足夠的休息、提升免疫力,也要持續進食和補充水分。有些泡疹性咽峽炎的小患者,因為嘴巴很痛,會明顯進食變少,若水分補充不夠,容易引起脫水,使得精神活力更差、血糖太低,尤其越小的寶寶,越容易引發這些症狀,因此越要注意水分補充。蘇韋如認為,假如孩子沒有嚴重咳嗽,而吃冰會讓他的喉嚨疼痛減輕,透過喝冰涼的水或飲品能讓他補充水分,倒也無不可,最重要讓孩子保持心情愉快,有一定的復原能力。 另外,嘴破的小病人,約需要1至2週才能好轉,醫生可能會處方小孩用的口內炎噴劑,讓他緩解疼痛。當孩子願意吃比較多東西,才能適時補充營養和水分。 蘇韋如提醒,腸病毒發病後1週的傳染力最強,患病的孩子應盡量待在家裡,家有其他兄弟姐妹的話,應隔離、分開照顧。若必須一起照顧,則記得大人、小孩都要戴口罩,每次一起玩玩具、吃飯前勤洗手,才不會交叉傳染。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7月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