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哭鬧又討抱,爸媽抱不抱? 嬰兒與母親 採訪撰文/江睿毓、諮詢/親職教育顧問 醜爸 教養沒有所謂的準則 「當你這樣哭很多人在看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還是不由得會擔心他人的眼光,若是如此也不用怕孩子知道,跟孩子一起去改善。也有些人認為,這樣是沒有給小孩足夠的空間,醜爸提醒,自己的孩子自己去做判斷,這個孩子是跟著你生活,不必硬要去套一些什麼專家的方法,這麼做通常只會得到更多的挫折感。用你信賴的方式去教導孩子,同時不斷的觀察並學習,目標不是100分、而是能回應孩子需求的父母。 該如何理解孩子的哭鬧 大人在看哭的行為時,很容易把它貼上負面標籤,醜爸表示,大人覺得孩子總是在得不到他想要的就用哭的方式去要,這讓我們有不舒服的感覺,因此我們通常認定那是比較負面的表現,即使你事實上沒有這樣想,但哭聲造成的情緒影響會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你也會對孩子說「哭沒有用!」? 對比較大的孩子這樣講,不完全沒有道理,我們要表達的是不要只是哭,應該想辦法解決,醜爸表示:「我通常會跟孩子說『用讓你自己會比較開心的方法。』」有些孩子他不高興的時候,習慣會把情緒丟給父母,一直要你安慰他、陪他,此時醜爸會跟孩子說,「你有沒有發現,當你一直要我陪你、要我做什麼,可是我做了你也沒有比較開心啊!或者,當我沒有辦法陪你的時候你要怎麼辦?你要不要試試去打球?」對比較大的孩子,可以試著讓他培養我的情緒我應該要試著自己去負責的觀念。 然而,對小小孩說「哭沒有用!」這完全就是在發洩!基本上對小小孩而言,根本沒有什麼有用沒用之別,他根本沒有選擇,就是哭。通常說這句話,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挫敗感、無助感。這樣跟孩子講,孩子通常沒有反應,因為他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孩子看到的反而是比較多大人非語言的訊息,當你這樣講的時候,你可能是帶著無助、憤怒,讓孩子覺得害怕。孩子學到是,我哭的時候是被否定的,媽媽(爸爸)很生氣。 三面向大人心態調整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2、3歲、會說話了,就應該要用說的不要只會哭,這也是不合理的期待,醜爸認為。以大人為例,心情不好的太太看到先生就會想哭,此時若先生跟太太說「用說的」,太太應該會給先生一巴掌吧!一樣的道理! 一方面,孩子的表達能力本來就比較不好;二方面,情緒上的衝動沒那麼容易控制;第三,孩子其實是為自己而哭,為很多的挫折感而哭。還那麼小的他,可能看到哥哥姐姐可以做這做那,他卻不行,想要自己拿一個東西拿不好…,有時候他並不是在吵鬧,就是自己有很多的情緒所以哭。從這三個面向,父母先做自己情緒的調適再去接觸孩子,就可以理解孩子哭其實就只是情緒的表達,這個時候就可以專注在如何幫助孩子逐漸穩定情緒。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 醜爸家有3個寶貝,老大從小內斂,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太愛抱抱,也不愛坐推車,就要自己走!老二完全相反,到了5歲還想坐推車,跟人家在遊樂場互撞,就放聲大哭!小學生耶,周圍還有同學!老三,情緒非常外放,遊樂場只要有他在,就是他的場子! 表現會隨著年紀情境而變化,醜爸說,這個愛哭的,長大也許老大會罩他,那個不愛哭的,到了青春期可能哭不停…。開放的心態去看孩子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的焦慮,人生本來就有很多的可能性,擔心、焦慮的都是父母自己的功課,孩子其實會自己去做一些調整。 媽媽也生氣,如何給抱抱? 是你惹我的,我為什麼還要安慰你?有時候媽媽就是卡住了!然而現實是,若此時身邊沒有可以協助處理的人,你還是沒有辦法把孩子的需要放下不理他…。媽媽如果不回應,孩子的解讀是,難道我不重要嗎?我現在這麼脆弱,卻沒人願意看見我、照顧我…。 攤手,這就是人生! 哭鬧的孩子又討抱,可是媽媽也在情緒浪頭上啊!這時有兩種狀況,如果孩子可以等的話,媽媽就盡量先照顧自己,包括深呼吸或打個電話給朋友抱怨等等,讓自己的情緒有所抒發。然而,比較無奈的是,有些孩子就是沒有辦法等!就是一定要你-現-在-抱-他!醜爸認為,「有時候這就是人生,我們就是要抱他,就算有千百個不願意!」 父母必須要去看見,這也是孩子的困境,孩子只是因為難過(無論在父母眼中他是不是做錯),本能地尋求最原始的慰藉,他不找你他要找誰?他又沒有男朋友女朋友,就算是他惹你生氣,他也只能找你安慰、抱抱,如果他有的選,說不定不見得找你! 暫時當個人型抱枕 真的很生氣又被討抱的話,醜爸建議,「不如就把自己當成人型抱枕!你要抱就抱,但我可能不會投入感情。當我自己的狀態很不好的時候,你需要我的手我就給你,你需要肚子我也給你,但那個當下我仍專注在照顧我自己。」這不是一種妥協,不是一種溺愛,也不是抱抱之後,孩子就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哭完抱完之後,孩子還是得去收拾房間,為自己不對的行為負責。孩子當下需要那個體溫、那個熟悉感,讓他感到安全,就暫時當個人型抱枕吧! 教養,不急於一時 孩子情緒平復之後,父母要跟他討論剛才的事情嗎?「老實說,我覺得還好ㄝ!」醜爸坦言,「就算要說,盡量簡單!」爸爸媽媽很容易長篇大論,很急切的想要教孩子,那個心是充滿了愛,但那個過程很累人。其實孩子也跟大人一樣,情緒平復之後,需要的是一些緩衝時間。你也不會喜歡有人在你發脾氣之後馬上跟你說,你知道你剛剛那樣其實…。簡單提醒、重申界線、最重要的是也給孩子說明自己的機會,就很足夠了。 很多行為孩子會出現100次、200次,教或不教?經過上百次的練習後,差別似乎也不太大了。醜爸建議,不如把教的重點分一些放在孩子成功的時候,成功的時候給予多多鼓勵,他會發現,這樣的感覺還不錯!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1月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