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療養,遠離脊椎病症
脊椎病變與多種常見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正因如此,一門強調脊椎調治的療法也應運而生——脊療。脊療是一種療效顯著的脊椎療法,它對一些骨骼、肌肉疾病,如肩頸腰背痛、損傷性脊椎病變等,都有著相當好的效果,且操作起來方便可行,既沒有藥物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也不會造成身體上的損傷,因而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 二、脊療的常用手法
在脊椎療法中,有許多頗具特色的手法,其中捏脊療法、指撥脊背療法、整脊療法是最為常用的3種手法。我們在治療時,可以針對患者不同的病症和體質而採用不同的手法,做到辨證施治,這樣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此外,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各種手法的操作要領和禁忌,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 2. 捏脊療法
捏脊療法是在中醫經絡學說的基礎上產生的方法,具有調和陰陽、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增強人體抗病力的作用,臨床應用範圍較廣,對治療幼童發育不良、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等小兒病症,以及成人消化系統疾患、月經不順、痛經、失眠、咳嗽、哮喘等常見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 捏法
捏法是捏脊治療時最常用手法,主要分為拇食指捏法和拇食中指捏法兩種。拇食指捏法是將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曲,拇指伸直,食指的第2指關節橈側緊貼脊椎兩側皮膚並向前推起,拇指指腹與食指夾住皮膚並捏起;拇食中指捏法是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食、中指前按,拇、食、中指指端夾住皮膚並捏起。
捏脊時,雙手捏提起脊椎兩側皮膚,雙手隨捏、隨提、隨放,逐步交替向前推進。捏提的皮膚要適量,捏多了不易向前推進,捏少了又容易從手中滑出來。
● 提法
提法即是用力拎起皮膚。在捏脊的過程中,捏起脊椎旁肌肉之後緊跟便是做提法。此法具有疏通經絡、緩解痙攣、減輕肌肉酸脹、消除全身疲勞之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症及外感病症。
提法與捏法一樣,分為拇食指提和拇食中指提兩種。通常做提法時,邊捏邊提邊向前推移。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 捏脊的操作要領
一般來說,捏脊療法需按一定的先後順序、速度、強度、時間來進行。
操作路線:從下往上或者從上往下,因為腰骶部肌肉相對豐厚,痛覺敏感度較低,而頸椎肌肉較少,痛覺敏感度相對較高,所以一般建議從下往上捏,較為舒適。可以按先腰骶,次胸背部,最後頸部的順序,即自尾骶部長強穴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
操作方法:開始時被操作者俯臥,操作者雙手捏起附在脊椎旁肌肉,從長強穴到大椎穴(或風府穴)緩慢捏提並向前推移,「捏三提一」或「捏五提一」,也可以單捏不提。
操作力度:捏皮膚的鬆緊程度應適宜。捏緊了,患者會感到疼痛,反而使肌肉更加緊繃;捏鬆了,不但捏不起來,而且會影響療效。
操作速度:捏脊捏得太快,皮膚容易滑脫;捏得太慢了,會覺得疼痛,以不快不慢為宜。一般反覆操作3∼5次,捏到見脊椎旁肌肉發紅即可。每次捏脊以5∼8分鐘之內施行完畢為佳。
操作時間:以早上或空腹時最為合適。如果剛吃過食物,要休息半小時再捏脊。一般1天捏1次,10天為一療程。2∼3療程後可休息幾天再進行。
● 捏脊的注意事項及禁忌
1. 捏脊宜在室內進行,應注意室溫適中。在冷天捏脊,室內的溫度應該要暖一些,以免著涼;在熱天捏脊,則應注意通風,但注意患者不能對著風口處。
2. 操作前,施術者的指甲要剪平,治療前後均用溫水洗淨雙手。
3. 最好在患者捏脊部位塗抹潤滑劑或乳液等,以減少摩擦的阻力。
4. 捏脊時,施術者手法要輕巧靈活,力度適中(小兒和年老體弱者手法宜輕,體質較好的年輕人手法可略重),做到手法深沉、穩健、有力,避免用暴力、猛力與「死力」,以患者不感到痛苦、局部無不良反應為原則。
5. 捏脊時,患者應保持全身放鬆,脊背伸直,手錶、項鍊、手鍊等都應取下來。
6. 捏脊後應休息15分鐘,若有出汗要及時擦拭,切勿當風受涼;可喝1杯白開水,以利新陳代謝,但不宜馬上用餐。
7. 患嚴重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的人,每次進行捏脊,應該在15分鐘之內完成。
8. 操作部位的皮膚有破損,或患有癤腫、皮膚病者,不可使用本療法。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3. 指撥背脊療法
指撥法是以「以痛為腧、不痛為力」為原則,在患部體表進行手指平推扣撥的一種治療方法。該療法對於比較常見的背脊部疾患,如扭傷、落枕、肩背部侷限性痛點和腰腿痛等軟組織損傷疾患,均收效顯著。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當人們受到外力損傷後,經絡循行會受到阻礙,氣血會積滯化瘀,而指撥療法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當人們軟組織損傷之後,其肌肉、韌帶纖維就會出現痙攣、肌腱錯位,從而使身體某些部分產生疼痛、麻木等感覺,而通過被動的撥伸運動,可改變纖維和肌腱的方向和位置,使痙攣、錯位和交叉的症狀得以改善,疼痛得以緩解。此外,由於此種療法簡便易學,且施術時痛苦少,因而患者樂於接受。
● 指撥法的操作要領及注意事項
在指撥施術中,醫者須遵循一定的步驟:先詢問患者的痛處,然後施術者用手按住患者的痛點,以輕柔、均勻的指力做平推或扣撥做向下、向外輕柔的平推或扣撥,從而達到減輕或消除疼痛的效果。
在指撥的操作中,會出現痛點向四周轉移的現象,一般這種移位是在體表呈帶狀分佈的區域內發生。如能及時觀察、利用轉移的痛點,因勢利導地進行治療,會有顯著的療效。
在進行指撥治療後,應對原痛點進行固定,同時囑咐患者減少局部活動,切忌再用外力隨意按壓原痛點,否則可能會使經指撥解除後的軟組織痙攣再度恢復,已消失的疼痛也易復發。
★ 4. 整脊療法
整脊療法,又稱脊椎旋轉復位法。主要是通過脊椎(定點)旋轉復位手法,使患椎椎間隙及纖維環、椎間韌帶髮生旋轉、牽拉,對突出的髓核產生壓力,促使病椎回於正位,從而治療脊椎傷損等疾病的方法。整脊療法可以撥正偏歪的棘突,使椎關節恢復正常的解剖位置,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關節囊、黃韌帶對神經根的壓迫,改善椎動脈血液循環。
由於此療法側重於對變形脊椎的整復,所以對一些損傷性脊椎病變,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都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對一些由脊椎病變引起的原發性高血壓病、心律失常、視力減弱或失明、耳聾、頭暈、腹瀉、大小便障礙等也有顯著的效果。
由於整脊療法往往需使患者的軀體大幅度地扭曲,因此有人認為有一定的危險性。一般來說,只要選擇專業的醫師,使用了規範的手法,整脊療法是不易發生醫源性損傷的。
● 整脊的注意事項及禁忌
在整脊前,應先準確定位病椎,如果患椎定位不準,或偏歪棘突方向判斷錯誤,會影響整脊的療效,甚至加重病情。
在整脊時,應柔和用力,手法嫻熟。當一次整復不能撥正偏歪棘突時,不宜連續施治,需用分筋疏理、拿點摩揉等推拿手法解除痙攣後,才能施以整復手法。某些病人應間隔數日施治1
次,連續4∼5次治療才能撥正偏歪棘突,不能急於求成。
在頸椎部位施用整脊療法時,手法應慎重,如手法不當可能會刺激椎動脈而使患者虛脫,甚至導致醫源性脊椎損傷。
年老體弱者,婦女懷孕、月經期,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腫瘤疾病、嚴重心肺肝腎等器質性疾病的患者,要慎用本療法。
~以上資料摘自《脊療 90%的痠痛都會消失》高海波◎著
人類智庫【華翔文創】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