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本館植物園特展室中的金黃水龍骨 | 圖2:金黃水龍骨的孢子囊群 |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植物種類繁多,目前全世界已知種類超過1千種,可以說是蕨類中的一大家族,多數種類以樹幹或岩石為家,只有少數地生性,主要分佈熱帶地區,臺灣有20屬,62種左右。 金黃水龍骨原產美洲,從美國南部、西印度群島,到南美洲的祕魯、巴拉圭都有分布,從平地到海拔3000公尺的熱帶雨林、雲霧林、亞熱帶潮濕森林或河岸林都可以看到,也被普遍當成觀賞植物栽培,只要保持最低溫在攝氏5度以上都可以生長,現在還被培育出萵苣蕨這個葉片充滿皺褶的栽培品種。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裡可以看到碩大的金黃水龍骨,長度超過30公分的葉片可能長到1公尺以上,寬度也可以到達50公分,生長在溫室裡的大樹上,看起來氣勢十足。雖然現在熱帶雨林溫室因為年度大修而暫時封館,但來到特展室《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中,踏著樓梯走到二樓後,也可以看見金黃水龍骨與其他來自國外的蕨類植物一同快樂的生長(圖1)。 除了碩大的體型外,金黃水龍骨容易分支的肉質走莖上有金黃色毛,所以有Gold-Foot Fern或Hare-Foot Fern的別名,前者直譯為金腳蕨,後者直譯為毛足蕨,臺灣市場上有人把它稱為黃金兔腳蕨或兔腳水龍骨,但它與俗稱兔腳蕨的杯狀蓋骨碎補(Humata griffithiana (Hooker) C. Christensen)外型除了走莖上都有毛這點相同之外,其實差別蠻大的。除此之外,金黃骨碎補葉片背面跟嫩芽會帶有淡藍色,這也讓它更顯得與眾不同。 金黃水龍骨雖也水龍骨之名,但現在有些人已經把它從水龍骨屬(Polypodium)中另外分出來,歸類到粗脈蕨屬(Phlebodium)。這個屬的植物不多,目前已知種類只有4種,全部分布在美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都是附生植物。它們與水龍骨屬植物的差別在於孢子囊群外形比較圓而且比較光滑(圖2)。屬名Phlebodium是由希臘文的phlebos(脈)締造而來,種小名aureum則是「金黃色」的意思。 金黃水龍骨有多別名,例如金水龍骨、海草芝、金黃蛇蕨、藍星蕨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有些網站上把它稱為貫眾蕨或荷蘭貫眾蕨,。事實上,真正的貫眾蕨根本不是水龍骨科植物,而是鱗毛蕨科的貫眾屬(Cyrtomium fortunei J.Sm.),兩種植物的差距很大,不要再搞混了。 金黃水龍骨 Phlebodium aureum (L.) J.Sm. 水龍骨科 栽植區域:熱帶雨林溫室、植物園特展室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