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蔡英文選後對民意的三次踐踏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2/19 第442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中華民國成了過去式?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選後對民意的三次踐踏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國營事業改革 從透明化做起
民意論壇 蔡政府證明 以核養綠才能退火
閣揆失能 放任農地違章工廠
聯合筆記/罷工該不該預告?
陸委會憑什麼管韓國瑜?
貨要出去 酸言卻進來
中華民國 幾時剩台灣
環保鬧元宵/燈再美 也怕只開花一回
台灣政壇 造孽不分顏色
環保鬧元宵/舊提燈 藏著一齣花鼓戲
薛承泰/勞保改革只有文青不見魄力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中華民國成了過去式?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蔡英文答覆「要把國家帶去哪裡」的問題,說相較於「過去的中華民國」,她更在意的是「中華民國台灣的現在與未來」。人們赫然發現,這位依憲法選出的總統,已經把中華民國當成「過去式」。

蔡總統對「中華民國」的態度,一直極為曖昧。她在李登輝時代參與起草「兩國論」,把中華民國領土主權範圍限縮為台澎金馬;雖爭議不小,倒未否定中華民國。二○一○年她公開宣稱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算是結結實實捅了中華民國一刀。

二○一六年總統選戰,蔡英文宣稱兩岸要「維持現狀」。依法理,憲法上的現狀當然是「中華民國」。但蔡總統每談到中華民國,始終心不甘、情不願,忽而「這個國家」,忽而「中華民國台灣」,更常見的是讓中華民國直接消失,以「台灣」取代。

過去即使再不甘願,蔡英文也只是「忽略」而不敢「否定」中華民國;但這次的「過去的中華民國」論,形同宣告中華民國已成「歷史」,連「流亡政府」都不如。蔡總統的新說法,顯然是為了明年選舉向深綠獨派靠攏,但此一論述卻忘了自己「余必遵守憲法」的就職誓詞,也把「維持現狀」承諾拋在腦後了。

「中華民國過去式論」提倡最力的是中共,蔡總統卻幫忙推了一把。對岸史觀,中華民國建立於一九一二年,亡於一九四九年。民進黨喜歡把與對岸主張相同的人扣上紅帽子,如今這頂帽子,蔡總統得自己戴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選後對民意的三次踐踏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仍相信「人民是頭家」的人,現在恐怕要修正自己的想法了。去年選舉迄今還不滿三個月,但選民已充分領教了蔡政府各種冷漠、閃躲及蠻橫的功夫,選舉的「新民意」完全被踩在腳下。短短三個月,蔡英文搖身變成「辣台妹」,行政院則自命「網紅內閣」,加上民進黨中央改組完成,執政者一完成責任清理,立即將自己為何慘敗、為何遭民意拋棄全數忘光,表現出一副驕兵悍將君臨之姿。

如果真的是尊重民主的政府,怎麼會對依然熱烘烘的民意如此輕蔑?三個月來,蔡政府不僅對民眾的期待無意回應,更一而再、再而三地踐踏,把傲慢掛在臉上。蔡英文第一次對民意的踐踏,表現在內閣人事布局上。賴清德堅辭院長後,蔡英文竟將三位地方選舉失利的民進黨候選人拔擢到中央任官,蘇貞昌和陳其邁分任正副閣揆,林佳龍則升任交通部長。這種「敗者為王」的封官方式,表現了蔡英文「掌權為王、誰奈我何」的威風,不僅正面打臉在野黨,更重踹民意一腳,顯示她不在乎選民作何觀感。

如此違背常理的任命,若是因民進黨內人才不足,而三位落選者皆是傑出秀異不可或缺之士,也就罷了。然而,這三人不僅缺乏足夠的人望,能力也受到質疑。更嚴重的,是他們一再利用自己的新權位來威嚇地方,甚至刻意杯葛原先的競爭者。例如,韓國瑜指蘇貞昌要求高雄市的前瞻計畫全部重寫,林佳龍催促盧秀燕拿出他自己被退件的山手線新提案,無一不表現出「復仇者聯盟」的狹心症。

蔡英文組織「落選者內閣」,基本上是罔顧選舉民意;而她對民意的第二次踐踏,則是罔顧公投的結果,繼續走她危險能源政策的鋼索。去年底通過了「反空汙」、「以核養綠」、「反深澳」等三項公投,對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投下不信任票。以民進黨一向吹捧公投的態度,蔡政府理應順應民意,務實修改既有的行險路線。誰料,經濟部長沈榮津宣布因應公投所做出來的能源評估,竟以「客觀不可行」、「地方不支持」為由一一否決。核電既不延役、也不重啟,他更恐嚇說,削減火力發電將造成缺電危機。

請看,這就是民進黨把公投奉為「神主牌」的冷酷真相。民進黨要的公投,只是為了推動「台獨」,建立一條建國捷徑。它在乎的,其實不是民意,而是自己的利益及便利。因此,凡與台獨或其政黨利益無關的公投,即使有近八百萬票的民意支持,也可以一概「不予理會」,統統送進垃圾堆。這種以一人否定公投效力的作法,民進黨有臉再談公投的神聖性嗎?

蔡英文對民意的第三度踐踏,是她不顧民意期待,對兩岸關係繼續上緊枷鎖,限縮地方首長進行兩岸經貿交流的活動,尤對韓國瑜發動了凌厲的總攻擊,並擬大肆延長退休高階官員和將領登陸訪問的「門禁」。民進黨去年選舉的慘敗,基本上是韓流的「拚經濟」、「發大財」效應發酵,各地民眾對蔡政府政治掛帥、封鎖兩岸的政策不滿,而群起倒戈。但蔡總統卻擅自解讀,認為這次敗選無關兩岸議題,甚至只藉一次反嗆習近平的辛辣演出,即以為贏回所有民心,隨即開始剛愎蠻幹。蔡英文把「反中」當成她的權力春藥,但基層百姓的生活又被置於何地?人民要向誰求取解憂靈丹?

令人訝異的,民進黨對敗選的記憶如此短暫,而蔡英文對權力的興奮卻如此強大而持久。回顧這三個月的府院大戲,沒有一次不在踐踏民意:第一次,落選者乘著權力的直升機直上雲霄,令人瞠目結舌;第二次,高票通過的公投議案被棄如敝屣,讓人無言以對;第三次,人民渴望的拚經濟被送入冷凍庫,想要一展身手的地方首長則遭到打臉警告。對於這樣的執政者,選民還會有幻想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國營事業改革 從透明化做起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華航罷工七天後上周落幕,期間當然造成公眾的代價與爭議,不過勞工行使團結權本是先進社會的常態;整件事爭議核心,更多來自於華航的國營公司身分。

先定義一下國營事業。按我國法律規定,只有政府直接持股超過一半者,方屬於所謂國營事業。按此定義,帳面上台灣的國營事業其實所剩不多:依據國發會的認定只剩七家而已,而且不包含華航。但外界都知道,已經完成移轉民營的公司,大多繼續受政府控制,甚至如華航這種連交通部長都認為是國營者,從頭就不在國營事業清單上,凸顯出我國的定義,很明顯地是為實質受政府控制的企業打起保護傘。

近年來,國際間以及歐美主要國家對國營事業的定義,已改為「控制權說」。以我國積極想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為例,所謂國營事業除了包含持股過半,也包含「可控制過半投票權股份」以及可控制重要人事權二個要件。白話文解釋,前者就是公股及泛公股要一起計算的公司,後者就是政黨輪替等於董座輪替的公司,都是所謂「國營事業」。

用CPTPP的定義重新再看一次台灣的民營化,就會原形畢露。以華航為例,第一大股東是受政府直接控制的公設航發基金會,第二是行政院國發基金、第三名為受政府控制的中華電信,第四名是受政府控制的勞退基金,合計持股超過一半。按CPTPP定義,國發基金直接持股加上其他三名「泛公股」,華航是不折不扣的國營事業,林佳龍部長講的一點都不錯。

再看台灣高鐵公司,交通部直接持股只有43%,但公設航發會持股4.62%,受政府控制的中鋼持股4.3%、台糖持股3.55%、國發基金持股2.13%,合計一樣過半,也同樣是如假包換的國營事業。101大樓(台北金融大樓)公司更是經典,中華電信持股31%、證交所持股15%,兆豐銀持股10.8%,合計政府控制股權超過一半,卻沒有直接持有一股。

繼續用這種公式稍微計算,就可以知道包含如中華電信、中鋼、兆豐等所謂已經民營化的事業,都是假民營真控制,政府介入其經濟活動非但沒有退場,而且近年來更是變本加厲,無所不在。

國營事業的問題大家都很清楚,從政治酬庸、選舉操盤,到慷納稅義務人之慨的代理人問題等等。300多年前洛克的名言就指出:財產不可公有、權力不可私有,否則人類必將進入災難之門。華航罷工協商中,資方有無為求政治績效而放水,因為受益者是勞工,社會通常不深究,但這就是一種經濟扭曲行為。加上國營事業所處行業多有法令保障或事實上的進入門檻,即使派門外漢來經營仍可賺錢,因而經營績效好壞不易界定。此外,假民營化後又使得其不受立法機關的監督,掌權者更容易被政治思維左右。近年來不分藍綠執政,這類國營事業不減反增。當國營事業規模膨脹,政治考慮充斥時,台灣的競爭力慢慢下降並不意外。

話說回來,時代變遷下,我們也認同在某些領域中,國營事業或有存在的必要,因而藉這次華航罷工,凸顯假民營真國營的問題,我們要呼籲的不是繼續落實民營化,而是透明化。政府有義務按照這次交通部及CPTPP的定義,依據「控制權」原則,充分揭露台灣國營事業的名單,以及各種政府機構直接、間接交叉持股的結構。這不但是執政黨追求開放政府的基本應有作為,更是讓社會了解國營事業影響我們經濟程度的基本義務。充分透明後,社會才能探討這些國營事業是否正當合理、治理有無績效或弊病,酬庸是否嚴重,以及該繼續國營還是應進行真正民營化。總之我們呼籲政府,請從國營事業的資訊透明化作為改革的第一步!

   
民意論壇
蔡政府證明 以核養綠才能退火
張文杰/以核養綠公投小組執行秘書/聯合報

馬英九基金會與長風基金會昨天召開記者會,行政院前院長江宜樺批評蔡政府對去年底的能源公投結果視而不見,無視民意反對二○二五急躁廢核。

諷刺的是,經濟部能源局上周五把二○一八年發電量的統計放上網,許多人一定想不到,在二○一八年發電量成長最多的發電方式,竟是蔡政府最想廢除的核能發電。

因為核二二號機在去年六月重啟,所以二○一八年的核能發電量成長五十二億度電,讓火力發電減少廿三億度電。諷刺的是,剛好減了一%火力發電量,達到去年公投年減一%火力發電的要求。

而且在今年一開始就有核二二號機加入供電,預計二○一九年發電量成長最多的發電方式又是核能發電,會增加近五十億度,火力發電又可以達到年減一%的目標。但到二○二一年,核二一號機要除役,火力發電將大增超過百億度電。

再生能源二○一六到二○一八的發電量分別是一二八、一二四和一二七億度,再生能源發電量在蔡政府任內不但沒有成長反而退步了!原因之一是颱風沒來、缺少雨水,讓水力發電減少,這反映了再生能源並非穩定的發電方式,要看天吃飯的本質。但是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量遠不如蔡政府規畫才是不進反退的主因,因為蔡政府規畫是太陽能和風力在二○一八年發電量可達五十四和卅億度,但實際上只有廿七和十七億度,如果扣掉馬政府任內就有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只計算蔡政府任內的成長幅度將會更慘。

但官員回應一律是再生能源目標一定可以達標,完全不理會實際發電量遠不如規畫的現實情況。難怪國內外工商團體都不信任蔡政府能源政策可以達標,去年能源政策要轉變的公投也都一面倒的通過。

從台電盈虧角度來看,去年上半年火力發電量跟前年相比增加十七億度電,加上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台電在去年上半年因此虧損二四○億元;不過在核二二號機重啟後,下半年火力發電量跟前年相比大幅減少四十億度電,雖然十月的電價費率審議會因年底大選而凍漲電價,但核電不愧是最便宜的發電方式,有效幫助台電由虧轉盈,下半年盈餘為一五九億元,台電全年虧損縮小至八十一億元。

總結二○一八年,因核二二號機六月重啟,核能發電量大增五十二億度電;再生能源增加一點點,發電占比維持在四點六%,不過離二○二五年廿%目標是越來越遠;火力發電量減少了廿三億度電,減少了一%的比率,可以說蔡政府證明了只靠再生能源是無法減少火力發電的,要靠以核養綠才能退火。

不過核二從二○二一年就要開始除役,到時火力發電將反彈大增。以核養綠公投小組不希望見到此事發生,因為國際趨勢是非煤家園優先於非核家園,所以將推動以核養綠公投二部曲,之前的公投解除了非核家園的法律束縛,這次要立專法來保障核能發電不小於燃煤發電,這樣才能讓能源轉型走上正途。

   
閣揆失能 放任農地違章工廠
林騰鷂/政經法制學者(台中市)/聯合報

二○○八年前已存在的農地違章工廠,政府過去以納管名義,開放七千多家申請臨時工廠登記證,但「工廠管理輔導法」規定之限期,將於明年六月屆滿。多位中南部的立委受到選舉壓力,希望修法將輔導期延到二○三○年六月二日。但經濟部擬加碼,除刪除明年大限,不訂落日條款外,並放寬臨時登記工廠適用對象,以致春節時出現違章工廠搶建潮。

第三次政黨輪替後,首任閣揆林全為兌現蔡總統的承諾,擬拆除蔡總統就任後新增之二八六處農地違章工廠,但截至去年底只拆除十六處。去年十月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原允諾農地違章工廠納管期限,再展延十年,作為選前利多。不過,稍後又改口,強調會和地方政府合作解決問題,但卻未有時間表。這種對違章工廠「以拖待變」不想管,也造成農地違規工廠在二○一六年仍增加六千家,二○一七年更新增四千家,顯示兩位前閣揆處理農地違章工廠之失能情形!

維持安全存糧約需七十四至八十一萬公頃農地,但目前僅六十八萬公頃土地可供糧食生產,遠低於安全存糧所需用地。人為違法占用農地首害,正是違章工廠。全台農地違章工廠面積一點三萬公頃,未登記工廠六點一萬家,嚴重排擠農業發展,妨害安全存糧!

去年五月政務委員張景森表示中央將在三個月內完成「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重新開放受理臨時工廠申請,延長臨時登記工廠的輔導期限。對此,農委會、環保署及政院官員均表示並沒有達成政策共識。

但今日,甚為弔詭的是,涉及各部會權責的農地違章工廠修法案,未見政務委員出面整合回應,卻要求由經濟部統一發言,而去年環保署前副署長詹順貴還曾表態「農地違章工廠不該展延」。但農業與環保部會至今則未出聲,故媒體猜測,很可能就是與選舉考量有關,行政院對農地違章工廠之放任態度已定!

農地違章工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毒瘤。對於農地、環境、勞力資源、國家發展、公平競爭秩序之破壞與損害甚大!蘇貞昌院長本應要求各部會對於「工廠管理輔導法」之修法,提出法案衝擊影響層面及其範圍的完整評估。今竟不為此圖,還想亂接地氣的衝衝衝,恐會害了台灣,誤了自己與民進黨的前途!

   
聯合筆記/罷工該不該預告?
許俊偉/聯合報

華航機師罷工一周後落幕,期間共取消兩百多個航班,華航營業損失逾五億元。一場勞資爭議行為,無端波及快三萬旅次,外界也興起罷工預告的立法檢討。

早在華航空服員罷工時,罷工預告就曾被拿出來討論,但勞動部不想觸及這個燙手山芋,爭論至今無解。這回機師罷工,罷工預告又被搬上檯面。無非就是因運輸業罷工除涉及企業正常運作,還會影響到公眾交通。

日本、義大利等國雖規定罷工前十天要預告,法國則是兩天,但很多先進國家對罷工門檻的規定,卻不像我國如此繁複。

台灣勞工想要合法罷工須先成立工會,且勞資爭議須經調解不成立,才能由工會辦理罷工投票。依法還須有逾半會員投票同意,會員要夠團結才有望跨越門檻。要完成這些程序,通常就要花上好幾個月時間。

且很多事業沒企業工會,弱勢勞工光是第一關就卡關。就算有企業工會,也不代表就能幫勞工出頭,像華航空服員和機師罷工,都是透過職業工會進行罷工投票。就算取得合法罷工權,因罷工期間沒薪水,部分會員可能擔心生計受影響,即使投下同意票,最後卻不一定勇敢參與罷工。要是罷工人數不足讓資方心生壓力,恐也無用。

但運輸業罷工有其特殊性,確實應綜合考量勞工和消保權益。

就勞工權益來說,根據勞資爭議處理法精神,罷工是勞資對話、談判不對等的情況下,法令賦予勞工對抗資方的權利。

罷工預告若提供資方充足時間應變,無法阻礙企業正常運作,當沒有旅客被犧牲、衝擊不痛不癢,罷工還會是勞工爭取權益的最後手段?還能讓勞方擁有本錢跟資方談判?

但這並不代表無辜的第三方,就該成了特定勞資爭議下的倒楣鬼。這回華航機師罷工,甚至還有旅客沒機位回台,只好自掏腰包十幾萬元,改搭他航的頭等艙返台。

因此,我國法令若要維持繁複的罷工門檻,某種程度已是「預告」,就不宜再規範罷工預告;但若認為應有罷工預告,那就應修法讓罷工門檻的前端調解、投票程序不再繁複。另可增修罷工若致第三方(如個別旅客或旅行社)權益受損,事業單位應負協助旅客交通和賠償責任,並在一定時間內公告賠償辦法和完成賠償。

   
陸委會憑什麼管韓國瑜?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據傳陸委會表示,韓國瑜出訪大陸期間「不准簽任何協議」,引發韓反彈。爭議癥結,吾人以為,肇因於禁令所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定的立法,與其解釋運用:

按條例第五條之一第一項,固有各級地方政府,非經陸委會授權,不得與大陸以任何形式協商簽署協議的明文。惟受此管制所影響,除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外,也涉及區域發展,與中央、地方職權劃分等重大事項。故禁止的內容、目的、範圍與效果等,應規範合理明確。關於授權締約的准駁標準,主管機關亦應公開制定具體細則。惜均付之闕如。現行法的不完備,等於空白、概括地賦予陸委會裁量權。缺乏監督制衡下,易衍成獨斷濫權,值得商榷。

陳明通不否認有此「提醒」,然辯稱協議如係一般經濟交流,像買賣契約,因不涉公權力,所以沒問題。但就算單純讓「貨出得去」的產品銷售談判,也可能觸及通關便利、安全查核、稅捐或規費減讓等行政執法業務,果此陸委會要不要管?

又條文限制「以任何形式協商簽署協議」,界限何在?參酌條例第四條之二第三項,兩岸間凡就涉及行使公權力或政治議題事項所簽署之文書,均屬「協議」。但之前台北市在雙城論壇與上海市締結若干不具法律效力的「交流合作備忘錄」,未曾見中央出手干預。倘高雄市援例辦理,試問陸委會,是否要依法阻止?如為肯定,兩案相較,認事用法是否顯失公平?

復按第五條之一第二項規定反面解釋,只要不涉及公權力或政治議題,民間個人、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與大陸簽署協議,原不在禁止之列。是設若由地方政府主導,以例如農產運銷公司,或文化交流基金會等私法人名義,與對岸互惠、對等地洽簽合作協議,豈是陸委會所能過問?

持平而論,高雄市府不可能不「了解分際」,任意逾越紅線。況依上開條文,如有個案授權,非一概不許地方政府協商簽署協議。此番韓出訪,若無締約規畫或申請,陸委會未經查證審核,就預設立場,放話警告,有失偏頗。未來發生類似糾紛時,難謂高雄市府不得依此舉證,提起訴願、行政訴訟(大法官釋字第五五三號),或聲請大法官解釋(地方制度法七十五條、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五條),以為救濟。

長遠來看,執政當局應落實承諾,完成延宕的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立法,或認真檢討修正現行條例,以突破僵局,讓兩岸互動回歸法治常軌。一味援引或加重適用容有缺陷的法條,阻卻交流,殊非明智。倘操作過度,造成內部對立分裂,甚至民心思變,反加速促成雙方簽署層級更高、牽涉更廣的「兩岸和平協議」,豈非「得不償失」?

   
貨要出去 酸言卻進來
謝藝雄/退休教師(彰縣二林)/聯合報

韓國瑜就職高雄市長短短一個多月,高雄逐步轉變,「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效果開始顯現,目前尤以農漁貨銷量及路平讓人最有感,也帶動各縣市風潮。這是好的開始,當然還有其他更艱鉅的市政工作以照顧民眾福祉。

地方首長認真為百姓打拚,中央治國,宜站在最高度,表現慰藉喜悅,以褒揚肯定的心,同慶造福百姓得人;豈料部分官員竟以酸葡萄心理,引用非常態數據,提出酸言,心態可議。

究其原因,源於多年根深柢固的兩極化意識形態,彼此對立、攻防層出不窮,使百姓無所措手足。最讓人擔心者,乃未來主人翁青少年的認知失調,對大人們孰是孰非的價值判斷產生猶疑。這實非大有為國家之福。

韓市長有心淡化政治,全心全力改善經濟,治國者及立委諸公,請放下您們的意識形態,秉持著知識分子良知良能,就以感恩的心,讚揚戮力為百姓謀福有成的縣市父母官,讓他們更專心致志,共同為民生經濟而拚搏前進吧。

   
中華民國 幾時剩台灣
祝仲康/大學兼任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蔡總統日前回應韓國瑜質疑的「要把國家帶去哪裡」時,答以「相較於『過去』的中華民國,我更在意的是中華民國台灣的現在與未來」。一時之間,何謂「中華民國台灣」,立刻成為各方討論焦點。

依綠營的主張類推,蔡總統所謂的「中華民國台灣」,當指「中華民國剩台灣」;其具體政治指涉,則應是:現在與未來,中華民國只不過是台灣,所以主權與治權皆僅及於台灣,不若「過去」尚且及於大陸。

與之相較,在治權上,藍營亦同意目前只剩台灣;但是在主權上,則堅持不管過去、現在或未來,中華民國即中國,所以主權也及於大陸。

諷刺的是,蔡總統雖將「堅守主權」列為施政重點,卻又主動放棄我方對大陸的主權,似此,不啻「棄守主權」。反觀藍營,始終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大陸,才是真正的「堅守主權」。

蔡政府在國家認同議題上,始終言行不一、前後矛盾,也難怪韓市長會有「要把國家帶去哪裡」之嘆啊!

   
環保鬧元宵/燈再美 也怕只開花一回
林淑真/退休教師(桃園市)/聯合報

我成長於五十年代,當時孩子過完春節,總盼著再來個熱鬧的元宵才算整個年節結束。

元宵早上,孩子們就找材料製作花燈,有的用空奶粉罐,有的用挖空的白蘿蔔,還有的費心做竹紮紙燈籠,當夜晚來臨,看到燈籠發出光芒的一剎那,真有無比喜悅。

孩子們提著燈籠,和兄姊或爸媽趕赴燈謎晚會,這些燈謎晚會有縣府辦的,有市公所辦的,也有廟宇辦的,還有些是商家辦的,街上到處張燈結彩。大人小孩更是早早就熟讀謎語大全,燈謎晚會時每個人伸長脖子張大眼尋找謎題搶答,待答對的鑼聲響起時,那份雀躍歡樂真是無以名狀。

這幾年連逛了幾場花燈展,燈會裡花燈做得一個比一個炫麗,極盡聲光刺激之能事,初始還會有目炫神迷感覺,現在反而為後續花燈的處置擔心,並為每年花費如此巨大深感可惜。

元宵節是個詩意浪漫富含文化氣息的節日,希望各地政府除了布置美麗的花燈外,也能多提倡相關文化活動,畢竟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不是嗎?

   
台灣政壇 造孽不分顏色
戴瑞雲/中醫師(新竹市)/聯合報
造孽不分顏色。綜觀台灣政壇,某一黨的男人,只要有官可作,作太監也大丈夫,寡廉鮮恥,莫此為甚;另一黨的男人,明明已經到了黃昏,夕陽無限好,猶在作春秋大夢,寄望成為大太陽或東方紅。雖然某個三級貧戶曾說:「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確實最後只有他夢想成真,如其所望;奈何他人則肚子扁扁。人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作夢,但還請量「意」而為,否則痴人說夢,希望破碎。

諺語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至於誰是自作孽或天作孽呢?社會大眾務需慎思明辨,不然又是經濟不好,民不聊生。

   
環保鬧元宵/舊提燈 藏著一齣花鼓戲
劉愛玲/家管(台中市)/聯合報

兒時在湖南,村民們除了給親戚拜年、玩牌、下棋,聽長輩講古以外,有娛樂性質的活動實在是屈指可數。然而,元宵節唱花鼓戲在我們心中卻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不僅給村民們帶來娛樂,也為付出者帶來滿滿的收穫。

一些有經濟頭腦且對花鼓戲有興趣的村民組團美其名送「恭賀」,實則趁過年撈點收入。每年吃過團圓飯立馬組織一群孩子學唱花鼓戲,並教一些基本的走位和肢體、神態上的變化動作,每句皆離不開「平安、發財、吉祥、如意」之類的吉利話。經過兩個禮拜的調教,樂隊和孩子們便能完整表演完一場約十分鐘的戲曲。

元宵節前一周,一群大人敲鑼打鼓,浩浩蕩蕩率領一群濃妝豔抹,身穿各種色彩斑斕長袍戲服的「小生」們,逐家逐戶地在曬穀場上粉墨登場。經濟條件許可的家戶,大方拿出現金犒賞這群小財神;手頭不寬裕的,也會拿出家中的香菸、白米甚至臘魚臘肉等食物聊表謝意;經濟實在拮据的,幹脆早早關門大吉,送「恭賀」的隊伍也識相的過門不入。

我們這些小蘿蔔頭們提著自製燈籠,順理成章加入花鼓戲行列,走在隊伍前頭帶路。他們賣力演出,我們看得如癡如醉,他們演到哪,我們跟到哪。其中有位是我的同學,我用心聆聽他的唱腔,細細觀賞他的表情及動作,有時還會好奇偷偷摸一下他穿在身上的戲服,後來看得興起,乾脆大聲附和著一起唱,直至母親追來擰著我的耳朵才依依不捨地跟著回家。小心翼翼將小提燈收藏,等待來年再重複使用。

後來聽同學講,半個月的辛苦訓練與演出,不但掙得整年的學雜費,所分得的食物還可夠全家吃上一段時間呢!

現今的元宵節,每每節日一過,沒有環保意識的人們將小提燈隨手丟棄,真是可惜!建議政府將提燈上的燈具回收,隔年可再使用,環保愛地球,人人有責!

   
薛承泰/勞保改革只有文青不見魄力
薛承泰/聯合報

勞保基金財務危機不論人數或債務規模都是最大,且破產時間再度提前,可是政府的魄力不見了,即使在勞保修正草案中,提出每年由政府撥補二百億挹注,根本擋不住每年以約二千億速度累增的債務;而相對於民進黨當年的主張,更稱不上是改革,遑論去照顧心頭最軟那塊肉!

二○一三年「民進黨社會保險與年金制度改革專責小組」提出「建構社會團結模式的年金制度改革計畫」,開頭即強調「...改革的動力也不宜立基於族群、階級間的鬥爭,而是為了世代共好、族群共存、勞資共榮。因此,規畫一套社會團結模式的年金改革計畫,實是人民寄望所在,當前社會迫切所需。」當年有如救世主的宣告,今天只能感嘆一切都是文青式的宣傳!

該計畫解釋「社會團結是指透過文化、歷史與制度設計,連結每個人成為社會的一份子,分擔社會責任,分享社會果實。社會成員間不分種族、職業、性別、身心條件等差異都能互利互惠與承擔義務、相互容忍與慈悲為懷。亦即,團結的社會是互惠多於競爭的,公益多於私利的,公平多於不均,協商多於威權。」如今,看不到互惠、公益、公平,而協商是假的,威權才是真的!

談到「潛藏債務」時,該計畫指出排行第一的是勞工保險約六點三兆,其次是舊制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六兆,第三是軍公教人員退撫新制一點九兆(按二○一二年資料)。「軍公教人員退撫舊制是恩給制,政府負完全給付責任;軍公教人員退撫新制係提撥制,一點九兆潛藏債務係指政府應提撥部分未提撥之退休金,兩者均是政府應負責支付,無從閃躲…」。

民進黨未執政時強調政府應履行「完全責任」,執政後卻推給軍公教來扛財務責任!至於勞保財務危機的急迫性,指出「...基金債務為六兆八四○八億元,已提存金額才五三七七億元,不足六兆三一三一億元。從這個數據看來,勞工保險的財務危機重重。」而問題的癥結首要為「給付偏高、費率太低」。

該計畫所主張的改革,仍是大家熟知的降低所得替代率、延長合格給付年資、延後退休、調高保險費率等一般性原則,並無新意。其中值得注意的,乃對於勞保改革述及「檢視各國經驗,社會安全制度愈是健全的國家,雙方的分擔比例不是對等,就是雇主些微高於受僱者。...而政府又承擔過多的保費分擔與補助,造成政府財政赤字嚴重。應檢討調整各類年金保險的保險費分擔比例調整到合理的水準。至於,自僱者與無一定雇主勞工宜分開訂定保費分擔比例,以吻合其就業身分屬性。」

當前勞保保費勞工、雇主、政府是以二:七:一來分攤,民進黨會按計畫提高受僱勞工的分攤比嗎?而投保職業公會的自僱者與無一定雇主勞工,約二四○萬人,政府會為了減少負擔,去降低原本補助四成的保費嗎?

顯然,民進黨的修正草案都避開了當年主張,因擔心勞工反彈,影響二○二○大選。還記得「寧願為了改革失去政權」這句話嗎?這當然也是文青式謊言!

其實政府最大的問題,是搞不清楚施政的先後緩急,沒有先把經濟搞好,所謂的年改只會帶來社會分裂與經濟衰敗。社會團結模式的文青式告白也不例外,有如天邊的彩虹,連邊都摸不著!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專家教你保!存退休金、儲蓄險比一比
即使景氣前景看淡,但建議民眾在考量以這類保單來做退休規劃時,選擇能夠參與景氣變化、隨著市場利率漲跌變動的「利變型」增額險或是還本險,利變型商品還是比較值得考慮。

孩子一定要閱讀嗎?
答案當然是見仁見智。但一旦孩子培養了閱讀的習慣之後,即便接受聲光媒體的刺激,仍舊能夠回到閱讀上面,因為他們能夠領會閱讀的樂趣所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