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此時此刻,相信沒有人會預料到2018-2019年休賽季兩位最大咖的自由球員——哈波(Bryce Harper)和馬恰多(Manny Machado),會直到投捕手已經赴春訓營報到的二月中,都還沒有簽約。當然,他倆至今還沒找到新東家,不是因為上個賽季受了大傷或表現差到不行所以導致賣相變差、乏人問津,而是遭遇了一連串複雜的障礙和因素,談約才會遲遲未果。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他倆最終都會變得非常有錢,成為千萬富翁,只是合約的總額和長度是否合乎大家原本的推估,還有到底要拖到什麼時間點簽約才會塵埃落定,皆仍為未知數。到目前為止,市場上對於哈波和馬恰多的合約報價傳聞相信大家都已十分熟悉。分別來自《今日美國》(USA Today)和《ESPN》的資深記者南丁格爾(Bob Nightengale)和歐尼(Buster Olney),一月中報導馬恰多收到白襪的報價是七年一億7500萬美金,遠低於外界去年推估的10年三億美金大約,而這兩人的報導也馬上遭到馬恰多經紀人羅薩諾(Dan Lozano)嚴正駁斥。後來另一名知名記者黑曼(Jon Heyman)披露的八年兩億5000萬美金的價碼,也被否認並非事實。至於哈波,有傳聞指出國民早就提出了總額達到三億美金、甚至超過此數字的延長約試圖留人,只是哈波現階段沒有點頭,而他待在自由市場上這麼長一段時間,從他隊收到的報價似乎都沒比國民開的條件更好。
只是傳聞終究只是傳聞,真實性外人難以得知。可以確定的事實是,哈波及馬恰多皆已跟多支球隊有所接觸,甚至面對面會晤,不過到現在卻還沒簽約,而等了這麼久都還沒簽約,背後一定有其原因。
表面上,最好解釋兩人談約進程緩慢的原因,是近兩年自由球員市場的不景氣。2017年生效的勞資協議導致許多中產階級球員身價暴跌,很多大市場球隊亦貌似被軟性的薪資上限綁住,花錢不再像早前那麼闊綽。不過照理來說,自由球員市場寒冬也不至於影響到市場上頂級的自由球員才對,像今年最佳的自由球員投手柯賓(Patrick Corbin)就早早以破億美金大約定情國民。
另一個解釋哈波跟馬恰多久久未簽約的說法,是真正需要他們的球隊不多,市場競價程度不如預期。整個冬天下來,媒體上報導曾積極競逐兩人的球隊,好像就只有費城人、白襪、洋基、國民等,以及另外幾支臨時插花的隊伍如教士和巨人。但如果攤開絕大多數球隊的球員名單,會發現除了洋基、紅襪、釀酒人等外野陣容已經不能再更整齊的隊伍之外,其他27支球隊都應該容得下哈波;而馬恰多亦符合許多中階球隊如雙城、勇士、海盜、響尾蛇等的補強需求。理論上,追逐他倆的球隊不該那麼少。
然而,由於大聯盟的收益分享制度讓球隊不必靠贏球也能賺錢,減少球隊藉由提高戰力來增加利潤的誘因,所以不少沒有把握能拚進季後賽的球隊,愈來愈不願意砸錢投資補強。當然,他們對外不可能說得那麼直白,只會找盡各式各樣的藉口,如「以現在球隊的陣容來說,時機點不適合」、「我們沒有那麼高的預算」或是「投資自由球員報酬比不符理想」等,來搪塞球迷。
最後一個業界常聽到、拖延哈波和馬恰多簽約時間的潛在緣由,是哈波經紀人波拉斯(Scott Boras)的操作習性,以及他跟另一名王牌經紀人羅薩諾之間的競爭。波拉斯過去之所以能在談約上獲得巨大成功,是因為他擅於跟球隊打拖延戰,同時跳過較理性的管理階層,直接遊說出資的球團老闆。不過波拉斯的慣用招數,在近年老闆愈來愈不插手管理階層而且管理階層愈來愈精明的潮流下,越來越不管用,去年馬丁尼茲(J.D. Martinez)雖然苦苦等到了二月底,卻還是跟紅襪簽下早在11月就被擺在談判桌上的合約,即是一經典案例,另外艾里耶塔(Jake Arrieta)去年更是等到三月中才落腳費城人,儘管年薪數字看起來不錯,但其實是波拉斯在其中加入了一些有創意的選擇權,才好不容易讓費城人點頭。今年波拉斯看來還是想要以其慣用的「等」字訣來應付球隊,但恐怕有很高的機率像去年一樣踢到鐵板。
此外,也有不少記者認為,波拉斯跟羅薩諾作為兩大王牌經紀人之間的互相較勁,也是讓哈波跟馬恰多長時間待價而沽的因素。兩人都不想當「那個先簽約的人」,因為一旦先簽了約,另一方肯定就會以該約為基礎,跟球隊談出更高的價格。波拉斯和羅薩諾都想成為業界第一,都想為各自的客戶爭取破紀錄的合約,而他們也清楚若要達到此目標,就得秉持「敵不動,我不動」的精神。不過這種戰略的一大缺點就是,一旦等待的時間拖得太長,太過接近春訓,球隊方的談判優勢愈來愈多,球員方的斡旋籌碼愈來愈少,可能會使兩邊的談約行情同時受挫,搞得兩敗俱傷,讓資方作收漁翁之利。
上述都是表面上能部分解釋、卻也無法完全解答哈波和馬恰多滯留自由市場的論點。但反過來想,假如我們穿透此事件的表層,探究到更深入的層面,哈波跟馬恰多的簽約談判時程會拖得那麼長,會不會是因為兩人經紀團隊對於這張自由球員約的想像,遠超乎了哈波跟馬恰多本身在目前市場環境的價值?哈波跟馬恰多現在的身價,真的有達到三億美金,甚或打破大聯盟最高合約總值紀錄(史坦頓(Giancarlo Stanton)的現行合約:總值三億2500萬美金)的地步嗎?
資深的大聯盟分析作家席恩(Joe Sheehan)就認為,回顧大聯盟歷史,哈波、馬恰多跟昔日的世代級頂尖自由球員相比,還是略遜了一個層級,而這可能正是哈波、馬恰多的經紀人始終無法跟球隊達成共識的主因之一。
若以較能完整捕捉球員綜合貢獻的WAR值(《Baseball Reference》版本)作為簡單的評判依據,於2000年進入自由球員市場的全能游擊手羅德里奎茲(Alex Rodriguez),以及一起在1992年投身自由市場的強投麥達克斯(Greg Maddux)、巨砲邦茲(Barry Bonds),不論是合約年的表現還是先前累積的成就,都優於哈波和馬恰多不少。
在首次成為自由球員時,羅德里格茲已兩度獲得MVP票選前三名,奪得四座銀棒獎,同時還是聯盟裡防守優異的游擊手;麥達克斯也已兩次在賽揚獎票選獲得前三名,還拿過一座賽揚獎,並且連五季都至少投230局;邦茲則更加亮眼,不僅已具備兩座國聯MVP獎座背書,還連三年連莊銀棒獎和金手套,貢獻度幾乎是無懈可擊。
相較之下,哈波跟馬恰多兩人「合計」只拿過一次MVP、一座銀棒獎和兩座金手套,並僅三次在MVP票選名列前五名,他倆不論在WAR值的表現還是獲獎成就上,都輸給上述三位當時簽下破紀錄合約的前輩。
沒錯,哈波曾在2015年展現過誇張的打擊砲火,進攻水準比聯盟平均好上幾乎100%,但如今那看起來更像是「例外」而非「常態」。哈波是非常好的打者,但不像羅德里格茲和邦茲巔峰期那麼好,此外,他去年的外野守備表現相當貧弱,使其綜合價值被大打折扣,看上去實在不盡理想。而馬恰多雖然過去長期都攻守俱佳,但他去年守游擊的數據不比他當三壘手時那樣漂亮,可否長年打出頂級游擊手的攻守成績,說服球隊砸下10年、年均薪超過2500萬美金的條件綁人,仍留有令人質疑的空間。
由於哈波和馬恰多兩人稚嫩的年紀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棒球天賦,從多年前他們的自由球員市場話題首度被媒體挑起,大家總是自動把這兩名球員定位在「世代級最頂尖」的自由球員來做討論。不過當他們成為自由球員的時刻真正到來,再冷靜回顧他們過去這幾年的成績,會發現好像也沒達到足以獲得破紀錄合約的程度。
哈波和馬恰多今年面臨的久久未簽窘境,不可否認地跟文章前半段所述的大環境和勞資協議不利勞方等因素有關,但同一時間,可能亦起自球隊認清哈波跟馬恰多的實質價值,並不像媒體去年炒作得那麼高。以下三位簽約時間更接近現在、成為自由球員時的條件跟哈波及馬恰多類似的優秀球員,或許才是更接近哈波和馬恰多身價的類比。
無論如何,就算哈波跟馬恰多遲未簽約的話題在今年冬天鬧得這麼沸沸揚揚,歹戲拖棚到如此極端的境界,他們終究還是會在球季正式開始前找到新球隊效力,不至於搞到像2014年的祖魯(Stephen Drew)直到開季後才締結新約,但也不排除可能像唐諾森(Josh Donaldson)和葛蘭道(Yasmani Grandal)一樣簽一張高年薪的短約,或是波拉斯口中的「枕頭合約」(pillow contract),來重建身價。不過究竟最後的條件和金額會是多少,只有等結果出爐才能見真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