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太多、看見太少的時代,你最需要的一本書!
「我特別喜歡一種奇怪的感覺:我看著某個東西,然後突然懂了──這個物體是有結構的,它在對我說話。」──《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作者序
越是快速消費的時代,越是需要放慢眼睛
看了,卻看不見──這是講求快速消費的眼球經濟時代,衍生而來的普遍問題,畢竟實在有太多東西可以看。透過本書,作者要我們學會去「看」,看見以為自己看不懂,或是早就視而不見的奇妙事物。
新版台灣序
本書自初版已近二十年,艾爾金斯總結讀者回饋,為本書的分類與定位提出更完整的想法。
精彩內容,包含「人造物」與「自然物」類別
人造物──
●如何看X光片:要看懂X光片,你必須在腦子裡把人體重建成三維影像。
●如何看煉金術紋章:我所知道最難懂的圖像,就是煉金術士的作品。
自然物──
●如何看顏色:人們論述顏色問題已經超過兩千年,關於基本色的數量依然沒有達成共識。
●如何看沙子:即使只是磨圓一粒沙,也要花上幾百萬年的時間。
【人造物】〈如何看路面〉(節錄)
路上很多東西都可能出問題──不只是普通的坑洞,還有一大堆不尋常的毛病。混凝土路面的裂縫什麼樣子都有,有些跟油畫裂紋非常像。而另外一種主要路面,工程師稱為「熱拌瀝青混凝土」的,就更容易出現複雜的裂痕。
圖4.1的道路表面嚴重磨損(工程師不說路面「損壞」,而說「磨損」),當路面開始裂得像這張圖這麼厲害的時候,卡車就會帶出路面的碎塊,造成坑洞。這條路已經有過兩個坑洞了,用了額外的熱拌瀝青混凝土補過,不過,失去更多碎塊、形成更多坑洞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圖片前景那一整塊圖案稱為「疲勞開裂」或「鱷魚皮開裂」。這條路叫做門羅街,位於芝加哥洛普區,這些裂縫可能是因為過度使用,或者排水不良,讓水滲透了表層。不然就可能是因為路面太薄,承受不了往來卡車的重量(畢竟這裡是芝加哥,免不了有些偷工減料),或者可能由於道路下層太薄弱所致。在這個例子中,看起來底層的材料正在崩壞,因為鱷魚皮開裂發生在一個更大片的裂縫上,這片裂縫直直地延伸到路緣邊欄(在照片底部),而邊欄也是裂的。說不定這條路的整個基礎設施都得重建了。
坑洞和鱷魚皮開裂並不是柏油路面磨損時會發生的唯一狀況。這條路也飽受「低溫開裂」所苦。冬天溫度下降,柏油收縮碎裂,裂縫就會綻開。有些裂縫會像鐵路枕木一樣橫跨馬路,在這張照片的左上方就可以看到一條。「縱向低溫開裂」則順著道路出現在車道之間。這是一條五線道,每條車道之間都有低溫開裂,甚至連車道上都有好幾條。「塊狀開裂」是另一種低溫開裂,會讓路面裂成方塊狀(跟一些油畫非常像)。這條路沒有出現塊狀開裂,粹是因為它交通流量太大。要是一條路很少人用,柏油就不會被壓實(或者用工程師的話來說,稱為「緻密化」),而且可能會導致「觸變性硬化」。觸變性緻密化的熱拌瀝青混凝土容易出現塊狀開裂,但這條路的路面太密實了,讓它避開了這種命運。
當然,有些路面的毛病是技術性問題,但也有很多非常有趣——比方說,當汽車和卡車在路上碾出溝槽,就稱為車轍(圖4.2)。對於住在鄉下,常常走泥土路的人來說,車轍是很熟悉的東西。要是泥土成了爛泥,車轍很快就會深得像貨卡掃過一樣,接下來就只有重型機械用得了這條路了。在歐洲和美國,還有一些殘存的古道真的把自己挖到地底下了,所以車走在路上,其實是走在五或六英尺深的壕溝裡(在美國,奧勒岡州有些小路就是這樣)。一般的柏油路,車轍一旦積水,工程師就會開始考慮維修。即使只是一條八分之一英寸寬的車轍,積的水說不定就夠讓一部汽車打滑失控。圖4.1這條芝加哥的道路也有車轍(在街道另一邊最清楚),但這條車轍就可能不會修。它還在控制範圍內,因為這條路是有坡度的,水積不起來。
除了車轍之外,還有推擠,這可能是道路頂層在底層上滑動造成的(圖4.3)。推擠在十字路口很常見,因為每一次停車和起步,汽車對路面都有推力。公車特別容易造成推擠,因為公車很重,移動又慢,足以抓住路面並拉動它。我在巴黎看過一條路(就在舊歌劇院對面),路面被推了整整五英尺遠,連路上漆的斑馬線都成了鋸齒線。
波狀磨耗是推擠的一種,指推擠在路面上形成了波浪(圖4.4)。這條位於芝加哥的路有隱約的推擠和波紋,你觀察遠處車道微微的起伏就可以看見。
《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世界各藝術學院與視覺研究指定閱讀,特別收錄新版台灣作者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