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炫(左)、妹妹和母親認為,社群媒體有益青少年生活 | | | 圖/英國電訊報 青少年的壓力來自各方,包括科技、心理因素、學校壓力及未來。英國南安普敦大學臨床兒童心理學教授安加拉.洛德金與英國《電訊報》記者塔妮絲.凱瑞,透過青少年的角度觀察100多種家庭、校園與社會情況,探究青少年思維與煩惱。 關於社群 成天滑手機 想知朋友做什麼 青少年:我們知道成天滑手機不好,但這並非成癮,而是想知道朋友在做什麼。 家長:擔心孩子過度使用科技影響生活。 家長對於孩子使用手機的心理往往矛盾:不想讓手機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卻又希望他們掌握尖端技術。父母或許多慮,但許多年輕人只是用社群媒體與朋友談天說地。 16歲的霍炫認為,多數年輕人能分辨使用社群媒體的利弊。8年級起使用手機的霍炫說:「當家長學會用社群媒體,我們從公開分享轉趨私下交談。此外,我的Instagram上有200名陌生粉絲,我若想分享照片,我會直接私訊朋友。」 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顯示,手機常是家庭衝突的導火線,每天約有五分之一的家庭受影響。當親子因手機吵架,拿開手機是短期解決辦法,但並非長久解方。 專家建議: 無論年紀多大,孩子總是渴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不妨讓彼此成為比手機更有趣的陪伴對象。 關於情緒 沮喪變酷炫 但未必是鬧著玩 青少年:每個人都在談論憂鬱,讓我也覺得沮喪。 家長:每十名14歲的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該如何保護孩子?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指出,現在14歲青少年的憂鬱比率,較十年前的同齡青少年高50%。自我毀滅行為不斷增加,本世紀出生的年輕人有14.4%的人曾這麼做。 心理治療師貝琪.戈達德-希爾說:「我們持續倡導良好的心理健康,但我們都等出問題才來談論『情緒健康』,卻未注意每個人的心理狀況並予以關切。」 凱瑞的13歲女兒珂莉奧說,自稱沮喪的情況已成常態,且在流行偶像和電視節目的渲染下,變成酷炫、前衛的情感表達方式。 珂莉奧說:「人們會貼文自稱有多沮喪,翌日卻又說是鬧著玩的。這不代表他們不覺得難受,但我認為我們要分辨朋友是否真的情緒低落,還是『自我感覺』的憂鬱。」 心理學家馬戈特.桑德蘭說,許多證據顯示,現在小孩體內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醇)較高,快速變動的現代生活也改變了孩子體驗世界的方式。 桑德蘭說:「皮質醇濃度增加會讓人感到威脅,這種不安會透過憤怒、憂鬱和焦慮宣洩。當皮質醇濃度持續升高,會抑制神經化學物質分泌。」 我們必須小心別讓孩子承擔過多壓力,正如珂莉奧所言:「別對壓力感到挫折」。與其擔心青少年躲在房裡或瑟縮沙發啜泣,不妨給他們時間釐清情緒,並告訴他們:痛哭一場或睡個好覺都有幫助。 專家建議: 戈達德-希爾說,敞開雙臂來個親子擁抱,老套卻很管用,「我們總是抱著孩子,就算孩子長大了,仍需要家長的擁抱與親吻,這是療癒身心的方式。」 關於前途 人生總考試 聰明有很多方式 青少年:人生是一場又一場的考試。 家長:這很難,但必須習慣它,這個世界並不容易。 英國在21世紀初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表現差強人意,教育部遂制定全球最多的測驗,要求學生做得更好,且灌輸學生「未來全得靠考試成績」的觀念。不過,就連PISA榜首新加坡也沒這麼多考試。 14歲的希爾說:「我們小學就告知,在升中學考試(SATs)中取得好成績,就能找到好工作,住進好房子。」 人們認為這是師長加諸於學生的壓力,但16歲的貝絲.托曼說:「壓力來源是自己,你可以讓師長失望,但若無法對自己交代則無處可逃。」 希爾意識到大環境有所改變,且童年不該是這樣,「父母還小時,總能騎單車閒晃,現在的老師惟恐學生成績差而被開除,老師因此派給我們更多作業。」 專家建議: 一體適用的考試體制不盡然適用天賦不同的孩子。心理學家說,人至少有9種不同的才智,「聰明」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功課或紙筆測驗只是其中一項參考值。 關於未來 大人搞砸的 我們用行動改變 青少年:大人搞砸這件事,卻要我們這一輩解決問題。 家長:我擔心他們的未來是怎樣的世界? 希爾說:「將來養小孩會是安全的,因為那時我們可能在南極生活,儘管那裡的環境並不適合所有人。」 希爾並非開玩笑,而是已經準備好改變。11歲的卡柏尼想當建築師,且已思忖如何建造能抵抗極端天候影響的建築。他聽說,地球總有一天會完蛋,但我們若能努力改變,就能延緩這種情況發生。 凱瑞說,青少年往往會根據他們所得到的資訊,採取自己能力所及的行動。她的大女兒莉莉14歲開始吃素,因為這是她能減少碳足跡的最棒方式。 洛德金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更多且意識到更多威脅的世界,但我們也生活在機會比以往更多的社會,各項挑戰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 專家建議: 家長可以身作則,而非空談討論環保和永續生活,協助青少年成為更具創造力的思考者,因應各項變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