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文林苑和大埔抗爭事件慘烈落幕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階梯日文電子報】精選階梯日本語雜誌實用內容,讓喜愛日語的人士輕鬆瞭解日本文化,增進日語能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7/22 第30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賴清德、王定宇的花香論
聯合報社論 文林苑和大埔抗爭事件慘烈落幕
經濟日報社論 解讀柏南克QE退場政策
聯合晚報社論 如何改變暮氣沉沉的僵局?
民意論壇 日人盼富國 安倍要強兵
洪仲丘案/國軍改革未成功 總統仍須努力
網路名嘴尤可恨 但人多不知
聯合筆記/譴責追兇要真相之餘

聯合報黑白集
賴清德、王定宇的花香論
黑白集/聯合報
台南至香港的定期民航班機首航,台南市長賴清德率團搭乘首航班機赴港訪問,團員中有台南市議員王定宇。

二○○八年十月,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參訪台南孔廟,王定宇率眾圍毆張銘清,將張推倒在地,又將張的座車踩得凹凹凸凸,事後王辯稱張是被孔廟的樹根絆倒。當時,與王定宇競爭二○○九年黨內市長候選人提名的賴清德,聲色俱厲地指事因張銘清言語挑釁,「說三道四、威脅台灣人民」,言下也認為張銘清應當受到教訓。

如今,賴清德與王定宇聯袂走訪香港。賴下了飛機說:「聞到花香後,大概就可以確定春天來了。這條航線的開闢,就是台南的花香,台南的春天就要來了。」賴清德在香港有十五場台南芒果促銷會,他並說:代表兩百萬台南市民,歡迎香港朋友往訪。

王定宇也聞到花香,隨賴清德去歡迎香港人到台南遊訪。此後台南孔廟的樹根大概不會再絆人了吧?陸客的車子也大概不再會有人跳上去踹蹬踩踏了。

王定宇隨賴清德到香港去賣芒果這件事,可視為民進黨又一張兩岸骨牌的仆倒。謝長廷的「開展之旅」,林重謨、邱垂貞在釣魚台賓館載歌載舞,陳菊不見陳光誠,蔡英文請北京專家開講人民幣,薛凌一家的「陽信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揭幕,再加上今次賴清德、王定宇「聞香赴港」……。民進黨的兩岸骨牌,就見如此這般地劈劈啪啪、稀哩嘩啦地已倒成一地,真是漪歟盛哉。

台南孔廟的樹根不再絆人。民進黨亟須重建一套表裡如一、首尾呼應的兩岸新論述,總不能只靠賴清德、王定宇去香港賣弄「花香論」吧?

   
聯合報社論
文林苑和大埔抗爭事件慘烈落幕
社論/聯合報
文林苑抗爭事件,在最高行政法院上周駁回王家「建築線」的再審之訴後,北市府建管處已核准建商「部分動工」。同樣爭議不斷的大埔四戶拆遷案,則由縣長劉政鴻利用自救會北上抗議之際,派出大批警力和人力火速拆除。

兩個備受矚目的住屋抗爭事件相繼突破僵局,對一般社會大眾而言,或許是值得慶幸的事,至少不再無謂耗費社會成本;但在當事人,則覺得遭到不公而愈發悲憤莫名。因此,要說這兩個抗爭事件宣告圓滿落幕,恐怕言之過早。

文林苑事件是台灣都更史上的指標案例,凸顯了政府公權力夾在建商和居民間的無力與困頓;大埔拆遷案則是農民對工業區奪地的大反撲,將「私產不可侵犯」的訴求更推向市地重劃。未來,不論政府進行都市重劃,或民間想要合力推動都市更新,都將面對更多不同利益的拔河,協調越形不易。

此一情境,除了與公權力的式微有關,更牽涉到台灣民主化發展一個更深層的困境,那就是:「公益」與「私權」如何找到兼容並蓄之道?在文林苑事件中,不同意戶和同意戶的比重是一比卅六;在大埔拆遷中,抗爭戶和同意戶是四與九百之比。但因為抗爭動員之故,輿論焦點似乎更關注抗爭戶之權益,對多數同意戶的權益則相對忽略;這種不對稱,多少磨損了民主精神。

然而,拿「一比卅六」或「四比九百」相提並論,彷彿這些不同意見的民眾是處於全然「對立」的位置,其實也是不正確的設定。事實上,不論在大埔或文林苑,所有同意戶或不同意戶原本都是鄰里關係;只因都更和重劃是一個漫長的協調過程,有人接受勸服,有人不接受變更條件,而被劃作兩類。而導致這些舊鄰里陷入對立的處境,除了其人生哲學不同而作了不同選擇外,主要是法令規範及協商機制的未盡完備,或者公權力和建商財團介入的不當,最後迫使他們的處境產生了矛盾。

在民權初步,所謂「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原則。但遇到涉及私產和個人權益的複式矛盾,此一原則要如何尋求折衝,台灣在法治上沒有發展出新的解決思維,在行政作為上亦顯得左支右絀。中央和地方政府處理這類問題,仍過度強調「發展」與「建設」,卻忽略「均衡」與「多元」;因此,才會有王家因未積極表態而被強制納入都更的混亂,也才有苗栗仍有不少工業區閒置卻還要開發新區的落人口實。

同樣的現象,也見諸抗爭者身上。學生和社運團體義無反顧地介入抗爭,固表現了可貴的道德情操,但其中不無令人難解之處。例如,文林苑王家或大埔四戶均非社會定義上的所謂「弱勢」,尤其最後的「大埔四戶」已截然不同於初始的「廿四農戶」,包括抗爭焦點的「張藥房」家大業大,亦與農民無關;這些,都讓農運團體介入的訴求變得極不明晰,也讓外界感到難以理解。若是信仰左派的抗爭論述,社運團體如此大肆動員,目的卻是為了保護少數不屬弱勢階級的「私人財產」;這樣的行動,恐怕和階級理念背道而馳。

我們無意貶低這些抗爭行動,相反的,我們對許多學生和社會人士的熱血感到敬佩。但必須提醒的是,社會運動的耕耘需要理性的思考及清晰的聚焦,不能看到任何抗爭場子就跳進去喊「衝」。若把自己有限的能量和長期累積的社會形象,任意傾倒在與己身追求難以聯結的事件上,除不易獲認同,也恐將勞而無獲。

進一步說,都更或都市重劃的「公益性」,包括市容的改善、居住安全的提升、乃至空間運用的合理化,對當地居民而言,都是很真實而具體的願景,並非空中樓閣。但社運團體若只看到官僚或建商的惡劣,便極力抗爭,卻忽略此一共同生活圈中多數民眾的「公益」,對其他居民並不公平。

話說回來,文林苑的一戶人家和大埔四戶的遭遇,能迅即引起廣大社會關注,其實存在更高的弦外之音。這兩起抗爭,除反映了民眾對公權力的不滿,尤其在年輕世代而言,恐怕也在藉機發洩對貧富差距擴大及世代剝奪加劇的憤怒。這和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系出同脈,示威者日積月累目睹社會的不公不義,最後掀起燎原怒火;這點,政府官員務必審慎以對。

文林苑和大埔抗爭慘烈落幕,從這一頁檢視台灣民主在社區議題及協商機制的停滯不前,有太多的空白亟待填補!

   
經濟日報社論
解讀柏南克QE退場政策
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上周在國會作證時指出,聯準會仍打算在今年稍後開始縮減債券收購規模,但也暗示會靈活處理QE(量化寬鬆政策)退場,他表示縮減購債沒有預設的路徑,端視經濟及金融情勢變化可增可減。金融市場解讀柏南克證詞意味QE退場不致太快,縮減購債規模也不必然會在今年。然而,這種樂觀解讀和現實恐有相當距離。

柏南克6月19日首次對QE退場明確表態,隨即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長期利率飆升,難免干擾到美國經濟復甦。柏南克遂於7月10日表示,美國經濟在可預見未來仍需高度寬鬆貨幣政策,明顯是為金融市場波動風險降溫。

這次柏南克國會證詞不改今年稍後縮減QE規模的立場,但特別凸顯依經濟情勢靈活處理的空間,總算能自圓其說。

根據我們的研判,今年內聯準會勢必啟動QE退場,理由如下:

第一,QE和貨幣寬鬆政策不是同一碼事。QE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不是常態性貨幣政策,美國經濟早已脫離金融海嘯後的高風險期,繼續用QE刺激景氣,非但無助經濟的健康復甦,反而製造金融泡沫並埋下未來通膨的種子。反之,若QE逐步退場,聯準會仍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維持零利率的極度寬鬆貨幣環境。所以,聯準會及柏南克不只一次強調,美國經濟仍需高度寬鬆貨幣政策,零利率仍會維持一段很長時間,貨幣政策及利率反轉最快也要到2015年。但這與QE是否退場是兩碼子事。

第二,QE不是永久性政策。聯準會前後執行三輪QE,前兩輪QE1、QE2在時限內分別買進1.7兆及6,000億美元的公債及抵押債券;第三輪QE3於2012年9月啟動,開始時每月買債規模400億美元,後擴大至850億美元,且不設期限,當時就有市場人士戲稱為「永久的QE」(QE forever)。惟細究聯準會對QE3不設期限的用意,是為避免每輪QE政策執行所造成市場的不理性預期和波動,也意味QE3可視經濟狀況變化隨時叫停。而QE3執行迄今,規模已超過QE2,相對上,美國經濟風險較QE2時大幅降低,若繼續執行QE3,不僅顯得荒謬,而且後遺症勢必愈來愈大。

第三,QE執行困難度愈來愈高。近年聯準會以QE名義持續購買債券,除為壓低長期利率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元貶值及美國經濟風險升高導致外國政府及投資人減持美國公債及美元資產,聯準會買債可彌補購買美債需求的大幅減少。但現在情形已截然下同,在工業國家中美國經濟表現最佳,美元也由貶翻升,尤其QE退場訊息讓近年大量流向新興市場的熱錢回流美國,美國公債及美元資產再度炙手可熱,聯準會買債的必要性愈來愈低,甚至房地產抵押債券幾乎已被聯準會收購殆盡,縮減購債規模恐已是不得不爾的選擇。

第四,美國經濟復甦和QE的關聯性愈來愈低。雖然柏南克仍將QE退場和就業市場及通膨率作一定連結,但眾所周知,QE對刺激美國就業增長的邊際效果愈來愈低,聯準會也承認光靠QE及貨幣政策無法讓失業率降到令人滿意的水準。所以,原本聯準會將失業率降至6.5%以下作為QE退場條件之一,但柏南克的最新說法是:只要通膨率受到控制,會維持利率水準接近於零,最少直到失業率降至6.5%之前。這很明顯是將啟動QE退場、縮小購債規模和失業率脫鉤。

最後,QE雖避免美國陷入大蕭條,但卻製造出新的金融泡沫並埋下高通膨的種子,其歷史功過未定。各界預料柏南克明年1月即將辭卸聯準會主席職位,若在位時未見好就收,將來可能承擔歷史罵名。就個人歷史地位考量,柏南克也必然傾向在今年內啟動QE退場。

總之,柏南克對QE退場的立場迄未改變,投資人千萬不要因為肆應不同場合的不同用語而迷失方向,惟謹慎投資才能降低風險。

   
聯合晚報社論
如何改變暮氣沉沉的僵局?
社論/聯合晚報
的確,在三萬名白衫客包圍國防部為洪案討真相,在苗栗大埔拆遷戶及其聲援者的抗議聲中,連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完全沒有任何「榮膺大任」的喜色。面色凝重的他,反而要以黨政合體的最高權力者,承擔這一切的責任。尷尬的是,總統兼黨主席這黨政一把抓的權力,卻似變成他聲望一路下滑的關鍵,因為他沒抓到如何使用權力的竅門!目前的重點是,自連任主席成功的那一刻起,馬總統能否如浴火鳳凰,再振氣勢?

以黨輔政,其實已成一句空話。國民黨2008年贏回政權時,在國會擁有絕對的優勢,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理所當然。可是幾年下來,黨在整個執政過程中,到底發揮過那些積極功能?單從中常委的結構變化,即可窺見其中氛圍,已從黨員高度期待變成可有可無的角色。當初一大票精英人士急於進軍中常委的聖地,如今則成地方議員、企業人士想要一份黨內資歷的舞台。至於誰在中常會裡說什麼,是否有實質影響,誰在乎呢?

由此便可看出,黨內對執政既無從置喙,其結果當然是長期的疏離化。加以馬式風格,對政策所需要的國會支持,總認為理所當然,黨籍立委常感嘆自己是最後才被告知政策方向,自然也不再善盡言責。這便是馬政府政策經常被「自己人」嗆聲的原因所在。

黨無法輔政,卻又必須承擔政府決策影響民眾的後果,黨籍地方縣市諸侯以及各地立委,近年來不斷以各種小動作,試圖凸顯他們與馬總統其實「並不熟稔」,這正是一種「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的切割。馬英九看在眼裡,不會沒感觸吧?他雖然曾為了政績未受肯定而委屈哽咽,但核心問題出在哪,馬總統能理解、能改善嗎?如果至今還提不出對策,只怕各方與領導中心只會日益疏離。

馬英九連任黨主席,此時當然應對總統兼主席的作為有所期許。不過,選民最好的武器,仍是選舉。做不好,換人做,這是政黨政治的常理。藍軍支持者必須用這種壓力,給國民黨警惕,才有機會自下而上,去改變執政團隊陷於暮氣沉沉的僵局。

   
民意論壇
日人盼富國 安倍要強兵
蔡增家/聯合報
蔡增家/政大國關中心亞太所長兼日本研究學程主任(台北市)

正如選前預測,自公執政聯盟於昨日舉行的參議院大選中贏得過半席次。在日本選民要求改變現今扭曲國會的強大氛圍下,其實這是一場早已分出勝負的選戰,只是等待開票結果的到來。自民黨的勝利香檳早已準備好,只是瓶蓋還沒打開,民主黨的落選感言也已放在口袋,但是眼淚卻還不能流下。

這就是日本選舉的常態,不會有突發的驚奇,一旦社會形成改變的氛圍,東風便會壓過西風,要求改變的聲音便會成為主流,也成為一種真理,這時另外一種聲音便注定只能聊備一格,也難怪宮崎駿的呼籲便有如狗吠火車。

日本的選舉結果易測,但是安倍的下一步卻是詭譎難測,它有可能只是選舉語言,也有可能是肺腑真言,我們只能從安倍競選期間的言行來管窺蠡測。

「富國」與「強兵」是安倍政策的兩大訴求,同時也是日本重返往日大國榮光的基礎,安倍深知日本若要「富國」,則要持續推動安倍經濟學,讓三支利箭更加強韌有力;安倍也深懂日本若要「強兵」,則要擺脫戰後的和平憲法,讓日本成為真正的正常國家。

但安倍卻不知,通常一個國家都要先求「富國」後,才能夠「強兵」,這是自古不變的定律;同時安倍也忽視,絕大多數的日本國民,其實只要「富國」,而不希望追求「強兵」。

也許是被高民意支持度沖昏了頭,也許是被屢屢勝選帶來莫名的自信,這次選舉過程中,安倍走到石垣島強調守護國土,也大聲疾呼的主張修憲,把日本列島當成是阻止中國大陸軍力向太平洋擴張的一輪明月。安倍眼中似乎只要「強兵」,而忘了「富國」;日本民眾把這次選舉,當成是經濟改革的必經道路,而安倍卻把它當成修改憲法的最後一哩路。

而當安倍取得完全執政,完成修憲的最後一哩路,今後日本是否就會朝向正常國家的道路邁進,本文認為仍然會有以下三種制約因素:

首先是美國的制約因素,美國雖期望有一個強大的日本,來配合其亞洲的再平衡政策,但卻不希望日本掙脫和平憲法,來破壞東亞權力平衡的現狀;美國在日本的國家正常化路線上,仍然畫有一條看不見的紅線。這是宮崎駿說安倍的修憲只是說給國內聽的,只要一踏出國門,便會踢到鐵板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民意的制約因素,日本選民這次支持自民黨,是希望改變長期以來扭曲國會的畸態,打破短命首相的魔咒,讓安倍成為長期政權來進行經濟改革,這是有高達五十六%的選民期待安倍過關,但卻只有廿六%的選民支持修憲的主因,況且日本修憲還要經過全民複決,安倍要如何說服國民,則是他的第二項難題。

最後是政黨的制約因素,安倍想要修改憲法仍然要取得公明黨的支持才能跨過三分之二的門檻,但公明黨反對修改和平憲法,而支持修憲最力的日本維新會,這次選舉卻表現不如預期。安倍要如何在國會找到足夠票數的友黨結合進行修憲,則是他的第三項難關。

安倍大勝之後,應該務實地進行「富國」大業,而非一味地追求「強兵」,否則這次大選將會成為安倍民意支持度的最高點,同時也會是個拐點。

   
洪仲丘案/國軍改革未成功 總統仍須努力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一個生命的逝去,引發人民最大的怒吼。

類似洪仲丘的案子,在中華民國國軍不是第一件,如果不是引起公憤的話,也不會是最後一件;這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國軍的內控機制,要到折損一條人命才會出現?那麼,我們對於部隊能夠信任多少,每年數以千億計的國防預算,究竟換來什麼?

說到底,洪仲丘案還是國軍濫權造假文化的一個縮影;長官的濫權讓部屬不得不以造假生存,部屬的造假助長了長官濫權的空間。承平時期的軍隊,既無客觀績效可供評估,又有嚴格的階級意識,欠缺制衡的權力結構,腐化是必然的,也就不難想像,國軍的保密制度是保護了戰力部署,還是作為濫權腐敗的溫床。

探討美軍不當管教的著名電影「軍官與魔鬼」有一句經典台詞,基地指揮官面對被告辯護律師詰問「我要的是真相」,捍然回以「你無法承受真相」;而台灣社會,又是否願意承受部隊的真相?或者我們每年三千億的國防預算,就是為了演一場騙別人也騙自己的大戲?

在此民氣可用之際,如果僅專注在個案正義的彰顯,顯然是不夠的。筆者相信,不論就司法正義或利己的角度,馬總統乃至於國防部都沒有掩蓋案情的動機,但是有沒有可能,藉著洪仲丘以生命給我們的教訓,我們可以對國軍施以真正制度性的改革?

馬總統指示國防部成立專案小組檢討濫權,如果層級只在國軍內部,這只能說是鋸箭式的檢討,觸碰不到根本核心。部隊不是沒有督導機制,國防部的內控有效的話,洪仲丘案何至發生?

調查的目的,不僅僅在於究責,而是要系統性的去檢視軍隊的每一個環節與規定,才能凸顯出規定的合理與否,也唯有對國軍的規定做通盤檢視,才能揚棄「長官動動嘴,屬下跑斷腿」的形式主義,我們的部隊也才有戰力可言,每年三千億的國防預算以及以百億計的軍購,才不會淪為少數人的大玩具。

四年前,馬總統曾在將官授階典禮上,要求將領「勿讓星星蒙塵」,期許國軍能夠「革除虛偽、造假歪風」;四年後,總統探視洪仲丘家屬說,「這個案子他是管定了,一定會好好的辦。」

我們只能說,國軍改革仍未成功,國家元首仍須努力。另外,除了國軍的問題外,馬總統是否也該「管定了」其他部會見林不見樹(以不干涉個案為由的消極退卻)的「官僚問題」、打破政府效能不彰的枷鎖呢?

   
網路名嘴尤可恨 但人多不知
林保淳/文化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曾經有人說過,「名嘴」是台灣三大禍害之一,蓋此輩或持特定立場,或欲出其鋒頭,或貪其通告費,無所不談,無所不論,儼然一副「萬事通」的架勢;尤其是有關羶腥色的議題,往往罔顧真相,夸夸其辭,以譁眾取寵、博得聲名與利益。社會上厭煩此輩的無風作浪,早已深惡痛絕,故列為三害之一,良有以也。

這主要是指電視媒體上的「名嘴」,其弊已人所共知。但是,還有一種「名嘴」,充斥在網路之中,此輩亦如同電視名嘴般,閒來無事,即在PTT、臉書及各大電子報的意見欄中,針對某事某案,大放厥辭,而往往捕風捉影,任意褒貶。有些人更為獲取聲名,不惜以訛傳訛,甚或捏造謠言、傳聞非實。

電視名嘴猶可指名道姓,接受社會批評,且其行徑有缺,亦難免疚愧於心,偶爾也會收斂一下,尚非大惡。而「網路名嘴」,多數隱身於暱稱之後,隨興臧否,信口雌黃,既無所約禁,又不必負言責,且自意自必,皆自以為是狄仁傑、包青天再世,怙惡而不悛,遂使得網路謠諑勃興,再經由輾轉傳貼,四處竄流,全無衡情論理、推己及人之恕,令人觸目而心驚。前此有關外勞便當之事,即可窺其為禍之大。更嚴重的是,台灣的電視名嘴及傳播媒體,因循怠惰,每自網路中擇取素材、議論以當「新聞」,惡性循環,更不知將伊於胡底。

套句《老殘遊記》裡論清官之害的名言(實原於李贄):「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電視名嘴可恨,人人知之。網路名嘴尤可恨,人多不知」!

   
聯合筆記/譴責追兇要真相之餘
王光慈/聯合報
洪仲丘案延燒多時,軍方誤判情勢處置失當,太多不能說的祕密,造成民怨沸騰一發不可收拾,上萬憤怒公民包圍國防部。現在誰下台負責都沒用,唯有坦誠公布真相,透明公開究辦到底,才能平息民怨,慢慢重拾國人對軍隊的信心。

洪仲丘之死,揭開軍隊的管教黑暗面。軍隊要求服從和紀律,「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過當管教成為潛規則。當過兵的人,多少都有被不當管教或欺負的經驗。沒鬧出人命,大家只是茶餘飯後說說而已,現在看到洪仲丘的悲劇,新仇舊恨湧上心,讓痛罵軍隊成為全民共同話題。

中世紀歐洲獵殺女巫,造成數十萬女性被無辜燒死;洪仲丘案延燒至今,社會也隱現獵巫氛圍。新聞台打開從早到晚都是洪仲丘之死,網友當柯南、媒體變偵探,全民大追兇;以「大魔王」等聳動標題替洪仲丘討公道,其實已成民粹。

不過兩個月前,因為出海護漁爭主權,中華民國軍人抬頭挺胸走路有風;現在因為洪仲丘案,軍人走在路上不敢說自己是軍人,看到名嘴不實扭曲,也只能黯然吞下。四年前的買官案打擊國軍士氣,洪仲丘案則是對整體國軍的全面痛擊,受創之重為近年之最,未來募兵作業更可能受到難以預估的衝擊。

但軍隊不是有老鼠屎就可以整鍋扔掉的粥。國軍是保家衛國的基石,天災人禍在第一線救人救災的也是國軍。洪仲丘案摧毀社會對國軍的信心,但即使被全民唾棄,絕大部分軍人這段時間還是堅守崗位捍衛國土。

洪仲丘不能白死,有錯的該押該罰該法辦,一個都不能放過。但請國人在譴責追兇要真相之餘,也給國軍改過自新的機會。

   
落難貴族SONY 如何重新擦亮招牌?
曾經叱吒風雲的索尼集團,不僅被蘋果、三星遠遠拋在後面,集團更連續四年虧損。社長啟動集團再造,裁員一萬人、賣掉總部大樓,靠一支智慧型手機背水一戰。SONY,能不能重返榮耀?

發脾氣 也是長大的練習
事情不順己意就發脾氣,哭鬧、摔東西,面對這種無法溝通的「小大人」,家長們威脅利誘、連哄帶騙不成後,只好搬出權威逼迫孩子收斂,這樣的結果卻可能傷害的親子關係。難道沒有比較好的方式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