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國中現場大調查】12年國教 沒讓孩子更快樂


【跟我學日語—中級報】以插圖搭配句型文法說明,讓你不僅瞭解文法,更可輕鬆、愉悅地學會實用的生活日語。 【數位閱讀電子報】給您無重量的閱讀!每月送上最新鮮的電子書訊息,最hito的作家專訪,來場閱讀新革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1/27 第896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今日教育新聞
【國中現場大調查】12年國教 沒讓孩子更快樂
飛機怎麼飛 日航為小學生解謎
爭在起跑點 陸娃寄宿幼稚園
走過921 東勢中山國小重生
說村落故事 阿公阿嬤跳鹹菜舞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國中現場大調查】12年國教 沒讓孩子更快樂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12年國教將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天下雜誌》日前針對全國7到9年級國中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號稱「免試入學」的12年國教仍使4成3學生備感壓力,5成學校仍公布學生成績排名,6成學生坦言有補習。


(上圖)《天下雜誌》針對全國各縣市7至9年級國中生進行的「12年國教國中現場大調查」於26日正式發表,由(右起)《天下雜誌》教育特刊總主筆許芳菊、12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潘慧玲與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薛春光共同解讀調查報告中在教學效能、學生壓力來源與學習工具等面向所彰顯的意義。(圖文/楊子磊)


12年國教明年正式上路,隨著時間逼近,超額比序、志願選填、會考成績、服務學習時數都讓家長和學生困擾不已。《天下雜誌》在今年9月到10月間,分別從當前教學效能、學生壓力來源、學習主動性等面向,對全國國中生進行「12年國教國中現場大調查」。

在2,549份有效問卷中,影響學生課業壓力依序排名為考試、父母、自我要求和同儕競爭,老師的要求是最後順位。面對新世代轉變和科技進步,8成學生反映老師仍停留在「單方講解」的教學模式,僅4成學生認為讀書是為自己而讀。

為擠明星高中 自願補習

龍門國中9年級的王芃文是位跆拳道黑帶高手,她今年暑假加入補習班全科班的行列,並在2月前決定加入補習班設置的「滿分俱樂部」,因為當時段考成績排行全校200名的她,聽到學校老師說:「考進前100名才有進5大明星高中的機會」,因此毅然加入補習班。雖然有時會因為成績不合標準,被補習班老師打手心,不過,她認為這是激勵自己進步的方法。


▲台北龍門國中九年級的王芃文平時喜愛閱讀,未來希望成為作家。然而,為了提升課業表現,她自願參加補習班開設的「滿分俱樂部」。(圖文/楊子磊)


就讀彰化大同國中9年級的潘亮希熱愛參與童軍團,赴偏鄉服務。誓言未來要當公民老師的他,國一時選擇進入學校的菁英班,至今沒有補習,他很喜歡閱讀國文、歷史類教科書,時常預習。他認為,12年國教上路沒有減輕升學壓力,因為入學管道、服務學習等項目讓他覺得很複雜。


▲12年國教試圖降低學習壓力,然而,就讀於彰化大同國中九年級的潘亮希表示,來自父母期許的壓力依然存在。(圖文/楊子磊)


升學迷思要先改變

面對近半數台灣學生深受升學壓力所苦,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潘慧玲表示,這和華人社會的文化有關,多數台灣孩子仍須透過外在規約學習,因此老師的教學需要改變,透過分組討論、操作性遊戲等靈活方式,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減緩後段班學生的學習困難。

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薛春光也說,教師的教學翻轉是12年國教推動成功與否的關鍵,他坦言,《天下雜誌》的問卷調查和他現場觀察如出一轍。全家盟12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表示,目前教師仍處於趕課狀態,如果學生聽不懂,繼續趕課毫無意義,12年國教的課綱必須調整。

「教學現場沒改變,學生的主動性無法出來。」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許永佳表示,即便教育部舉辦教學共同體、主動學習的教學研習,希望活化老師教學,不過沒有強制性,不少老師仍採放任態度,學生只好繼續補習。他坦言,家長重視成績無可厚非,因為就業市場、公務人員進用制度仍停留在紙筆測驗,「孩子的就業遠景沒改變,要家長相信多元學習是緣木求魚。」

面對各界對教師的期待,全教總副秘書長羅德水表示,多數家長只注重成績,使得老師教學時無所適從,他強調,社會停留在升學主義的氛圍,哪能容許老師改變教學?

羅德水認為,一切問題須回到教育部的「高中職均優質化」、「國中小補救教學」及「國中適性輔導」3大配套政策上,正因教育部沒有挹注足夠資源,才無法去除社會對明星學校的迷思、提升對技職教育的肯定。

偏鄉學生 選擇常受限

任教於台北市芳和國中的理化老師陳崇弘,去年曾透過北市教育局推廣的學習共同體,嘗試創意教學,帶著8年級學生分組設計摩擦力實驗,引導學生思考和歸納結論。他坦言,創意教學對老師是項挑戰,尤其學生長時間被制度綁住,要引導思考、加強彼此互動需要經驗。他承認,要老師採行活化教學還是很難,因為「老師都被考試掐死了。」

投身偏鄉教育,屢獲SUPER、POWER教師獎的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導主任王政忠指出,「偏鄉孩子有選擇的自由,卻沒能力做選擇。」他指出,偏鄉家長不會特別要求孩子的學業成績,但受限於經濟能力、教學資源,孩子沒有資源嘗試不同的選擇。

師資結構的限制是偏鄉學校無法提供孩子多元教育的困境之一。王政忠表示,爽文有6個班,教育部規定僅有12位教師,因為部分老師兼任行政或導師,調降授課時數後,剩下的員額以學科老師為優先,自然會排擠體健、藝文教師,雖然教育部提供專案計畫可申請,不過不夠開放,仍無法滿足偏鄉師資需求,影響學生多元學習的可能性。

 
飛機怎麼飛 日航為小學生解謎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飛機煤油放在哪裡?一顆飛機輪胎有多大?日航台灣分公司首次在台灣開辦航空教室,首站選在臨近松山機場的民族國小,2年級1百多名小朋友,興奮地舉手搶答日航準備的有獎徵答,每個人也在日航空姐的帶領下,射出折好的紙飛機,比賽誰射得最高最遠。

日本航空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多田利郎與空服員、工程師一行人,26日在台北市民族國小開辦航空教室,透過影片介紹航空公司在機場的幕後作業流程,日航準備了20道簡單有獎徵答,讓小朋友了解飛機構造。為了得到獎品日航模型小飛機,孩子們喊著:「我!我!我!」有人跺腳,有人歡呼,現場笑聲不斷。

為了讓不到十歲的小學生了解航空業,兩位日航工程師在台上輪流問著:飛機是怎麼飛起來的?飛到高空3千5百萬公尺時,天空的溫度是幾度?1顆飛機輪胎有多重?飛機在天上飛,那些便便要沖去哪裡?

除了解航空業,4個班級的小學生也分成4隊,比賽誰折的紙飛機射得最遠。一聲令下,藍色、綠色、紫色的紙飛機越過禮堂,最後由2年3班的李紹合獲得紙飛機冠軍。她拿著獎品日航飛機模型說,平常很少會折紙飛機,也還沒搭過真正的飛機。

2年級級任老師蔡翠芳說,學校上禮拜舉行體育表演會,正好有闖關遊戲紙飛機比賽,2年級生活課也正好教到風的單元,除了日航的航空教室,小朋友也自己做風車、用塑膠袋捕捉空氣,了解風是怎麼形成的。

日航台北營業處旅客業務部經理王富民表示,日航過去在台灣只在日僑國小開過航空教室,從今年開始才選定民族國小開辦,下個月要去民權國小。他表示,現在很多小朋友跟著爸媽出國,有搭飛機的經驗,但只將飛機作為交通工具,透過航空教室,教導小朋友關於飛機的基本常識。

民族國小教務主任涂真瑜說,學校就在機場旁,校內有些家長本身是機師、航警、維修人員,先前曾運用這項資源,去松山機場校外教學,參觀過停機坪等,認識校區四周的社區環境,讓孩子學習的教室不僅限於學校。

(圖說)「紙飛機比賽好好玩」日本航空公司26日到台北市松山區民族國小,以有獎徵答方式教導飛機小常識,並且教小朋友動手製作紙飛機,一起比賽誰的飛得最遠。(圖文/姜林佑)


 
爭在起跑點 陸娃寄宿幼稚園


【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在中國大陸,家庭關係的連結非常重要,但卻有數以千計的大陸父母把僅只3歲大的兒童送進寄宿學校。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一間位於上海的寄宿幼稚園有數十名3、4歲大的兒童,他們自週一早上到週五下午,都在幼稚園中漆著明亮色彩的教室以及舒適的宿舍中玩耍、學習、吃飯、睡覺,只有週末才回家。上海、北京和其他中國大陸主要城市都設有這類寄宿幼稚園。雖然沒有官方統計數字,但據估計,全中國大陸上寄宿學校的幼兒人數有數千人。

脫離舒適圈 及早適應社會

隸屬於中國福利會(CWI)康橋幼稚園的執行主任徐晶(音譯,Xu Jing)認為,這股風潮之所以興起有數種原因。

「有些人認為這對孩子有好處、能幫助他們獨立。有些父母則是因為沒有時間、精力照顧孩子。」徐晶表示:「此外,在傳統中國文化中,許多祖父母與小家庭一起住,而且因為中國的一胎化政策,有時家裡會有4名祖父母、1對父母,但只有1個孩子。有時父母會擔心祖父母寵壞孩子,所以把孩子送來這裡。 」

蔣凱莉的父親傑米是一名投資銀行顧問,她的母親則是家庭主婦。身為大陸富裕商業菁英階級,他們有能力負擔每個月1千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的學費。

「我們做了許多研究,發現寄宿學校對外向的小孩有所幫助,能讓他們變得更為獨立,培養出更好的生活技能。」蔣傑米解釋:「我們的凱莉是個非常開朗的孩子,她喜歡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我們把她送來試試。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們問她,是否想要繼續寄宿。她的回答是『好』。」

當被問到是否想念女兒時,蔣傑米的眼中充滿淚水。「一開始我們非常想念她。但我們認為由於這個世界越來越全球化,她遲早都會離開我們的。我們很早就放手,讓她能夠變得更獨立,讓她能夠在社會中生存。但是我們很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時間。」他說。

富豪階級的教養觀

中國大陸自1949年就有寄宿幼稚園,當初是為了照顧內戰中的孤兒,以及那些忙於政事、無法照顧子女的共產黨新政府領袖的子女。時至今日,從校門口接送區停滿的賓士和奧迪來看,送子女進寄宿學校的是另一個不同的族群。

1990年代,大陸就讀寄宿幼稚園的兒童人數激增,當時把年幼子女送入這類學校是流行的地位象徵。但近來,這個制度越來越不受歡迎,有些寄宿幼稚園,不論公、私立,都已悄悄關門,其他的則轉型為一般幼稚園。上海的中國福利會幼稚園過去是純粹的寄宿幼稚園,但現在22班中只有3班寄宿生。

寄宿生自我感覺低落

「中國父母現在開始理解,在子女年幼時,多花一些時間和他們相處的重要性,因為子女正在學習,正處於成長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徐晶表示:「我們也建議父母,如果他們有時間和能力陪孩子,那麼一般幼稚園是比較好的選擇。」

心理醫生韓梅玲(音譯,Han Mei Ling)是寄宿幼稚園的批評者之一。她曾治療過數位因為曾在寄宿學校就學而受到創傷的成人和青少年。

「他們覺得被拋棄,自我價值低落。他們的人生一直努力要找個位置,他們不知道在自己的家庭中要如何自處。」她表示:「只有父母認為這樣能帶來獨立;這是一種殘忍的方式。」韓梅玲認為,家族榮耀取決於子女成就的這種傳統想法,是部分父母送子女進入幼稚園就讀的原因。

部分父母認為,寄宿經驗是能讓幼兒贏在起跑點的一種方式,最終希望子女能夠進入好大學就讀。但是,有一些過去曾就讀寄宿幼稚園的學生則反應,這是負面的經驗。

時尚模特兒王丹薇(音譯,Wang Danwei)3歲時父母離異,被送去寄宿。「我只能被動地接受,但我從來都不喜歡寄宿。」她表示:「後來我長大一些,進入寄宿學校就讀,一直感覺到很深的隔離感。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的,不願意認識新朋友。」

對幾乎所有的幼兒來說,要適應沒有爸媽的生活相當困難。白天時兒童忙著各種有趣的活動,但到了要睡覺時,康橋幼稚園的3歲寄宿生中,有半數都淚眼汪汪,吵著要找爸媽,老師們則忙著安撫學生。

「因為學年剛開始,所以哭的孩子比較多;那些哭出來的,都是新的寄宿生。」幼稚園管理者黃鶯(音譯,Huang Ying)表示:「過了2個月以後,就不會有孩子在睡覺時哭了。這些孩子帶著家人的照片,所以當他們需要父母時,可以和照片說話,就像爸媽在身邊陪著他們一樣。」

17歲的莫莉(音譯,Mo Li)表示,她3歲時剛去寄宿時也很難適應,但最終,這成了正面的經驗。「一開始時,我很想家;但寄宿學校的食物很好,環境也宜人,有很多樹。」她表示:「現在我覺得,與其他同年齡學生相比,我更獨立及負責。我也比其他同年紀的人更珍惜與父母的關係,當然是好是壞由你判斷。」


(圖說)北京市郊一所寄宿學校中,一名女孩正在幼稚園的宿舍睡覺,圖攝於2013年11月8日。(圖文/路透)

 
走過921 東勢中山國小重生


【記者李宜霖台中報導】台中東勢鎮中山國小原本位於市區,1999年的921大地震造成校舍全毀,學校傾斜的時鐘記錄了地震發生的時間是凌晨1時47分,也是學校走入歷史的時間。遷至泰昌里的新學校,經過全校師生10幾年努力,成為在地里民引頸期盼的希望小學。

中山國小輔導主任林湘梅在此任教近20年,921地震時,她家也成了受災戶。她提到,學校一樓整個塌陷至地下室,幸好不是上課時間,否則來不及逃避。

心的重建最困難

中山國小本來是東勢市區內的學校,地震倒塌後,因校地太小,找到原本是東勢國小分校預定地,預定地因少子化,分校尚無法建校。在長榮集團的資助下,中山國小遷校,學區重整,林湘梅說,原本地方人士都到其他國小就讀,在學校10幾年的經營,校風、風評很受當地家長肯定。

地震後,經過2年等待新校建設,全校在組合屋中上課,人心惶惶。林湘梅說:「心不定,感覺組合屋非常克難,隨時要準備移動,我們盡全力撐過去,因為還是要教育孩子。」

林湘梅認為,重建最大的困難是「心」,學習有固定課程,但孩子心理狀況更重要,如何安撫孩子從遭受巨大變故,甚至親友過世、受傷的心靈中走出來,十分不容易,幸好有資源進入一同為孩子做心理輔導。

林湘梅說,只要發生地震,東勢居民內心還是很恐懼,搖動剎那會想起921,當時學校同事幾乎都是受災戶,大家互相合作,在困境中更團結,熬過震災。

學校在地震的防災教育上,編列防災小組,分配老師工作,讓孩子實地演練,課程透過放映唐山大地震影片給孩子看,讓孩子更清楚地震的嚴重程度,由於地震無法預警,只能提醒孩子保護自己。

教育融合在地文化

東勢鎮上客家文化鼎盛,中山國小每年帶領學生參與東勢新丁粄節,學生塗鴉彩繪到鎮上踩街,體驗客家文化。校長周詩彥說,學校重視客語學習,客語歌謠透過一位老師指導唱歌,一位負責正音,一位負責伴奏,每年參與客語生活學校觀摩賽,曾獲得全國第一。

全校有40位原住民學生,閩、客、原學校都開設鄉土語言課程,原住民有族語課,也教導文化、歌謠。

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學校也面臨減班的壓力,班級數越來越少,之前是24班,一個學年4班,現在變成18班,一個學年3班,約70人,已減掉6班。周詩彥說,除了少子化,因為國小是自由學區,家長可選擇國小,與其他小學有競爭關係,學生有增有減。

周詩彥認為,學校報的老師缺額,市府並未給予足額,如果遇到減班,老師也會調動,還有因縣市合併,老師往都市內移動,沒有老師願意來偏遠學校,所以學校有短期代課、長期代理老師,但都有合格教師證,素質整齊。

多元族群相處融洽

目前全校有4百位學生,新住民子女有59位,最多的是越南45人、大陸9人、印尼4人、菲律賓1人,學校正在籌備申請新住民火炬計畫。全校學生以客家人居多,將近7成,還有閩南人、原住民、新移民孩子,呈現多元族群面貌。林湘梅表示,雖然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族群身分,但是同儕相處互動,不會特別強調。

林湘梅觀察,新移民子女有些教育條件不足,例如文化刺激不夠、學習較落後,因為母親無法指導作業,不太懂中文,也有外配孩子很會講客家話,甚至參加全國語文競賽得獎,學習成就不輸一般孩子。

目前學校尚未開設教外配學中文的課程,未來希望跟社區結合開課,拉近外配跟在地客家文化的關係,教導孩子認識母親的文化,學習母語。

位於偏鄉,學校的孩子家庭背景較弱勢,單親、外配、原住民、隔代教養,低收入戶加起來有150位,超過1/3,多數都靠老師申請計畫努力爭取補助、教育儲蓄專戶基金來協助。

周詩彥表示,政府在補助學用品、午餐、簿冊等補助上,給導師很大的彈性,可自行認定孩子能否減免午餐費;對於幫助突遭變故,臨時無法拿出證明的家庭,學校也會運用社會捐款救助急難。

周詩彥指出,教育資源投注偏重市區,偏鄉也會得到社會資源關注,但中山國小處於城不城、鄉不鄉的「不山不市」的邊緣尷尬位置,資源反而很少。

林湘梅也說,學校位於城市尾端,有時資源會直接往山區偏鄉,但學校原住民有40位,比一些部落小學還多,希望能有更多資源,讓孩子獲得更多元學習與發展。


(圖說)東勢中山國小學生彩繪身體,準備參與東勢客家新丁粄節文化踩街。(圖/中山國小提供 文/李宜霖)

 
說村落故事 阿公阿嬤跳鹹菜舞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過去高雄湖內曾有鴨魚共生的景象,古早人家貧窮但腦筋動得快,魚塭上養鴨,鴨屎就成了魚的食物,魚養大了可以賣個好價錢,湖內出產的雙蛋黃仁鴨蛋,一度紅到臺北。如今,湖內已不見大白鴨,湖內劉家里里長劉宏添為了讓子孫知道村落古早模樣,特地寫下這些故事,帶領劉家社區劇場40多位老人家一同演戲,30日將於國父紀念館表演「阿公阿嬤思想起」。

(上圖)金枝演社演員演出文化部「村落劇演大PK」決選團體,讓大家了解12個社區劇團的特色,活動將於11月30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戶外廣場進行決選。(圖文/姜林佑)

在地人說故事 推廣母語

文化部為了推廣村落人說在地故事,舉辦村落劇演,從全台北、中、南、東區57支隊伍選出12隊,將於30日下午1點於國父紀念館戶外廣場舉行決賽。文化資源司司長陳冠甫說,村落劇演讓台灣鄉村演出先人的古早故事,推廣在地母語。

26日記者會上,12隊代表都來到現場,劉宏添和另兩位參與劉家社區劇場的居民回憶起以前的湖內。劉宏添說,以前的人窮到去偷政府鹽田的鹽,原本村子裡一年兩期稻作,40年後改成一期種稻、一期養魚。為了改善經濟,還在魚塭上養鴨,挑選年輕母鴨,專門培養有雙蛋黃的鴨蛋。

隨著社會變遷,人們嫌棄吃鴨屎的魚不衛生,全面改成只養魚。現在的湖內,養殖鱸魚、虱目魚、吳郭魚和白蝦。魚塭面積廣達2千3百多公頃。

務農改學寫劇本 望子孫返鄉

劉宏添說,4年前鄉公所推廣藝術活動,在地劇場沒人要做。當時的課長不停遊說之下,他開始學寫腳本,寫下爸爸媽媽那一輩人的故事。他說,現在年輕人都出外工作了,寫出阿公阿嬤時代的艱苦過去,希望子孫記得回來看阿公阿嬤。

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發展協會的「南埔鹹菜桶打擊樂團」,由一群老人家組成。現年70多歲的蕭宗芳是當地南昌宮主委。搬到南埔村的打擊樂老師陳錦輝,2年前成立鹹菜桶打擊樂團,述說當地一百多年前廣東地區遷徙而來的開墾先民,騎著馬巡視田地,辛苦從山裡引水,修築水圳的故事。

蕭宗芳說,現在正是南埔採收芥菜的時節,家家戶戶用腳踩鹹菜,將鹹菜放在菜桶裡醃漬。陳錦輝利用當地這項特色,教成員們打擊塑膠菜桶,搭配自編的鹹菜舞,30日也將演出「舞。鹹菜」。

12支決選隊伍包括:新北市平溪文史工作室、基隆市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與驚歎號說故事劇團、新竹南埔鹹菜桶打擊樂團、新竹市北區康樂社區發展協會、苗栗公館鄉石 社區發展協會、南投埔里珠仔山社區發展協會、雲林莿桐蒜鄉麻園社區劇場、嘉義市西區北湖社區發展協會、高雄湖內劉家社區劇場、台東延平鄉滿馬那努文化藝術團、澎湖白沙健康舞蹈協會。

(上圖)金枝演社演員演出「村落劇演大PK」。(圖文/姜林佑)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台灣立報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