蔭豆豉是台菜裡最鮮明的味覺印記之一,舉凡蔭豉仔鮮蚵,蔭豆豉鳳梨雞湯,蔭豉仔豆腐,那種鹹、香、甘、馨交雜的滋味,在甕缸裡淬鍊出來的時光滋味,老一輩的人不會忘記,中壯年人還能懂得體會,但年輕小孩恐怕都漸漸疏遠了,所幸,老醬園還在,依舊保存著地方特色。
小小的蔭豆豉看似雷同,其實存著微妙的區域差異,台灣不大,但各地物產和飲食習慣不盡相同,中北部人偏愛乾爽的黑豆豉,但在海口的布袋人,則喜歡黃豆做的溼豆豉。新來源醬園第三代蕭新旺解釋,布袋位於嘉義沿海,從日據時代開始,海上捕魚和養殖漁業就很興盛,因此,自然發展出適合搭配魚鮮的蔭豆豉。
清晨4點,蕭新旺家的三合院,就傳來陣陣黃豆香。1945年台灣光復後,蕭家就在嘉義縣布袋鎮成立新來源醬園,以傳統家庭方式生產醬料,迄今還是維持阿公時代的古法,一早就用柴燒的大灶蒸煮黃豆,煮好了黃豆,均勻鋪在大竹篩裡散熱,布袋全年多晴少雨,熟黃豆降溫後,就送進幽暗的發酵室。
發酵需要等待4至5天,蕭新旺習慣把黃豆放在有點發黑的舊竹篩上,他笑說,這是發酵黃豆最好的溫床,因為舊竹篩上有老麴菌,混合黃豆,新麴菌與麵粉,均勻鋪平,第二天,很快地,黃豆上就會遍布雪白菌絲,並且結成一塊大餅,第三天開始揉麴,這時麴餅變成灰綠色,要一一揉散,恢復成顆粒狀,揉麴時難免粉塵飛揚,但蕭新旺說這是天然的護手良方呢!接下來的幾天,要格外留心發酵溫度,夏天要注意通風,冬天要保暖,半夜還得巡視,因為這是讓豆豉產生風味變化的關鍵期。
每一天都在變化的黃豆,歷經醒麴,以清水沖洗、瀝乾、入甕、浸漬在高濃度的鹽水中,熟成3至4個月,才能開甕驗收。甕裡的黃豆,還原成圓潤澄黃的模樣,靜置在半遮蔭的院子裡,掀開甕時,甘香撲鼻,且不定時會看到冒泡,証明它是有生命的食物。
終於等到開甕的日子,蕭新旺準備找些朋友來分享這幾個月來的成果。布袋地區特有的烹魚法,不是蒸魚,而是用燜煮,魚煎香後以少許水與薑絲,再加上蔭豆豉與白蔭油(和蔭豆豉一同在甕缸熟成的醬汁)燜煮,連汁帶魚,淋漓入味。溼豆豉也很適合搭配蔬果,用當季的紅白蘿蔔煮豆豉,適當比例的甘鹹也讓清甜的蔬菜變得更有韻味。
我推薦的蔭豆豉:新來源醬園,0928-322-8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