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_鄺介文 photo_任中豪、CTPphoto、CFP漢華易美
日前,一齣描寫職場生態的韓劇《未生》意外成為巷議街談的熱門話題,以有線電視影集的規模,獲得無線電視等級的收視。原著漫畫援引圍棋術語「未生」作為劇名,指的是面臨死局前的最後拚搏,下對了就能起死回生,下錯了只有全盤皆墨,就像那些在職場上步步為營、戰戰兢兢的打工仔們。影集當中的警句──在職場裡,我們都是「未生」;只有堅持下去,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成為「完生」──現在看來,似乎很可以做為澳門百年發展的註解。 從未生到完生 鮮少人知道台灣與澳門在歷史上的機緣巧合。許多年前,遠渡重洋的葡人途經台灣,單單留下一句「福爾摩莎」擦肩而過,究其箇中緣由,在於他們看來,澳門是比台灣更宜於作為前進中國貿易的跳板。若干年後,荷人進駐淡水紅毛城,然而台灣也非他們首選,只是莫可奈何爭奪澳門之際敵不過當時航海霸主,只能黯然退場。如此塞翁失馬焉知福禍,一來一往扭轉了台澳兩地的命途興衰。 自然,我們也無從推估,倘若當時葡人來了台灣,荷人去了澳門,現在的你我究竟會變得如何。個人的生命與國族的血脈,往往一念之間就成了百轉千迴。 兩大強權同時相中了毫不起眼的沿海漁村,在中國歷史並非特例(試想香港、青島、上海、大連哪個不是列強眼中的寶、清廷眼中的草?),但澳門卻是貨真價實的第一個,開啟往後西方國家朝東亞殖民的首例。這麼一個沒有建設、幾乎破落的「未生」的島嶼,就在五百餘年葡中兩國的交相治理、移風易俗下,逐漸蛻變成為「完生」。 如《未生》另一警句──讓主管知道自己的存在,是菜鳥一定要做好的事──葡荷相爭之後,澳門意外突出了自己在東亞歷史/地理/政治/資源的特殊存在感,繼而在回歸以後,成了中國大陸的掌上明珠。 回答1994 / 1997 / 1999 近年,另有兩齣叫好叫座的韓劇。「請回答系列」分別以1997年的釜山及1994年的首爾為背景,通過呼叫器、電子雞、錄音帶、跳舞毯等等復古意象喚醒大眾對於九○年代的青澀記憶。所以選擇這兩個年份,是因為1997年亞洲陷入金融風暴,而1994年是風雨前的鼎盛時期。對韓國而言是1994和1997,對澳門而言則是1999。 回歸至今正好度過第一個十五個年頭。在葡萄牙政權下,因為限制寬鬆而自由發展的娛樂場,象徵澳門邁入現代化進程的第一個非傳統產業。何氏、霍氏、葉氏家族創辦的葡京酒店,經風水大師指點的特殊鳥籠建築造型,至今看來也還時尚氣派,蔚為時代印記。 世異時移,當初的自由發展到了新世紀以後成了頃力發展,狹義的娛樂場成了廣義的娛樂產業,不單獨是博弈,於是世界遺產出現了,商場酒店出現了,文化展演出現了,共構而成有機而完備的旅遊生態系。 看見味道的少女 在這有機而完備的旅遊生態系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米其林。 甫在韓國下檔的影集《看見味道的少女》,主人翁是一位經歷變故意外獲得特異功能的女孩,能夠透過眼睛看見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外人看來求之不得的神奇本領,在她而言卻是難言之隱。 無論如何,倘若你我真能看見味道,現今的澳門可謂一座香氣之城。姑且不論米其林聖經上頭記載浩若星海的各色食府,就是那些曲裡拐彎的巷道之內,左一間碟仔糕,右一間金錢餅,讓人訝異面積不過連江縣大小的島嶼,甚至連吃食也能夠自成一格,不向鄰近的香港、廣州外求。 於是,當我們如此說道「到澳門吃葡國菜吧」的時候,須知非洲並沒有非洲雞、葡國也沒有葡國雞。當那些葡籍船員繞行好望角、取道阿拉伯、穿行麻六甲,終至媽閣廟口上岸以後,無論食材選擇、口味喜好,在在不可同往日而語。乃至五百餘年與當地居民的滲透融合、互換心得,衍生了多元而又一元,繁複卻也單純的島嶼料理。因為地理位置,這裡能吃到頂原始的經典粵菜;因為歷史牽連,這裡能吃到最傳統的南歐美食;更因為文化衝撞,這裡擁有甚至連葡萄牙人也聞所未聞的澳門葡菜。......完整文章,請翻閱旅讀中國6月號《跟著韓國巨星遊澳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