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不存在的妹妹/在生命缺憾裡再次找回幸福的原點


【一次旅行Bon Voyge電子報】邀您啟動旅行夢想,傳達旅行主題化的新概念,賦予每一次旅行新的觀點與玩法!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0/22 第9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不存在的妹妹/在生命缺憾裡再次找回幸福的原點
中年心得帳/享受吧,一趟快樂的中年之旅
餐桌上的四季/下廚這件事彷彿一場修行
北鳶/首次追溯祖輩身世,敘寫家族故事
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全球最幸福國家,如何善用「邊界創意」,打造樂高、NOMA等世界成功典範
閱讀筆記 青春瑣事之樹/一個青年詩人的畫像

新書鮮讀
不存在的妹妹/在生命缺憾裡再次找回幸福的原點
文、圖節錄自商周出版
圖/商周出版提供
你以為自己認識某些人,但背後卻隱藏著許多祕密。一段失衡的體操人生,一位突然出現的妹妹,最戲劇化的際遇,在生命缺憾裡再次找回幸福的原點。

內容簡介:

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多明尼克•莫恰努所在的美國女子體操隊,成為美國第一次摘金的女子體操隊伍,當時十四歲的她,是其中最年幼的成員。奧運光環背後,卻暗藏著無盡的訓練、挑戰與黑幕;然而,對多明尼克來說,更難以置信的是,十年後一封突如其來的信件,揭開了莫恰努家族的祕密──她的親妹妹,剛出生就因「沒有腿」被父親送走。

多明尼克在書中直視自我,勇敢揭露童年時期的種種創傷與壓力、奧運體操的內幕,以及與父母決裂、對簿公堂之隱情。同時也娓娓道來,她如何從獲知自己還有個妹妹而感到不安,逐步體認到血緣的奧妙;她那「不存在的妹妹」同樣熱愛體操,從小便把她當成偶像,更突破身體障礙,奮力往這條路上邁進。一連串的驚奇與巧合,這段歷程引人入勝、激勵人心,讓人看見生命的美好、奇蹟與勇氣。

作者介紹:

多明尼克•莫恰努

生於一九八一年的多明尼克.莫恰努,公認是當代最偉大且成就最高的體操選手之一。她十四歲即贏得奧運金牌,是奧運摘金的美國男女選手中年紀最小的體操選手,也是最年輕的全美錦標賽高級組全能冠軍(那年她才十三歲!)。同時她是世界錦標賽中最年輕的體操選手,最年輕的美國體操隊國手,以及出現在Wheaties早餐穀片盒上最年輕的運動員!她的父母是羅馬尼亞移民,讓她從三歲起就開始練體操。多明尼克與原為體操選手的足與踝部醫師麥可.卡納萊斯婚姻幸福美滿,育有卡門和文森兩名子女,現居克利夫蘭。

搶先試閱:

兩個妹妹

這個星期郵差剛送來一封掛號信,但因為我不在家,所以沒有收到。掛號信通知單已經躺在我桌上好幾天了。我把裝滿商學課程的背包拖進車裡,肚子裡的寶寶用力地踢了我一下,害得我差點失手把掛號信通知單掉進寒風冷雨之中。我完全沒料到這張小小的通知單,竟然會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過去、現在、未來。

身為體操選手,我的人生一直都充滿挑戰,而這些挑戰也為我塑造了未來。打從學體操的第一天開始,我就被教導要不計一切作好準備。然而,那天我把車停進郵局的停車場時,心裡卻毫無防備。

等到我排進隊伍中,才開始疑惑,究竟誰會寄掛號信給我。知道我家地址的只有家人和朋友。我望著附近的窗戶,看到雨勢越下越大,絲毫沒有趨緩的跡象,我想趕快回家,不要在郵局裡乾等。現在是耶誕季節,郵局人潮洶湧,隊伍比平常更長更慢,我有許多事要做,卻只能站在這裡乾瞪眼,心裡不由得煩躁起來。好像除了我之外,人人都在寄包裹或卡片給世界各地的親友似的。

總算輪到我排到最前面,領到了我的小包裹,走回雨中。

正當我笨拙地閃避水窪之際,恰巧瞥到信封上的名條。那彎彎曲曲的草寫字母看起來如此親切,但我卻從未聽過寄件人的名字。回到車上後,我撕開包裝封套,拿出一堆物品:一封打字的信,一疊照片,還有一些法院文件。老天爺,該不會是有人告了我吧!但接下來,我卻在一份文件上看到我所熟悉的事物──我父母的筆跡。

那封信長達一頁半,整齊劃一的文字,意思很明確,情感也十分直接,但令我覺得天旋地轉,即使其中的文字很簡明易懂,我卻依然努力想要瞭解它的意思。

我早就知道我這輩子是個養女……還有我的本姓是莫恰努。

我慢慢地讀這封信,一遍又一遍。我感到十分驚愕,幾乎喘不過氣來。我坐在駕駛座上,凝視著窗外的車子在停車場裡進進出出,那麼多的母親、祖母、叔叔、伯伯拿著耶誕節要交寄的包裹,在雨中來去匆匆。

她名叫珍妮佛,顯然她是我的親妹妹,在一九八七年被送走,讓人領養。這封信上說,珍妮佛知道她是羅馬尼亞後裔,但一直到她十六歲,養父母才決定把她的身分告訴她。他們透露了她親生父母的名字,還有我──她的親姊姊。她寫道,她已經等了四年,才直接和我聯繫。

我覺得我該有機會告訴你,向你證明我不是瘋子……我相信你看了這些文件之後,就會明白我是認真的。

這可能嗎?我想道。我努力回想一九八七年的時候。珍妮佛出生時,我應該已經六歲,我母親當時有懷孕嗎?為什麼我不記得?我的人生是一連串奇特的冒險,充滿了高低起伏,一則又一則的新聞……但突然間跑出來一個不存在的妹妹?我坐在車裡一再地檢視手上小包裹的內容物,時間彷彿過了數小時之久,這裡面的資料極為周密,就像一個拼圖,每一片都仔細而刻意地緊鄰著另一片,證據確鑿,不容置疑。

最讓我震撼的是相片,上面的女孩長得和一九八九年我八歲時出生的妹妹克莉絲汀娜一模一樣。最後我看出,照片上的女孩雖然不是克莉絲汀娜,卻一定是妹妹─我的妹妹。我們的外表不可思議地相像。

我還有一個妹妹。

這樣的事怎麼可能一直被當成祕密?

在體操界大放異彩

體育館是我不必因為自己如此矮小而感到羞愧的地方,它讓我覺得自在。體操雖然很有挑戰性,往往也很困難,但我熱愛它的動作,伸展、翻滾、空翻、扭轉和彎曲。雖然當時我不知道那些動作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教練卻不斷地點頭稱好,說我有「天賦」,簡直是渾然天成,這讓我覺得好開心。……

到我七歲時,開始明白我不只喜歡體操,而且也有這方面的天賦。我注意到自己進步很多,學會新動作的速度遠比班上其他女孩更快,好像我天生就是要走體操這條路一樣。對我極有利的一點是我不害怕,即使只有六歲,我就已經天不怕地不怕,喜歡接受挑戰,更樂於嘗試翻筋斗、下腰或者空翻。恐懼是後來才出現的,在這個運動和我人生的環境與壓力有了變化之後,但兒時的學習和表演,我一無所懼。我在無意中聽到教練以嚴肅的口吻告訴父母,說我有這種運動的天賦,他們很高興能和我合作。我可以感受到他們激動背後的力量。我注意到在一對一的教導練習時,教練會額外花時間在我身上,而且他們很欣賞我勇往直前的態度。

父母很早就認定體操是我的未來,並決心要盡一切可能讓我成功。雖然我們大半時間過的是捉襟見肘的日子,但他們卻願意花錢讓我上課受訓,說明了他們把我的體操列為第一優先。在他們眼中,我注定要對這種對他們祖國具有莫大意義的運動有所貢獻。我父母經常說起他們怎麼知道我會成為體操好手的故事,次數多到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多明尼克六個月的時候,我們把她放在曬衣繩上,看她能撐多久,也藉此測驗她的體力。她一直不肯放手,結果是曬衣繩先支撐不住斷掉了!」如今,我想到塔塔每次講到這件事時都難掩興奮,依舊忍不住要大笑。他會親自示範演出,握住拳頭放在頭上假裝是我抓著曬衣繩。他滿懷驕傲,一年到頭一再地講這個故事,到後來連自己都聽得頭昏腦脹。

 
中年心得帳/享受吧,一趟快樂的中年之旅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變老並不是一件壞事,應該要隨著年齡增長,變成愈來愈有魅力的女人。中年之後,就得用對方法、心態正確,那麼無論內外都一樣能保有女王力!

內容簡介:

邁入中年的知名女作家林真理子,從脖紋到裸足,從畫眉到口紅,從「進廠維修」到「發現邁入中年其實也不錯」的中年心情歷險記,字字珠璣、句句血淚,一本「中年心得帳」於焉誕生。

作者介紹:

林真理子

一九五四年出生於山梨縣。在日本藝文圈享有盛名,知名文學大賞常勝軍,作品多部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台譯著有《後天美女》、《上流美女》、《美女入門》等。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文藝學科畢業後,擔任廣告文案撰寫人。一九八二年出版散文集《買個好心情回家吧!》;八六年以《如果趕上最後一班飛機》、《到京都》榮獲直木賞;九五年以《戀戀白蓮》榮獲柴田鍊三郎賞;九八年以《大家的秘密》榮獲吉川英治文學賞。主要著作包括《讀書的女人》、《不愉快的果實》、《化�菻~──COSMETIC》、《下流之宴》等。

搶先試閱:

魅力女性

我認為我現在是受人喜愛的女性,不過,我的工作需要露臉與掛名,我相信討厭我的人一定以幾十萬為單位計算。背著我說壞話的人一定也不少。

話說回來,曾經有年紀比我小的女性友人這麼對我說:「只要見過林小姐,每個人都會愛上妳。」

這句話給了我不少自信。

年輕時的經歷與出道後遭受到的流言蜚語鍛鍊了我,現在的我認為「女人最幸福的事就是受到男人疼愛;身為一個人,最幸福的就是被他人需要」,這就是我的人生觀。

「被需要」這件事是我這一生最重要的課題,所以我才會這麼努力工作。

這一陣子我終於領悟到一個道理。

「不為他人付出,別人就不會為你著想。」

有錢的人要大方請客、送禮表達心意;有人脈的人要利用關係為他人造福;關懷別人的人多付出自己的關心。總而言之,完全不為別人付出的人,絕對不會受人愛戴,也沒人想要理會。

話說回來,有些人什麼也沒做,卻擁有一堆朋友。這種人或許可說是真正有魅力的人,但我從來沒看過中年女性有這樣的魅力。

我認識的魅力女性都是工作認真、事業有成,從中學習人生智慧以及做人處事的道理,與她們相處十分有趣。

我曾問過一位與我感情深厚的女社長,擁有什麼特質的人會讓她決定錄取?

她立刻回答我:「個性開朗,熱情堅強。個性開朗是基本條件,太過軟弱的女性無法為這個社會有所貢獻。」

這句話就是在說她自己。脫口說出這番道理的她,也是一位充滿魅力的現代女性。

我最討厭聽到別人說「女人要生孩子才能成長,從孩子身上學習能讓女人自立自強。」

照他這個說法,我身邊大多數女性都無法獨當一面。要是生兒育女就能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我忍不住想要反駁,生了六個小孩的小太妹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說的是,去愛一個只愛妳的可愛小嬰兒,不會讓自己迅速成長。唯有工作才能讓人承擔重任、發揮所長。

工作時必須與自己討厭的人相處,有時還要低聲下氣地求別人。我們必須學習如何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同時保持靈活的協調性。處理重要工作時,既要讓客戶開心,又不能卑躬屈膝,經過重重修練,讓自己成為受人注目的關鍵人物。

我一直相信,當人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狀況下才能改變自己。

我身邊的職業女性每一位都充滿獨特魅力。儘管許多人擁有強烈的自我主張,但她們具備超越想法的執行力,讓人不禁跟隨她們的腳步。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懷疑「難道沒在外工作的家庭主婦就毫無魅力嗎?」事實並非如此,這也是人類有趣的地方。許多生活在黃金城堡、不問世事的貴婦,也擁有獨特個性與風趣談吐。

職業婦女的憂慮

這個連載單元即將接近尾聲。過去這段時間我天南地北地胡扯了一大堆東西,我真正想告訴各位的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中年之後,女人一定要讓自己幸福。」

日本泡沫經濟時代我還不到三十五歲,當時的事情我記得很清楚。我一夕致富,變成名人,每天晚上夜夜笙歌。日子過得多采多姿,戀愛經驗也不少……我很想這麼說,但事實是,我承受不了迅速成名的壓力,突然暴肥,體重比現在還重。

正因如此,我不僅沒在知名的茱莉安娜迪斯可舞廳(Juliana's)跳舞,也沒有男朋友一個換過一個;反而跟前男友藕斷絲連,分分合合。每天出門不是去跳舞,而是去吃東西與喝酒。

當時我雖然很年輕,但早已過了適婚年齡,還好有幾位可以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度過許多時光的姊妹淘。包括編輯、時尚品牌公關、翻譯家等,全都是職業女性。

有一天,其中一個姊妹淘買了房子。當時銀行很願意貸款給女性,於是掀起一股購屋熱潮,許多女性都擁有自己的城堡。

「我不結婚也沒關係,我打算一輩子一個人過。」

所有姊妹淘都異口同聲地這麼說,但我下定決心要把自己嫁出去。而且我不會辭掉工作。我對自己宣誓,也跟親友說,我一定要擁有丈夫和小孩,好好經營家庭生活。

為什麼我會如此堅持結婚生子?因為我很清楚我不可能永遠三十幾歲,我很快就會變老。我認為我應該結婚,所以我一定要在變老前先發制人。

如今仍保持單身的姊妹淘紛紛對我說:

「我當時真應該結婚的。」

「要是那個時候有生孩子就好了。」

話說回來,我有幸福到值得別人羨慕嗎?好像也沒有。

我的工作像一場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即使我覺得我還能再跑,我可以跑出更好的成績,也因為年齡增長跑得氣喘吁吁。後面不斷有一群年輕人追上我並且超越我,儘管如此,我還是要跑。箇中辛酸只有自己才知道。

婚姻生活不是只有開心的事情。孩子不會如你所願地成長,先生只會愈來愈大男人、愈來愈隨心所欲。婚後仍繼續工作的太太一定能感同身受,職業婦女比家庭主婦更需要看先生的臉色,討好另一半。很多人都說「收入較高的太太在先生面前走路有風」,但根據我的人生經驗,這完全是胡說八道。

太太為了避免自己的氣勢高過先生,反而會更聽先生的話,即使想跟先生吵架也會忍氣吞聲。因為她們很清楚,要是今天跟先生吵架,就會影響明天的工作。

無法忍受這一點的女性,早就與先生離婚了。我身邊還保有婚姻關係的夫妻,大多是因為太太努力忍讓,才能維持婚姻生活。

容我把話說開,中年婦女想過開心生活只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是丈夫有錢又專情的家庭主婦;第二種則是與自己第二喜歡的人結婚的太太。大多數女性被問到「妳幸福嗎?」這個問題,通常都無法說出任何答案。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

 
餐桌上的四季/下廚這件事彷彿一場修行
文、圖節錄自皇冠文化出版
圖/皇冠文化出版提供
時光流轉,四季恍如一瞬,與餐桌上滿溢的香氣,氤氳成最美麗的風景……

內容簡介:

下廚這件事彷彿一場修行,而修練的課程是──活在當下。既然活著,就要好好地活著,把握季節,珍惜日常。

作者介紹:

韓良憶

飲食旅遊作家和譯者,曾旅居歐洲十三年,目前和荷蘭丈夫定居台北。自認是饞人,對美食有信仰,樂於動手烹飪,愛旅行,愛散步,生活中不能沒有書本、電影和音樂。曾在報紙和電視媒體工作,還當過電影助理製片,目前在台北BRAVO FM 91.3電台主持節目,並為台灣和中國大陸多家報刊撰寫專欄。繁簡體中文著作加起來近二十本,譯作更多。

搶先試閱:

秋栗飄香

行經人潮洶湧的購物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馥郁甜香的氣味,我駐足東張西望,看不見那香氣的來源。往前又走幾步,過轉角,拐了彎,騎樓下有位壯碩的中年攤販大叔,正奮力攪動著他面前的一口大鑊,鑊中可不就是糖炒栗子嗎?

儘管天未寒涼,氣溫仍有二十幾度,我嗅聞著這熟悉的香味,卻確切地感到,苦夏總算過去,秋天來了。

抵擋不了那甜香的誘惑,買了一小袋,捂在手裡,掌心熱熱的。

回到家,泡了一壺蜜香紅茶,夫妻倆相對而坐,邊喝茶邊剝栗子,剝一顆吃一顆,不一會兒就把香噴噴的栗子吃個精光,一方面意猶未盡,另一方面卻也慶幸方才有所節制,沒敢買太多,要不然,肯定買多少吃多少。須知栗子固然美味,可一口氣吃太多,會脹氣的。

話雖如此,緊接著一個星期,卻一連煮了兩回砂鍋栗子飯。

淺嚐秋栗後的那個週末,逛菜場時看到常去的菜攤上,有一包包已剝殼的栗子,金黃飽滿。

「大陸來的嗎?」我問相熟的菜販。

「不,這是本島產的,嘉義那裡山上種的,季節限定哦,過了十月就沒了。」

印象中,栗樹是耐寒的溫帶植物,還僑居荷蘭時,每逢秋季,森林間的栗樹便結滿一顆顆長著尖刺、形似刺蝟的果子。刺果成熟墜地,黃綠色的皮綻開,露出裡頭幾顆深褐色的堅果,那便是人們愛吃的栗子。殊不知亞熱帶的台灣居然也生產栗子,想來是山區氣候較溫和之故。

既然是本地貨色,又是季節限定,應該特別新鮮,欣然買了一包。本來打算做栗子紅燒肉,可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怎的,想起多年前楓紅季節,和閨蜜結伴遊京都時,曾在日式料理旅館吃到栗子飯,那是日本秋季才有的旬味,清香淡雅,讓人吃在嘴裡,油然而生惜秋之心。

一思及,就嘴饞。一來很想重溫舊味,再來紅燒肉固然好吃,可濃油赤醬多少會掩蓋栗香,可惜了這難得買到的本地鮮栗,晚上索性來試做和風栗子飯,做法應該不會太難。

一不做二不休,我刻意捨方便簡事的電鍋不用,從櫥櫃中掏出小砂鍋,打算用它來煲飯,這可比電鍋別致多了。我的這口小砂鍋可以煮一杯半的米,約莫兩碗半白飯再多一點,咱家就兩口人,這分量恰恰好。

自冰箱取出「出汁」,亦即是日式柴魚昆布高湯,加上一點點的醬油、味醂和米酒,用這湯汁取代清水浸泡白米。就這樣泡了快一個小時,待白米吸飽了高湯,才把栗子攪進鍋中。

我在網上找到的食譜說,三杯米配二十顆左右的栗子,折算起來一杯米配七顆,太少了,哪裡夠?於是一整包栗子都倒進砂鍋中,應該有十幾顆吧。

趁著栗飯在爐上燜煮著,隨手做了三菜一湯:淺鹽漬過的鯖魚,抹上薄薄的橄欖油,塞進預熱為180度的烤箱,一烤了事;油豆腐加醬油、味醂、高湯和蔥段滷煮入味;冰箱蔬果櫃中有燒菜剩下的零星豆莢、甜椒和鮮香菇,就合起來炒成一盤,起鍋前撒一大匙「三尺堂」酥麻辣渣調味。湯呢,也用同樣的出汁,加金針菇、海帶芽和一小撮薑絲,很快煮好一小鍋具有日本風味的清湯。

這一頓和風秋膳容或不夠正宗,咱夫婦倆仍吃得齒頰生香,只因我們嚐到了秋天的味道。

有興致的話,不妨也來煮鍋栗子飯,呼應人間秋意濃。

---------------------------------------------------------

砂鍋栗子飯

材料

洗過淘好的白米1.2杯、剝殼鮮栗子(多少顆隨你)、日式高湯1.2杯再多一點、醬油、味醂、米酒或清酒

做法

1. 白米置於砂鍋中,倒入混合了醬油、味醂和酒的高湯,靜置備用。天冷約泡一小時,天熱,泡三、四十分鐘也就夠了。

2. 栗子加進砂鍋中,砂鍋不加蓋,置於爐火上,中大火煮到湯滾了,轉中小火,煮至水分快被吸乾,米面出現一個個小洞時,加鍋蓋,轉文火煮15分鐘左右,熄火,別急著掀蓋,再燜15-20分鐘即成。

此法煮好的栗子飯,栗子比較硬,如果喜歡吃鬆軟的口感,可先將栗子蒸或煮至半熟才加進泡過的生米中,或將生栗一顆切成兩三塊,再摻入生米中。另外,當然也可以用電鍋和電子鍋來煮栗子飯,較省事,但這麼一來就沒有帶點焦香的鍋巴可吃了。

 
北鳶/首次追溯祖輩身世,敘寫家族故事
文、圖節錄自聯經文化
圖/聯經文化提供
七年一劍,工筆再現民國「清明上河圖」

睽違已久的大時代,自由、智性、不拘一格!

內容簡介:

《北鳶》是葛亮繼《朱雀》之後,書寫近現代歷史、家國興衰「中國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說題為《北鳶》,出自曹寅《廢藝齋集稿》中《南鷂北鳶考工志》一冊。曹公之明達,在深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之道。字裡行間,坐言起行。雖是殘本,散佚有時,終得見天日。管窺之下,是久藏的民間真精神。

作者介紹:

葛亮

1978年出生,原籍南京。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作品出版於兩岸三地,著有小說《朱雀》、《七聲》、《謎鴉》、《浣熊》、《戲年》、《北鳶》,電影隨筆《繪色》等,並譯為英、俄、日、韓等國文字。曾獲2008年香港藝術發展獎、首屆香港書獎、臺灣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首獎、臺灣梁實秋文學獎等獎項。作品入選「當代小說家書系」、「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2009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朱雀》獲選「亞洲週刊全球華文十大小說」。

電子信箱:age307@yahoo.com

搶先試閱:

第一章孩子

民國十五年,十月。黃昏,文亭街口圍了一圈子人。

昭如恰就在這時候推開了門。遠望見許多的人影,她嘆了一口氣,這世道,哪裡就有這麼多熱鬧可看。

聽說西廠新到了一批蘇州來的香燭,質地上乘。昭如親自走一趟,這些日子,市面上多了些東洋蠟。燒起來,有一股皂角味,聞不慣。太太們就都有些懷念起國貨。老闆奇貨可居。不過「德生長」的一份,是一早就留好了的。

昭如遙遙看一眼,想等街面上清靜些再出去。西廠的夥計便說,在門口圍了整個下晌午,說是個逃荒的。昭如低下頭,就回轉身。這時候,卻聽見了孩子的哭聲。

這哭聲,椎了她的心。鬼使神差地,她竟挪動了步子,循著哭聲走過去。人群見是樣貌體面的婦人到來,也不說話,自動分開了兩邊。昭如看清楚了裡面的景象。

是個跪坐的女人。身前一個缽,是空的。女人身上穿了件青黑的麻布衣服,並不見襤褸,但在這深秋天,是很單薄了。昭如一眼認出,是件男式的長衫改的,過分的寬大,隨女人佝僂的身體空落落地堆疊在地上,口袋似的。女人一逕垂著頭,沉默著。旁邊就有人說,前半個時辰還在哭,這會兒興許是哭累了。哭黃河發大水,哭男人死在半路上,也沒個新鮮勁兒。就又有人說,是男人死了麼?要不是家裡有個厲害腳色,我倒不缺她一口飯吃。先前說話的人就訕笑,你就想!人家不賣自己,賣的是兒女。

這話讓昭如心裡一凜。同時,見女人抬起了頭來。神色漠然,卻有一雙青黑的瞳,在滿是塵土的臉上浮出來。昭如想,這其實是個好看的人。想著,那眼睛竟就撞上了她的目光。女人看著她,嗚咽了一下,斷續地發出了哭聲。聲音並不大,像游絲,竟十分婉轉。哭腔裡,摻著斷續的外鄉話,抑揚頓挫,也是唱一樣。聽得昭如有些發呆。這時候,猛然地,有另一個哭聲響起,嘹亮得震了人的耳朵。昭如才醒過來,這是她剛才聽到的聲音。嬰孩的哭聲。

女人撩開了大襟,昭如看到了一隻白慘慘的乳房。旁邊是一顆頭,覆蓋著青藍色的胎毛。女人將乳頭塞進孩子嘴裡。嬰兒吮吸了一下,似乎沒吮出什麼,吐出來,更大聲地啼哭。女人便絕望地將臉貼在孩子的頭上,自己不再哭了。話沒有斷,清晰了許多。說各位心明眼亮的慈悲人,看見孩子餓得連口奶都吃不上。不是賣小子,這麼著,大小都活不下去了。多少給一點兒,打發了我,算是給孩子討個活路。

她這麼絮絮地說著,孩子竟也安靜下來。身體拱一拱,掙扎了一下,將頭轉過來。昭如看清楚,原來是個很俊的孩子,長著和母親一樣的黑亮眼睛,無辜地眨一下,看得讓人心疼。跟身的丫頭,這時候在旁邊悄聲說,太太,天晚了。昭如沒聽見,動不了,像是定在了原地。

周圍人卻聽見了,開始竊竊私語。女人散掉的目光,突然聚攏。她跪在地上,挪了幾步,直到了昭如跟前,抱著孩子就磕下了頭去。太太,好心的太太。女菩薩,給孩子條活路吧。

昭如想扶起她,她卻跪得越發堅定。躬身的一瞬間,那孩子剛才還在吮吸的手指,卻無緣由地伸開,觸碰到了昭如的手背。極綿軟的一下,昭如覺得有什麼東西,突然融化了。

接下來,她幾乎沒有猶豫地,從女人懷裡接過了孩子。前襟裡掏出五塊現大洋,塞到她手裡。所有的人,屏住了呼吸。這位沉默的太太,將一切做得行雲流水,來不及讓他們反應。

待昭如自己從恍惚中回過神來,人們已經散去了。她叫丫頭小荷將斗篷解下來,裹住了孩子。起風了,已經是寒涼的時節。昭如將孩子抱得緊一些,胸口漾起一陣暖。

這時候,她看見那女人已站起身來,並沒有走遠。昭如對她笑一笑,將要轉身,卻看見了女人眼中倏然閃出的依戀。

昭如一醒,低聲對小荷說,你先回家去,跟老爺說,我今天去舅老爺家住,明天回來。

沒等小荷接話,昭如已經叫了一輛人力車,放大了聲量,說,火車站。

昭如坐上了去往蚌埠的列車。這一路上,她總覺得背後有雙眼睛,一切就要做得格外的堂皇與明朗。她有些興奮,也有些不安。因為她並不是個會演戲的人,現在,已經演了一個開頭,卻不知要演多久,演給誰看。

這樣想著,她心中有些莫名的湧動,不由自主地,將臉貼一貼孩子的臉。

一路上,孩子竟很安靜,闔著眼睛,看得到寬闊的重瞼的褶痕。

外面暮色暗沉,影影綽綽有一些塔似的形狀,在田地裡燃燒著。那是農民在燒麥秸垛,已是秋收後的景象。對於節令,城裡人知的是寒暖,在他們則是勞作和收穫。

昭如並沒有坐到蚌埠。火車走了兩站,她在清縣下了車。

昭如在城南找了間小旅店。

旅店老闆看著一個華服婦人走進來,沒有任何行李,懷裡卻抱著個面色骯髒的孩子。他袖著手,抬起眼皮,臉上不忘堆了殷勤的笑。

說起來,這些年的來來去去,他早已經見怪不怪。開門就是做生意,其他是管不了許多的。家事國事,都是他人瓦上霜。打十幾年前五族共和,說是永遠推翻了皇帝佬。可四年後,就又出了個姓袁的皇帝。短命歸短命,可的確又出了不是。他就覺得時勢不可靠,做本分生意,是哪朝哪代都靠得住的。

他也看出這太太形容的嚴肅,似乎有心事。為了表達自己的周到,不免話多了些。昭如聽見,只是點點頭,這時她已經很疲倦。

安排了一間上房。掌櫃請她好生歇著,就退出去。昭如卻叫住他,問他能不能弄到奶粉,美國的那種。掌櫃就有些為難,說自己是偏僻小店,弄不到這種高級貨。昭如想想說,那,煩勞幫我調些米湯,要稠一些。另外給我燒一盆熱水,我給孩子洗個澡。

夜很深了,昭如在昏黃的燈底下,看著孩子。乾淨的孩子,臉色白得鮮亮。還是很瘦,卻不是「三根筋挑個頭」的窮肚餓嗉相,而有些落難公子的樣貌。她便看出來,是因這孩子的眉宇間十分平和。闊額頭,寬人中,圓潤的下巴。這眉目是不與人爭的,可好東西都會等著他。這樣想著想著,她就笑了,心裡生出一些溫柔。

 
丹麥人為什麼這麼有創造力/全球最幸福國家,如何善用「邊界創意」,打造樂高、NOMA等世界成功典範
文、圖節錄自臉譜出版
圖/臉譜出版 提供
世人眼中束縛創意的種種限制,在丹麥人眼中竟是可以隨興遨遊的自由邊界?

內容簡介:

丹麥大企業家 x 創造力學者,實地探訪18個創新企業與個人工作者,看丹麥人如何實踐「邊界創意」,找到有發展性的新商機,並以靈感 + 擴散性思考 + 跨領域團隊,成就獨特的文化價值!

作者介紹:

Christian Stadil 克里斯蒂安・史戴德

歐洲知名企業家,丹麥知名運動休閒服飾品牌 hummel 經營者,也是 Thornico A/S集團執行長,旗下產業遍及貨運、科技、食品、房地產、刺青網等。主張人人皆能實行的「邊界創意」,透過跨領域人才、知識與技能的合作,創造出既有創新又能被市場理解的產品。四處尋訪創意企業及特立獨行的工作者,認為他們的創新策略及實踐將改變丹麥,及未來對企業發展的認知。。

Lene Tanggaard 琳・譚葛爾

丹麥奧爾堡大學心理學教授,兼創意文化心理學(Cultur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國際中心主任。有許多探討職場創意與革新的著述。

搶先試閱:

NOMA:不想成為法國餐廳,在冰天雪地中挖掘自然之味

二○一○年起,NOMA有四年被英國飲食雜誌《餐廳》(Restaurant Magazine)選為全球最佳餐廳。此項評選活動有如飲食界的奧斯卡。透過嚴謹的思考以追求創意,NOMA堪稱典範。它以善用北歐特殊食材改寫了北歐料理。

NOMA如何改變丹麥的飲食業?如何成功扮演催化劑,扭轉了整個北歐烹調文化?運用何種創新點子讓其他產業——烹調、農業、食品原料——相關夥伴的創意潛力釋放出來?丹麥創業家麥爾是NOMA的創辦人,我們在二○一三年三月訪問他,了解NOMA誕生的經過:「NOMA是從一個名為『年度大菜』(Dish of the

Year)的活動開始的。我在二○○○年跟索倫.法蘭克提出活動的構想,法蘭克是丹麥《貝林時報》的美食評論家。我提議讓丹麥美食評論家齊聚,向當年度最令人驚豔的美食致敬。對於法式料理稱霸丹麥的現象,我厭煩透了,每年就看康漢斯、索樂羅德酒館這些法國餐廳摘下米其林星星,接下來那些宴會也都很老套。你看到這些星星總落在最保險也最昂貴的餐廳,但食物本身卻不經意地受到輕忽,創新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說來荒謬,談到最好最有意義的食物,好像除了鵝肝醬跟烤鰈魚別無其他。料理應該要能帶來驚喜,隱含季節與自然景觀,就像在南歐可以看見的;甚至,餐廳還能跳脫原來風格點出新方向。而這一切卻都沒有發生。

「當時我還沒有經營餐館,於是法蘭克跟我籌辦了『年度大菜』,同時也成立了丹麥美食評論協會(Association of Danish)。幾年下來,你可以看見大家公認最棒的料理,都是由當季在地食材料理而成,且不斷追求新意。法式料理雖十分美味,卻不是往這個方向前進。

「二○○二年,我受邀經營餐廳,原址是哥本哈根克里斯提安港的老倉庫,據說附近有文化中心,到處都是來自格陵蘭、法羅群島、冰島的建築風格。實際上,三百年前這地方正是這些國家貿易往來之處。參觀倉庫時,我想起之前一個專案的心得:要成就『精采料理』,廣泛的原始食材乃必要前提,如此發展出來的飲食文化,才有可能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此時我開始明白成立這間餐廳的意義。我們可以引領一種嶄新料理,或者如後來在 NOMA第一本菜單上所說的:『透過這間餐廳,我們希望重建北歐料理,讓它的出眾口味與個性能擁抱北極圈,點亮全世界。』回頭看這段話,也許『遍訪』要比『重建』來得妥當。

「我在二○○三年春碰到雷哲畢,隨即邀他入夥擔任主廚,後來也答應他

讓馬夫.雷夫斯隆加入主廚行列。有一回,我們到格陵蘭、冰島與法羅群

島出差考察,在首都托爾斯港嚐到滋味絕美的蕪菁,香甜多汁,口感清脆。我無

法相信那跟自家院子裡種的竟是同一品種。也許,當地的氣候土壤對北歐作物的影響,一如葡萄對葡萄酒那般;也許,所謂『風土』(terroir)這概念並非法國人所專屬。我開始跟知名植物學者尼爾斯.埃勒來回討論。根據我對可可及咖啡的研究,如果讓植物有充分的時間自然熟成,它們自會發展出複雜的內部體系與結構,香氣會更醇厚,口感層次更加豐富。而那些只熟成於丹麥、挪威、瑞典的作物呢?或者那些成長速度較慢的大麥、燕麥、裸麥、梨果、甘藍菜、藥草,以及利姆海峽所產的牡蠣與淡菜,各類漿果,或是化為肉類、乳品跟乾酪的牧草?想想看,或許一直以來,我們擁有這些世界級食材,卻只顧著生產廉價食品的原料而忽略了這些寶藏。埃勒跟我開始通信分享經驗,結果成為一篇有關風土

概念的文章,收錄在我跟雷哲畢於二○○四年出版、紀念NOMA開幕年的書裡。

「NOMA當初不是為了成為全球最佳餐廳,而是想探索北歐食材變身世界一流料理的潛能。我心裡明白那很有機會,只要我們將整個北歐從北極圈到自家菜園的食材全部納入。這就是為NOMA是『北歐』而不只是『丹麥』料理。當然,也因為『北歐』一詞力道萬鈞,而且算是『處女品牌』」。

創意未來

說了這麼多關於NOMA的成立與北歐美食運動,及兩者間的相輔相成,而 NOMA餐廳本身的成長與食物又如何呢?每天給雷哲畢回饋意見的執行長克萊納,對於NOMA的未來與發展潛能有何看法?克萊納跟我們強調:限制與更新間的拉扯,一直是 NOMA成功的重要關鍵。

克萊納說,NOMA不斷創新之道很簡單,就是讓創意一直成長——但要恪守北歐概念:凡事務必完美,不能只滿足於重複與慣例。他也強調,要保持不斷創新是件非常艱鉅的工作NOMA卻始終堅定地追求這個目標:

「比方說吧,現在我們有一道以鹿舌料理的主菜。我們設法想出別人不曾嘗試過的東西,大膽挑戰味蕾的『慣性』。」不難想見,在NOMA,這番保持創意的企圖始終凌駕於獲利。當然,我們也問了克萊納他是否認同邊界創意的看法,他說:

「我們本來就被自己的背景局限著。即使你想跳出框架思考,實際上是卻做不到的。思考不可能完全跳脫自己所建構的框架。但我們確實是在思想的邊緣地帶遊走。只有在那裡,才能挑戰一切。那就是我們看待一樣素材的態度:它成長於自然界何處?與哪些東西共同生存?」

換言之,在一個像NOMA這樣極度講求創意的環境中,日常創意受自身脈絡很大的限制。對NOMA而言,那絕對就是北歐文化脈絡。而我們要強調:這種限制極具效果。把某樣食材當作一種概念,承襲文化脈絡,出來的料理要能代表一種環境,甚至重現大自然。如此,這項食材原生背景重現盤中,符合NOMA精神。克萊納說,這種每天發生的即席創作,先由雷哲畢決定關鍵字,像是『松樹』、『鹿舌』,某個顏色,某種自然生態。克萊納解釋:

「拿這道料理來說吧:羊奶慕斯酸模冰沙(sheep milk mousse with sorrel granite),很顯然,那是根據在酸模草地放羊的意念。我們還有幾道菜是以『慘敗』為主題呢。」

拿關鍵字來激發想法,但這些實驗絕不能影響餐廳運作。他們歷經無數錯誤,許多料理永遠登不上菜單。但一道菜只要進到餐廳,面對顧客,他們幾乎零失誤。

 
閱讀筆記
青春瑣事之樹/一個青年詩人的畫像
陳義芝/聯合報
《青春瑣事之樹》書影。 圖/皇冠提供
本文題型源自喬伊斯《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林達陽《青春瑣事之樹》,描寫三十歲以前文學創作的心路歷程,賦瑣事以詩學深度,將內心意識情節化,使讀者生動地感受到孤獨求索的苦悶與突圍的欣喜,作為一個青年詩人的畫像看,十分貼切。

我認識達陽時,他剛升上大一,為《擴張的盛夏──雄中十年詩文選輯》請我寫幾句推薦的話。那年他十八歲,我讀他的〈前記〉,為其攀越體制圍籬,抗辯、追求、沉吟、獻身的神采,心旌搖移,大感震撼。推薦詞題名「精采的預言,純美的歌聲」,果真預言了十五年後,達陽耀目的靈光、乾淨的音軌,他以既謙卑又崢嶸的姿態繼續擘畫著夢想。

從音域純淨又豐美這點考察,輯一的「青春倒數──關於詩」共三十一篇合成的兩三萬言,最足以代表,是一棵完整的青春之樹,可當一長篇散文閱讀。其所敘事,相互接引,從逼臨三十歲最後一月開始倒數,整整數了三十一天。憑這一日子的倒數,使散思游絮聚攏成一脈綿亙的山形,一座座秀麗小山錯落,各具姿態。

詩是相信有人在等待……詩是透過「傷」之存在……除了前兩篇像楔子,表明他以生命體驗進行詩的詮釋,其他各篇先以極簡情節作為意象,並以另一相對應的情節回答這一意象,最後再回扣最初的情節,照應預設的主題。我看了幾篇,不期然聯想起「賦格」這一音樂術語。各篇暗含複調特質,主旋律精短,筆墨線條簡約,但「關於詩」這一主題始終於字行中追逐、飛翔:

以打籃球和寫詩對位,達陽說用一個假動作騙過防守者,「利用這一點點的時間差,加速過人或起身投籃」;以拍岸的海浪和寫詩對位,達陽說「要推敲,各種立場,複雜的思考,必須顧慮念起來的聲音,要美,就像……。我邊說邊偷偷看她,聲音在海風裡飄飄忽忽」;以搬家重新安置物件與寫詩對位,達陽說「所有字詞與句子的相對位置都是不確定的。……太多事情,是存在於某個客觀上不斷變動,但情感上未曾稍移的位置當中的」……

他是那麼在乎生活一切的存在,電光石火中探囊取物,撿拾、鏤刻,兀自感慨「怎麼就沒在意」、「我現在才發覺」、「我曾經不知道」。當他回顧某年某日在考場抬頭看到巨大天空一隻渺小的鷹的身影,多少年來念念不忘,他想,世界或許沒有什麼改變,但有一「更高遠、更永恆年輕的什麼」始終盤旋,「鷹是永恆的監考員」。我想,他為了不違逆父母期許選讀法律系,念完法學院後,竟又回到文學創作的考場,他何嘗不是天空那隻鷹。

謝三進說,林達陽是七年級新詩創作群的「領頭羊」。是的,他是優秀的詩人,詩人當然要展露不俗的語言美技,包括語法、節奏、意象。此刻當我闔上A4紙列印的這本書稿,腦海仍疊映其中諸多形色與聲音,包括:化妝遊行女孩的臉、穿行樹叢枝條上的松鼠、一顆落在木棧道上的毬果、印刷廠中庭與他對望狂吠的狼犬,還有多次寫到的花蓮的海,達陽形容層層推擠的浪,越過他,彷彿「成為轉折向上的海岸山脈」,而「躍出海面的魚或鯨豚,都像是巨岩崩解出的碎屑」,何其清新的感知紋理啊!統而觀之,不僅是一位青年詩人的心靈自剖,也是感性抒發的「一首詩的完成」。

達陽初習詩時,我讚嘆過他,也曾質疑、棒喝過他。而今他既以詩凸顯創作實力,更以散文攻占灘頭堡,勾起我對逝去時光的惘然,千萬心兵遊走,《青春瑣事之樹》真是一本迷人的書。

 
狼性競爭的大陸年輕人很恐怖?!
中國的「狼性競爭」其實並不可怕。競爭,無處不在,哪裡不競爭?台灣的年輕人需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對方,也要有正確的觀點與態度。更重要的認知是:「實力會說話」。

1招提升骨密度!手拿寶特瓶快走
醫師指出負重運動能有效提升骨密度,建議上了年紀的人走路時雙手各拿六、七百cc寶特瓶,就是最輕鬆的負重運動,渴了就直接喝相當方便。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