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方勵之一生婦唱夫隨──讀《方勵之自傳》

聯副電子報

【明周娛樂•時尚報】包含藝人動態、名人時尚等精彩內容,一次滿足你的「娛樂、時尚、人文、生活」品味! 金庸之最,獨有茶館領銜金字招牌;茶館已開,敬邀四方豪傑仗劍前來!各位看倌請來欣賞【金庸茶館電子報】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6/04 第430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方勵之一生婦唱夫隨──讀《方勵之自傳》
專業的浮浪者
人文薈萃 詩想
小詩房/雙關六題

  今日文選

方勵之一生婦唱夫隨──讀《方勵之自傳》
蘇曉康/聯合報

方勵之絕不背叛愛情,令他「婦唱夫隨」李淑嫻,淪為「賤民」二十餘年。反右這場劫難,將他逐出核子物理界;而他換軌到天文學,則由於更徹底的科學懷疑精神,又勢必在日後跟這個體制發生衝突……

必須讓真相在身後不被歪曲

2012年4月6日方勵之猝然撲倒之後,我們幾個跟他還算接近的朋友,林培瑞教授、李曉蓉、王丹和我,最揪心李淑嫻怎麼撐得下去?因為他們2007年才經歷了痛失小兒子方哲的巨創,母親本是最痛者,她如何在五年之內接連承受兩次打擊?

不久土桑追悼會、紐約追思會都開過了,王丹建議出版一本方勵之文集,可是我們都不敢去跟李淑嫻說,怕她還沉浸在悲痛中。林培瑞打過一次電話給她,轉頭跟我說,李淑嫻一直跟他訴說老方的死因,邊說邊哭,竟然把這位漢學家的漢語都說沒了。「你去跟她說說,行嗎?」林培瑞幾乎在央求我。

我猶豫了幾日,還是撥通了土桑。李淑嫻深陷哀絕是明顯的。她跟我說,她還活著,只為處理方勵之未完成的事務,其中包括出版他的文字;我勸她抓緊時間寫一本流亡傳記,她說她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我說你可以採用錄音的辦法。那一次我們在電話上談了大概一個多小時。

培瑞和我,繼續跟李淑嫻通電郵。初夏她的電郵裡,突然談到一本自傳!

我完全了解,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在大陸出版方的任何東西,都是不可能的,至今我們兩人的哪怕是純物理的教科書,不僅不能再版(儘管有很多需要),也不能出售……一般來說,普及的、人文的作品影響面更廣;連在科學範圍內,優秀的科普讀物比專門的文獻更會廣為流傳。關於方已寫成的,因受阻未出版的書,我只和你們兩人說過,未和任何其他人談過……

電郵裡「關於方已寫成的」,原來是方勵之在美國大使館客居384天期間寫的一本自傳。這本自傳也有它的曲折,李淑嫻後來寫進那篇滾燙的〈塵封二十年的遺稿〉中,但略去了一些細節。他們進入大使館不久,便有美國一家出版社,照慣例來搶重大事件主角的傳記,跟方勵之簽了約。方勵之是個文章快手,寫一章,譯一章,最後兩章在劍橋完成,末了那出版社卻挑剔起英譯的質量,顯然是新聞熱點已過,他們覺得商機失去了。那時方勵之已受聘任教亞利桑那大學,又有香港一家「牛津大學出版社」(簡稱「牛津中國」)來約稿,方勵之就寄去這本自傳,但又遭退稿,據傳他們送去讓楊振寧「審核」,後者警告該出版社「不要開罪中共」。

今日我們回頭去看,方勵之二十年前就寫好了自傳,他並非閒散之輩,而是面對顢頇的專制者,有防不測之虞;還因為,他乃20世紀末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巨事件的中心人物,何能不留下親筆紀錄?正如李淑嫻前不久對《世界日報》記者曾慧燕所言:「現在此書得以出版,為研究中國近代史和華人知識分子心路歷程提供第一手資料。」她也寫電郵給我:「我們這些人必須讓真相在身後不被歪曲。」

她做了方勵之猝不及防未做的一件事情。她最終完成了他。

方勵之絕不背叛愛情

方勵之出身北京男四中,中國的頂尖高中(王蒙、北島皆為男四中生);考上北大物理系,就受南方來的一個女生「管轄」,並暗暗與之較勁,他說乃是男校生的一種「本能的抗拒」。殊不知,這個教他不容小覷的優秀女生,影響了他一輩子。

方勵之晚年總結自己和李淑嫻,皆「簡單」的人──因為物理系就是「簡單運動系」。他用物理語言描述:「大自然是簡單的」;「簡單是真實的標記,而美是真理的光輝」;世間萬物的至極本質,是優美、簡單和統一;「簡單」也是純淨和專一。

他說環視周圍的同學和朋友,所有他們知道的反右運動之前的年輕情侶,凡被階級鬥爭波及者,無一不被打散。「李和我是倖存者。」這句話有某種「劫後餘生」的雋永。

1957年底李淑嫻被鄧小平「補」劃為右派時,方勵之跟她只是戀人,她立刻切斷聯繫,下農村「勞動改造」去了。但方勵之就是不撒手,他給她寫信:「我曾勸你向黨交代一切……我們還年輕,我們還可以譜寫未來。」並未劃成右派的方勵之說:「1959年初,幸運降臨:我終於也被開除黨籍,高興極了。按定義,我同李的階級地位一樣了。」還有比這更簡單而優美的境界嗎?「我們沒有背叛自己的心,沒有背叛真誠的愛,不顧別人的白眼,組成小小的家庭。」李淑嫻在這本自傳前言中回憶說。

方勵之2011年罹患「山谷熱」住院治療期間,寫了一篇動情文字〈金婚年感恩節致友人〉,回憶他們結婚十年時,正當文革高潮中,兩人被拆散在合肥南昌兩地勞改,卻祕密分赴黃山「度蜜月」,何等浪漫的故事!那是1971年8月中旬,林彪墜機外蒙古的那個月,方勵之為李淑嫻在著名的「猴子觀海」身後留下一幀側影:李淑嫻「遠望『猴子』,『猴子』則在『觀海』。」──方勵之當然是在「觀」李淑嫻了。文學或電影裡從來不缺落難夫妻不棄不離的哀歌,但是方勵之李淑嫻把它譜寫得淒美、幽默、悲壯。

方勵之絕不背叛愛情,令他「婦唱夫隨」李淑嫻,淪為「賤民」二十餘年。反右這場劫難,將他逐出核子物理界,否則他很可能成為一個中共最寵愛的核彈專家(如鄧稼先、錢學森);而他換軌到天文學,則由於更徹底的科學懷疑精神,又勢必在日後跟這個體制發生衝突。

第二次跟體制衝撞

他們第二次跟體制的衝撞,到了「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境地,就近乎震動世界了,而這一次,方勵之又是「婦唱夫隨」。

80年代初方勵之因倡導人權的前衛理念,而銳不可當,既被社會奉為「青年導師」,也被鄧小平視為「意識形態大敵」。所以整個八九學運期間,他和李淑嫻沒有去過天安門廣場一次,卻注定要被中南海羅織為「幕後黑手」。

今天已經公開的中共檔案顯示,早在學潮初期,北京市委陳希同李錫銘就認定,北大學潮「就是方勵之的老婆李淑嫻指使的」;因為方勵之從合肥科技大學被撤職後,去了北京天文台,他們抓不住他的任何把柄,只有去栽贓仍在北大教書的李淑嫻。所以即使按照共產黨的邏輯,方勵之也是「受妻子株連」的。4月24日陳希同李錫銘先向萬里彙報這一點,接著第二天向鄧小平彙報時,又強調「北大非法學生組織的幕後人物是李淑嫻」,鄧小平因此定性學運為「動亂」,「四二六」社論出籠,從此不可逆轉。

方勵之是個坦蕩君子,又兼科學家的不信邪,心裡一直很泰然。直到5月底聽說北京郊區農民遊行焚燒方勵之模擬像,他還幽默:「燒模擬像,在國際上或中國歷史上,我記得只有國家級或領袖級的人享用過。我今天竟有此殊榮?他們要這樣做,我不介意。」照常去天文台上班、答研究生問。

李淑嫻開始也很坦然,對在美國讀書的大兒子方克說「我們等他們來抓」,急得方克大叫:「媽媽!你們千萬千萬不要做這樣的『英雄』!」直到六四開槍,李淑嫻才考慮「躲一躲」。他們不願連累親友,只能去外國使館,6月5日下午第一次進美使館,又離開;第二次被作為「總統的客人」請回去,林培瑞說:「方勵之並不是很願意回到美國大使館,是方的妻子李淑嫻和兒子都覺得最好去吧,因為中國官方發瘋了,前一天在天安門廣場殺了那麼多人,即便不判你入獄坐牢幾年,也可能找流氓殺你,李淑嫻對此感到害怕,最終勸動方勵之進入美國大使館。」後來方勵之又幾度想走出大使館,都被李淑嫻勸止。

說實話,在政治判斷上,方勵之不如李淑嫻清醒、透澈。所以他患病未知生死之際,曾對李淑嫻留下類似遺言的話:「這輩子,我們這個小家,在重大問題上,往往是你做的決定,執行了結果良好;未執行的,給這個家帶來嚴重後果……你的決定為我爭得這二十年有意義的生命。」

方勵之為什麼不想當「中國的薩哈羅夫」?

最後,我想再談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方勵之為什麼不想當「中國的薩哈羅夫」?首先,非得拿中國去比附蘇聯或西方,諸如「中國的戈巴契夫」、「中國的曼德拉」等等,本身就是一種貧乏,顯示中國凡事都很平庸,要向他國攀比才比較舒服。中蘇的專制蛻化程度、兩黨的演變路徑,都有巨大差別,皆受其深層的歷史文化制約;薩哈羅夫發揮影響的社會條件,也根本沒有提供給方勵之。

但更重要的是,在八九年的時代局限下,方勵之硬要扮演「薩哈羅夫」,就只能去當「烈士」,儘管這本自傳第一次披露,方勵之的使館日記裡赫然已有「應準備:1、為民族而獻身,獻生命。2、長期監禁」的字句。但是,方勵之的理念非常西化,不可能再有「引刀成一快」式的「烈士情懷」了,而且,即便他有譚嗣同式的死難決心,也對整個局勢無補,中國變革已不是靠「英雄流血」就能奏效了的。

許多人以「道德資源流失」的理由,責備方勵之李淑嫻走進外國使館「避難」,卻沒有發現,這種價值預設前提,恰好是將西方、國際社會、人權價值,統統視為「與中國為敵」;又好像方勵之不是「走進使館」而是「走進監獄」,就能喚起民眾革命了。我們或許可以說,中國政治變革至今唯賴「民族主義」一個有效動員力,是很尷尬的;方勵之遭遇這種尷尬後,及時返回他的天文學領域,去遨遊宇宙,仍可以施展抱負。只有最知道方勵之價值的人,才能從一開始就洞穿這個結局,這個人正是李淑嫻。


專業的浮浪者
銀色快手/聯合報
日文漢字「浮浪者」ふろうしゃ在字典的解釋是:沒有職業,居無定所,成天四處晃蕩的人,中文翻「無業遊民」、「街友」或「流浪漢」。「浮浪者」其實是一種歧視用語,就好像從前的人會說「乞丐」或「要飯的」是同樣的感覺,現在日本的大眾傳媒多以「ホームレス」homeless這個較為中性的「外來語」稱呼這些徘徊在街道上的社會邊緣人,但是我覺得「浮浪者」滿好聽的,拿來直接使用在中文裡也不覺得奇怪,還有幾分在塵世間飄蕩浮沉的浪漫味道,隔了一座海洋,漢字的感覺完全不同。

我在歐洲自助旅行的時候,常看見一些街友倒臥在地鐵站、馬路旁、公園座椅上,為避免遊民躺在上面睡覺,還特意設計出中間有兩道鐵製扶手的三人座椅。日本東京的商店街(上頭有遮雨篷設計的街道)店家在晚間打烊的時候,也會在門口放置瓦楞紙的牌子上面寫著「禁止在此睡覺」的字樣,很奇妙的是,我在深夜裡經過的時候,的確沒有遊民躺在上面,看來有禮貌的日本人,連遊民也懂得謹守分寸,不給別人添麻煩。

令我驚訝的是,日本的浮浪者實在是超專業的,他們有的擁有自己的腳踏車,上面用超市的那種大型購物袋掛滿了各種民生用品,有的擁有自己的推車(不曉得從哪裡撿來的),有的擁有自己的菜籃車,同樣也是裝衣物、被單和民生用品,找到安穩的地方就開始築巢,有的人會在大樓之間的防火巷弄或狹縫中求生存,有的人會住在橋墩下或是無人看管的地下道。

其中最專業的,是懂得在商店或超市蒐集扎實的瓦楞紙箱,到了晚間要睡覺的時候,把它們組合成可以遮風避雨的小屋,而且完全不需要任何膠帶固定住,絕對結實穩固。有一次我在新宿附近的公園裡,差不多是晚上九點半左右,忽然來了一群人,手中拿著很多壓扁的瓦楞紙箱,就在原地攤開來,每個人很熟練地開始建造他們晚上要睡覺的小屋,當時我看傻了眼,他們動作相當俐落確實,沒有絲毫浪費力氣的感覺,像是參照著看不見的說明書,把那些紙箱迅速搭建成浮浪者們的小屋聚落。

如果你看過今敏導演的動畫片《東京教父》也許更能體會我所形容的景象。無論社會多進步,都市多麼現代化,依然避免不了街頭存在的遊民問題,他們是這個城市裡繁榮景象的另一面,有人因為無法討生活、長期失業、離鄉背井或種種家庭因素,被迫或自願成為遊民,我相信只要與他們懇談,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段曲折的人生故事,是比虛構的小說更有血有肉的真實故事。人們總會對遊民以及他們身上散發的惡臭感到不舒服、噁心,不自覺顯露出鄙夷的表情,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仍然必須尊重他們的生存空間,不能任意對他們噴水,那是一種非常惡質的對於人的輕蔑與侮辱。

日本的浮浪者,在我的眼中,亦是高度自制力的個體,他們也懂得如何在城市中,不倚賴他人的情況下,好好活下去。即使在社會救助體系正常運作下,也無法取得資源的浮浪者,顯出這城市截然不同的人間風景。有一回,我在大阪的心齋橋藥妝店前,看見一名中年浮浪者,在公共電話亭旁邊人行道上,緊貼著馬路的邊線,睡得好香好甜,不知為何,覺得非常感動,像是一名浮沉在人世間的修行者,簡單的超商垃圾桶內的被扔掉的食物能果腹就好,在外頭不要感冒身體健康就好,繼續他的浮浪生涯,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人文薈萃

詩想
陳克華/聯合報
優秀的詩人寫優秀的詩,這其中有絕對的命運性。小說,散文,所有其他文類原也類似,只是不若詩如此彰顯,如此立判,如此殘酷。

小詩房/雙關六題
方群/聯合報

早點

應該順手拿來吃,還是
趕快行動?

生氣

好好的說是活力
狠狠的說是怒氣

馬上

比起你遲鈍的回眸
果然快些

撞擊之後
竟是功成名就的等待

開心

如果是手術,肯定
相當難過

難過

這道無法逾越的關卡
想想,就好……


  訊息公告
入梅不發霉-談黴菌感染
陳小姐很注意身體健康,每週至少上健身房4次,還會使用那邊的游泳設施,推敲之下,研判極可能是她經常光著腳在公共游泳池出入,可能沾到香港腳患者留下的皮屑,上面含有黴菌菌絲,因此被傳染到香港腳。

科技業轉公職 登榜首
從下定決心報考公職,賴昱安花1年的時間,參加2次考試,就考取勞工行政台中市地方特考榜首。他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每當讀書疲憊時,回想自己報考的初衷,又重新燃起動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