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產能過剩加劇情況下,大陸各車廠不畏風險,繼續擴大產能,加強在華南地區影響力。一汽大眾及廣企本田等汽車集團陸續在廣東擴廠。
專家認為,在競爭加劇情況下盲目擴張,會導致資金緊張、經營困難。
中國青年報報導,一汽董事長徐建一與中國大眾集團總裁海茲曼(Jochem Heizmann)已在本周簽署聯合聲明,投入人民幣153億元(約新台幣750億元),在廣東佛山二期基地生產大眾和奧迪品牌的新能源汽車。
與此同時,廣汽本田、東風日產、長安福特及北京現代等汽車集團也陸續擴產。廣汽本田在廣州增城已完成第三工廠動工儀式,預計在2015年將產能由目前12萬輛擴大至24萬輛。
曾任大陸汽車工業資訊公司首席分析師的賈新光認為,大陸自主品牌產能過剩,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銀河證券日前發布研究報告顯示,去年各車廠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平均僅58%,「低於安全水平」。
報告還根據各車廠在今年產能及銷量規劃,做出產能預測利用率。結果顯示,今年僅有長城、江淮和五菱汽車等4家汽車企業產能預測利用率達60%以上,其餘均低於60%。
「產能過剩是遲早的事」,大陸汽車流通協會北京分會會長蘇暉認為,到2014年或2015年,產能過剩所引發的效應將開始顯現。
對於近來有促進大陸汽車出口銷量,以釋放產能過剩的措施,每日經濟引述資深汽車分析師認為,銷量提升只能代表車企在做「大」,而不是做「強」,一定要改變觀念。
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適當的產能過剩政府應該容忍,適度過剩才能有競爭。但產能利用率若低於70%,可能引發企業惡性競爭。
汽車產業早在2006年被列入產能過剩行業名單,各車廠擴建風潮在當時受到政府有效抑制。
但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後,在振興汽車產業相關政策刺激下,大陸車廠又湧現產能擴張計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