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靖萱、趙佳美 非洲尚比亞,一輛自行車,斬斷世世代代的貧窮。 烈陽毫無保留地炙烤距首都路沙卡不遠的小村落,褐色大地上的植物曬得焦黃,瘦小的山羊無力地在荒蕪的黃土上找尋綠草蹤跡,一切看似絕望。但當山羊主人將裝有幾隻山羊的簍子,搬上自行車上比車體寬的大貨架後,他知道他的生活正在改變。 他原本一天只能或牽或抱一頭山羊,來回走上兩小時到市場販賣,但自從向當地銀行小額貸款一百多美元,買下這台由WBR(World Bicycle Relief)和台灣巨大共同合作設計生產的自行車後,他每天能載更多山羊去市場交易。還完貸款後,他又買下了第二輛自行車,可以同時雇人和他一起載羊隻去賣,他搖身變成了小老闆。 自行車的力量,可以大得超乎想像。 WBR改善非洲生活 騎鐵馬省時省力 斬斷貧窮 WBR是自行車零件大廠速聯(SARM)在2005年為了援助南亞海嘯而創立。當時速聯共同創辦人F.K. DAY號召自行車同業捐了2萬4400輛自行車到斯里蘭卡,幫助當地人民重建家園、重拾經濟生計。 這計畫被認定是全球最成功的慈善捐助之一。這成果也引起世界展望會的注意,並邀請WBR支持世展會在非洲尚比亞,和當地其他組織共同進行的教育計畫。成果之一是當地女學生的就學比率提高了20%以上,部分偏遠村落的就學比率更是成長超過50%。 但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的慈善捐款驟減,為了擴大影響規模及組織的永續,F.K. DAY在讀了管理大師普哈拉(C.K. Prahalad)所寫的《金字塔底層大商機》後,開始思考將WBR朝社會企業轉型。 書裡提到,過去五十多年,世界各地政府、機構組織都在設法消滅貧窮,但始終達不到目標,普哈拉認為,不能再用「捐助」的思考,而是利用可以「賺錢」的模式,把窮人視為有價值的消費者、有活力的企業家,企業要設法提供金字塔底層的人所需且負擔得起的產品與服務,更重要的是促成當地自給自足,貧窮問題就可能逐步被解決。 這也是社會企業的精神,用創新的商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以「夥伴關係」取代過往的服務、受助關係,讓原本弱勢的夥伴可以賦權自立,企業既做好事又可以賺錢,利潤再繼續投入做好事的良善循環。 於是WBR找上全球自行車重鎮台灣,由曾任速聯產品開發主管的鄭永權,擔任供應鏈開發及後勤支援,透過龍頭廠巨大及鏈條廠桂盟、腳煞廠崑藤等企業協助,耗時一年多才設計出適用非洲惡劣地形及須超耐重載貨的自行車。在市場端,WBR則和非洲當地的銀行合作,提供小額貸款給酪農等有工作者買自行車。 到這個月底,涵蓋計畫捐助及銷售,已有十五萬輛WBR的自行車,在尚比亞、辛巴威、南非、安哥拉等非洲國家的小村莊裡忙碌地穿梭。兩個輪子滾動出的改變,不只是十五萬個非洲家庭的生活,WBR還在尚比亞、肯亞、寮國建立自行車組裝廠,雇用超過八十位工人組裝由巨大工廠運到非洲的自行車。更已培訓近千位維修技工,提供全套維修工具,在當地創造就業,也逐漸形成自行車產業鏈。 這是解決社會問題,也是商機。「在協助當地發展的同時,WBR也是和巨大一起去開發經營新市場,」鄭永權說,這樣的模式才能擴大影響力及永續發展。 浪漫與務實、社會與經濟、關懷與營利,看似處在天秤兩端的對立面,卻在「社會企業」這領域裡碰撞和諧。…詳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