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不怕小,找對市場就是大生意 | | 林芳郁 盼生活安穩/林之晨 要勇於夢想 |
【作者:林珮萱 │ 攝影:蘇義傑】 近年來台灣年輕人喜歡文創、服務業與網路相關行業,並認為台灣已不再適合製造業創業、已沒有年輕人白手起家創業的機會,更遑論拿著007皮箱,征戰國際市場。但,誰說台灣不再適合製造業創業?不再適合打國際市場、白手起家? | 2005年創業的「橙的電子」,就是白手起家又走國際市場的製造業典範。說明了只要選對技術與產品,找對市場,台灣仍然是創業島!此刻,許多台灣人對於「車用無線胎壓監測系統(TPMS)」一詞還很陌生,但1969年生的許欽堯已經靠著這項單一產品,創造出超過3億元營收,更獲得全美汽車維修市場領域龍頭企業Standard Motor Products(SMP)入股25%,成功躋身美國汽車售後服務市場供應鏈,創下台灣汽車零件業少見的新里程。 來到台中市潭子,橙的電子總部辦公室和生產基地位在同一棟大樓。它所生產的胎壓監測器,是個不過半個手掌大的汽車小零件,如同字面解釋,能監測輪胎壓力值,防止爆胎危機,是一款保持行車安全的裝置,因此也被稱為「輪胎守護員」。 平常安裝在輪胎內的鋼圈上,消費者不易發覺。但別小看它,如今橙的電子一年可以賣出超過100萬顆的胎壓監測器,高達95%以上外銷,搶攻美國、歐洲、新加坡等海外市場。讓橙的電子連續二年獲美國輪胎工業協會(TIA)選為北美市場的汽車經銷商,更是唯一的亞洲合格供應商。隨著歐美近年來陸續立法將其納入汽車必備裝置,胎壓監測系統已然是潛力股,未來數年內有機會呈爆發性成長。還吸引許欽堯曾經上班過的老東家中華汽車主動投資。 進入汽車業多年 熟悉產業知識 能在八年前搶先進入這領域,與許欽堯在汽車業打滾多年所培養出的產業知識有關。三重高工畢業後,許欽堯離開從小生長的台北,到台中的勤益工專求學(現為勤益科大)。畢業後報考中華汽車,成為當屆唯一一位入選的專科畢業生。1990年代的中華汽車,由林信義擔任董事長,如日中天。每年年終獎金都超過十個月,許欽堯以專科生被錄取,一度還讓人誤以為是「靠關係」。 「老實說一開始學歷不如人,有點自卑,」看著同梯進公司的同事,各個是台成清交的亮眼學歷,為了證明實力,許欽堯比誰都認真,週末休假也自動加班。一路從技術助理工程師慢慢熬,七、八年後,主管明說了,因為學歷問題,升遷很難。於是他決定辭去工作,到英國進修MBA一年。 學成回台後,二度進入中華汽車,但這回他改任職東南汽車的海外業務部門。這段經歷是影響他日後創業的關鍵。東南汽車是中華汽車與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合資,所有生產、開發、營運等作業流程,必須由海外業務部門經手,再回報中華汽車總部。他因而接觸到從零組件採購、報價等從內到外的各種流程。 他發現,所有的關鍵零組件都與引擎室有關。感受到台灣關鍵零件受限於技術不足,無法國產化的困境,讓個性不輕易服輸的許欽堯有了創業念頭。英國MBA訓練也給他很多啟發。他想起英國上課時來自3M的副總裁分享,「3M的產品多到數不盡,但其實只著重在3件事:膠、光學鍍膜、和摩擦止滑,」讓他也自行歸納出一套創業的三大核心技術,一是要能抗高溫、二是無線、第三是能掌握電源管理技術。 跟著法規走 掌握最新商機 至於該生產哪種產品?他的策略是跟著法規走。法規規定要裝的,就保證了市場需求。橙的電子能異軍突起,正是因為抓準國際潮流。他關注近10年來汽車產業,只有三樣東西被美國聯邦政府法規列為必備裝置:安全帶、第三煞車燈、以及2005年才加入的胎壓監測器。前兩項產品已有其他龍頭企業,只有胎壓監測器是新趨勢。這一發現讓他決定鎖定胎壓監測器的全新機會。 以美國一年約1500萬新車掛牌的數量計算,每台車四個輪胎、就需要四顆胎壓監測器,等於全美一年就有6000萬顆需求量。不只美國,歐盟國家自2012年11月將胎壓監測系統納入汽車強制安裝的項目,而歐盟一年的新車數量也有近1400萬台。此潮流亦吹向亞洲,2013年1月起,日韓相繼制定法令,台灣則於2014年11月對新車實行相關規範。 此外,不只新車加裝的需求,按估計美國有超過4億顆胎壓監測器在路上跑,舊的胎壓器汰換潮是另一波可觀商機。種種跡象令許欽堯樂觀形容,胎壓監測器市場以前是零,以後是無窮大!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More
| 【作者:邱莉燕 │ 攝影:張智傑】 林芳郁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出生/1950年 林之晨 現職/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 出生/1978年 | 當醫生的父親/林芳郁 給人印象一向謙虛溫和的林芳郁,是榮民總醫院院長,今年62歲。醫界譽為「聖人君子」,是台灣知名的心臟外科醫師,擔任過衛生署長。但他更知名的是,在台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時勇拒「紅包文化」;擔任台大急診室主任期間,當眾嗆聲前院長李源德要求主治醫師晚上要值班的新規定。 儘管兒子林之晨走的路不同,但林芳郁卻也從未干涉,「他要嘗試什麼,就讓他去試。」經過努力理解,林芳郁終於懂了兒子的抱負,「了解他在另類什麼。」也肯定了兒子就像是導師,可以幫助別的年輕人創業。 不當醫生的兒子/林之晨 34歲的林之晨出生於醫生世家,但他壓根沒想過繼承衣缽,卻就讀經濟系與MBA,投身了創投業。擁有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MBA的高學歷,林之晨原來可在金融圈謀得很好的出路,卻選擇網路創業,總是一身T恤球鞋,與「阿宅們」為伍,樂此不疲。從學校畢業後,他就投資過不少公司,以中文網路與行動應用類App為主,並且是從種子時期就開始支持,一路陪著被投資的團隊找到受人們歡迎的產品、商業模式,直到有營收和獲利。 成長環境的差異 白色恐怖vs.教育體系掙扎 林芳郁:我小時候講話本來和之晨一樣很快,但是一位中學老師告誡我們:「沉默是金。」因為生長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亂講話可能第二天人就不見了,所以那個時代的人講話就很小心,講得慢是謹慎。 我的父母非常忙碌,父親是小鎮醫師,給我們很多的自由,不太管我們日常生活怎麼安排,唯一的條件是出門一定要告知。上大學後,父母也常對我說,有困難隨時可以回家,會協助解決,你能感受到有家庭當後盾。 林之晨: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到七歲,到台北和父母住時,他們剛升主治醫師,童年都是被丟在台大醫院的中庭(笑)。成長過程中始終充足的,是自己的時間。比較缺乏的是陪伴,小時候放學回家,大人還沒回來,很餓,開冰箱裡面永遠只有水和巧克力,巧克力都是病人送的。像我現在都不喜歡別人送我巧克力,已經吃到膩了。 我的父母都是叛逆的醫生,老爸曾當著很多醫生的面跟台大院長辯論。我母親也很叛逆,一生都在證明自己比男性主治醫師強,連打高爾夫也一定要贏過男性朋友。所以我也很叛逆,但台灣的教育體制不容許叛逆,所以從小就在體系裡掙扎,偏偏讀的又是私立延平中學這種講求紀律的學校。 舉例來說,國中時我很愛打電動,校規規定不得出入不良場所。有一次我去雜貨店裡玩電動,被教官抓到,罰寫悔過書,我就寫雜貨店不是不良場所,憑什麼說我違反校規?教官氣壞了,我父母都被叫到學校,老爸覺得我對,媽媽就要我向學校道歉,但我不,我是對的,我為什麼要向體系低頭? 如何選擇工作? 求生活無虞vs.性格決定選擇 林芳郁:我出生於1950年,算是動盪年代,隨時會打仗。我的選擇比較簡單,追求的是生活無虞,所以我決定當醫生。如果有其他選擇,也許會當漫畫家。 林之晨:我做創投是父親害的(笑)。小學三年級時,老爸買了一台電腦給我,看到電腦會唱〈兩隻老虎〉我就迷上了,讓我從小就喜歡寫程式。 國中時又買了一台電腦放在房間,寫程式、改裝電腦。高中時網路出現了,整個世界突然開闊起來,老爸的年代是資訊匱乏,我是資訊充足,我發現自己可以很了解世界。後來創業也跟資訊相關,回想起來,不是有意識的選擇。就像賈伯斯(Steve Jobs)說的:「人生中的某一個點,不知道會帶你到哪裡。」性格決定命運,你對某個東西有興趣,就會很投入,沒興趣的話,再有商機也做得不開心。 林芳郁:他跟我比較像的一點,是導師角色,我培養下一代醫生成長,他也是以幫助別人創業為樂。人生有很多事無法預先知道,我想做醫生、到學校當教授,現在卻不是按照我原先的規畫。回頭去看,也覺得很有收穫,很快樂,人生很豐富。 之晨創業時,幾乎沒有跟我拿錢。除了他大學時代和同學一起成立碩網時,給過他幾十萬元,其他就沒有了。他媽媽有投資之初創投,大部分是他自己的錢,之前他在美國生活時很節省,股票有獲利。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More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