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第三季閃過QE退場衝擊,進入十月後,也暫時度過美國政府關門的第一波危機,除了低基期優勢之外,偏多的政策加持也成為穩定台股的一股重要力量。
二○一三年是○八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第五年,也是全球金融、經濟、產業發展等重要轉折關鍵的一年,怎麼說呢?○八年的海嘯危機前所未見,全球政府無不傾全力解救,不但寬鬆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紛紛出籠,企業也自發地加快轉型的腳步(如創新成了汽車業的出路);而一項政策從制定、實施、落實到看到成效,平均約要五年時間(像中國就習慣用第幾個五年計畫),以五年為一個循環來看,二○一三年就是重要的轉折年。
台股低基期 系統性風險威脅小
世界金融、產業秩序經過五年的調整改變,也反應在股票投資上,像從資金與政策角度來看,美國實施QE已有五個年頭,放出的熱錢遊走國際間,今年包括美國、新興市場等很多國家股市在資金行情的推波助瀾之下紛紛創下歷史新高,但第三季當FED釋出風聲開始討論QE退場機制之後,大部分新興國家股市在短時間內都出現大幅下跌走勢,像東協國家印尼雅加達股市從五二五一點快速下跌到三八五二點,下跌了一三九九點,跌幅二六.六%;菲律賓馬尼拉指數從七四○二點跌到五五六四點,跌幅二四.八%;中南美洲的巴西股市更從今年高點六萬三四七二點一路狂洩到四萬四一○七點,跌幅達三○.五%;歐洲的土耳其股市也從九萬三三九八點下跌到六萬三八八七點,更是重挫三一.六%;相對台股在國際資金的轉進之下,底部越墊越高,六月低點七六六三點至今並未再跌破。同樣也受外資匯進的韓股,從六月低點一七七○點反彈至近期高點二○一八點,彈幅達十四%。
現階段QE退場風險暫除,但十月又面臨美國財政墜崖危機擴大,道瓊九月在創下一萬五七○九點的歷史新高之後開始拉回,十月面臨持續修正的危機,反觀道瓊指數弱勢的同時,上周包括陸股、韓股、台股卻相對抗跌,全球股市在QE實施邁入第五年後開始出現明顯高、低基期的調整,而觀察台股目前位置仍在○九年水準,是站在低基期這一邊,國際系統性風險對台股的威脅至少大幅降低。
馬政府○八年上台後,政策上重除弊、輕興利,五年下來民怨起、聲望落,對執政黨而言,活絡股市有五利而無害。
第一好是「消除房價過高民怨」:過去幾年房市高漲,與不少資金從股市撤出轉進房市有關,從近期政府陸續出爐的政策頗有打壓房市、拉抬股市的味道研判,主管機關已意識兩者之間的關連性與事態的嚴重性。
活絡股市有「五好」而無害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就任後相當積極,繼九月三日祭出「股市三招」,開放投資人先買後賣當日沖銷、擴大平盤下可以融券賣出標的、放寬自營商漲跌停板進出股票,九月九日證券商負責人座談,會後釋出七項利多。財政部長張盛和九月三十日更信心喊話,表示國內經濟基本面好轉,台股攀升至八二○○點左右,已脫離谷底。期間行政院長江宜樺在九月五日指出,隨著不動產交易透明化,漸進實施實價課稅,九月二六日央行總裁彭淮南更暗示將升息。從官員相繼談話方向來看,未來政策將持續傾向作多股市、作空房市。
第二好是「解決財政短缺燃眉之急」:受所得稅及證所稅大幅短徵影響,財政部預估今年稅收將短徵八○一億元,為史上第四慘。過去一千億是底部量,如今變成頭部量,前段時間單日成交甚至動輒僅五○○∼六○○億元,對稅收影響當然大。雖然單日成交量在政策加溫下逐漸升溫至六○○∼七○○億元,甚至偶有達八○○∼九○○億元水準,但張盛和說這只是「微波」,浪還不夠大。由此研判,政策造量動作將會一波接一波,以證交稅千分之三計算,日均量只要多五○○億,一個交易日就可以增加一.五億元的證交稅收入,一年證交稅就能增加三六○億元,對國家整體稅收助益不小,這是活絡台股的第二個好處。
第三、四好分別是「提升民間消費」與「拉高GDP成長」:台灣GDP成長力道不如預期,有很大原因來自民間消費意願低弱,因股市參與結構有很高比重來自一般民眾,因此民間消費意願與股市榮枯又息息相關,以往經驗只要股市熱絡期間,大家勇於消費,除了餐廳下午就人滿為患之外,花起錢來也較為不手軟。台灣GDP面臨「保二」大作戰,元大寶華研究院最近公布最新調查,比起六月份預估的二.四七%下修○.○九個百分點,只剩二.三八%。美國景氣復甦,歐洲、中國逐漸步出谷底,至八月止台灣出口已連四升,景氣目前處於微弱復甦,台灣的GDP能否在第四季演出逆轉,受台股表現影響甚劇的內需消費將扮演重要臨門一腳的角色。
第五好是「拉抬執政聲勢」:受政爭影響,馬總統聲望掉到歷史新低,不過股民大部分都是健忘的,台股若能恢復動能並跟上國際股市腳步,到了年底民眾財富增加能過個好年,對拉抬聲望跌落谷底的執政團隊將達事半功倍之效。
指數位置基期低,加上政策偏多心態濃厚,將是台股下檔在八○○○點至今年低點七六六三點即有強勁支撐最大的助力。
台股指數漲跌決定於前十大權值股,而十大權值股多空由外資決定,外資買賣取決於國際股市,尤其是美國道瓊指數創新高後面臨財政懸崖而陷入中段整理,加上後續仍得面對美國預算及債限危機發展、九月就業數據、第三季企業財報、FED決策會議等考驗,外資自然不易出現大舉且連續性偏多動作,是台股短線暫時無法突破八四三九點、八五○○點的重要關鍵。
指數上有天花板、下有鐵板,雖然今年來高低點價差只有七七六點,創有史以來年度波動新低,但個股揮灑的空間卻相當大,《先探》今年從熱門趨勢產業幫讀者挖掘出不少潛力股(詳閱今年來各期),其中汽車相關族群更是達到多頭全境擴散的境界,似乎只要稍沾一點邊,股價立即迅速反應,鋼鐵股的世德打入Tesla供應鏈,股價拉到一五○元;像八月單月仍虧損的九豪傳出車用氧化鋁陶瓷基板出貨攀高,股價一口氣竟拉升近三成,車用電子已夯到很多電子業都想高攀,未來電子股中相信還會有很多隱性的車用電子股會陸續浮上檯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