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訴她,南瓜摘下後可儲存兩星期,等水分稍微散失,滋味會比較甜美,雖然儲存也可超過兩星期,但還是有個限度,既然這粒已經放到熟爛,就別吃了,你猜她怎麼說?」 我稍停頓,看看周圍充滿八卦渴求的眼神,內心感到無比滿足。
「她說在科學理論下,加熱殺菌後就能安心吃下肚,如果我對爛熟有意見,那就煮成南瓜濃湯吧!」我一字一字慢慢說著,在眾人憐憫的眼神中,我彷彿找到了勇氣,抱怨的語句如長江黃河濁水溪,一發不可收拾。
「她怎麼這樣做?怎能煮成南瓜濃湯呢?」我悲憤說著,那粒南瓜的品種名叫阿成,分類上屬於中國南瓜,做成濃湯凸顯不了南瓜香氣。南瓜的品種眾多,煮法應該根據品種特性決定。世界上常見的南瓜可分為五大類,但在台灣市場上常見的食用南瓜只有三類,分別是美國南瓜、中國南瓜和印度南瓜。
俗稱為櫛瓜的夏南瓜,分類上就是美國南瓜,但櫛瓜只取嫩果,不是廣義印象中含高量澱粉的南瓜。
台灣市場常見的南瓜多是中國南瓜,俗稱為金瓜,成熟的瓜皮在翠綠中帶著微黃,一年四季都有,大量產出集中在5月到7月及11月到12月。在眾多中國南瓜中,我偏愛木瓜型的品種,譬如阿成或仙姑等,肉質特別黏,也就是水分較多,因此香味較低,做成金瓜米粉恰美味。
至於外皮橘紅的東昇南瓜,還有深綠的栗子南瓜,都屬於印度南瓜。這類南瓜喜歡冷涼的氣候,大量產期在12月到1月,花蓮瑞穗是東昇南瓜的重要產地,口感桑粉,水分較少,香氣濃郁,我喜歡用這款南瓜煮濃湯。
至於栗子南瓜多在高雄杉林區,少部分可在夏天產於南投埔里山區。我特別鍾情一款品種稱為小黑的栗子南瓜,大小如拳頭,口感很具彈性,水分中等,整粒挖空當成湯甕,稍稍蒸烤就好棒。
「等一下,讓我們搞清楚,你氣憤的原因不是她煮爛熟的南瓜給你吃,而是煮法沒配合品種特性?」其中一位朋友疑惑。
「哎呀!她喜歡囤積食物的個性,我唸了也沒用,只能期待你們幫忙勸勸,不然……我怎會沒事找大家相聚?」我耐心解釋著,同時朝著廚房喊,快把南瓜濃湯端出來,大家到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