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中文創園區 兩岸名家墨寶展 |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聯合報 | 「海峽兩岸翰墨名家書畫展」即日起到17日在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兩岸名家作品近300件,包括台灣收藏家珍藏的徐悲鴻、張大千、林風眠、溥儒、于非闇、趙樸初、宋雨桂、劉振利等人作品。 大陸名家厚華強、王國憲、曲曉飛、王玉、潘心宇及剪紙大師譚鳳華也親自來台,出席3日的開幕盛會。 「海峽兩岸翰墨名家書畫展」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中華文化經貿生技交流協會、台灣省文物藝術收 ...... | |  | 陸畫家葉國豐 南台科大展台山水 | 記者綦守鈺/台南報導/聯合報 | 浙江商業職業藝術設計學院院長、知名大陸藝術家葉國豐,來台進行學術交流兩個月,遊歷台灣山水名勝,並創作八十餘幅水墨畫,即日起至十六日,在南台科技大學展出「山海印心」抽象藝術展。 葉國豐去年底應南台科技大學邀請來台擔任訪問學者,平日旁聽相關課程,並利用周末走訪新竹、屏東,他說,對台灣山水印象深刻。 尤其,「國境之南」的墾丁珊瑚礁海岸、水 ...... | |  | 市民好會畫 高美館將展3創作 |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聯合報 | 高雄市立美術館召開「市民畫廊」評選會,審查後獲得展出資格的分別是:王菊君「王菊君素描展」、張珠君「視覺感知-影像映像」、吳瓊娟「寓境漫遊-2014吳瓊娟創作展」,將陸續在高美館展出。 高美館指出,「市民畫廊」是為了鼓勵在地或設籍於高雄的美術創作者,將創作成果在美術館展出。雖是鼓勵性質,但審核嚴格,展覽內容的策展適題性、內涵的深入與創新,以及作品的質與量,都是被評選 ...... | |  | 數位藝術展 跟互動科技對話 | 記者魏莨伊/板橋報導/聯合報 | 現代智慧型手機普及,「低頭族」使人際關係疏離,府中15年度特展即日起推出「動感,感動數位藝術展」,試圖打破藩籬,用科技拉近人心。 該展由多媒體數位藝術家林珮淳策劃,邀集國內外10多位媒體藝術工作者與台藝大學生,結合互動科技介面、感應器、機械裝置,展出9件互動作品,藉由感應人的影像、聲音與光影與觀眾「對話」。 林珮淳說,多媒體藝術的魅力在於 ...... | |  | 排灣王子畫壁畫 讓部落變漂亮 | 記者謝龍田/台東報導/聯合報 | 台東縣金峰鄉新興村排灣族「撒布優」部落頭目之子溫新龍,因台東就業服務站輔導有了穩定的工作與收入後,他積極運用他的繪畫天賦彩繪部落,他說「我要用彩繪壁畫,營造部落亮點」。 43歲的溫新龍,是金峰鄉新興村撒布優部落,八大頭目之一的「給你路古洋」家族頭目之子,他曾就讀新竹師範學院,因想一圓歌手夢,到民歌西餐廳駐唱,耽誤了學業;返鄉後他帶領年 ...... | |  | 都是羊 國美館秀吉祥 |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聯合報 | 乙未羊年腳步近了,國立台灣美術館即日起以「吉羊如意─羊年年畫特展」搶先賀歲,多位台灣當代版畫家取吉羊(祥)寓意及諧音,創意盡出。 長年研究蘭嶼達悟族文化的蘇智偉創作「吉羊有魚」,刻畫身穿丁字褲的達悟族人全副武裝站立在拼板舟旁,四周環繞著山羊、飛魚等圖像,象徵守護飛魚「年年有餘」、山羊與飛魚「吉祥有餘」。 楊紋瑜的「喜氣洋洋」擷取百子 ...... | |  | 捏陶結合書法 甕破悟心境 | 記者黃捷/鶯歌報導/聯合報 | 曾連任5屆的前市議員康水木從小就喜歡藝術,16年前退休後開始學做陶。作品結合他最擅長的書法,在陶藝界獨樹一格,急躁的個性也磨掉不少,親友們口中的「議座」現在改稱為「老師」。 77歲的康水木因家庭環境關係,從小就開始學習書法;不僅寫得一手好字,也培養對藝術的濃厚興趣。擔任議員為民喉舌20年後,他有個親戚會做陶,便決定要向對方學習。 親戚工作室 ...... | |  | 玻璃工藝師燒公仔 羽毛栩栩如生 | 記者郭宣彣/鹿港報導/聯合報 | 鹿港玻璃工藝師63歲范文龍,熱愛玻璃創作,還能將畫作中的人物、風景等,「燒」成立體玻璃作品,手藝了得,他說,雖然燒製玻璃溫度很高又傷眼,但他愛上玻璃創作,「要做到不能再做為止」。 范文龍表示,他的父母都從事玻璃加工,在他小時候經常用玻璃棒燒製「透明金魚」,他覺得很有趣,開始研究如何燒製玻璃藝品,在15歲時成功燒出第一隻「透明金魚」,決定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