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內心都擁有一顆自己的水晶球,在那裡面他可以創造自己的美麗世界。」這是西方哲學家的教育名言。
我想這句話最主要是在提醒所有的成年人,不管是三歲、五歲或十歲的孩子,他都具有獨立的生命、屬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想像天地。如果你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思,就必須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跟他一起擁抱水晶球,才可能窺探其中的奧妙與純真。
你可曾注意過?你那不滿三歲的女兒,可以輕聲細語跟她的芭比娃娃說好長好久的話;為那不過是纖維棉布做的娃娃,好認真好仔細地梳理了將近一小時的頭髮。你那四歲不到的女兒,會為那玩具貓熊寶寶擺設餐具,又花幾十分鐘時間為它做了滿滿一桌菜色豐盛的晚餐。
你可曾發現?那難得幾分鐘安靜的五歲兒子,竟然花了幾乎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小小身子蹲在屋子角落牆壁旁,安安靜靜、認真專注地,也不過是看一列螞蟻在搬餅乾屑屑罷了。
如果你認為他們的行為實在無聊,舉動超級幼稚,那只怕你的內心思維與孩子的心已經有了不少的反差距離;孩子內在的神祕水晶球,只怕你仍未發現。
★京都街頭的「奇妙」風景
在女兒六歲即將上國小的那個暑假,我決定帶她第一次出國旅遊;母女二人自由行,從大阪進,東京出,中途再繞到京都、奈良走走逛逛。
大阪不愧為「美食之都」,百貨公司地下街的食物舖,琳瑯滿目,各種熱食冷物或甜點,各個看來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
令我驚異且佩服的是,每個站在攤位後叫賣、招呼客人的年輕女孩或大嬸、大叔,那每一張臉都充滿活力、笑靨盈盈,語氣熱情又不失溫和。尤其令我深深震撼的是,當他們在介紹、推銷自家食品時,眼眸充滿著自信,雙頰隱隱泛起紅光充滿喜悅,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們以能販售這樣的產品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這樣的服務態度與敬業精神,令我十分感動。
在京都的街頭、奈良的動物園,我看到的母子風景、父子對談的影像:總是成年人彎下腰,甚至蹲下身子跟孩子說話;縱使是聽來似乎對孩子有所訓斥,音調語氣卻一點也不顯得暴怒或高聲尖銳。而孩子呢?縱使臉頰已掛著淚水或深深癟著嘴角,竟也各個端正小小身子在聽爸爸媽媽「訓示」。
這樣的教育態度,這般和悅的親子互動,到底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啊?我感到十分好奇。
到了東京,我決定和一位在那裡做海洋動物博士後研究的朋友聯絡,請他幫我引薦,我想參觀他們的真實學校教育;我想看看他們的校園活動,究竟與我們有什麼不同?
可惜正逢暑假,所有中小學校都在休課中,朋友只好幫我找了一所沒有休課的「幼兒園」。
★東京幼兒園的照片「驚豔」相遇
幼兒園位在東京住宅區附近的一個幽靜巷弄裡,園長鈴木太太帶著一位老師,堆滿盈盈笑意,早就站在門口迎接。
進入幼兒園畫著許多卡通圖畫的可愛大門,走過花草扶疏的庭園,沿著長廊往位在底端的院長室邁步。
長廊一旁的牆壁,掛著許多小朋友的圖畫作品,有大象、長頸鹿的蠟筆畫,也有創意沙畫,更有滿布抽象意識的作品,像是東一塊紅、西一塊白,中間還有許多類似黑色小蝌蚪的作品,也是高高得意地展示在牆壁上。
突然一張特地放大高達近二十吋的巨照映在眼前,照片內容竟讓我看得既驚訝又不禁有些羞赧。
照片裡的景像是:一排成年人背對著攝影機在尿尿,而在這群叔叔伯伯的後面有一個小男孩,他把腳跟墊得高高的,偏著頭在張望~~很顯然的,這個看來五、六歲的小男孩是很想窺看些什麼?是想看那些叔叔、伯伯的「噴泉」誰射得最高嗎?
可惜他的個子實在太小、太矮了,所以不管把腳跟墊得再高,依然也只能看到這些大人的背影罷了。
到了園長室,我趕忙請朋友為我翻譯,請教鈴木園長放這張照片的教育意義?
園長聽了我的疑問,只見她笑咪咪地說:「我不一定每天都可以跟每位老師講到話,但每位老師上課前都會經過這個走廊;這張照片只是想提醒老師,別忘了隨時要以孩子的角度來看孩子的世界。」
★教養的路上,莫忘赤子之心
鈴木園長所謂的「隨時要以孩子的角度來看孩子的世界」,也就是心理學上親子溝通最重要的「同理心」。
「同理心」不等同「同情心」,同理心是「將心比心」,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是「感同身受」的真實體現。
就像走在街上,迎面遇見拉布拉多巨犬,身高一二○公分不到的小男孩昂著頭,緊抓著爸爸的手說:「爸爸,那隻狗好大,好可怕!」人高馬大、身高逼近一八○公分的爸爸一眼望去,如果直覺反應答道:「還好嘛!」~~親愛的爸爸,依你的角度來評量,固然說得沒錯,也不能否認這是事實,可是因為彼此高度落差實在太大,所見的「世界」也就大大不同呀!爸爸,如果你少了這層考量,也就缺乏「同理心」,恐怕更傷了孩子的心呀。
聽了鈴木園長的話,使我想起兩千多年前我們偉大的思想家~~孟子,也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這不也在提醒每個走過幼稚童年、輕狂年少的成年人,縱使你早已脫離孩童時代,但別忘了要永遠保持一顆赤子般的純真童心。
為人父母、為人師長者,與孩子相處又怎能不彎下腰、蹲下身子,試著用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爸爸媽媽是不是能和孩子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基本上還是要從孩子的心開始。
能否了解孩子的心,是不是能跟孩子一起擁抱那可貴的水晶球,這與爸爸媽媽是不是擁有高學歷,是不是具有社會地位,是富有或窮乏,皆無關。
想了解孩子的心,最重要的是看爸爸媽媽有沒有「用心」在孩子身上。
~以上資料摘自《如何培養高EQ孩子》陳美儒◎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