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通膨問題何時了?這個辯論話題已延燒至少兩年,迄今尚無定論。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以「足球賽理論」說明,為什麼通膨一直居高不下,又如何終結這種情況。
通膨成因為何?
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說,上周末新年假期在一場線上討論會,幾位經濟學者熱議這個話題。啟動這場辯論的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夏(Olivier Blanchard)說:「通膨基本上是因公司、勞工和納稅人之間在分配上的衝突而起,唯有在各方都不得不接受這結果時,通膨才會停止。」
這種說法立刻引起其他經濟學家反駁,他們堅稱,通膨「總是需求過剩造成的結果,太多的資金追逐太少的產品,或者說(其實大致指同件事)經濟過熱導致的後果。但也有人力挺布蘭夏的觀點,例如對工資-物價螺旋上升有深入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系教授威爾寧(Ivan Werning),以及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成員柏恩斯坦(Jared Bernstein)。
從某種角度來看,參與通膨辯論的人士只是強調同一件事的不同面向罷了,但此議題十分重要,因為涉及美國聯準會(Fed)和他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決定。
克魯曼認為,就某種層次而論,布蘭夏的看法正確。企業索取更高價格和員工要求加薪,不是因為貨幣供給已增加才這麼做,而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或抵銷因能源和其他物價上漲而降低的所得)。隨著企業和勞工試著在經濟大餅中爭取分得更大的一塊,卻又分配失調--額外多出的購買需求超過經濟所能供應的量--通膨就發生了。
通膨的足球賽理論
克魯曼回憶起另一位傑出經濟學大師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1970年代所做的妙喻。諾德豪斯是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在這個領域讓克魯曼深受啟發的首位良師。
諾德豪斯把通膨比喻作一座足球場上發生的事,場上比賽如火如荼進行,精彩萬分時觀眾人人不由得站起來,想看得更清楚,卻擋到別人視線。所以,人人站起來伸長脖子看,不啻是一種集體挫敗,畢竟你的視野不會變得更清楚,因為前排的人也全站起來了,觀賽反而變得更不舒服。
同理,宣稱「通膨肇因於經濟過熱」的人士,基本上就是說:球場上觀賽不舒適的近因,是人人為了看得更清楚的行為妨礙到他人,但根本原因其實是球賽變得太精彩刺激。企業總是想調漲價格,勞工也總是想爭取更高薪資,但他們只會在產品銷售暢旺和工作機會俯拾皆是時,才會這麼要求。一旦球賽沒那麼刺激(經濟降溫或甚至衰退),觀眾自然都會回座位坐下來(通膨趨緩)。
事實上,主要經濟體當前的貨幣政策正是要把通膨控制下來。Fed和歐洲央行(ECB)一連串升息的目的,就是刻意要讓經濟降溫,甚至不惜冒著衰退風險,也要說服企業相信他們不再擁有「訂價權」,同時勸阻勞工要求大幅調薪。
然而,球賽精彩刺激是觀眾樂見的,難道比賽非得變得枯燥乏味,觀賽者才會乖乖回座嗎?同理,火熱的經濟帶旺就業市場,降低了工資不平等,難道這些得來不易的益處,都得因為抗通膨而全部犧牲?
克魯曼提議一種替代解決辦法:收入政策(incomes policy)。這種做法結合獎勵和道德勸說進行工資和價格控制,設法在經濟過熱時壓低通膨,1970年代一度引起廣泛討論。1985年在以色列也有成功的前例,該國當時藉由臨時性的工資和物價管制抑制高通膨,並未引發嚴重衰退。
克魯曼坦承,在可見的未來,類似做法在主要民主國家經濟體恐怕都不可能付諸實行。然而,除了一直升息升到企業和勞工終於知所進退之外,另尋他法減輕抗通膨帶給民眾的痛苦,難道真的很蠢?從周末經濟學者的討論得知,並不蠢。至少傑出經濟學家願意反思政策正統性,令人振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