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聯合報社論/誰的大局:蔡蘇體制還走得下去嗎?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1/05 第538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民主聖地,業力引爆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誰的大局:蔡蘇體制還走得下去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還稅於民 春節前應每人發1萬元
民意論壇 禍延台灣子孫是美意?
重啟桃軍機場 彌補北部戰略空虛
遲來的發現金 人民更不領情
爭奪經營權 不能犧牲公司利益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2023能源武器新態勢
書店頻熄燈 美麗人文枯萎中
圓融取代強硬 梵中關係仍原地打轉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民主聖地,業力引爆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台南市號稱「民主聖地」,傳說民進黨推個「西瓜」出來都會當選。曾幾何時,光環殞落,聖地蒙塵,如今竟變成黑金、貪瀆之鄉。最新情節是,甫當選的民進黨正副議長邱莉莉、林志展因涉賄選疑雲遭偵訊交保,國民黨跑票的背骨三議員也難逃搜索。

謝龍介在市長選舉只輸黃偉哲四萬多票,已是一個「民心思變」的徵兆。選前,學甲的八十八槍未能及早偵破;選後,檢調才遲遲偵辦綠中執委郭再欽的爐碴案和經發局長陳凱凌的貪瀆案,都讓人覺得疑雲重重。無獨有偶,市警局長方仰寧的「愛將」─秘書室主任莊武能陷不倫戀,又涉恐嚇取財及衝撞警察案件,情節之誇張,也是史上罕見。

但檢調這些行動,均未驚嚇到台南政壇的藍綠人士。在正國會民代已出聲警告下,議長選舉仍喊出「前金兩百萬,後謝三百萬」的價碼,最後一夜還追加至「投自己一千萬,投邱莉莉兩千萬」。因藍軍叛將加持,果然由邱莉莉笑納議長寶座。當綠營一心只在乎輸贏,不擇手段,民主聖地終難免業力引爆,被炸得不成形狀。

八年前,國民黨的李全教當上議長,卻因賄選被判刑入獄。八年後,卻是藍綠輪流來,由民進黨演出買票風波。檢調廿六路大搜索若不是玩假的,民眾耐心等著看結局:聖地總要浴火一回,才能打掉重練。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誰的大局:蔡蘇體制還走得下去嗎?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為了一千八百億元超徵是否還稅於民,三天來蔡政府兩度髮夾彎,從「發」變成「不發」又改為「發」。如此翻來覆去,儘管最終取悅了社會大眾,卻讓人對「蔡蘇體制」的運作愈發感到難以信任。觀察整個超徵風波,蔡總統和閣揆蘇貞昌間似乎暗中爭鋒,也彼此提防,最後則被迫妥協合作。這樣的氣味,並不符合民眾在選舉給民進黨一個當頭棒喝後的期待,也完全嗅不出國政的新氣息。

選民在九合一選舉給蔡政府的訊息相當清楚:人民高度不滿意民進黨近年的國家治理,對中央的憤怒更遠甚於對地方政府的不滿。然而,蔡總統在第一時間慰留蘇貞昌,民進黨內的檢討又避重就輕,使得這股憤怒久久難消,反而更形高漲。儘管其間綠營內部也有人要求內閣改組,並傳出顧立雄、陳建仁等人可能是閣揆接任人選,但仍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

蔡總統在元旦被問到內閣是否改組時,回應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穩定政局,也要開創新局。「穩定政局」四字,似乎意味著「蔡蘇體制」的老班底會堅持不變地運作下去。近日代理黨主席陳其邁也出面挺蘇,強調「內閣穩定,政局才會穩定」,也像在呼應蔡英文的「穩定說」,幫蘇貞昌護航。然而,任何腦筋清楚的人一定會反問:為何蘇揆留任,才能穩定政局?蔡總統眼中,難道只有執政團隊那少數幾個人,卻不在乎民意?

回顧四年前,蘇貞昌以新北市長侯友宜手下敗將之姿應召組閣;蔡總統當時的安排,比較像是因應賴清德驟辭閣揆後的一個過渡性處理,把蘇揆當成等待中生代正式接班的中繼人選。誰料,四年過去,蘇貞昌竟創下總統民選以來最久任閣揆之紀錄。其間,幾度改組契機,幾位被寄予期待的中生代新星均因故無法出線,蘇貞昌一次次延任下來,再隔數日便要做滿四年。諷刺的是,現在的外觀情勢倒像蔡英文少不了他,此中當然有蘇的戀棧和蔡的猶疑。

國家政局需要穩定,這點毋庸置疑。但是,說非要蘇揆留任才能「穩定政局」,則是接錯線,根本邏輯不通。試想,這次民進黨之所以大敗,正是因為人民不滿蔡政府的執政表現。一個有因應能力的政府,當然應該調整陣容,改進缺失,力求精進以挽回民心。現在,蔡總統給外界的印象卻是:有可能為了穩定政局,所以執政團隊的陣容不能調整;果真如此,難道是教民眾繼續失望、憤怒到心死?

或許,蔡英文必須和蘇貞昌繼續綁在一起,其原因只有一個:捨不得放下手中權力,即使其他黨內同志也不能隨便分享。美其名為「穩定政局」,其實旨在鞏固自己的權力,卻無意改變他們治理國家的心態和模式。四年來,人們眼睜睜看著執政團隊的「小圈圈決策」誇張運作,少數人交頭接耳即拍板定案,多數官員唯唯諾諾毫無專業自主意志,廣大民眾的願望被輕忽及踐踏。現在,蔡總統怎好意思說為了穩定政局,所以請大家繼續容忍他們的霸道囂張?

民進黨敗選至今,外界不曾看到府院黨有什麼誠懇檢討。即使有關「還稅於民」的決定,蔡總統先利用「國安高層會議」將決策權收納在自己手中,四千五百億元僅釋出一千八百億。元旦談話,她一度示意收回發錢承諾;隔日,蘇貞昌放話發現金,她卻又隨後跟進。府院間的關係,看起來既緊張又合作,甚至連此事決策權誰屬都已混淆不清。這樣的「蔡蘇體制」,如何健全行政,造福民眾?

如果總統以穩定政局為由而維持現狀,大家要問:你在穩定「誰的政局」,人民又被放哪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還稅於民 春節前應每人發1萬元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政府去年稅收超出預算數(超徵)4,500億元,和民間低薪、低成長的經濟表現形成了強烈對比,於是朝野民代和民間紛紛要求政府「還稅於民」。但是政府扭扭捏捏,在民意壓力下,終於宣布春節後每人發放現金6,000元。

蔡總統在年底最後一天的國安會議中,指出稅收超徵數僅3,800億元,將以1,000億元撥補勞、健保及台電財務缺口,再以1,000億元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七項措施;剩下的1,800億元,將預留一定財源以備不時之需,最後在「財政許可範圍內,行有餘力時,才會適時研議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且錢要花在刀口上」。言下之意,國人在農曆年前確定領不到退稅,每人最多大概也只分到幾千元而已,讓國人大失所望。

蔡總統在元旦談話中,又說不普發現金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因為面臨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政府必須未雨綢繆,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這些說法和數據前後矛盾,實有必要及時予以辯正釐清,讓國人知道真相。

蔡總統可能忘了,她在2015年底競選總統時,看到連兩年稅收超徵,就要求馬政府「將經濟成長的果實,分配給每一階層的人」。當選總統後,稅收更繼續連年鉅額超徵,卻沒兌現和民眾共享的政見,並未把寶貴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六年內還編列了超過2兆元的特別預算,包括效益不明的「八年8,400億前瞻建設」,又何曾把錢花在刀口上?

蔡總統更在2019年元旦談話,說過去二年經濟有成長,稅收也連續超徵,她已請行政院盡快提出讓低收入民眾優先分享經濟紅利的方案,就像公司有盈餘應優先給員工分享一樣,結果卻不了了之。現在民眾要求「還稅於民」,蔡總統就是不提她任內(2016-2022年)已經超徵了1兆2,567億元,老是只在「去年」超徵數字上七折八扣,扭捏作態才令人難以接受。

其次,2023年總預算已編列對台電增資1,500億元填補虧損,並撥補勞保基金高達450億,還要再撥補1,000億元彌補勞、健保財務缺口及增資台電,豈不是灌水作帳?何況,這是蔡政府六年來對勞、健保沒有改革,能源政策錯誤,造成的財務黑洞,怎好意思要納稅人概括承受?再說,去年6月底防疫特別條例及特別預算到期時,尚有1,300餘億元未執行,2023年預算又新增658億後疫情防治經費,因應不時之需已綽綽有餘,何必在還稅於民上面小裡小氣?

在民意表達不滿之後,蔡總統和蘇院長鬆口說,將保留400億因應不時之需,其餘1,400億將發放每人現金6,000元,並對中、低收入戶加碼數百元。最快可能在3月,研擬直接匯入民眾帳戶。

問題是,2023年預算已經撥補勞、健保及台電將近2,000億,根本就不需再彌補,因此在「財政許可範圍內,政府行有餘力」可以「還稅於民」的金額,至少仍有2,400億元,足以讓國人每人分到現金1萬元,比較符合民眾的基本期望。

最後,面對迫在眉睫的低成長、高通膨、高失業的危機,在時效上要達到「救急救窮」的效果,務必在春節前送到民眾手上為宜。既然防疫紓困特別條例已經延長至今年6月底,蔡政府只要拿出執行力,立即編列特別預算,下周送請立院審議,保證朝野立委一定支持通過,即可讓國人能在春節前領到現金,然後在春節期間立即消費,從而及時紓困並振興經濟,這才是真正的把錢花在刀口上。

總之,蔡總統「經濟成長果實與全民共享」的政見已跳票多年,連續六年稅收超徵早就該還稅於民,何不乾淨利落就全民每人發放現金1萬元,在春節前送到國人手上,立即產生紓困和振興經濟的效果?

   
民意論壇
禍延台灣子孫是美意?
吳建國/退休大使(新北市)/聯合報
媒體報導美國一個月內第二度宣布對台軍售,將由我方支付一點八億美元購買十四套「M136火山車載布雷系統」。國防部說明,這套系統具高機動性及快速布雷效能,十分鐘可在台灣海岸埋下一萬三千四百顆地雷,可有效減緩中共侵台時的登陸時間,我外交部發言人對此向美方表示誠摯感謝。

由於美國對台軍售太過專業,一般人只注意到政府又要花幾十、幾百億買某種武器,至於買了什麼,性質如何,使用有何後果,一般老百姓完全懵懂無知。

布雷絕對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七傷拳。美國在越戰中,曾在南越及柬埔寨通往南越的胡志明小徑大量埋地雷,阻止北越軍及越共以正規部隊及游擊隊攻擊南越部隊與美軍基地。一九六八春季攻勢後美軍死傷慘重,引發美國民意大反彈,反戰四起蔓延各大學校園,逼得尼克森下令季辛吉與黎德壽一九七三年在巴黎簽署和平協定,美國全面撤軍。一九七五年四月卅日北越及越共攻入位於西貢的南越總統府(現改名統一宮),越戰結束,次年越南全境統一。但越戰期間布雷的苦果,越南與柬埔寨人在未來廿年內以生命及斷肢殘臂支付代價,這些地雷的掃雷工作則是聯合國的重點項目。

美國要求台灣面對中共攻擊時打一場「不對稱戰爭」,在台灣一般人不注意下竟賣這種禍延子孫的武器給台灣,十分鐘布下一萬三千四百顆地雷在台灣海岸,幾天內埋下的不就是一二十萬顆地雷?

不管戰爭勝負如何,請問台灣要花十年或廿年才能掃雷掃乾淨,以後台灣所有布過雷的海邊,國人及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就禁止或沒人敢進入?美麗的台灣海濱從此竟成絕響?

未來兩岸若開戰,這場戰爭完全是以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以美國的戰爭概念要求台灣部署,還馬上要派官員來台灣行政、立法部門監督執行,勝了得利是美國的戰略利益,輸了它不過重新調整亞洲戰略,但死的是我們台灣人的孩子、丈夫、爸爸,他們不但要在戰爭中捐軀,戰後很多年台灣人還要被海邊埋藏的地雷嚴重威脅軀體性命,對此,我們外交部還要對美國誠摯感謝,這是什麼樣的政府,這是何等不負責任的決策。

用美國賣給我們的武器系統在台灣海岸如此布雷,我反對!我生氣!我抗議!台灣人,年輕的孩子們,爸爸媽媽們,你們看到了嗎?你們想清楚了嗎?難道這就是我們「抗中保台」需付出的沉重代價?

   
重啟桃軍機場 彌補北部戰略空虛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聯合報
中共戰機連日多機種、多架次、多空層抵近台灣北部空域擾台,引起國際矚目,也讓國人深刻思量有立即強化北部空防的必要,當前應急之道即為恢復桃園軍事機場的戰略功能。

早年空軍為配合國家「十大建設」而建中正國際機場,儘管現已改名桃園國際機場,但其戰略地位在兩岸軍事緊張之際則益顯重要。可考量在現今航空場區內增闢一處戰機專區,或配合國防需要部分恢復昔日「空軍桃園基地」,這對於當前國家安全的戰略部署都具積極的重大意義。

北台灣目前是我國戰略重心,在新型態的「六都」行政區劃分後,人口總數將近一千三百萬的台北、新北、桃園、基隆、宜蘭等北部五縣市,竟然無任何戰機起降的機場,在「有飛彈、無戰機」的狀況下,已凸顯出台灣重要政經中樞的戰略空虛、軍事部署嚴重失衡。

在空軍桃園基地裁撤後,目前台灣北部的空防任務僅賴周邊部署的各型防空飛彈擔任,而在共機在北部空域擾台的實際戰備應急層面,則只能依靠從新竹基地、甚至遠從花蓮基地飛奔過來應急與攔截。就軍事層面而言,空防緊急是分秒必爭,台灣原有地利之便及主場優勢,現在卻只能從遠處調兵遣將,戰略空隙實在過大。

觀察日本每遇中、俄軍機飛臨其防空識別區時,立即派出警戒機升空應對及蒐證,甚至日前美國空軍電子偵察機RC-135V飛臨南海「國際航路」時,中共亦立即派殲11戰機掛彈升空驅離,這些行動也都從距離最近的機場起飛予以回應。反觀我國在中共戰機日益增多架次逼近領空之際,卻只能徒呼負負,讓戰機飛行員疲於奔命、事倍功半的應處,實應重啟及發揮空軍桃園基地對於北台灣的重要空防價值。

桃園基地在兩岸對峙的年代,發揮了舉足輕重的空防功能,曾為台海穩定創下彪炳戰功,鞏固北台灣制空優勢五十年。在目前台海缺乏戰略縱深的地理限制下,「無空防即無國防」已是現代戰爭的戰略原則,「戰機、飛彈」相互搭配是空防的一雙鐵拳,缺一不可。

目前桃園機場涵蓋原本空軍基地,進而擴大成「航空城」,在兩岸軍事對峙僵局未解之前,有必要與時俱進將原本空軍基地的功能融入桃園機場擴建規畫,甚至比照「天駒」部隊進駐澎湖的模式,未來新機抵台後可派駐一個作戰中隊的F-16V全新戰機到桃園機場,甚至讓其他主戰機種部隊也能審時度勢輪流進駐,強化首都地區的防空安全係數。

揆諸歐美先進國家現代化空防部署就有許多軍民合用機場,近如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旁就是巴耶利峇空軍基地,軍民航空長年順利不相干擾,使獅城國防安全無虞。我國台中、嘉義、台南、花蓮亦是軍民合用機場,功能順暢。目前地處政經中樞的北台灣空防空虛,「有彈、無機」既然已是事實,而國防議題攸關國脈民命,是有必要嚴肅考量桃園基地戰略價值的時候了。

   
遲來的發現金 人民更不領情
李坤隆/正修科大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當蘇揆證實春節後發放每人六千元現金後,相信對執政黨民代而言,是鬆了口氣。畢竟在總統元旦宣告後,確實讓許多民眾感到失望,而這樣的社會氛圍勢必也讓執政黨民代感到壓力,最後才有這樣的政策大轉彎。

對於這樣的轉變或許有許多解讀,但是很明顯的蔡總統在最後一年多任期顯然已提前跛腳了,因為在測試自己意志力與黨內壓力值後,還是決定退讓,那以後政府重大決策應該都不是由蔡總統決定是相當明顯的結果。只是在這樣政策大轉彎背後,還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個眾所期待的政策為什麼最後會惹出民怨,政府不該深思嗎?

其實事情從執政黨九合一敗選後就有跡可循,因民進黨六年多的執政成績,還是印證只會選舉不會執政的刻板印象;加上有這麼大的一筆錢可以使用,發錢恐怕已經成為唯一的選項,也是唯一的政績了。

現在民眾心情應該也不是很好,因為如果政策早點宣布就可在年前拿到這筆錢,這對於國人來講才有意義,但是卻讓原本的尾牙變成春酒,人們怎能不有些失落感呢?

表面上看,這是挽救施政滿意度的好機會,但是因執政者過多政治考量,讓民眾感受到的是政府不是很樂意做,最後喪失挽救滿意度的機會。

最重要的,民眾覺得這是執政黨為挽回選舉頹勢才做的決策,所以還是無法恢復對政府的信任感。連發現金給民眾都能惹出民怨,政府是否該深切反省呢?

   
爭奪經營權 不能犧牲公司利益
李秉錡/檢察官(新北市)/聯合報
最近泰山案讓公司經營權爭奪議題浮出檯面,聽著專家們用華麗詞彙形容公司派怎麼防禦,拿掉皇冠上的寶石同時,也失去了小股東的信賴,經營權爭奪永遠都是大股東的遊戲,要守住或贏得經營權,就算會傷到公司整體利益也在所不惜。但是雙方大股東都有機會贏,那小股東呢?可能就只有擔心受傷的份了。

其實公司要在公開市場募集銀彈到商場上一展抱負,必需要有社會責任,公司決策者所作的每個重大決策都會影響很多人,包括小股東,多數小股東只能被動接受決策者做的決策,並承擔決策帶來的後果。

一個穩健的資本市場,必需要建立好的管理機制,促使在市場交易股票公司都能本於誠信經營,做好公司自理,幫助小股東認識並控管決策風險。若放任小股東獨自面對他無力控管的風險,他最佳的選擇就是離開這個市場,找另一個風險控管得宜,值得信賴的市場投資交易。如此一來,交易慢慢就變得冷清,企業在此籌資不易,資本市場不具國際競爭力,影響整體經濟發展,所以放任絕對不是好的選項。

公司不當的決策有可能是決策者為求私利而故意做的舞弊行為,有可能是評估瑕疵造成的,也有可能是這二者交錯而成的。這種管理都應該包括事前防範及事後究責。事前防範主要是透過教育訓練和建立並落實內控內稽制度,而事後究責包括刑民事及行政責任。

這裡最常被忽略的就是評估瑕疵的刑事責任。決策的評估本身牽涉到很多對未來的預測,但這世界的變化實在太快,只要是預測就沒人敢說一定準,而富貴險中求,高風險高報酬,承擔風險本身沒有對錯,所以這裡講的瑕疵不是結果不利益,而是過程不周全,我們在乎的是評估過程是否有按既定的程序實質進行。

公司決策者深知公司是集眾人的資金在做生意,而公司就是一個法律賦予的抽象人格制度,他要負責的對象其實是公司背後的全體股東。縱使我國家族企業盛行,決策者常是大股東人馬,但大股東能用一塊錢搞二塊錢以上的生意,也是因為這些小股東願意把資金交給你,你才有這個機會,而你所做的多數決策,都不是全體股東的直接授權,而是法人制度運作下,給你的代理人地位所做的,小股東沒能力直接監督,所以只能信賴決策者會充分跑完評估程序來確保決策品質。

由此看來,評估程序至關重要,這是公司內控制度的一環,當公司要公開發行時,內控制度是否建全就是審查程序的重點,目的也是為了用制度來保護投資大眾。因此,按照內控制度決策是常規,當遇到某些決策沒有經過評估程序,或評估程序流於形式,就是非常規,如果最終這個決策也造成公司重大損失,這時法律上除了行政監理外,也應該要課予刑事,才能更有效的保護投資大眾,建全資本市場。刑罰雖是最後手段性,但此時也不得不用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2023能源武器新態勢
魏國彥/聯合報
能源出口作為一項武器蓋有年矣!七○年代初期,以阿戰爭以石油禁運為武器,造成第一次全球能源危機,嗣後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石油輸出國組織,調控油閥開關就能呼風喚雨,節制美國中東政策。近年來,俄羅斯透過管線供應西歐各國廉價的天然氣,繁榮了西歐經濟。去年二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陸續減供,甚至關閉北溪一號,「養、套、殺」三部曲,使得德、法、義大利等國在制裁俄國議題上騎牆反覆,進退維谷。

一年來,國際天然氣價格震盪,如洗三溫暖,相對於戰前歐洲的天然氣價格翻漲七倍,是美國的八到十倍,歐洲經濟受創,歐元重貶。城門失火,還殃及池魚,巴基斯坦與斯里蘭卡一度因付不起昂貴的天然氣帳單而停電;我們的台電公司與中油公司二○二二年虧損接近四千億。目前俄烏和談無望,二○二三年各國能源前景仍然動盪不安嗎?

國際能源總署協同歐盟執行委員會近日發布一份題名為「二○二三年歐盟如何避免天然氣短缺」的報告,估計今年歐洲將短缺五百七十億立方公尺,約為去年歐洲天然氣需求的百分之十七。捉襟見肘之餘,似乎尚能應付,今年將投資一千億歐元,而去年已花費將近三千三百億。有錢還是硬道理!

二○一四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時,美國已完成「頁岩氣革命」,歐巴馬總統曾有意以美國產量漸豐的天然氣協助歐洲各國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但那個時候美國尚不具有出口液態天然氣(LNG)的基礎建設,只能說說而已。事實上,歐洲去年的液態天然氣進口量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其中三分之二來自美國。

去年下半年美國出口天然氣價格飆高還存有一項事故災難因素,那就是去年六月美國德州天然氣出口重鎮自由港終端站大爆炸,導致約兩成美國液態天然氣出口量被迫停運,如今已次第修復,預計今年三月可通過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審查與核准,恢復營運。在戰略指導下美國六個天然氣出口港「火力」全開,將能滿足歐洲所需,也解除俄羅斯以天然氣為戰略武器的緊箍咒。

估計今年第二季中國大陸將從新冠疫病解封的傷害中走出,恢復經濟活力,到時俄羅斯滯銷的天然氣將轉而供應中國,與中共結成親密戰略伙伴;歐洲各國也將因天然氣供應臍帶而緊抱美國,大力支持烏克蘭,列強諸國將因能源而結幫拉派,清晰化新的陣營關係。(作者為逢甲大學講座教授)

   
書店頻熄燈 美麗人文枯萎中
黃瑞彬/自由撰稿(新北市)/聯合報
信義誠品今年租約到期後將正式熄燈,台北信義區一重要地標將走入歷史。在一片百貨叢林中,信義誠品屹立不搖十八年,如今即將結束營業令人不捨,然而藉此檢視台灣閱讀風氣與書店經營卻是個好機會。

筆者曾與二手書店老闆聊天得知,租金不斷調漲與閱讀風氣下降,使他不得不數次搬遷。筆者也曾參加某書店開幕,經營者提到,開書店時許多親朋好友紛紛致贈店內擺設或消耗品支援,可見經營書店早被認為是苦差事,有志推廣文化的人方能為之。

那位老闆又分享道,曾有人進入店中逛了許久,發現店內有許多書籍,卻問「這裡這麼多書,是什麼店啊?」他赫然發覺,原來書店一詞在某些人之中是不存在的,書店也從未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

就閱讀情況言,二○一八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指出,高達四成一民眾整年都沒看過書。此外,台灣雖然推廣閱讀多年,但依據二○一八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報告,閱讀表現仍落後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日本與韓國,可見整體閱讀情形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逛書店可以接觸不同領域訊息,各類對立資訊紛呈,刺激讀者思辨能力,也有助於人文素養培養,如今大眾使用網路瀏覽新聞或訊息時,常發現重複資訊海嘯式出現,這類「迴聲室效應」使我們逐漸走向極端,而書店則有別於現在的速食主義,注重平靜與緩慢,使多元文化有機會進入思考領域,帶領個人成長。

當然,書店形式早已轉變許多,不僅要有閱讀空間,更要有多元經營,例如舉辦講座、餐飲副業等,才有經營本錢。信義誠品的經營模式,雖仍有人批評,例如只是以書店為名的百貨公司,或是虛偽的文青文化。但我認為,誠品書店確實是一個美麗的人文現象,努力地以多樣化途徑來促成閱讀文化,它也成為台灣精神象徵的一部分。

從書店經營看,如今面臨削價競爭、網路購物的夾殺,已造成倒閉潮。持續推廣閱讀仍是各界須重視的目標,否則重要的文化載體在台灣地圖上消失,實在可惜。

書店不應僅僅是經營者的一廂情願,也需要更多人給予實際的支持,才能讓閱讀的火炬繼續傳承下去。

   
圓融取代強硬 梵中關係仍原地打轉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聯合報
當二○一三年二月底被認為對中國態度強硬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退位時,諸多評論家轉而著手觀察繼任教宗方濟各在改善中梵關係方面能否有所突破。如今一看,教廷與中國的關係的確有了大進展,不過,具有「實驗性質」兩次續簽的主教任命臨時協定,終究無法化解「黨」的位階始終高於宗教。本篤十六世反對共產主義的立場鮮明,曾於一九八四年說過:「共產政權以解放之名掌權,是我們時代的一件恥辱。」在中國政策上,究竟是本篤十六世對中共立場頑固,還是方濟各身段圓融較有優勢,至少目前得分仍平分秋色:踏出了一大步,但仍原地打轉。

二○○五年本篤十六世初上任,本願意改善教廷跟中國關係。猶記時任教廷外長二○○五年六月曾表示,梵蒂岡一直考慮與北京建交,雙方建交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甚至論及與台灣斷交的可能性。不過,隨著內部一些人採取對中共過度妥協的立場,二○一○年教宗出手更換了處理中國事務的團隊,在那之後,梵中關係出現了倒退。本篤十六世在任的最後兩年,中國多次自行任命主教,引發中梵關係緊張。

本篤十六世在位期間,力求解決中國天主教被嚴控的問題,但由於中國官方堅持自挑人選,導致與教廷之間的爭議在其任期內絲毫沒有好轉跡象,這多少與本篤十六世厭惡共產主義有關。出生於南美、慣常見證共產主義、現任的教宗方濟各則自稱「橋梁」,打著「對話」的口號與北京簽定「主教任命臨時協議」。教廷與中國在二○一八年九月廿二日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自該協議達成以來,只有六位新主教被任命,此外,宗教需恪遵「愛國」,不得有異議,反對者聲稱它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

中國大概有一千兩百萬名天主教徒,其中近五百七十萬人屬於受共產黨控制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自行任命的主教大約有一百九十多名,但本篤十六世並不認可中國的自行任命。換言之,中國的天主教徒當時需面臨著忠於教宗還是信仰中國共產黨的艱難選擇。現任教宗方濟各看出教徒抉擇的難題,選擇走出另一條路。本篤十六世曾經承認中國任命的一些主教,但是後來仍對中國自行任命主教表示不滿,曾發表緊急聲明,指任命未獲教宗批准,屬於非法,如果接受祝聖,將面臨教律處罰。

本篤十六世在二○○七年曾公布「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細究牧函信內容強調中國教會的獨立與天主教義並不相容,而儘管現任教宗簽了「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但仍堅稱本篤十六世在二○○七年所公布的牧靈信函依舊有效力。這凸顯現任教宗方濟各與前任本篤十六世在中國政策或理念上有歧見。究竟在中國立場上,孰更勝一籌,靜待時間證明。

   
後疫情時代的職場變化
許多未來學者指出疫情改變的不是趨勢方向,而是「速度」。與其說疫情創造出新的趨勢,倒不如說是讓過往已存在的趨勢加速進行。著重於零接觸式科技發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疫情需求的催化下加速成長。

阿根廷國腳梅西 凝聚4千萬人心
13歲的梅西(Lionel Messi),身高僅125公分,志願是成為一名體育老師;22年後,他在卡達世界盃凝聚4千多萬阿根廷人和無數家庭的心,也讓阿根廷在36年後再度在世界舞台上找回尊嚴和驕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