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網路上有場「後悔當媽媽」的論戰。起初僅是「身而為母,我很後悔」的心聲,以及「後悔當媽,妳很正常」的寬慰,可是隨著發文被檢舉,兩國「正義之師」展開交鋒,旁觀者如我,不免生出些感觸。當然明白,一個後悔的母親,影響的從不只有自己。但批判的人似乎誤會了:
首先,後悔並非不負責任。
應該說,一個人之所以會後悔,多半是因為正在面對。誰不是在被孩子逼瘋時,才會冒出「早知如此,不如生蛋」的想法?就像搭上雲霄飛車後,發覺比想像中恐怖太多,卻也只能一邊承受失速,一邊放聲高喊:「早知道不玩了好後悔啊!」可無論喊得多慘,仍深知尖叫是為了紓壓,不是為了跳車的。
其次,後悔並非不愛孩子。
事實上,原作者強調過,最好別讓孩子知道這個念頭,以免在彌補自己的同時,讓另一個人的心多出一個洞。畢竟,大人的心,比孩子能理解的更複雜:後悔是身為人的軟弱,愛是身為母親的堅強。
勇者不是一無所懼,而是明白這世上,有比恐懼更重要的價值──母親對孩子,亦是如此──猶記我在產後罹患乳腺炎,卻不得不照料哭鬧的嬰兒,當下確實想逃離這一切。然而,忍不住後悔,是我的不完美,卻從未阻止我去愛,十二年過去,我依然在人性的限制下,盡力給孩子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其三,後悔並非不知好歹。
有人指出,抱怨於事無補,反而會陷入自憐。卻不想過度的正能量,猶如對烈日下的旅人喊話:「這太陽真好!感恩吧!」非但讓人中暑,更會讓心灼傷。偶爾,迷茫疲憊的母親,也需要走進陰涼酒吧,和處境相仿的旅伴,小酌一杯互吐苦水,否則尚未抵達終點,便已虛脫倒斃途中了。
話說回來,魯蛇母親的相互同理,為何會一文激起千層浪?我想,氣憤的檢舉者,或許是帶著誤解的眼光,將「後悔」跟「失職(=不負責任/不愛孩子)」扭曲地鑲嵌,不僅拿這套框架評斷他人,更長期用以自我鞭策,導致無法接受其他「失職的」母親「可以後悔」。又或者,他們當年也有過類似想法,卻缺乏同溫層接納,於是當有人開始被理解時,真正憤怒的,是那個也曾渴望得到支持的自己──出手傷人的,也往往是受傷的人,而當雙方在暗夜的火光旁相遇了,與其一腳踹翻篝火二次傷害,不如坐下來一起取暖吧。
溫柔地承接他者的脆弱,是化解傷痛的最好方法。況且每一個我們,未來的某天,也都有需要被其他人接住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