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 K.羅琳(J.K.Rowling)繼續書寫她的魔法世界(wizarding world),是全球《哈利波特》迷的福音。2001年,她發表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一書。後來,她成立一個叫Pottermore(更多的波特)官網,發表新作及販售《哈利波特》系列的相關產品。今年3月,她在官網發表新系列《北美魔法史》(History of Magic in North America),完整敘述《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前世今生。最近,這部被視為《哈利波特》外傳的作品,電影版將在台灣上映(據說這個系列要拍5集)。 個人認為,它實在不像是個片名(至少不是個好片名)。或許,譯為《尋獸記》、或《魔法師與怪獸》還比較好一點。誠然,《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這個片名其實直接來自台灣出版的中文譯本書名。但它也不像是一本小說書名。念起來倒像是一本介紹世界某地物產的教科書。的確如此,它真的是一本教科書! 源起╱哈利波特的魔法教科書 這本書最初出現在《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集:《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裡,是哈利波特使用的魔法教科書之一,內容是介紹各地的奇珍異獸。該書的「作者」是奇獸學家(Magizoologist)紐特斯卡曼德(Newt Scamander)。他正是《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這部小說的男主角。J. K.羅琳構思他的冒險故事時,頗有幽默感的以這本虛構是他寫的「教科書」作為小說名,還煞有介事的在小說封面上,印上「作者」紐特斯卡曼德的名字。 內容╱麻瓜組織鏟除巫師組織 然而羅琳的幽默感很容易造成誤導。因為小說內容說的是「獵巫」(Witch hunt),而非介紹這些怪獸和他們的產地。故事主軸說有一個由「麻雞」(No-Maj,或譯莫魔,意指不懂魔法的人,即美國版的「麻瓜」)組成、名為「第二賽倫」(Second Salemers)的狂熱組織,一心要把巫師社區鏟除。羅琳是有心人,此一敘述旨在批判美國的黑暗歷史。 用意╱批判美史上的女巫審判 稍為了解美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公元1692年美國麻州賽倫市(Salem,或譯賽勒姆)發生過惡名昭彰的「女巫審判」事件:幾個女孩誣指社區裡部份人士害她們生病,好幾百人被指涉及巫術活動。審判結果,最後有19名男女被吊死。美國著名劇作家亞瑟米勒(Aruther Miller)曾根據此一事件寫成舞台劇《熔爐》(The Crucible)。 1996年它被拍成電影,台灣當時的譯名是《激情年代》(The Crucible),近年,這個故事又被拍成電視影集《賽勒姆》(Sale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