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辭職,讓眾多評論者詫異不已。坐擁權勢的人怎會自願放棄?權勢與尊榮的吸引力如此之大,我們常可看到政治、經濟或神職領袖緊抓不放,直到生命盡頭。因此,教宗的離去恰恰見證了個人的謙卑:他公開承認自己的體力無法繼續承擔這份重責大任。而對外宣布的這一天,也是天主教禮拜儀式日曆上註明要為患病者祈禱的日子。本篤這個舉動,讓我想起耶穌對彼得說過的話:「讓我告訴你,你年輕時會自己裝扮,隨心所欲到想去的地方;但你年老時,將會伸出自己的雙手,由別人代替你裝扮,帶你到你不想去的地方。」(約翰福音21:18)有人能評估自己是否還能達成或無法做到什麼,且讓我們先欣賞他的勇氣與心思清明。這確實是關於內在自由的教誨。
不過,本篤十六世公布辭職消息時,另外兩個問題隨之浮現。第一,教宗的職位難道不是「特別的」、神聖的嗎?他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還有之前其他幾位教宗都是在疾病纏身下,堅持不懈直到最終,這難道不是一種典範嗎?本篤十六世在他的公開聲明裡,清楚並婉轉地提到這點:教宗的職責不只是「做事」,也要禱告和奉獻個人的痛苦。它不只是行政職位,也是靈性職位。
不過,他也說得很明白,個人洞察力會引領不同的人達成迥異的決定。這位教宗向來呈現保守的風格,卻以如此革命性的決定來結束他的教宗任期,而此決定將帶來深遠影響。教宗再也不是自己身分地位的「囚徒」,而是(如同今日許多的長者)某個必須面對健康狀況不停變化的人,思考著如何度過剩餘的人生時光。靜默與禱告確實是值得考慮的選項。教宗藉此凸顯人性以及靈性領袖的脆弱,並且強調──靈性領袖也能藉由放棄職責來展現領導風格。
我個人認為,教宗的決定將協助促進基督徒的團結:羅馬主教可以在健康狀況別無選擇時,由其他主教跟教會領導,和平辭職求去。教宗並非「神祇」,而是能看出何時該由別人承接職責的凡人。正如眾多新教領導過去所強調的,放棄教宗職權的「魔力」,凸顯它可以為所有基督徒扮演的角色,反而可讓教宗職權更為強固。
第二個浮現的問題是,大家想知道教宗是否是因為近來讓天主教會動盪不安的幾波危機而辭職的。看來本篤十六世認為他已協助教會回歸基本狀態、恢復教廷秩序,因此認為他可以在不辜負職務的狀況下求去。他任職教宗期間確實風波不斷。但願春天此時能降臨教會,也願教會更能傾聽來自亞、非與南美洲的聲音,這樣教會不只是憂愁之屋,更是讚美與喜樂之屋。這當然是本篤十六世的願望,而他為了讓人們有天能收成他當初所播下的,確實做了不少犧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