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舊物再生+生生不息/二手物尋寶記 重燃舊物魅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3/08 第24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臺北好好玩 台北探索館360度發現劇場 乍見《台北好時光》
•臺北照過來 舊物再生+生生不息/二手物尋寶記 重燃舊物魅力!
台北探索館360度發現劇場 乍見《台北好時光》
文字整理/連美智;圖/臺北市政府
▲台北探索館最新影片《台北好時光》以「光榮照相館」為背景,一張張照片訴說著一段段屬於臺北的故事。
「你知道嗎?照片會老?人都會變你知道的事 會漸漸比記住的多你知道嗎? 故事會老? 城市會變能記住的事 要好好藏在心中……」

伴隨著一幕幕跨越時代的影像,由音樂創作才女陳珊妮為《台北好時光》填詞、譜曲、演唱的主題曲悠然響起,坐在台北探索館發現劇場內的觀眾彷彿墜入時光隧道,隨著故事中的人物,經歷日治時期、光復後臺灣經濟起飛,一直到現今多元繽紛的臺北發展軌跡,就如同片中人物般,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值得珍藏的回憶。

今年 2月1日,台北探索館發現劇場推出了最新影片《台北好時光》,從一家位於臺北城的老店「光榮照相館」作為起始,橫跨了四代人近百年的浮光掠影,深諳人情世故的老師傅,用一輩子的快門,留下一張張屬於臺北的故事。

由侯季然執導的《台北好時光》以微電影的方式全新詮釋,有別於前幾部影片的拍攝手法,製作團隊配合發現劇場 360度環繞的銀幕設計,運用 1臺4K電影攝影機與 10部攝影機分鏡拍攝完成,片長 18分鐘,使用高達四百多段剪輯與兩百多幅特效動畫,呈現出臺北的故事顯影。

故事由牆上一張老照片說起,照相館的老師傅見證了日治時期第一戲院魔術師的奇蹟,大稻埕的茶庄少爺愛上了魔術變出的扶桑女孩,進而共結連理,那是屬於日治時期的浪漫時光。老師傅也用一幀幀絢麗繽紛的沙龍照,記錄著臺式流行文化與明星的光彩,歌廳舞臺、廣播歌唱、黑白電視以及歌星明星,為那嚴肅的年代增添不少活力與色彩。

七○年代是驕傲的年代,許多人共同歷經徹夜收看棒球比賽轉播的激情榮耀,走過經濟起飛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雄心壯志。時序進入九○年代,臺北在富裕進步的環境中,發展出多元豐富的內涵,有堅持原汁原味與開創世代融合的牛肉麵文化,也可鑽入大街小巷裡喝杯咖啡、酗潮流,或者逛夜市,泡泡人情味。每個人來到臺北,總是能找到屬於自己創意玩臺北的方法,拍下屬於自己的故事。

即日起,台北探索館邀你共同探索城市的照相館、市民的記憶館,歡迎蒞臨「發現劇場」,盡享臺北好時光,發現城市新感動。另外,台北探索館 2樓特展廳「台北好時光」特展也同步開展,現場運用情境布置,重現新影片《台北好時光》老照相館場景,讓民眾可以重溫懷舊照相館的氛圍及快門拍照情景,喚起曾經共同擁有的城市好時光,歡迎民眾踴躍參觀。

台北探索館10週年慶 姚瑞中領你探索臺北好時光

編按:

台北探索館十歲生日囉!從民國91年12月開館至今已屆滿十年,為迎接十週年慶,自去年9月29日起至11月3日,館方規劃四場「探索臺北好時光」系列講座,讓參與民眾從各種角度認識臺北的今昔光景。

臺北因藝文而美麗,藝文因臺北而精彩;不同時期的藝文風格,串起臺北不同的歷史面貌。延續首場詹偉雄主講「臺北的美好想像」的爆滿人氣,第二場「臺北的藝文風格」,由藝術創作、展覽策畫經驗豐富的姚瑞中主講。

姚瑞中藉此次講座回顧50年代以來,臺北藝文活動興起的過程,引領觀眾以理性思考來探索臺北多元、豐沛的設計力及當代活絡的文藝演變,進而深度感受臺北的城市設計活力。

姚瑞中小檔案

生於臺北,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曾代表臺灣參加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等海內外聯展,擔任楊德昌電影美術指導,藝評文章散見各中文藝術專業期刊,目前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臺北蛻變╳蓄勢待發

臺北能發展出當今的藝文樣貌,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歷經五十多年更迭、多人共同努力匯聚的成果。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臺北不僅是臺灣政經樞紐,也是藝文重鎮,展演活動雖多,但大體來說不脫政府操控,當時展館主要是中山堂、國父紀念館等,並無太多私人展演場所。

1950年至1970年間,反共復國、中西文化論戰方熾,提倡傳統水墨復興、現代藝術啟蒙。1966年時值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劇烈風暴也吹到臺北,藝術家追崇現代主義,意圖顛覆傳統、制式化風格。藝文受制於高壓政治的情況,一直到鄉土運動繼起,藝術家改唱自己的歌、歌頌自己的土地,極富實驗精神的展覽與表演紛紛興起。

然而,至1990年代左右,前衛劇團沒有固定展演據點,得自己掏腰包,如游擊隊般居無定所地表演。1995年後官方開始介入包裝藝文活動,文化局等地方政府藝文單位,開始舉辦藝術節等活動。只不過姚瑞中指出,政府出資舉辦的大型文化活動,為迎合大眾口味、避免惹上不必要事端,往往要鋪陳出安全和樂的氣氛,以致於較為封閉,悖離實驗精神。

巷弄文化╳舊地再生

私部門推動、民間出資的藝文活動,自2000年間逐漸興盛。財團法人富邦藝術基金會從2000年起,推動「粉樂町」展覽活動,讓展覽走出美術館,走入民眾生活的空間,將遊樂場歡樂氣息帶入巷弄。繁華東區不再只是購物天堂,巷弄間同樣令人流連忘返;商店不再只單純陳列作品,而是在空間上與作品緊密結合。粉樂町巷弄文化的經營模式,甚至滲入香港商業城市概念,帶動當地老店新生。因此,對姚瑞中來說,妥善運用在地特色,結合藝術家的創意巧思,可為城市特色發展帶來利基。

除了老店新生,也有廢棄廠房的再生,譬如閒置廠房轉變為藝文中心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997年金枝演社進入廢棄的台北酒廠演出,被指侵占國產,歷經結社抗爭、訴願及無數公聽會,自1999年起委託「中華民國藝文環境改造協會」經營,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成為藝文、非營利團體的創作場域。後又歷經結合公園區等幾番更迭,才形成現在跨界創意、跨界藝術、異業互動的樣貌。

原本廢棄落魄的空間,搖身變為異質元素拼貼而成的展演空間,既前衛現代,又充滿庶民色彩,充分傳達視覺、聽覺多元化的藝文饗宴,自由隨性開放,充分象徵了新時代誕生。這樣的例子還不只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他如西門紅樓、草山行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等,都是類似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藝術場域。除了這些大型藝術空間之外,藝術家在咖啡廳等微型空間展演作品,是較特別的城市光景。

在地生根╳放眼國際

談到當初為何落腳臺北,戮力於藝術實驗的姚瑞中說,自己最初和朋友也沒有固定據點,後來決定以臺北為藝術實驗空間,是因為:「臺北對我而言,是一個可以容納多元聲音,且具有開創實驗精神的地方,全臺灣的菁英、藝文工作者匯集於此,臺北之所以豐富而精彩,是因為這是一個不斷批判、衝撞、打破禁忌、製造實驗的場域。」臺北自由開放的風氣,故能在國際藝文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生根,也要放眼國際。身為國際都會的臺北市,國際參與機會比外縣市要多,只是礙於外交處境,臺灣藝文發展不免受限,如何打進國際是臺北藝文要解決的課題。1998年起,順應國際「雙年展」風潮,臺北市立美術館首開臺灣舉辦國際藝術雙年展先例,推動國內外策展人合作,讓臺灣當代藝術成為國際藝壇矚目焦點,延續實驗性、與國際連結,結合社會議題、社會批判,姚瑞中認為這尤其難能可貴。

至於姚瑞中對臺北未來的設計師有何建議?他期許大家展現更多個人觀點、運用獨立思考,以多元開放的心胸接納各形各色的藝術靈魂,匯聚嶄新能量,隨時蓄勢待發,未來十年,臺北藝文指日可待。

▲ 台北探索館

地址:臺北市市府路1號(市政大樓面對仁愛路西大門)

電話:1999(外縣市請撥02-2720-8889)轉863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免費參觀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二月號541期】

 
舊物再生+生生不息/二手物尋寶記 重燃舊物魅力!
文/鍾文萍;攝影/楊智仁
▲創造弱勢就業機會的二手衣著專賣店
基於「除舊布新」的傳統習俗,過年前向來是大掃除丟棄舊物、採買新貨的超級旺季——且慢!基於愛物惜物、減少浪費的原則,下手採購前先到二手市集逛逛,或許你能找到省錢又好用的超級好康。

19世紀末的法國巴黎是二手市集的起源地。全世界公認走在時尚尖端的法國人卻也崇奉「不花錢也優雅」的小資哲學:東西合適最重要,不一定要花大錢買;選擇價位相對低廉的二手商品,不僅可以把錢省下來或用於其他更重要的支出,還可減少廢棄汙染、避免浪費。對許多重視環保與生活時尚概念的人來說,二手舊貨的魅力不亞於復古商品,這種做法更務實、更具再生概念;就城市空間品質而言,二手市集是行動綠化的指標之一,對於推動環保大有助益。

綠天使二手衣著專賣站 兼具環保與公益

二手貨不一定陳舊,只要保存得宜,其中蘊含的歲月質感是新品遠遠不及的。「臺北人眼光品味獨到,對良好二手物品的接受度出乎意料的高。」綠天使二手衣著專賣站行政主任陳玥伶這麼說。

這是一處倡導環保再生、創造弱勢就業機會的專賣店,專門收購、出售、交換二手服飾與配件,店內員工以身心障礙者為主,負責將收來的衣服整理熨燙,以企業經營的模式,達成環保與公益雙重目標。陳玥伶表示,雖是二手店,但為了保障消費權益,店內對於貨品來源篩選相當嚴格,除了必須是九成新以上的百貨公司專櫃品牌及國內外設計師的作品之外,同時不能有任何破損、泛黃或起毛球,雖然因此經常面臨貨源短缺,但對品質的嚴格要求卻讓綠天使獲得消費者更多的信任與喜愛。

賣二手物品,定價是門大學問。開店之前,陳玥伶花了足足半年時間跑遍各大百貨公司專櫃與特賣會,和專櫃小姐「搏感情」學著如何定價、辨別仿冒品,久而久之也摸索出一套心得來。「精品要先看五金銅扣的重量和觸感,品牌服飾要先看洗標,通常洗標越詳細甚至很多層的,真品的機率就越大。」櫃台前有一盞標準色日光燈可供判定服飾的品牌、顏色和質地,為的就是避免消費糾紛。

由於件件都是叫得出名號的品牌服飾,買起來特別放心,也因為每一款都只有一件,流通速度快,特別給人一種「現在不買,下次就沒有了」的緊張感,加上定價都只有百貨公司的兩折甚至一折以下,在這裡血拚幾乎沒有罪惡感,買起來更過癮。

「每次下班路過這裡,都忍不住進來看看有沒有什麼便宜新鮮貨可以買。」住在民生社區的江小姐這天花了不到一千元買了H&M的毛線長版外套和23區的黑色高領衫,又用六千元買下一件原價三萬多的夏姿寶藍色絲質棉襖準備過年時送給婆婆;另一位林太太發現一雙幾乎全新的sense1991平底鞋標價才兩百五十元,不假思索立即掏錢,兩人都興奮的大呼划算。

陳玥伶笑著說:「想給身心障礙朋友最直接的鼓勵,不用捐款,不用當義工,只要來店裡shopping就可以。」這真是最令人愉悅的打氣方式了。除了購物,也能帶著自己的衣物來進行鑑價收購,有賣有買,消費起來更痛快!

▲民生店

地址:民生東路4段89號

電話:2545-0038

▲和平店

地址:和平東路3段341巷7號

電話:2378-0218

▲忠孝店

地址:忠孝東路3段231號

電話:2711-5322

再生家具展示場 無與倫比的舊物魅力

前陣子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名婦女透過二手物品回收網站獲得的二手廚具、家具裝潢新家,竟混搭出許多名人花大錢刻意營造的「破舊時尚」(shabby chic)風格,省下至少2萬英鎊(新臺幣94萬元)。這名婦女說,很多人不願使用二手物品,然而這樣的購物方式,卻讓她得以在有限的經濟能力下過得舒適又自在。如果你也想起而效法,臺北市幾處再生家具展示場絕對是尋寶的好地方。

再生家具展示場隸屬於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主要貨源是民眾棄置的舊家具,清潔隊回收後送到工廠,由師傅重新整理、換裝、上漆,再以市面一至三折的低價起標,採每週現場競標的方式出售。修繕師傅均由具有木工、修理沙發、自行車專長的清潔隊員擔任,深具專業水準,平均一年修復一萬三千件,賣出率達到九成以上,相當受歡迎。

家具班班長陳世賢表示,回收家具以木製品最多,拆拆修修,往往可以改頭換面,變成與原來用途截然不同的新家具,絕大多數都是僅此一件。例如學校回收的舊課桌椅可以改造成餐桌、邊櫃,神桌改成茶几,中間挖個洞還可以放茶盤,材質細膩優良的樟木木板釘成古色古香的儲物箱,一組上好的花梨木神桌市價至少三、四萬元,經過擦拭、整修上漆後煥然一新,只要250元起標。腳踏車也是回收品大宗,以恢復原有騎乘功能為主,每個師傅一天可修復三、四輛,每輛500元起標,前兩年全民鐵馬熱正夯的時候,這裡的二手腳踏車幾乎是一推出就被搶光。

陳世賢指出,臺北人「比較捨得丟東西」,因此臺北市回收資源的品質往往是全臺最好的。像許多沙發都是整組整套被丟棄,收回來後重新繃皮、縫合修復,底布用的是每次選舉滿天飛的旗幟,非常耐用而且免費,常有房東或學生專程來挑貨,因此展示場會在每年八月底至九月開學前舉辦「學生週」,搶便宜好貨,動作不夠快,可是會向隅!

▲內湖展示場

地址:行忠路178巷1號

電話:2796-2062

▲萬華展示場

地址:環河南路2段102號

電話:2308-2600

▲文山展示場

地址:興隆路4段105巷31號

電話:8661-0929

永春二手市集 傳統市場新魅力

基於有效活化市場閒置空間,永春市場幾年前在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與市場處等輔導下,在二樓開起了二手拍賣市集。寬敞明亮的空間走道,輕快流竄的音樂,百家爭鳴的攤位看板,營造出完全不同於傳統市場魚肉青菜的賣場氛圍,讓人不由得眼睛一亮。

如果你以為二手市集只是民眾出清家中雜物的跳蚤市場,來到這裡肯定喜出望外,因為可以找到不少風格獨特的商品,例如保存良好的精品包包、泛著歲月光澤的名家小提琴、古董真空管黑膠唱盤……吸引不少識貨行家前來掃街,只要多些耐心尋找加上一點好運氣,幾百元都有可能買到名牌或優質好貨。

家住文山區的單親媽媽徐小姐常從家裡扛著大包小包來這擺攤,成績不差,她的小攤以名牌包包最受歡迎。她笑說,家裡有媽媽、妹妹、姑姑、阿姨十幾個女人,什麼沒有,衣服、包包最多。對面賣古董音響、家電的蔡先生也有不少私房好貨,從大同寶寶到古董喇叭、CD唱盤、美式咖啡機、撥盤式電話,吸引不少發燒友前來尋寶。

對消費者而言,到二手市集撿便宜,具有愛物惜物、對抗不景氣,同時訓練自己挑貨眼力的積極意義;對攤商來說,這是個整頓手中珍品的買賣平台,兩相歡喜。連一樓擺菜攤多年的老闆都想讓自家兒女到二樓創業。亦舊亦新,二手貨的重生樂趣,也為永春市場打造出結合傳統與新潮的嶄新魅力。

▲永春市場二手市集

地址:松山路294號2樓(永春市場樓上)

電話:2769-5123

西鬧二手市場 舊愛新歡見面會

30歲的沈小姐當了幾年光鮮亮麗的粉領族,以前常採購新衣新鞋充行頭,最近失業準備改行加入SOHO族,才發現只要兩套家居服就足夠,因而興起了當二手攤商的念頭。在西鬧二手市場中,2公尺見方的小攤上都是她珍藏多年的寶貝。「用不到的衣服包包拿來換現金,還能清出家裡不少空間,一舉兩得。」她說。

西鬧二手市場的構想源於歐洲戶外露天市集,有二手物品區,也能以物易物,最重要的原則是「拒絕新品和批發商品」,每月第二、四個週六下午在電影主題公園廣場開賣。或許是地處潮流聖地的緣故,西鬧二手市場許多攤主與商品特別有型有款!另一項特色是,會因應季節特別策劃主題,例如去年10月有攤主精心打扮、以音樂與戶外電影為主題的「萬聖小派對」,寒暑假則推出「嬉、鬧、閱、讀」活動,以書會友,以書易書,一整個超有書卷味!

資深買家陳小姐以過來人經驗建議,有時間的話,不要太急,花點耐心慢慢逛,因為好東西不會早早賣完,有些賣家為了維持人氣,會將好貨輪流分批擺出來。因此逛累時不妨坐下來喝杯咖啡、吃份鬆餅,再繼續第二輪的「尋寶大作戰」。發現好貨、撿到便宜的魔力,保證讓你逛到腰痠腿疼也甘願。

▲西鬧二手市場

地址:康定路19號

電話:2312-3717

網址:taipeicinemarket.blogspot.tw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二月號541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