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外傭寫詩自勉:當真正的英雄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2/02 第89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今日教育新聞
外傭寫詩自勉:當真正的英雄
戲說東南亞 新二代演媽媽故事
善待獨特的美麗 給跨性兒童權利
數位學習 移民署打包資源送偏鄉
扎根部落 大學生以行動實踐理念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外傭寫詩自勉:當真正的英雄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規則綁緊我腳步,眼神盯著我不放……在宮殿有巨高圍牆過日,只有外頭空氣能過窗撫慰我,時間長達3個12月。」1日在台北火車站大廳,穿著印尼紗籠的Umi Sugiharti朗誦著她的得獎詩作〈海外歌唱〉,去年7月自爪哇島泗水來台工作的她,事前完全不知道來台幫傭無法休假,每天日復一日照顧雇主的3個小孩,讓她忍不住寫下這篇詩作。


(上圖)來自印尼的Umi Sugiharti以〈海外歌唱〉獲得「102年度台北市優秀外勞雇主表揚、外勞詩文比賽」詩文組第一名,字裡行間流露出身在台灣的複雜思緒與心境,卻又充滿希望與堅毅的力量。(圖文/姜林佑)


家人跨海祝福 感動淚崩

台北市政府勞動局主辦「102年度台北市優秀外勞雇主表揚、外勞詩文比賽」,1日舉行頒獎典禮,選出詩文組與散文組前3名,以及詩文組9名評審特別獎、4名優勝與散文組兩名優勝,並頒發最佳雇主與外勞各5名。

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特地錄製得獎外勞的家人祝福,有得獎者聽到好久不見的爸爸說:「我們全家都因為你感到驕傲而且感動」而當場落淚。

詩文組第一名得主Umi Sugiharti出國幫傭多年,前後曾在新加坡、香港分別幫傭過2、5年,去年來台後,替雇主照顧3個分別是3歲、2歲、3個月大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只能托給家鄉的老父幫忙照顧。她說,雇主兩夫婦平時很忙,沒辦法讓她休假,若有急事她才能請假,但請假會扣薪水,她已經好幾個月沒休假了。

Umi Sugiharti說,她寫這首詩來鼓勵自己,雖然很累,但為了家人只能繼續努力下去,就像她在詩裡寫的:「我們並不孤獨,靠自己當真正的英雄」。

生活有她 真好

頒獎現場有許多外籍勞工藉由詩作抒發工作辛苦與思鄉心情,也有多位雇主因善待家中外籍幫傭而獲頒優秀雇主。來自屏東的尤牡丹,兩年前聘雇印尼籍的妮雅(Sunian)幫忙照顧因病靠輪椅行動的丈夫,體諒對方和她一樣,來異鄉打拚,讓她每個月有兩天休假,不扣薪水,還會拿3、5百塊讓她零花。


▲被表揚的優秀雇主尤牡丹(中)把SUNIAN(妮雅,右)當成家人一樣對待,尊重SUNIAN的信仰,也鼓勵她休假參與活動。(圖文/姜林佑)


尤牡丹回憶,有一次地震,妮雅大叫一聲,立刻護住她先生的頭,她非常感動。她先生也說:「妮雅就像我們第二個女兒。」平常從外頭回來,妮雅也主動背起不良於行的主人進門,雖然僅3、4步的距離,讓兩老更感窩心。

有睡眠障礙的尤牡丹,以前出門常擔心丈夫在家無人照顧,有了妮雅後,她上醫院做復健不必趕著回家,學會中文的妮雅也逐漸融入台灣生活。尤牡丹說:「她照顧我先生無微不至,非常細心。」眼看契約將屆,兩人打算再延聘1年,希望妮雅能留下。她笑說:「別人會說:『有錢真好。』但我想說:『有妮雅真好。』」


〈海外歌唱〉


像秒針一樣跳動的路程

心裡熱鬧的唱歌

流出思念的詩給我親愛的骨肉

唱著美妙的旋律和著身體的脈動

我的腳步在福爾摩沙


朋友,你知道嗎?

以前...我迷上海外的美麗

看、感覺、呼吸新鮮美景

是我想要的真實故事

然而 現在我心...萎縮

想觸摸海市蜃樓的百葉窗


規則綁緊我腳步

眼神盯著我不放

身體敏捷隨遇而安

在宮殿有巨高圍牆過日

只外面空氣能過窗撫愛我

時間長達3個12月


海外有千同胞

只能知道名字,而不能相見

連他們的消息

就像在稻草堆裡尋找針


朋友,聽呀 我的歌唱!

融入在祈禱和希望

懇求全能上帝

釘堅毅的心在信仰的牆

因抱怨而不自我堡壘

奮鬥總是信念逆轉

我們並不孤獨

靠自己當真正英雄

獻給我國 名譽

 
戲說東南亞 新二代演媽媽故事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一群戴著越南斗笠、穿著傳統服裝的小學生,1日在新移民二代培力營發表會,演出一段到越南旅行的戲劇,早上吃越南河粉和鴨仔蛋、過年吃正方形的越南粽,下午茶喝全世界第二大出產量的越南咖啡。伊甸基金會第4年舉辦新移民二代培力營,讓台灣的新移民之子更了解媽媽的母國文化。

伊甸基金會自99年開始舉辦「新移民二代多元智慧培力營」,以戲劇、繪畫、攝影活動,融入越南、泰國文化。今年與如果兒童劇團合作,教導成員自編自導自演。發表會上,來自新北市與台北市的新移民二代,便演出越南、泰國、美國等地文化戲劇。

上台反串瑪麗蓮夢露的吳陳傑,自99年參加培力營,也和媽媽一起參加伊甸提供的越南語會話課。爸爸吳春涼特地到現場看他演出,吳春涼說,自己學歷不高,希望孩子能多參加活動,了解媽媽的文化。16年前,吳春涼去越南旅遊時,結識旅社老闆娘的妹妹,體諒妻子自異鄉嫁來台灣,全家跟著妻子回過娘家6、7次。吳春涼說,兒子才7個月大、尚在襁褓就去過越南,現在高一的他也能講簡單越南語。他認為,讓兒子了解媽媽的文化是很重要的事,不論伊甸的活動再遠,他都會送兒子到場參加。

同樣從99年就參加培力營的柯霈彤,在媽媽鼓勵下已連續參加4年,她說,媽媽是廣東省人,平常不但教她說粵語,也希望她多了解別國文化。她曾嚐過越南鴨仔蛋,現在已國一的她,相較班上其他同學,對東南亞文化了解更多。她說,不論是地理或歷史科,要學到東南亞得等到國三,她先學會了就可以向班上同學炫耀。

伊甸基金會新移民家庭成長中心為新移民家庭提供親子律動、越南語教學課程。組長朱雅萍說,新移民家庭通常經濟較弱勢,家長忙著賺錢,難免疏忽親子關係。一年一次的培力營,除了戲劇活動,也會不定期帶著成員到伊甸「愛的養護中心」、宜蘭教養院,以公益服務概念協助餵食或與住民互動,讓成員懂得付出也懂得回饋。


(圖說)「新移民二代多元智慧培力營」成果展每年都有反串劇情,由青春期學員演出「美國之旅」逗趣橋段,今年反串角色是瑪麗蓮夢露,引得現場孩子大笑。(圖文/姜林佑)

 
善待獨特的美麗 給跨性兒童權利

【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6年前嘉碧(Gabi)出生時,是位生理男性的孩子。但她總是穿得像公主一樣,留著長髮、戴著項鍊,每個看到她的人,都以為她是個小女孩。

生來如此的性別認同

根據《媒體交流服務社》報導,「他們不是被鎖在錯誤的身體中;他們只是一群兒童,生來就擁有與認同性別不同的性器官。」嘉碧的母親桑傑士(Pilar S nchez)在她們位於西班牙南部馬拉加市(M laga)的住家接受訪問時表示。

嘉碧和她8歲及13歲的兩個哥哥上同一所學校。從今年9月起,嘉碧嶄新的綠色制服裙就一直掛在衣櫥裡沒有拿出來穿。學校不准她穿女裝,這違反了安達魯西亞地區的法律。

嘉碧的母親以及另外2名同樣就讀馬拉加市學校、分別為8和9歲跨性別兒童的家長,要求安達魯西亞政府確保他們的子女在課堂上能使用他們目前選擇的姓名,也就是反映出這些兒童性別認同的姓名。他們也要求校方准許子女穿著他們認同性別的制服和其他服飾到校;此外,也要求校方讓他們的子女使用讓他們感到安心的洗手間。政府同意了。

雖然有兩所學校否決了對跨性別學生有利的政府裁決,但嘉碧所就讀的學校並不在其中。

然而,嘉碧學校裡有近百名家長組成團體發表聲明,指稱政府的決定「專斷無理」,認為此裁決「並未考量這會對其他學生正常的社會及心理發展造成何種負面影響」。

偏見確實存在 做自己好難

「跨性別兒童的存在被偏見所掩蓋。」桑傑士表示。她說,她活在「夢魘」當中,原因是她「被學校當做白癡,就因為她全心想要讓她的孩子開心」。

「他們有開心過日子的權利,他們有權做自己。」安達魯西亞跨性別協會主席康伯雷(Mar Cambroll )日前在一場於馬拉加舉辦的反對歧視跨性別者及仇恨犯罪活動中表示:「不讓他們擁有這項權利是件殘酷的事,這是一種犯罪。」

法律應超越意識形態和宗教

「在世俗化的國家中,法律和法條應該要超越意識形態和宗教。」康伯雷表示,指的是嘉碧學校所採取的立場。她所就讀的學校由天主教組織所經營,部分經費來自政府。西班牙憲法第14條保障了性別平等和不得歧視的原則。

9歲大的卡羅斯(Carlos Mart n)留著短髮,皮膚曬得像橄欖一樣深。他說,他很高興能轉到馬拉加的新學校就讀。在那裡,他可以依照著自己的心願被當男生看待,儘管他出生時是個女孩。

「他們從我兒子7歲開始,就一直對他很壞。」他的母親賈西亞(Mar a Gracia Garc a)這樣形容他之前就讀的學校。那裡形同「地獄」,卡羅斯被嘲笑、霸凌,還有人罵他是「變裝癖」。

歧視影響孩子受教權

對於如何對待跨性別兒童,西班牙學校並沒有統一標準。

「這些兒童會做惡夢、有注意力集中問題、不想上學。」康伯雷表示:「以他們所認同的性別來對待他們,能幫助他們找回歡笑。」她表示,性別認同「是一種與生俱來、不會改變的感受,在2歲到5歲間就固定了」。

維特(Eva Witt)的兒子大衛(David)8年前出生時是一位生理女性。維特表示,兒童「從能夠開始自我表達後,就持續確立他們的性別認同。他們的自畫像會畫他們自我認同的性別,在遊戲中也以此自我定義。」

6歲時,大衛取得了寫著他男性姓名的身分證;維特解釋,截至目前為止,西班牙有3名跨性別少數取得更改性別後的身分證。維特領導了Chrysalis協會,該協會代表了西班牙50個擁有跨性別子女的家庭。

而在此議題上,阿根廷則更為進步。

6歲大的露安娜(Luana)與她的雙胞胎兄弟一樣是生理男性,但她現在擁有一張標記著她女性認同的身分證;此外,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註記也修改為她所認同的性別。

不是病 是以不同方式建立自我

對她的家庭來說,她的性別認同之路曾帶給全家很大的創傷,她不願透露姓氏的母親嘉伯瑞拉(Gabriela)還曾帶露安娜去看醫生和心理醫生。她說整個過程很痛苦,但她也表示,她女兒現在很開心。露安娜的心理醫生帕文(Valeria Pav n)表示:「她沒有任何疾病或缺失,只是以不同方式建立起自我性別認同。」

根據阿根廷同志協會,露安娜的案例是第一次有國家介入,認證年紀這麼小的跨性別兒童的性別認同,且不需法庭裁決。

「突然間你什麼都明白了,所有的線索都兜在一塊了。」西班牙東北部亞拉崗(Arag n)地區的一名母親表示。她的9歲大女兒是一名生理男性。「你了解到,自己過去並沒有讓女兒做她自己。」自從她的女性性別受到認可之後,「她非常開心」,想要留長髮、穿洋裝出門。

但是,受訪的家庭都無法停止思考前方還會有那些阻礙;他們都擔心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在西班牙,變性手術要到成年後方可進行。

維特解釋,或許可以使用賀爾蒙療法,幫助跨性別兒童進入青春期時的痛苦;有些跨性別青少年則會「綑紮胸部」,把生理上的改變藏起來。

 
數位學習 移民署打包資源送偏鄉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一年一度移民節,台北市政府和內政部1日在228和平紀念公園舉辦嘉年華。為了縮短新住民的數位落差,內政部移民署推動「新住民資訊素養教育計畫」,期盼透過免費電腦課程及行動學習車巡迴偏鄉,幫助新住民學習電腦。


(上圖)泰國新住民劉蘭盼(右)來台生活已12年,她育有3名子女,希望能透過移民署的電腦課程習得基本的文書能力來改善求職上的困境。(圖文/楊子磊)


台灣新住民人口高達48萬人,聯合國自2000年起,將國際移民日訂於12月18日,台灣在2011年跟進,舉辦移民節活動,今年是第3屆。

學習機動性高

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新住民是台灣第五大族群,尤其2030年,25歲的台灣人將有13.5%為新住民二代,幫助新住民融入台灣社會、建立自信及認同母國文化,刻不容緩。

移民署今年推出「新住民資訊素養教育計畫」,打造2部「行動小胖卡」貨車以及4部一般小客車樣貌的「行動學習車」。「行動小胖卡」備有桌椅、無線網路基地台、完整電腦設備,教學軟體包含了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泰國、英文、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7種語言,屬於機動性的電腦教室;「行動學習車」需與在地鄰里辦公室或NGO會議室結合。

每輛車將配備1位巨匠電腦講師和1位新住民助教,課程設計以基礎電腦操作和生活應用為主,包括中文輸入、E-mail、Skype、Word文書處理軟體。

今年甫獲十大傑出女青年的林麗蟬是柬埔寨新住民,來台約16年的她,說得一口流利中文,她坦言,中文輸入對來台多年的新移民很困難,尤其她住彰化,地處偏鄉,接觸電腦的機會很少。2個孩子都在讀國三,許多學校報告都需要電腦才能完成,她認為,移民署提供的課程有助於她和孩子討論功課、聯繫娘家,溝通將更便利。


▲獲得2013年十大傑出女青年的柬埔寨新移民林麗蟬表示,移民署提供的電腦課程能夠幫助缺乏數位資源的偏鄉孩子。(圖文/楊子磊)


增進就業技能

來台12年的泰國新住民劉蘭盼,住在北投,因為語言隔閡,找工作時常碰壁,後來先生過世,她一手帶大3個孩子和侍奉公婆,曾想過回泰國,因為孩子已熟悉台灣文化和語言,使她陷入兩難,她目前靠低收入戶補助和家庭手工維生。她覺得,多國語言的電腦教學對她幫助很大。

今年31歲的陳彩紅,從中國嫁來台灣6年,大專念設計系的她,婚後找工作四處碰壁,許多公司都礙於沒有身分證及意識型態而不錄用她。後來透過台北市就業中心介紹,她得到出版社執行編輯的工作。她已經會使用AI和Photoshop繪圖軟體,但該項課程還提供Excel文書處理教學,是很好的再進修機會。


▲內政部移民署推動「新住民資訊素養教育計畫」,提供免費電腦課程與行動學習車巡迴偏鄉的方式提供基礎電腦技能教學,期望能縮短新住民的數位落差。(圖文/楊子磊)

 
扎根部落 大學生以行動實踐理念

【記者廖雲章台北報導】寒流來襲的周末下午,新店中正國宅地下室傳出悠揚的音樂與歡呼,一群年紀從幼稚園到國中的阿美族孩子熱情跳著迎賓舞,在水泥叢林中,唱出原鄉之聲,展現對文化的渴慕與認同。

(上圖)11月30日「扎根部落 用力呼吸」原住民族主體發聲與數位匯流培訓營的成果發表會,中正國宅的原住民孩子們以自己編排的舞蹈帶來開場表演。(圖文/楊子磊)

「即使在中正國宅這樣的水泥建築裡,大家都能努力扎根,傳承母語與文化,年輕人不能只有熱情,更需要鍛鍊意志,撐到最後一刻。」夏曉鵑勉勵學生,熱情必須以行動實踐。

世新大學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暨發展中心11月30日舉辦「原住民族主體發聲與數位匯流培訓營的金根獎暨成果發表會」,中心主任夏曉鵑表示,選在中正國宅發表,別具意義,學生走入部落、培養關係,發現問題並試圖與族人一起合作,透過各種媒介形式,將在地聲音擴散出去,實踐原住民傳播權。

獲得優選的寒溪小隊拍攝紀錄片、訪問耆老,了解寒溪的泰雅族語與其他部落不同,參雜許多日語詞彙,原來是受日治殖民政府的教育政策影響。

另一組優選作品也是紀錄片,訪談中正國宅的長輩,了解從民國84年開始,新店溪畔的幾個都市原住民部落,因道路建設而被迫遷居國宅,在都市重建大樓化的原民文化與生活。

得到佳作的那瑪夏小組以「大手牽小手 繪出心中的Kanakanavu」為主題,帶領部落青少年從自己的眼光探索生活角落、撿拾花草果實,繪製部落地圖,進而了解青少年的想法,在互動中彼此陪伴。

新北市溪州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慶豐肯定學生的表現:「我捨不得給學生評分,因為他們都在傳承文化。」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總幹事宋聖君說,雖然學生分分合合,對議題有不同意見,卻認真看待工作,做出讓部落感動的作品。

新北市新店區副總頭目林金泡期許「學生變學者」,更成熟有力為原民發聲。中正國宅社發協會理事長張秀妹謙虛地說:「社區不完美,希望透過學生的報導,讓社區未來發展得更好。」

其實,扎根的力量,不只呈現在大學生的作品上,一整天參與金根獎頒獎典禮的蔡承勳,是開幕迎賓舞的舞者與編舞老師,他今年只有13歲。

就讀新店五峰國中七年級的他自我介紹時說:「我的功課不好,但是文化很好!」從小熱愛原住民文化,他喜歡唱歌跳舞,也常在母語比賽得獎,對文化滿腔熱血,卻受限於上學時間太長、課後還要補習,他很憂心:「如果我一直要追求成績,那文化怎麼辦?我不喜歡未來只能在博物館裡看見文化。」

培訓營開始於7月至11月,中心培訓原民大學生的田野調查能力與傳播技能,連結基層組織,以部落觀點紀錄與報導,合作單位包括新北市溪州阿美族文化永續發展協會、宜蘭縣崗給原民永續發展協會、新竹前山比麟部落、高雄那瑪夏鄉達卡努瓦部落工作站與新北市新店區中正國宅。

(上圖)新北市新店區副總頭目林金泡表示,許多年輕人願意走入部落踏訪是好現象,他期待這些年輕人持續提升自己的專業,未來在文化的傳承上有所貢獻。(圖文/楊子磊)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台灣立報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