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北市有2個單位歡度100周年,一為台北市立動物園,二為華山文創園區。
華山園區的歷史,得從1914年成立的「方釀社」算起。二次大戰結束後,被台灣省菸酒專賣局接收,更名為台北第一酒廠,1987年酒廠遷移,此後閒置長達10餘年。
1999年,舊廠址改名為「華山藝文特區」,提供國內藝文創作者一個展示、表演、交流的空間。後來陸續委託給數個單位經營,但績效不彰爭議不斷,直到2007年經營權移交給遠流出版社轉投資的台灣文創發展公司,才逐漸步上軌道,正式定名為「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從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
台灣文創發展公司接手之初,外界頗不看好,但營運卻有如倒吃甘蔗般漸入佳境,去年華山園區總營業額突破16億元,參訪者超過200萬人次。前幾年園區內的餐廳門可羅雀,現在每逢節慶假日,如果不提前預約,根本一位難求。
如今,華山園區已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文化勝地,不只吸引國內藝文愛好者,也常見到香港、中國、日本遊客的身影。甚至成為情侶拍結婚照的新興景點,每年到此取景的準夫妻超過300對,早已洗刷破爛舊廠、深夜鬼城的惡名!
無前例可循 只能自行摸索
台灣文創發展公司活動企劃部總監林羽婕表示,由於國內外並無類似的先例,一路走來只能靠著自行摸索,內部也曾有過無數爭辯。原因在於,華山園區「官有民營」的型態相當奇特,迥異於其他國家自發形成的藝術聚落,像是紐約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因此,台灣文創發展公司只能不斷摸索嘗試,期能兼顧藝術本質與營運盈虧。
華山園區能有今日的成績,並非一蹴可幾,靠著一檔接一檔精彩的展覽、表演、講座等活動,所積累的人氣與能量,才吸引諸多店家、餐廳、藝廊、文創產品商店前來進駐,包括藝人周杰倫也在此開設餐廳。林羽婕感到很驕傲的是,現在展覽、表演、講座等各式活動完全滿檔,品牌廠商的活動亦絡繹不絕,園區營收持續向上攀高。
付費看展演 養活藝文團體
「光是我們台灣文創發展公司,就有約50名員工,整個華山園區各單位聘僱的員工超過數百人。」林羽婕說,華山園區證明了,文創確實是一個充滿潛力與商機的產業,而逆轉勝的關鍵就在於,「台灣民眾的文化水準大幅提升,開始願意付費參與藝文活動!」
華山園區展覽、表演門票,一般票為280元、學生票250元、公益優待票(老人、兒童與身心障礙者)200元,比國家音樂廳、戲劇院的票價便宜不少。林羽婕分析,以往國人只想看免費的展覽表演,藝文團體被迫仰賴政府補助;華山園區成立後,讓眾多藝文團體得以自力更生,創作更多優質的展覽與表演。
從藝術到商業 都能兼容並蓄
「各種不同型態的藝文活動,華山園區無所偏愛,15種文創次產業,從最前衛、最實驗性、最學術性的活動,到商業性質的展覽與表演,在此都看得到。」林羽婕肯定地說,華山園區帶動了全體文創產業向上提升,無論是規模、營收、從業人數,都遠勝過昔日,影響非常深遠。
目前華山園區除了展覽、表演、講座,也播放電影,還有藝術市集、私塾與學堂,以及畫展、雕刻展、裝置藝術等,成為適合闔家蒞臨的熱門景點。許多人到此造訪,有時不是為了參與藝文活動,只是單純散步、用餐、與親友聊天,享受優雅恬靜的氣氛,乘興而來、盡興而返。
為藝文新生代 架設求職平台
華山園區的成功,掀起閒置空間改造為藝文空間的浪潮;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中20號倉庫、嘉義市鐵道藝術村、高雄衛武營與駁二藝術村等藝術村落,無不欣欣向榮,且各具特色。林羽婕認為,文創園區有多元的成功方式,不存在何種模式較為優越的爭議;每個不同的城市,皆可採取適合當地的方式。
林羽婕坦承,華山園區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但背負的期待也更重;而最大的挑戰,莫過於人才的培育與養成。
華山園區不只是藝壇新秀尋求經紀約的最佳舞台,同時也為藝文團體徵才、藝術設計系學生求職,架起新的平台。林羽婕表示,不久前在華山舉辦文創產業就業博覽會,邀請18所大專院校的藝術設計系畢業生參與,無須四處投寄履歷,就能得到面試機會。若新生代想從事藝術創作,華山園區亦提供初試啼聲、尋找伯樂的機會。
文藝青年在業界適應不良
「來我們公司應徵的人,幾乎清一色都是文藝青年。」林羽婕指出,文化創意產業崛起後,提供文藝青年更多適才適所的工作機會,但他們獲得聘任後,卻不見得能順利適應。有些人本身熱衷於創作,上班時無法專心任事;有些人則是把工作想像得過於美好、偉大,就職後才發現,每日得忙碌於各種雜事、瑣事。
比起其他產業,文創業界都是小型企業。在台灣文創發展公司,舉凡企劃撰寫、聯繫藝文團體、活動執行與善後,幾乎所有職員都得參與,還得肩負修電燈、搬桌椅、維持園區清潔等庶務。更累人的是,必須服務入園的民眾,回答民眾的大小問題,包括票券遺失或損毀、兒童協尋、詢問場館位置等。
雖然如此,但許多文藝青年在前來應徵時,根本不曾意識到「文創產業也是服務業的一環,從業者必須有服務精神。」林羽婕指出,許多適應不良的新進員工,並不是因為從事文創仍得考量成本效益,而是發現自己身在服務業,待人處事都得圓融,不能有太多「藝術家性格」。
在藝術團體實習 應徵時可加分
從職務別來看,台灣文創發展公司招募的新進人員,主要為1.活動企劃、2.藝術行政、3.電子商務人員。林羽婕表示,科系方面並無特殊限制,但應徵者若有在藝術團體實習的經驗,將可大大加分。公司裡面雖然女性員工較多,但男性有日益增多的趨勢。
其中以電子商務人員來說,最好有電子商務的相關經驗。台灣文創發展公司成立了「藝集棒福利網」,主力業務不是販賣文創產品,而是幫助無力建置網路的藝文團體賣票,主要鎖定企業界的福委會,推展團體訂票,不過亦開放個人會員。
讓藝文界與企業有共通語言
至於活動企劃人員、藝術行政人員,同樣也得在舉辦藝文活動時,設法爭取企業贊助的機會。林羽婕強調,想在文創產業向上發展,不只要熟悉國際文創產業趨勢、對國內藝文團體動態瞭若指掌,還要能適時引入企業力量,扮演藝文團體與企業的中間人。
「藝文團體和企業彼此不夠瞭解,甚至往往有諸多誤解。」林羽婕表示,台灣文創發展公司期許活動企劃人員、藝術行政人員,能夠熟悉藝文團體、企業的生態和語言,穿針引線扮演稱職的「翻譯」,讓雙方溝通無礙,彼此都感到自在、受尊重,而非只是做條件交換。
台灣經驗複製到中國市場
林羽婕透露,華山園區的經營模式,吸引中國許多文化單位前來取經,態度頗為積極。未來除了引進更多企業資源外,台灣文創發展公司有意複製、擴散華山園區的營運經驗,在台灣找尋其他合適的新地點,且不排除前往中國拓點,目前已進入財務試算階段。
「在中國,最有可能的據點所在地,應當是北京、上海、深圳這3個城市。」林羽婕解釋,台灣文創發展公司如果到中國拓點,並非從零開始,而是接手原本經營不善的文創園區,引進華山園區的營運經驗。
「這也意味著,放眼台灣文創產業未來,亟需開拓中國市場的人才。」不過,中國文創園區的面積,遠比7.21公頃的華山園區大上好幾倍,管理上將是一大挑戰。
文創產業強調在地化,台灣業者插旗中國,並無法全盤移植台灣經驗。就像餐飲業進軍他鄉,口味也得有所調整,才能順利開拓市場。林羽婕認為,撇開政治干預不談,中國的藝文創作其實比台灣更前衛,也更有勇氣去挑戰禁忌,但欠缺的是不知如何將藝術與生活結合,這正是台灣文創業的最佳切入點。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六月號(454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