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九合一選舉的口號是:「從地方贏回台灣。」就選情走勢看,民進黨有可能贏得這次「地方」選舉,但接下來民進黨究竟將「贏回」台灣,或「輸掉」台灣,卻尚待下回分解。民進黨所謂「贏回台灣」,是指若贏得此次九合一選舉,泛綠陣營在全國總得票數可能上升,即可為二○一六總統大選奠定勝選的條件,重返執政。不過,民進黨就算「贏回」二○一六總統大選,就等同於「贏回台灣」嗎?或就等同於「台灣贏了」嗎?
「從地方贏回台灣」,其實不是一個新說法。廿世紀九○年代,民進黨即有「地方包圍中央」的提法。後來,陳水扁因國民黨分裂而贏得了兩千年總統大選,但事後發展卻未「贏回台灣」,而是幾乎「輸掉」了台灣。可見,即使未贏得「地方」,也可能贏得中央執政權;但贏得中央執政權,卻未必能「贏回台灣」。
陳水扁上任就宣示「四不一沒有」,遙祭黃陵,甚至在外賓面前宣示接受「九二共識」,但次日卻被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所否決。此後,扁政府即面臨北京「聽其言/觀其行」的對待,最後陳水扁又折返了「正名制憲」、「入聯公投」的爭議路線,而使兩岸關係及台美關係均陷於嚴重紛擾與緊張。可見,若要「贏回台灣」,只是贏得「地方」是不夠的;若在國際及兩岸路線上失敗,那就無可能「贏回台灣」,而可能「輸掉台灣」。
此次九合一選舉的選情極冷,大氣候陷於十二年國教、食安問題、太陽花世代剝奪等議題中,小氣候則陷於「一個洞」及「一顆番薯」等瑣碎口角中,而幾乎完全不見全球化運籌及兩岸深水區等全局議題。這樣的氛圍,或許有利民進黨贏得九合一選舉;但若贏了九合一,竟在全局因應失敗,極可能「輸掉台灣」。
此次九合一選舉顯現的台灣危機有二:一、政治領袖人才的斷層;二、全局議題的消失。先言領袖人才的斷層:政壇的惡劣風氣,非但使政務官覓才不易,在選舉體制中的人物也一蟹不如一蟹。例如,台北市長原是總統候選人的先修班,但台北市的連柯之爭卻已形同鬧劇。若非人民對藍綠兩黨皆感失望,而兩黨的後繼人才枯竭,則豈會出現連勝文與柯文哲?而新北市及桃園市國民黨占上風,高雄市及台南市民進黨躺著選,也顯示兩黨的人才競爭已現疲態,後繼乏人。就全局看,此次選舉除了幾位優勢一面倒的明星級連任者外,新人的水準幾皆不如前輩,看不出具未來領袖氣質的人物。這顯示台灣的政壇已經失去領袖人才的造血機能,優秀菁英不屑選舉,選舉氛圍亦不容優秀菁英存活,遂成觸目皆見廖化作先鋒,已是劣幣逐良幣之局。
至於全局議題的消失:人才凋零,亦使選舉議題瑣碎化。當今台灣面對兩大全局難題:一是全球化進程,二是兩岸深水區;而這兩個難題如麻花般地相互纏繞。民進黨因九合一地方選舉而卡住了服貿協議及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並已影響貨貿協議及兩岸互設辦事處等之推進;如此,卻謂將加入TPP及RCEP,且要「贏回台灣」,豈非自相矛盾?此時,全民幾已陷入遺忘「全球化/兩岸深水區」兩大全局議題之境地,在此種氛圍下,民進黨卻揚言「從地方贏回台灣」,豈非形同夢囈?
在這場選舉中,台灣的全局及未來已遭遺忘,而前述的兩大議題卻仍繼續在惡化之中。如前舉麻花之喻,兩岸深水區的徵候已現,因此亦難支撐台灣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即使馬政府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也出現了難以為繼的態勢。最近,大陸方面出現「馬政府誤判形勢,以硬碰硬、『抗中』到底、向綠靠攏,乃至藍綠合流」之類的評論。倘若中共如此評價馬政府,則將如何對待「反九二共識/維持台獨黨綱/破壞兩岸協議」的民進黨若重返執政?此時中共對馬政府加碼施壓,未來勢將加倍用以挾持可能重返執政的民進黨,則民進黨將如何「從地方贏回台灣」?
民進黨必須戒慎恐懼,勿在此次「遺忘全局的地方選舉」以為可奠基重返中央執政之時,竟然成為民進黨「輸掉台灣」之日。畢竟,民進黨曾在中央執政八年,卻險些「輸掉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