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台諜案」是對張顯耀案的回馬槍?


如何讓學英文變得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快跟著【海洋首都中英文雙月刊】,一邊暢遊高雄一邊輕鬆學英文!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0/29 第33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被消費毀了」
聯合報社論 「台諜案」是對張顯耀案的回馬槍?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四中全會的政經解析
聯合晚報社論 烏克蘭親歐之路不好走
全球股市低波動時代告終
民意論壇 去梯言/王品要想清楚
前瞻的學生輔導法 還是跛腳
陸控台諜/被策反? 陸生兩岸不是人
多些輔導 就少些鄭捷
王品該賠償 於法有據
陸控台諜/堵「民國熱」 動搖互信基礎
對中央猛打 對屏縣府…
這樣防疫? 防護衣SARS…3層、伊波拉…1層
提倡醫學人文 國文卻被「滅頂」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被消費毀了」
黑白集/聯合報
雲門在北京演出,林懷民感慨大陸觀眾素質「三級跳」,台灣卻栽在劣油風波裡拔不出來,人心、價值觀、道德感、行動力都沒了。他憂心的是台灣「被消費毀了」,知識階層在消失,沒有人關心文化,大家只求能生存就好,這是個可怕的泥淖。

從文化的角度看假油風暴,確實讓人備感沉痛。大企業為了逐利不惜出賣靈魂,小市民則在浮沉不定的商品風潮中,淪為只求在飲食和消費中追逐「小確幸」的弄潮兒。而「供者狡詐,需者易欺」的淺薄消費文化,卻撐不住台灣人「以食為天」的寄望,最後人人都成了受害者。

一轉眼,這波黑心油風波已延燒了兩個月,有兩百多家廠商受到衝擊,十一個國家拒絕我食品進口,直接經濟損失達一百多億元。然而,在召開過兩次「國安級」的食安會議後,我們尚未看到政府提出「災後重建」的計畫或時間表;難道說,政府打算讓這種每天宣布一波商品下架的日子延續下去,等著人心的悲涼自動「沉底」?

所謂「災後重建」,簡言之,就是政府不能耽溺於查緝和下架,而必須提出積極手段來止血療傷,讓社會從揮之不去的躁鬱中喘一口氣。在行政層面,要建立安全有效的食品管理制度,重建民眾信任;在民事層面,需將企業禍首和受株連者的界線釐清,並協助受害者求償;在觀念層面,則應趁機向民眾和業者宣導食品安全知識,減少加工,減少外食,聰明消費。

林懷民所謂「台灣被消費文化毀了」,其實指的不只是這場油風暴,還包括近年民眾不關心國家大事、不重視社會文化、懶得深度思辨的風氣,大家以美食、消費和購物填滿生活為已足。也因為缺乏深層關切,一陣食安風暴就吹得台灣七倒八歪。

   
聯合報社論
「台諜案」是對張顯耀案的回馬槍?
社論/聯合報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近日披露,台灣情報機構利誘在台求學的陸生,以有償方式索取大陸涉密資料;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接著發表聲明,譴責這種策反手段干擾兩岸教育交流,並要求立即停止此類行為。儘管我政府部門駁斥這項說法,並強調絕未在校園進行情報工作;無論如何,這項指控恐將為兩岸近期以來的溝通障礙再添一道心結。

觀察這次中共發布「台諜策反陸生」案之操作,手法頗有突襲的意味。尤其,《環球時報》在版面上大剌剌直接刊出三名其所謂「台灣間諜」的照片,姓名、個資和活動地點一應俱全,目的就在顯示對岸已經掌握具體證據,沒有狡賴餘地。隨即,再由國台辦接手譴責,拉高姿勢,做足「小題大作」的警告意味。

乍聞此案,最令人困惑的一點是:來台求學陸生不過是「學生」身分,有什麼管道取得機密資料?就算有人能取得某些文件,也不大可能是等級很高的機密;那樣的話,又有什麼吸收或策反之價值?若如該報導所言,「台諜」要求對方回到大陸後必須報考黨政機關,以便取得情報;這種對難以預知之未來的投資,未免準確性太差而難有斬獲。

無論如何,政府正在考慮放寬陸生健保歧視待遇之際,中共突然掀出「台諜吸收陸生」事件,給了馬政府一個大大的難堪;此一舉措,除了如國防部所說是意圖「分化」台灣社會,或如輿論指稱的「做賊的喊抓賊」外,可能有幾層意義值得探討。

首先,中共宣示自己的反情報能力,也是對先前張顯耀洩密案的一記回馬槍。八月間張顯耀洩密案一度沸沸揚揚,甚至被上綱為「共諜案」,當時北京即指洩密和共諜之說都是「子虛烏有」,但並未對此大作文章。張顯耀案已進入司法調查,至今未傳出進一步發展;但上周國安會祕書長金溥聰赴立院備詢談及此案,言下透露此案可能是「美方」提供之線索,或許因此刺激北京採取反擊,展現自己的情報戰果。

第二,隔山打牛,警告台灣情報部門,同時給在台陸生當頭棒喝。近年陸生來台人數大增,有些已陸續返回大陸,北京對他們在社會上可能產生的影響其實十分在意。儘管大陸近年經濟與軍事實力日益強大,但民間對「不公」與「不均」的質疑也同步升溫;而「民國範兒」在知識界的盛行,顯示人民逐漸富裕之後對民主也產生渴望。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對於陸生來台留學其實有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希望拉近兩岸年輕人,增進台灣對「中國」符號的認同;一方面又擔憂青年學子在台耳濡目染,逐漸認同民主制度,從而質疑共黨的「偉大、光榮、正確」。因此,這次「台諜案」,除了威懾馬政府,更是對來台陸生提出警告,希望他們節制言行。

第三,對於兩岸關係陷於膠滯的強力對應:情報是「無聲的戰爭」,此次中共掌握我方情報人員的詳細資訊,就專業觀點,應該是要繼續「養案」,讓我方不斷「失血」而不自知;而北京卻大張旗鼓公開消息,使得我方有機會「堵漏」,甚至揪出對方埋伏的情報網。如此違反情戰常識的作為,應不只是為了炫耀一時宣傳,而是北京有更大的政治盤算,即使犧牲情報利益也在所不惜。其中,諸如馬總統在國慶呼籲大陸走向民主憲政,台灣民眾對香港占中運動的支持,可能都是原因之一。

情報是「兵不厭詐」的工作,我方情報人員結交大陸留學生,一定曉得眾多陸生之中可能有潛伏之「細胞」,因此工作上絕不該貿然使用真名。但這次,三名軍情局人員卻被對岸公開「起底」,顯示情報系統遭到反滲透,工作人員的個資外流,何止顏面無光。尤其,當兩岸交流已經進入全面階段,陸客一年來台四百萬人次,情報工作有沒有必要做到大學校園裡面去,值得商榷。

這次中共以「台諜案」回敬我方的張顯耀「共諜案」,是否意味兩岸之間的關係將進一步滑落,尚難斷言。如果兩岸對張顯耀的洩密案能以「小波瀾」視之,「吸收陸生」案之嚴重性應更次一層,自不致演成大波濤。只是,在「台諜」對「共諜」的氣氛下,兩岸短期內氣氛將難望祥和。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四中全會的政經解析
社論/經濟日報
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日前在北京落幕,一如外界預期,會後立即公布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文件。分析家指出,此項綱領性文件展現大陸政府堅定全面推進法治的決心,將作為今後落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國夢」的施政準則,其對大陸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勢必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後續發展備受關注。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本質上是屬政治/行政的範疇,重點在於司法體制改革和反腐敗制度化。中共試圖透過強化法治,一方面破除部門保護主義,限制公部門尤其政法部門權力過度膨脹,另一方面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削弱地方政府對司法程序的影響力,以提升政府整體治理能力。這些法治建設部署,儘管與經濟改革和民生議題不直接相關,但由於法治規範政府行為及行政權力,有助於從制度上預防和消除公務員的道德風險,以及權錢交易的腐敗現象,進一步影響市場經濟有序與有效發展,對經濟改革和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30多年,大陸經濟快速崛起,成就傲視全球。然而,在亮麗的經濟表現之外,背後也累積存在許多嚴重的問題,譬如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風險、影子銀行風險、民營經濟發展受限、創新能力不足等,這些問題大都與政府過多的行政干預、貪腐行為,以及企業無法公平競爭等法治缺失有關。由於法治薄弱,難以對不斷擴張的政府權力形成有效約束,行政干預經濟、設租尋租等行為非常普遍,衍生嚴重的經濟失衡和失序問題;尤其對智財權在內等產權保護不力,影響公平競爭,甚至挫傷企業創新意願。顯然,法制不健全,已成為制約大陸經濟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大陸高層高調推進法治,其實也有迫切的經濟意圖。

「依法治國」施政的核心,就經濟上的意義而言,在於重構公權力,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為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倡議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作用能夠更好的發揮」等,提供制度保障。美國彭博社曾報導指出,大陸目前高舉法治、大力反腐,通過改革及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將給其GDP帶來0.1到0.5個百分點的成長。

強化法治市場經濟,用法治界定政府職能與市場作用,或將為企業營造更加透明、公正的市場環境,對於民間投資活動產生激勵作用,尤其對民營經濟和外商投資企業發展更有利;此外,產權等方面的法治建設,明確的權利界定,或將對企業創新活力注入強心劑。

其次,厲行法治,有助於排除改革重組中既得利益集團的干擾,以及避免地方政府濫用權力,導致資源錯誤配置;此外,對於進一步推動經濟體制改革,降低企業經營環境不確定性和經營成本,以及激勵民間資本投入,或將產生具體效益。

第三,反腐制度化,將使政府權力在法治下運行,政府對經濟活動不當的行政干預可望減少,將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公平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為了強化市場監管,大陸政府後續施政,有關市場監管、期貨、互聯網領域、房產稅等方面的立法有望加快;另外,預算法、消費稅法、勞動合同法、證券法、土地管理法、行政許可法等現行法律的進一步修訂,可望加速進行。不過,為提升執法效率,大陸政府必須確立市場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同時也必須嚴格規範市場監管程序,以法律制約監管權力,為媒體參與市場監管提供法律依據,避免政府假借「依法治國」名義,製造新的濫權。

中共強推「全面依法治國」,各界寄予厚望,但也有許多評論偏向保留。有專家認為,即使會議提出完整的規劃,但它並不意味相關的配套改革可順利進行。例如,有關司法制度去地方化改革中,如何協調法院、檢察院與地方黨委、政府的關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與調適。此外,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法治觀念薄弱、法治能力不足,尤其公共權力沒有受到憲法的有效約束,是今後推動法治建設的最大制約因素,由此看來,「依法治國」之路還有很多障礙需要克服。

   
聯合晚報社論
烏克蘭親歐之路不好走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烏克蘭26日舉行國會選舉,從目前開票情況來看,親歐政黨確定獲得壓倒性勝利,現任總統波洛申科未來可望共組親歐聯盟,這表示,烏克蘭和俄羅斯將漸行漸遠,烏克蘭今後將更親歐,最終加入歐盟。

但烏克蘭的這條疏俄親歐之路肯定不好走。

從地緣政治來看,烏克蘭處於歐亞大陸中間,是俄國的基地,也是屏障。黑海長期駐紮著有「俄國海軍之母」稱號的黑海艦隊,更是俄國南進的跳板。隨著波羅的海三小國加入北約,俄國總統普亭將歐盟東進視為北約拓展軍事力量的手段,倘若烏克蘭真倒向歐洲,失去這塊最後屏障的俄國,將被迫直接面對北約的挑戰。

就經濟而言,烏克蘭與俄羅斯結盟已有三百多年之久,雖然烏克蘭已脫離俄國獨立,但兩個民族在經濟、政治和文化各方面仍然密不可分。俄國是烏克蘭主要的能源供應國和商品銷售市場,烏克蘭在經濟發展上依賴俄國極深,俄國只要中止對烏克蘭的天然氣輸送,烏克蘭企業就會被迫停工,對烏克蘭的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烏克蘭目前積欠俄國15億美元的天然氣債務,美國曾宣稱要協助解決,但根本無力解決,而若處理失當,甚至可能觸怒普亭,造成不可收拾的結果。

童話故事中,賣火柴的女孩在寒冬中擦亮火柴,透過火光看見心裡編織出的美好,但火柴熄滅後,仍要面對殘酷的現實。冬季即將來臨,熱呼呼的政治議題碰上冷冰冰的經濟議題,再多的熱情恐怕也都要消融。烏克蘭人民擦亮了火柴,情感上親歐,但火柴熄滅後,回到現實的經濟層面考量,烏克蘭真的離得開俄國嗎?

   
全球股市低波動時代告終
記者葉憶如紀錄整理/聯合晚報
美國聯準會跟歐洲央行是全球二大央行,Fed本周會議即將宣布是否停止購債,無論結果如何,貨幣政策都將轉向緊縮。但同時歐洲央行卻力推歐版量化寬鬆QE,二大央行貨幣政策分歧,鬆緊不一,市場與美歐央行動向認知出現落差頻率提高,動盪可能加大,投資人需認知到過去各界習慣的全球低波動率時代將畫下句點。

例如VIX恐慌指數10月3日才14.55,10月15日已跳升至26.25,升幅高逾80%,相當驚人。股票與外匯市場同樣震盪,貨幣緊縮帶動美元轉強,日圓重貶,亞幣韓元與新台幣都跟貶。商品市場受美元升值及中國經濟減速影響,需求面疲弱、供給過多,油價直直落對台灣也將帶來影響。

接下來觀察聯準會何時升息,原先認為最快明年中,但因IMF總裁拉加德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用了中性悲觀字眼「Mediocre(平庸)」,衝擊全球經濟看法,下調今年成長率至3.3%,主因歐日中經濟減速,美國能否「獨善其身」也被質疑,因此出現延後升息聲浪,後續要視美經濟數據判讀。

另外歐洲金融海嘯後主要安定力量的德國經濟數據極差,而總理梅克爾至今不願意採反景氣循環措施來提振經濟,歐版與美版QE不同,複雜不易操作,且至今對資產規模與速度用語模糊不明,因此市場對於其有效性依舊存疑。

整體來說,全球景氣明年預計仍會超過3%,但iPhone6高潮已過,改由物聯網與穿戴式裝置二大因素接替支持台灣出口,正面來看台股明年仍可審慎樂觀,只是要留意成長率恐不如今年。(梁國源口述)

   
民意論壇
去梯言/王品要想清楚
公孫策/聯合報
我對王品集團向來印象很好,吃過無數家,這次中槍的清單當中,我也有吃到過。可是我沒有不舒服感,畢竟王品還是相對可以信賴的。

然而,我對王品這次處理退款的態度很有意見。

誠然「王品不是受害人,也絕對不是加害人」,可是消費者並沒有說王品是加害人,他們在你家的餐點中吃到了問題油,不找你找誰呢?能說跟你沒關係嗎?

《列子》的寓言:梁國有位富人虞氏,家財多到難以估計。他家的高樓緊鄰大街,終日設樂陳酒,客人在樓上喝酒博彩、呼盧喝雉。

有一天,一夥俠客經過樓下,樓上恰巧有人擲中「雙魚」(最大彩),眾人轟然嚷叫,驚到了空中恰巧飛過的一隻鳶,那隻鳶的口中恰巧叼著一隻腐鼠。鳶受到驚嚇而鬆口,腐鼠恰巧落在了一位俠客的身上。那位俠客認定是虞氏的家人故意侮辱他,於是跟同伴相約,趁夜殺進虞氏家中,滅了全家。

王品並不是虞氏(頂新才是「錢帛無量,財貨無訾」),但此番「禍從天降」則情況同屬飛來橫禍。但消費者也不是「俠客」(此處所稱的俠客接近流氓),並沒有要將王品「全家抄滅」。最大的差別在於,虞氏完全不曉得門口街上發生了那麼一件事,可是王品曉得。

前一波強冠黑心油風暴中,王品就中了一「鏢」,這次則中了「九槍」。但是,前一波中鏢就該讓王品提高警覺,這一波「滅頂風暴」發生,王品就應該全面清查,並且即刻知道,自家產品當中有「腐鼠」。作為一個對消費者負責的餐飲業者,理當如此,如果反是,那問題更加嚴重。

回到寓言。如果虞氏知道門口街上發生了那麼一起「天降腐鼠」事件,他會怎樣?我相信他會立即派人向「俠客們」說明,並且送上新衣、送上豬腳麵線,幫他們「去霉運」。無論如何,不會理直氣壯的說出「我不該成為腐鼠的祭品」這類話語。

「俠客」是聽不進這種話的,盛怒下的消費者也聽不進。戴董事長原本要發動員工上街頭抗議,最後決定取消,實為明智之舉。

簡單說,要抗議誰呢?政府嗎?政府也因「腐鼠」焦頭爛額,問題不在政府,在消費者對你的態度不爽,抗議只會火上添油而已。

   
前瞻的學生輔導法 還是跛腳
王文秀/諮商心理師(新竹市)/聯合報
欣聞立法院三讀通過「學生輔導法」,這是繼民國一百年國民教育法第十條修正通過後,對學校輔導工作的另一重大突破。此法歷經十多年的各方努力,終於在此人心紛亂之際通過,意義非比尋常。

此法通過雖帶來豐沛的輔導師資與人力,可嘉惠更多的學生與親師,但是有更多的議題需要關注與及早因應,包括:

一、各級學校五年內要培育出的專輔教師數量太大,會不會造成質變,因此輔導教師培育機構的師資、課程量勢必要大增,原本各校教師要轉任而必須加修輔導學分的老師,或是以前培育系所畢業但是沒有修夠如廿六個加註輔導專長學分的畢業生要回校補修學分,各培育機構是否負擔得起以及品質如何,均需及早因應。

二、各級學校的三級預防人力分工及角色功能的各自定位,都是要正視的問題。

三、大量增置專輔教師的情況下,各校輔導處室(中心)主任的專業性亦應妥善考量,才能帶動輔導工作的專業發展。

四、專輔教師的在職進修和督導,以及考核,亦需妥善規劃,才不會尸位素餐,浪費公帑。

五、此次立法最大的遺憾,是未能正視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法律定位及人員編制、薪資待遇等,造成原本應該擔負最嚴重困擾學生三級處遇的輔諮中心心理師,具有碩士學歷及心理師的專業證照,但是由於非屬正式編制、待遇及福利遠不如各校專任輔導教師,因此紛紛求去,工作士氣低落,長久以往三級處遇的功能無法發揮,仍是跛腳的三級體制。

很高興學生輔導法能夠跨出穩健與具有前瞻性的第一大步,這樣的立法放眼國際應屬前茅,但是針對後續發展的隱憂及未竟事項,仍須各輔導師資培育機構及專業團體從教考訓用各方努力,才不枉這個良法美意,以及真正照顧到莘莘學子,讓社會悲劇減少,以及落實全民的心理健康。

   
陸控台諜/被策反? 陸生兩岸不是人
洪鑫誠/陸籍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昨天我的各社交網路平台被一則有關陸生被台情報機關策反的新聞瘋狂洗版。身為陸生,這枚驚爆彈自然在我的圈子裡激起千層浪。

我不禁憂慮起來:恐怕,本就極易引發爭議的在台陸生群體,又要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了。

事實上,從當初「陸生三法」在立法院的激烈論戰開始,陸生就進入一個歷史和現實糾纏不清的特殊政治社會脈絡,且從未完全擺脫「裡外不是人」困境。

此次這則由中國最重要的對外官方喉舌環球時報率先發起的報導,除將矛頭指向台灣情報機關之外,也不可避免地陷整個在台陸生群體於不義。

從環球網的網民跟帖便不難看出,大陸民眾對於赴台陸生的負面觀感驟升,對於兩岸學生交流的印象大打折扣。而另一方面,被此次事件附帶涉及的陸生補貼在台生活開支的動機,則反映了陸生所感受到的來自台灣的不友善:「三限六不」的政策歧視。

對於一個不清楚「諜戰」內幕的局外人來說,我並無資格談論此事的真假對錯。但通過這一現象,我想至少能折射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些潛在元素。

首先,兩岸現狀的台前與幕後,似乎上演著不同的劇目。表面上是「結束敵對狀態」之後,在ECFA框架下經濟合作熱絡的榮景、是陸客赴台自由行、陸生赴台攻讀學位、交換交流的熱火朝天。背後其實仍有軍事、情報部門的明爭暗鬥。這其中有一種微妙的違和感,同時體現著經濟整合、人員交流的進度和軍事互信的缺失。

其次,學生容易成為兩岸政治博弈的犧牲品。我想陸生們不少都能夠體會這種感受。不論是大陸對於赴台生源的省籍限制,還是台灣對於陸生權益的限制條款,凡此種種,都離不開兩岸的政治背景,而學生只有接受的份。

再者,在台陸生或許要一舉背負「失信」於兩岸的風險。這近乎成為迫使許多陸生放棄來台意願的首要原因,同時成為不少陸生難以掙脫的困局。就拿淡江大學陸生蔡博藝參選學生會會長的事件來說,台灣社會指控陸生是中共統戰先鋒隊的聲音不絕於耳。而從大陸的視角來看,像蔡博藝這樣積極參與台灣社會運動的陸生,恐怕絕對不是什麼「忠黨愛國」的人。

這就是在台陸生的「裡外不是人」。當初你漂洋過海,掏心掏肺也好,走馬觀花也罷,台灣對你,有太多難以接納的理由。將來你學成歸來,獨善其身也好,兼濟天下也罷,祖國對你,有太多半信半疑的藉口。

所以現今輾轉兩岸,我都盡量避免提及自己的身分。一是覺得人出生在哪,拿哪國國籍,這些先天決定的屬性比起共享的理念和價值來說,並不重要,而每個人都有權去做出自己的認同和選擇。二是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複解釋,畢竟人被貼標籤是常有的事,而我不再樂意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撕標籤的動作,告訴對方,也許你曾以為的在台陸生或中國人是那個模樣,但其實每個人都不太一樣。

兩岸關係的時代背景並無一夕改變的可能。然而如果我們能少貼標籤,從獨立的個體視角出發,便會看到全然不同的風景。因為「裡外不是人」的另一面,或許也有他們的兼聽則明,和超脫兩岸的樸素關懷。

而這,未嘗不是解套兩岸關係死結的一種嘗試。

   
多些輔導 就少些鄭捷
沈政男/醫師(台中市)/聯合報
鄭捷犯下北捷案後五個月,立院廿八日三讀通過了亞洲第一部「學生輔導法」,未來全國須增置八千多名輔導老師,中小學每校至少一名。

輔導老師的工作有三層面,一是針對所有學生給予生涯發展的輔導,二是就適應不良學生給予介入輔導,三則是對於身心狀況不佳學生提供處遇輔導。日前兒福聯盟統計,逾三成國中生不曉得將來要做什麼,他們需要的正是發展輔導;而教育部統計,全台情緒行為障礙學生超過五千名,自閉兒超過一萬名,他們需要的則是介入或處遇輔導。

筆者常到學校講授生涯規劃與情障輔導,接觸不少輔導老師。她們白天要跟學生晤談,與家長接洽,晚上有時還要家訪,或者帶學生前往精神科就診,非常辛苦。未來如果能夠充實輔導人力,不無小補。

除了增加輔導人力,老師們最需要的,是心理衛生人員的協助。不少學生看診服藥以後,在教室裡出現行為問題,老師不曉得怎麼處理,如能派請醫療人員前往協助,將可減輕老師負擔。許多需介入與處遇的學生,都來自破碎家庭,輔導老師等於是迷途孩子的最後明燈。今天充實輔導體系,明天才不會有更多鄭捷。

   
王品該賠償 於法有據
黃丙喜/台科大管研所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頂新香豬油事件意外讓王品產品責任浮上公共議題檯面。王品集團在此事件中,對於消費大眾是否應負產品賠償責任,確實值得討論和正視。

「產品賠償嚴格責任」,是國際侵權法中關於責任標準的術語,也是世界產品質量安全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主流。根據英美《侵權法》等對嚴格責任的法制通則,無論當事人盡到怎樣的注意,或採取任何預防措施,只要有損害發生,不只製造商必須承擔賠償責任,銷售商對於銷售有瑕疵商品,若對消費者造成不合理危險,也應承擔產品賠償責任。

根據國際先進國家無過失嚴格責任適用範圍,食品、化妝品、家具、汽車和農藥等,皆是嚴格責任的項目。美國統一商法典規定,旅社、飯店或餐廳,若供給不潔的食品或飲料致傷害顧客時,亦屬買賣行為,應負默示擔保責任。同時,引用歐美國家法院的產品無過失嚴格責任的諸多判例,從事商業行為供應商,不是一般偶發性買賣的出賣人,對於產品安全也應負嚴格責任。

王品雖只涉及產品商業買賣和服務的過程,但根據「產品賠償嚴格責任」各相關法律判例和法學見解,不能免除對消費者應負的產品安全和賠償責任,殆無疑義。

   
陸控台諜/堵「民國熱」 動搖互信基礎
范世平/台灣師大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聯合報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二十七日報導在台陸生遭我方情治機關吸收,要他們回陸後協助情蒐。原本外界以為這僅是陸謀的誇張報導,然而當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提出「台灣有關方面應立即停止此類行為」的呼籲後,顯示此事並不單純。

首先,大陸官方作出如此嚴厲而明確之指控,顯示兩岸關係的確出現了變化。

今年以來,北京認為我方未處理好三一八學運,導致服貿協議無法通過;六月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又遭激烈抗議;八月則發生了張顯耀洩密事件;加上我方不斷提出希望馬習在APEC會面,似乎使得習近平有所不滿,因此在九月廿六日提出對台之「一國兩制」。馬總統則在國慶日予以「回敬」,公開支持香港民主運動,並希望大陸「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范麗青則立即不甘示弱地回應,「對於香港政改,台灣方面不應說三道四」。顯然,這次的「陸生台諜案」是之前狀況的延續,因為大陸已經「養案」多時。此時公布,凸顯當前兩岸高層的互信基礎出現動搖。

其次,此事件顯示中共擔心台灣成為「和平演變大陸」的基地。事實上今年十月十日的環球時報,就曾嚴詞批評大陸的「民國熱」,是對中華民國的「病態緬懷」。加上我方近來對香港民主所表達的高度支持,使得北京憂慮這股「民國熱」,可能與台灣民主及香港占中合流,甚至出現共伴效應。

第三,從習近平明知台灣人不喜歡「一國兩制」,卻仍在九月廿六日大談特談;加上北京指出我方對陸生進行「拉出」,挑起了兩岸最敏感的神經,顯示北京對台強硬的「鷹派」目前占了上風。因為這些動作對於兩岸和解毫無幫助,顯然並非「鴿派」的台辦體系所樂見。這是否是習近平針對江系人馬與軍隊進行打貪後,造成這些「鷹派」反彈,因此必須在對台立場上與他們妥協,值得觀察。

第四,環球時報的報導,對於當前在台之陸生勢必產生「寒蟬效應」,擔心日後回陸是否遭到特別調查,或者影響自身未來發展,包括報考公務員的機會。倘若此一效應持續發酵,將降低日後陸生來台就學之意願。然而,北京究竟是將此一事件視為「個案」,還是當作限制未來陸生來台之藉口,還需後續觀察。

第五,此次環球時報將涉及此案的我方情治人員相關基本資料,鉅細靡遺的進行報導,顯然此非被吸收之陸生所能了解,而是我方情治機構可能遭到滲透,進而有資料外洩。倘若真是如此,對於國家安全來說是一大隱憂。

   
對中央猛打 對屏縣府…
楊溫利/退休人士(桃縣中壢)/聯合報
食安風暴搞得人心惶惶。不過,激情之餘,我們可能需要更多冷靜思考。

飼料油雖說不會立即致病,但長期後果嚴重。只是這類不會立即致病,長期仍造成危害的食安風險,到底有多少?

看看滿街林立的雞排、珍奶、飲料與燒烤吃到飽的店,就算食材天然純淨,我們這樣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飲食習慣,不出毛病才怪。

我們多少次用塑膠袋裝熱湯、滷味、麻辣鍋外帶?這些微量毒素溶出,經年累月也是危害健康。不要說經濟不景氣,逼著我們吃路邊攤、用塑膠袋,當我們有辦法徹夜歡唱、滑進口智慧手機時,會不能自己水煮青菜,自備環保餐具嗎?事實是,我們就為了美味、方便、便宜,而把健康排在後面。

既然講求美味、方便和便宜,一定的食安風險就是我們必須接受的。

沒有零風險的食品,就像沒有零事故的交通。對於風險,只有管控,不能奢求絕跡。就此而言,政府做得夠不夠呢?要說法律有漏洞,責任是在立法部門。以現在食品工業產量之龐大、產品種類之繁多、全球化生產鏈之複雜,行銷通路之多元,行政部門實在很難滴水不漏。

台灣再怎麼說,還沒有像二○一一年歐洲那樣,發生生鮮蔬果大腸桿菌汙染導致數十人死亡的事件。沒有立即致病致死,這是政府有做到的。這樣我們如果不能接受,那比起飼料油事件,還有太多天天遭遇的食安風險,為什麼又不在乎?甚至還開開心心,大口大口把毒物吃下去?這種時候我們又說一點點沒關係,死不了。

要說企業黑心、官商勾結、政府失職,要清查的絕不是只有飼料油事件,為什麼只針對特定的廠商與特定的政府窮追猛打?我們其實是大小眼,標準不一。接獲餿水油檢舉五次都不理不睬的屏東縣政府,怎麼沒有用一樣的標準窮追猛打呢?

   
這樣防疫? 防護衣SARS…3層、伊波拉…1層
郭典穎/醫師(花蓮市)/聯合報
日前又有美國醫師感染伊波拉病毒,連同先前德州的兩位護士及西班牙護士,都在穿著全身防護裝備下,仍遭受到感染,除了顯示伊波拉病毒的高度危險性之外,隔離衣穿脫的防護流程也可能有問題。一旦隔離防護裝備不能保護醫護人員免於受到感染,就意味著院內感染及可能的社區感染,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將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及恐慌。

九十二年SARS爆發期間,筆者為台北榮總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照顧SARS患者之醫護人員。當時隔離病房的防護標準如下:最內層穿著工作服,戴P100防毒面具或N95口罩加外科口罩,普通手套,下著雨鞋;第二層穿薄的布質隔離衣;第三層穿上防水的連身防護衣及第一層鞋套、髮帽、第一層外科手套;第四層則在防護衣的下身套上一件布質工作褲、第二層鞋套,整個防護衣外再套上綠色的布質手術袍及第二層外科手套,並在手套口封膠帶,最後再戴上防護面罩。連身式防護衣暴露在外的部分,僅頭頸部的一小部分。整套裝備穿脫皆各需十五分鐘左右,全部穿好,裡面的工作服早就濕透了。但在此防護流程下,當時榮總隔離病房內,沒有工作人員感染到SARS。

對照目前疾管署公布的伊波拉防護隔離標準:工作服外只有一層連身式防護衣,鞋套也只有一層,相形之下單薄許多。再看國外的防護衣穿著:連身式防護衣加上防水長圍裙、長手套,但連身式防護衣仍有大部分暴露在外,有可能直接接觸到受感染的體液。在這種情況下,脫除連身式防護衣之前,如果沒有全身性的消毒藥水噴消,有可能在脫除過程受到汙染。另外鞋套只有一層,脫掉後鞋子踩在骯髒的隔離室前室,難保不會將病毒帶出。這是單層防護裝備的缺點。

至於防護衣的材質方面,防水是必要的,但液體在塑膠表面不會被吸收,會凝聚在一起流來流去的,反而會讓汙染面擴大。這時候外層如果有厚重的布質隔離衣,沾到液體會被吸住而不會到處擴散,減少連身式防護衣受到汙染,應能提供更嚴密防護。

SARS期間在運送病患的過程,後面一定有清潔人員背著消毒藥水沿路噴消,這樣的動作讓人感受到面對嚴重傳染性疾病的小心與謙卑,覺得比較安心,也有提醒大家小心的作用,但在電視上看到國外運送伊波拉患者的過程,並沒有這樣的防護動作。有研究指出像H1N1的禽流感病毒,已對我們常用的消毒劑如酒精跟漂白水產生抗藥性,是否要採用比漂白水殺菌力強一百倍,而且對人體無害的二氧化氯,作為防疫用的消毒藥水,其實可以考慮。

防疫抗煞每一個細節都須非常小心,大意不得,也不要因為伊波拉病毒只是接觸性傳染就掉以輕心,畢竟它有七成以上的致死率。醫界有時候常會說「寧可over,不要under」,防疫更是如此。謹以個人拙見,提供政府防疫專家參考,擬訂更安全嚴謹的防護流程,以確保醫護人員在面對可能的伊波拉疫情時,不要受到感染。

   
提倡醫學人文 國文卻被「滅頂」
張肇烜/醫師(台中市)/聯合報
大學招聯會去年決議,自一○四學年度起,大學考試分發入學採計指定科目考試上限由六科改為五科。日前各校系採計科目公布,包括台大醫學系在內的所有醫學系,除中山醫學系選擇不採計英文外,其他醫科都將指考國文剔除不予採計。

「搶救國語文教育」推動多年,卻形同馬耳東風一般,國文愈來愈不被重視。同樣在本月,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定案,高中國文必修學分數將減為十八學分,相較於現行廿四學分,等同打了七五折。我國教育制度向來以考試引導教學,不考的、大考不採計的、不是必修的科目自然不被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重視。

語文和數學是學習的兩把利刃,中研院士丘成桐曾表示:「好的語言思維,是奠定數學能力的基礎。」美國日前公布「各州共同核心標準」,希望提升美國各級學校的本國語文(英文)與數學的程度;而中國在「二○一七年高考改革方案」也特別加重國文和數學的標準分值;在台灣國文卻形同被「滅頂」一般不被重視,不僅國語文時數縮減,大學校系也陸續取消採計。

語文是人際溝通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文化最具體的表徵和傳承的憑藉,本國語文是最基本的素養教育。現在醫學院校多提倡「醫學人文」和「醫學倫理」教育,以筆者個人經驗來說,前幾日醫院部科例行晨會結束,資深醫師拿了一疊人文書籍分送給在場年輕醫師和實習醫學生,老醫師溫文地說:「我送書本給大家,希望大家開卷有益。」老醫師如此用心散播人文種子,教育部卻一再犧牲國語文教育,要如何適性揚才?

   
食安教育從家庭開始
孩子不上安親班的時間,有很多機會和我一起買菜,我教她們看商品標籤、認產地、比成份、留意價錢,也細細的辨認真食物的顏色氣味和外貌。

亡靈大道上的末代王朝
墨西哥高原上有一座神秘古城,長久以來兩派學者為它的政治結構爭論不休,隨著一條深埋地底的千年密道現身,古城之謎即將解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