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文明發達的今日,非傳染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日漸增多,每年所引起的死亡人數約4000 萬,佔年度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這些疾病大都與生活型式有關,如吸菸、酗酒、運動量少、飲食不良(低蔬果攝食量、高飽和脂肪和高鹽食物)、靜態生活型式(每日長時間坐立超過7小時,每週中度至劇烈運動量少於150分鐘)、睡眠不正常(每日少於7 小時或超過9小時)。 學者認為不良的生活型式,是大部分疾病的元凶禍首,改善生活型式應該會減低死亡風險,但也有些人半信半疑,反對者指出有些人向來菸酒未沾,但也得了肺癌,有些老菸槍卻得以倖免;有些人注重養生卻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倒是有些大魚大肉者卻安享天年。在2015 年12月的PLoS Med,一項來自澳洲的大型人口學研究,檢驗了這個看法。
作者採用澳洲2006 年2月至2009 年4 月的大型中老年人世代,死亡率則追蹤到2015 年6月。該研究以問卷取得六項生活型式風險因子,包括吸菸、酗酒、飲食不良、運動量少、長期坐著、睡眠期間異常(大於9小時或少於7小時),並分析其和全死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 mortality)的關係。
在6年追蹤期間,共有231,048 位受試者,年紀在45歲以上,追蹤達1,409,591人/年,其中死亡人數達15,635位。全部參與者的風險因子數目為0,1,2和3 項以上者,各佔31.2%、36.9%、21.4%和10.6%。
研究結果證實生活型式風險指標與全死因死亡率具明確相關性。在單一生活型式風險因子中,以吸菸和全死因死亡率的相關性最高(風險比值1.90);在多重風險因子組合中,全部96 種可能的風險因子組合中,30 種最常見的組合涵蓋了90%以上參與者。
與全死因死亡率相關性較高者包括:運動量少加上長時間坐著(風險比值2.42),運動量少加上睡眠時間大於9 小時(風險比值2.68),酗酒加上運動量少(風險比值2.51),運動量少、長時間坐著加上睡眠時間小於7小時(風險比值2.59),運動量少、長時間坐著加上睡眠時間大於9 小時(風險比值4.23),吸菸、酗酒加上睡眠時間小於7小時(風險比值4.68)。
因此健康的生活型式,的確可降低全死因死亡率,應及早改善,以增進健康和降低死亡率。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