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31期】 2016.06.23每週四出刊 | |
|
|
 | 嗅到印度農夫簡訊熱 吳柏儀挖出全球上億用戶 | 作者:林士蕙 攝影:張智傑 | 在印度十分火紅的行動支付與廣告平台GMobi,創辦人來自台灣,吳柏儀五年前勇闖新興市場,持續把餅做大,為企業開發出全球上億用戶,成果驚人。 | | 今年,印度已接替中國大陸,成為全球GDP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但這依然改變不了許多台灣人,一提起印度,就是髒亂落後的刻板印象。 其實,印度有個超紅的行動支付與廣告平台GMobi,就來自台灣,靠著創辦人吳柏儀的異類思惟,五年前大舉進軍,至今無敵手;光是印度就有4000萬名用戶,再加上俄羅斯、印尼等新興市場,全球用戶已破億。 北京拓荒 把海外市場做大 通用移動科技商務開發經理顧春英,驕傲地把手機上的GMobi應用打開,匯錢的介面,只要簡單按一按,即便認不得幾個字的鄉村老人,也能上手。 「GMobi和趨勢科技有一點很像,就是第一天就走出去,勇敢把海外市場做大,」兩年前戰略投資GMobi的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稱讚。 46歲(1970年)的吳柏儀,創業前,在中國大陸工作十年,更有一幫大陸網路業高幹朋友,照理說最該待在大陸創業。 「中國、台灣彼此太像、太熟了,去了有什麼優勢?要去,就去別人不懂你的地方,」吳柏儀說,他的國際觀和許多台灣人不太一樣。 吳柏儀之所以有這些另類想法,受到他人生第一份工作很大影響。台大農經系畢業的他,1994年退伍後,考進產業大老辜濂松主導的工商協進會,擔任研究員。工商協進會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企業界到各國參訪經貿狀況,一年就去幾十個國家,例如當時還是新興市場的中南美洲地區,讓剛畢業的他,眼界大開。 「雖說是研究員,但從幫出訪的老闆們提包包,到當先遣部隊,調查各國員工、關稅,經貿成本寫報告,全都得做,就是一個小兵,」吳柏儀回憶道。 他從這個工作,得以近身了解許多上一輩企業老闆的經營理念和處世原則,發現許多老闆的身價高達好幾十億,卻仍願意跑到窮鄉僻壤,挖掘新商機。「台灣人的國際觀,都只是嘴上說說,但真正成功的人,國際觀是闖出來的,」他強調。 後來吳柏儀自認更適合從商,決定去歐洲頂尖的荷蘭鹿特丹商學院進修企管碩士。回來後,就到中國大陸去試機會。 2001年,香港知名企業家李嘉誠剛創立Tom.com不久,吳柏儀被延攬去加入北京分公司,幫忙當地電信商、網路業者尋找合作的新服務。 當時,騰訊、百度等網路業,都在第一波網路泡沫化的困境中掙扎,股價便宜到快下市,和電信商合作是最後生機。 這五、六年,他居中合作牽線,一路看大陸互聯網精英,什麼都肯做肯試,最後靠著和電信商賣新聞簡訊、鈴聲和遊戲,活下來。大陸也跳進行動網路時代。「台灣新公司沒有這段歷練,地頭蛇又長成巨龍,要怎麼拚?」吳柏儀說。 2009年,聯發科因中國大陸山寨機的熱銷,來到高峰,一年可賣五、六億支傳統手機。他們也看到未來行動商務的前景,希望儘快發展手機應用生態圈,就挖角吳柏儀來做顧問。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