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8期】 2016.10.20每週四出刊 | |
|
|
| 台大穩居榜首!社會聲望由成大拔得頭籌 | 作者:陳芳毓 攝影:賴永祥 | 每逢國際大學排名出爐,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往往在於:台灣的頂尖大學有無擠進百名榜?是否有足夠競爭力與全球知名大學競爭?然而,大學排名究竟代表什麼意義?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評量指標,是否可以代表台灣在地大學的實力? | | 因此,《遠見》與台大圖書資訊系講座教授黃慕萱合作,參考國際各種大學排名指標與調查方法,歷時八個月,完成「台灣最佳大學排名」。從教學、研究、國際化、產學合作、社會聲望五大面向,內含22項指標,評比各大學表現,完整呈現台灣各大學現況及趨勢。 教育家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bel)曾說,「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則說:「無法衡量,就無法管理。」大學排名,是少數橫跨兩個領域的概念之一。 愛與榜樣無法衡量,但做為教育組織,大學需要管理。中世紀時代,「大學」原本只是教會的學習團體,但今日的大學任務多元而複雜,且面臨國際競爭,要募款以補經費不足、要國際化招生、要協助學生就業、還要跟上進步快速的科技與產業界發展……,因此,大學的管理方式也早已不同。 「各類機構定期發表大學排行榜,是社會對高教問責的一種體現,目的在責成檢討改進,回應學生、家長、校友、業界和廣大社會利益攸關者的期盼,」今年被提名為中研院院長人選之一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在新書《高等教育怎麼辦?》中,指出大學評比的意義。 納入在地化指標 完整涵蓋現況及趨勢 因此,《遠見》與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系講座教授黃慕萱合作,參考國際各種大學排名指標與調查方法,歷時八個月,完成「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從教學、研究、國際化、產學合作、社會聲望五大面項、22項指標,評比大學表現,堪稱是台灣首份涵蓋大學重要任務與教研趨勢的排行榜。 22項指標中,其中19項是硬指標。除7項教育部公開數據,另有12項由黃慕萱領導的研究團隊查找、計算、調查,包括從三大中英文論文資料庫、千萬筆資料中,一一爬梳出四萬多位台灣教授去年發表的論文。此外,指標中還有三項分別由《遠見雜誌》編輯部、遠見研究調查中心、藝珂人力資源公司執行的大學聲望調查。 為避免「大者恆大」,22個指標中,有七個人均指標,如「教師平均產學收入」「教師平均論文篇數」,進一步分析產出品質。由於評比範圍包含科技大學,教學與研究比重皆為25%。此外,愈來愈多人將產學合作視為大學的「第三任務」,產學績效占比也列為15%。國際化是高教的重要議題,亦占15%,主觀的社會聲望則占20%。 包括前教育部長黃榮村等人都認同,「黃慕萱是國內相關研究最好的學者之一。」由於為國內評比,故加入中文論文、註冊率等本土重點指標,排名結果可能與國際排名不同。這份國內排名的評比指標,對國內高教發展具正面引導意義,可與國際排名互補。 大型國立大學與醫科大學稱霸前10名 在158所大學中,扣除助理教授級以上師資少於150名的小校,及軍警學校,共有145所學校列入本次評比。 結果發現,前四名依序為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符合「台成清交」既定印象。第五是陽明大學,第六是台灣科技大學,第七為人文社科為主的政治大學,第八是中央,第九、第十則分別為台北醫學大學及長庚大學。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僅兩所入榜前50名,私立技職仍在「轉大人」 | 作者:陳芳毓 攝影:張智傑 | 政府從2010年起力推「技職再造」,除了台科大與北科大可與頂尖大學匹敵,其餘技職地位至今仍難翻轉。 | | 本次調查中,前50強只有文藻外語大學與長庚科技大學兩所私立技職入榜,這兩所學校四技以上學生只有6000、7000人,屬小型技職;學生超過1萬6000人的南臺、朝陽,雖在私立技職「社會聲望」項目評價分居一、二,仍以些微差距落榜50名外。 相較之下,大型綜合型技職要維持辦學水準,挑戰大很多。今年,南臺科大與文藻是南部唯二滿招的技職,但南臺新生3000多人,是文藻的兩倍。「少子化水位一直往上淹,我們必須努力一直往上跑,才不會被淹到,」南臺科大副校長張鴻德說。 此外,還有許多綜合型技職生師比、學生平均預算,仍停留在專科標準,助理教授以上師資不到120人,學生僅3000多人,規模等同一個台大電機系,似乎還未「轉大人」。 大量專科學校在2000年前後升格,旋即遇上少子化;加上社會觀感「重大學、輕技職」,政府補助又集中國立大學,三重打擊下,「有些學校還來不及長大,就面臨退場,」教育部次長陳良基觀察。 因此,最後決定只將「助理教授以上教師150人以上」的學校,列入本次排名;也使許多特色小型大學,如台北商業大學、馬偕醫學院、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等,成為遺珠之憾。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