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0年來,人類平均壽命大幅提升,因染色體終端和老化遺傳學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Elizabeth Blackburn博士直言,未來人類平均壽命120歲將成為常態。120歲是什麼樣的概念?以台灣目前平均壽命79.84歲來說,就是會再多活40年,整整多了二分之一個新人生。 漫漫人生,不僅要活得久,更重要的是要活得好!看看這些生醫生技的創新應用如何突破人體的限制: 基因定序 人體資料庫找出疾病源頭 基因定序,已經被視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醫療技術」。 雖然,基金定序工程早在2000年就揭開序幕,但隨著人類完成基因組計畫的測序工作,意味著人體內約2.5萬個基因密碼全部解開,並繪製出人類基因的圖譜。這種新型基因檢測透過血液或唾液就能檢測出一個人的全基因組,了解基因中暗藏的缺陷將會導致哪些可能的疾病,為人類進行疾病治療和培育人造器官開啟大門。 在基因密碼中,人們逐漸找到肺癌、乳癌、大腸幹細胞技術直腸癌、腦中風、阿茲海默症等常見疾病的源頭,是誰在作怪。今年,針對腫瘤基因突變的測序技術更得到了突破性進展,醫療機構可以藉此對腫瘤異質性變異基因的「根基因」,進行精準的靶向滅殺,提高癌症的治癒率。 包括英國、美國、中國等也加速成立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就是為了透過基因的解構,找出國民主要疾病成因,以利未來推動疾病預防、新藥開發而做的準備。台灣也在去年成立「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預計10年內收集30萬筆國人生物基因數據。 幹細胞技術 打造返老還童時光機 在基因定序完成前,幹細胞具有近乎無限的再生能力以及分化多種細胞的功能讓科學家驚豔,他們幻想著如何使用這些千變萬化的細胞,不斷修復及再生隨時間而衰老生病的器官。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在2006年研究的iPS幹細胞技術就有這種「返老還童」的能力。例如他從70歲男性身上取下皮膚細胞,並在其中加入3~4個基因,重新編組變成有如胎兒般的年輕幹細胞。 山中伸彌的發現被視為是再生醫學的關鍵元素。根據日經新聞報導,iPS細胞製造出的人體器官和組織,可移植到病患身上,復原其喪失的身體機能。現在iPS細胞研究邁入「第二階段」,有望解決帕金森氏症、神經幹細胞移植難題,並開發肝臟及腎臟疾病的治療方法。 微生物醫學 吃屎保健康 吃屎保健康?你沒看錯,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正在研發一種糞便膠囊,來讓人體避免肥胖,獲得更健康的生活。 微生物研究已被證實對人體的代謝、糖尿病、腸胃疾病等有所影響,生醫科學家們想像,如果,能將健康人的糞便植入患者腸道,藉此調整病患腸道中的微生物平衡,不就有機會治療這些疾病? 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研究人員便從肥胖下手,從健康者的糞便中找到可以控制肥胖的微生物菌群(FMT),製造成膠囊給需要治療的病患服用。目前已進入人體實驗階段,將來,糞便也能救人。 ...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