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以顯著版面寫著幾個大字:「台股如死水,九月周轉率創新低!」又說「大戶連兩季低於五○○戶,慘陷冰河期」,還說「國人對經濟沒有信心,閃爆!」其實這個現象很久了,到了最近才受到大家的重視,其實這個因在二○一三年證所稅上路即已種下。
不公平待遇極大化
當年我大力反對證所稅,很多人都覺得有所得就課稅,課證所稅本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什麼要反對?但實際狀況是,要課證所稅必須徹底消滅人頭,每個人只用他的戶頭交易,但國內沒有這個機制。況且,股票操作本屬機會財,課到賺錢的「收入」,那麼賠錢也要能「扣抵」,但國內證所稅採單軌制,只算獲利,只有興櫃及未上市股票可扣抵,再加上外國人不用課證所稅,其後又通過健全財政方案,將所得淨額逾一○○○萬的人從四○%稅率提高到四五%,再加上二%的二代健保附加費,最要命的是本國人股利所得扣抵率減半,這使得本國人與外國人的不公平待遇極大化。
在證所稅沒有上路之前,內資最高稅率四○%,外資分離課稅二○%,但因本國人可以抵減十七%的企業營利所得稅,實質有效稅率約二三%,這跟外資的二○%差距不大,但健全財政方案之後,稅率拉高到四五%再加二%,原來可折扣十七%,如今減為八.五%,如此一來有效稅率變成三八.五%,本國人與外國人實質稅負差了將近一倍,這是台股形成外資極大化的最大分水嶺。
證所稅上路不到三年就胎死腹中,但是健全財政方案,這個對股市最具殺傷力的稅制懸在那裡,股市依然無解,很多媒體常說,台股量能不振,是因為證所稅;如今證所稅拿掉了,為什麼台股依然無量?這是大多數人普遍的迷思,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健全財政方案,也就是所謂的「富人稅」。
因為本國人與外國人課稅極大化,很多財力雄厚的市場大戶,可以輕鬆變身為外資,金管會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追查假外資,到今天只查到一個賈文中,但是這些年很多有影響力的大戶老早變身成外資,要不然就轉戰境外股市,特別是在二○一四、一五年中國深滬股市及港股出現狂潮之際,很多台灣的資金有的用複委託交易,有的則直接開戶參與。
即使上萬點散戶也無感
台灣本國的金融帳(國人購買海外不動產及證券)的淨流出連續二四季,金額高達二七三七億美元,也就是說有八.六兆台幣的錢,從台灣匯出去買海外不動產及股票,這是台股量縮主要原因之一,本國大戶變成外資,散戶更加式微,於是擁有分離課稅二○%的外資掌握台股半邊天,這也是我常用三個指數看台股漲跌的真相。
今年以來,加權指數從八三三八.○六漲到九三三一.八九,漲幅達十一.九一%,但是以中小型股、代表內資的TPEX指數,今年卻下跌一.五二%,但是純度更高、可代表外資的摩台指數今年從三○五.四九漲到三四九.四七,漲幅高達十四.四%,這個摩台指漲幅大於加權指數,加權指數又大於TPEX,這是外資撐起台股半邊天的現象。
這其中TPEX是店頭市場指數,涵蓋很大比重的生技股,今年很多生技股跌幅不輕,最具代表性的是轟動一時的浩鼎從七五五元狠狠跌到三二一元,先前炒作甚力的基亞也從四八六元最慘跌五○.六元,今年有兩檔跌得慘的生技股,一個是麗豐KY從三八三元跌到一三三.五元,佰研去年漲到三五○元,如今剩下一三○元,生技股的狂跌也影響TPEX指數的表現。
外資左右了台股半邊天,最近報紙報導台股只看兩檔股票即可,一個當然是台積電,另一檔是大立光;台積電今年最高漲到一九一元,市值已逼近五兆台幣,在美國的ADR直逼三一美元,市值最高來到一六二五億美元,已超越Homedepot、Cisco、Comcast、Oracle、Philip Morris,IBM,Disney等美國巨型企業,在全球最大企業市值排行榜位居三七。這真的是台灣之光,不過台積電股價直逼二○○元,本國人追價意願已十分薄弱,台積電已成為標準的外資競技場。【本文未完,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05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本期其它精彩當期文章延伸閱讀
◎封面故事:技術面強勢股進退有據
◎特別企劃:圖緯下一步鎖定高階市場
◎焦點議題:美妝連鎖業者積極卡位
◎國際趨勢:英鎊太弱恐成外匯市場新變數
◎產業脈動:中國太陽能產業末日將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