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蘇揆一手擁抱財團,一手勒緊地方財政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8/30 第45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選民的悲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蘇揆一手擁抱財團,一手勒緊地方財政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化解廢印花稅疑慮 讓稅制更健全
民意論壇 暑假過後 女兒粗糙的雙手
李清志/樹木希林與老年學
總是虧損?庇護工場定位該轉型
酷經濟/貿易的逆差不是「吃虧」
中美角力 台海再成熱點
走樣的政治科學...當民調變成「民意調整」
請政府跟上快送的速度
復康巴士 開不進偏鄉
街友專題/沒有選票的人們
街友專題/要魚卻不要釣竿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選民的悲哀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一九四八年底國共爆發徐蚌會戰,國民黨內部派系嚴重內訌,導致五十萬國軍慘遭圍殲;副總統李宗仁趁機逼宮,迫使蔣中正下野。李宗仁一上台立刻宣布和談,卻被中共悍然拒絕;與此同時,蔣中正以國民黨總裁身分繼續指揮部隊,不理李宗仁號令。相互掣肘的結果,共軍僅花一年就取得剩下的半壁江山。

七十年後,國民黨仍未從歷史學到教訓。即使基層支持者憂心如焚,政治領袖照樣把個人恩怨放在前面,寧和黨內對手同歸於盡,也不願見他人建功。更有人認為這是火中取栗的好時機,拆自己陣營的船板,正好可當和蔡政府利益交換的籌碼。

綠營則是另一種極端。民進黨臨時修改初選規則,完全配合蔡英文的需求,讓她順利擊敗賴清德。對於如此量身訂做,黨內難以苟同者必不在少數,但無人敢公開表態不挺蔡。許多綠營支持者甚至甘當選戰機器,主動扮演「欺敵」角色。在韓國瑜遭「灌水」又「放空」後,郭台銘若真參選總統,必有不少綠戰警爭先恐後幫他「策略性連署」。

但在攸關國家生存的兩岸關係與能源議題上,綠營的世界觀,卻把「仇中」與「廢核」設為既定前提。由於結論已經預先訂死,原應維持專業的事務官體系,最後就只能替神主牌擦脂抹粉。

兩大陣營,一方連最基本的隊形都擺不出來,另一方則除了「很會選舉」就別無長處。面對這樣的政局,台灣選民能不悲哀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蘇揆一手擁抱財團,一手勒緊地方財政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藍營十五個執政的縣市長前天發表共同聲明,反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未徵詢地方意見的情況下,擅自宣布廢除屬於地方稅的「印花稅」,侵害地方的財政自主。行政院對此則辯稱,廢除印花稅是「進步的」稅制改革,絕不是為了「政策買票」;地方的稅損缺口將由中央補足,縣市政府的預算不會減少。行政院話說得好聽,卻是一派詭辯,難掩其一手擁抱財團、一手勒緊地方財政的徇私和集權心態。

印花稅突然傳出要廢除的消息,並不是基於改革思維,或經過什麼審慎的財政研議,而是來自閣揆蘇貞昌個人對企業界的一場即興承諾。五月下旬,蘇貞昌應邀參加工商協進會的理監事早餐會,在工商鉅賈環繞下,他要求財經部會首長全力放寬企業海外資金回流及產創投資的限制。席間工商界抱怨,繳交營業稅又要繳印花稅,有重複課稅之嫌;蘇揆當即答應取消印花稅,現場送出百億元的大紅包。

當時財政部長蘇建榮面有難色,說印花稅是地方重要財政來源,在未覓妥替代財源前,不宜輕言廢止。他話未說完,便遭蘇貞昌打斷。蘇揆稱,地方沒錢,還不是會向中央要錢,一百億可以由中央扛。他並要求,財政部在一個月內提出替代方案。但三個月過去了,財政部迄未提出有效的方案,目前僅初步規劃,要利用「統籌分配款」進行專案補助。

從上述決策過程看,可知廢除印花稅是蘇貞昌的一人決策,只顧討好企業財團,甚至連財政部長的專業意見都不願傾聽。至於其後果,則不論中央如何撥補,實際上已嚴重侵害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權。對此,可從以下幾點觀察與思考。

第一,決策民主化精神的倒退:蘇貞昌在新北市長選舉落敗,卻驟爾當上行政院長,已備受「民意基礎不足」及「正當性脆弱」之譏。而他上任後的行事,更處處表現出霸道及酷吏作風,對民主精神極盡扭曲,只為護航蔡英文連任。印花稅的存廢當然可以討論,卻不應不徵詢地方政府乃至財政部門的意見,即逕由閣揆一人拍板,在工商企業面前向他們示好。這不僅嚴重違背了決策的理性及透明原則,也是程序的不正義。

第二,對地方自主權的侵害:印花稅作為地方稅,地方政府擁有自主的運用權力,這種「自主」精神是不容剝奪的。但在蘇貞昌的想法,卻認為這一切都不過是「錢」的問題,地方少掉的錢,中央可以另外設法彌補。問題是,必須伸手去討的錢,和出自自己口袋裡的錢,完全是不一樣的事。就像有些父母會把孩子的存款拿去保管運用,但一旦孩子已經長大,父母還能恣意這樣做嗎?進一步看,良好的中央/地方關係,應該是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而不是長官/下屬的威權領導關係。但蘇貞昌則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以為自己就是國家一切行政的大總管,可以隨便把人使來喚去,可以把地方的財源挪來挪去,完全看他高興而定,這是威權心態。

第三,夾帶選舉考量的買票策略:取消印花稅,一方面是為了討好工商企業,製造蔡政府「拚經濟」的印象,以換取企業財團在大選的支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箝制目前在地方占優勢的十五個藍軍縣市,掐緊其財源以脅迫他們聽命中央,就像前瞻建設經費一樣。試想,如果今天綠營是地方執政縣市的多數,蘇揆會不分青紅皂白廢除印花稅嗎?

令人感慨的是,民進黨在野時不斷訴求地方自治,認為這是實踐民主的基石;但等到它執政,卻又不斷地破壞地方自治。最明顯的例子是,去年民進黨修法將農田水利會改為官派,以便緊密控制地方,更企圖將鄉鎮長也改成官派。而今,不由分說地「沒收」了地方的印花稅,這不是中央集權是什麼?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化解廢印花稅疑慮 讓稅制更健全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行政院擬廢止印花稅的爭議並未止息。藍營執政的15縣市首長聯合發表聲明反對,主要的理由是此一地方稅的廢止將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源。面對反對意見,行政院也釋出善意,應允中央政府將會編列預算補足地方稅收缺口,明年會以特別統籌分配稅款補助,後續年度則由財政部編列計畫型補助款,「保證不會少」。

儘管中央政府多次苦口婆心,地方政府仍聯合發表聲明,顯示對於印花稅是否應廢止,仍存在認知落差。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本報日前提出的三點疑慮:第一是中央政府廢止印花稅法可能侵犯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權;其次是依據財政收支劃分法,在沒有籌妥替代財源前,不宜廢止;第三是,即使可籌妥財源,能否將潛在的印花稅收入成長率納入補助公式,以能讓地方政府心服口服。這三點疑慮係屬於執行面的問題,行政院若要順利推動印花稅廢止,當然必須妥適處理,這是必要條件。

除了執行面的問題之外,印花稅是否應廢止,應該由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如果只流於「如何補足稅收缺口」的技術性爭議,對於國家的進步並沒有太大意義。根據公共經濟學的租稅理論,政府的課稅雖是必要之惡,但必須有合理正當的理由。租稅的必要一來在於矯正市場運作失靈的扭曲,讓各項生產與消費活動能更有效率地進行,二來在於促進公平分配,不使財富或所得過度集中。任何租稅的課徵都必須檢視是否符合這二項條件的其中之一,最該避免的事情就是為課稅而課稅。若以此標準檢視,印花稅的廢止並非沒有道理,更不應陷於「為課稅而課稅」的技術性爭議中。

印花稅的歷史長達數百年,起因是由於在經濟發展早期,政府常因難以掌握經濟活動而缺乏課稅資料,只好要求黏貼憑證作為最直接的稅源,有其不得已之處。現今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掌握能力已高,據以課稅的機制也已相當完善,印花稅存在的理由實已不復存在,反而在經濟活動中帶來許多困擾,提高了交易成本,減損了經濟活動的效率。另一方面,印花稅也無助於分配的公平化。因此,根據租稅理論的原則,印花稅的廢止實有其合理性。行政院應可由此角度來與地方政府及國人溝通。

回到技術層面,我們也期盼中央政府能夠以具體政策消除前述疑慮。對於中央政府是否可能侵犯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權,過去印花稅被劃分為地方稅,雖依憲法規定,縣財政及縣稅是「縣立法並執行之事項」,但若印花稅法廢止,既無稅目,應該就不會有違憲疑慮,政府應對此儘速釋疑。對於籌妥財源,目前行政院已有對案,至少短期可讓地方政府補足稅收缺口,但最重要的是能否有讓地方政府放心的長期穩定機制。

財政部規劃的是明年會以特別統籌分配稅款因應,後續年度則由財政部編列計畫型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對地方政府雖也是理想財源,但此一機制如何法制化、常態化、永續化,才是地方政府最關切之事,中央政府必須有更明確規劃。其實,透過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重新擬定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公式應該是最能一勞永逸的做法,但正如財政部蘇部長坦言的,「財劃法修法是有人多拿、有人就少拿的零和遊戲,地方政府意見難以取得共識,碰到選舉年,政治因素攪局,更是動輒得咎」,目前的確有執行上的難度。雖然如此,印花稅廢止及財劃法修法畢竟是國家大事,不宜因噎廢食,中央政府或許應承諾在明年初大選紛擾結束後,邀集各界共商財劃法的修訂事宜。

印花稅廢止既然是促進稅制功能健全的租稅進步作法,也是國家進步的象徵,理應獲得全民支持。我們期盼中央政府能理解地方政府並非反對印花稅的廢止,並能化解爭議及疑慮,讓良善政策儘速往前推動。

   
民意論壇
暑假過後 女兒粗糙的雙手
洪太/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聯合報

暑假接近尾聲,中小學今天正式開學。日前LINE上傳來孩子的呼喚,我回她一句「你好嗎?」她便開始跟我敘說暑假打工情形,如何被嘲弄笨手笨腳、還被猜測一定待不下去,期間只有一個阿姨對她百般照顧,教導工作技巧、應對態度、還有心理調適,「這是打工薪水外,暑假最大的收穫」。

然後又傳上一張雙手起水泡照片,照片下寫「這是七月的手」,然後又傳了一張脫皮又長繭的手,寫著「現在的手」;我忍不住傳了張心疼且吃驚的圖片。想想,這是一個雙十年華夢幻愛裝扮的的年紀,這年齡的小女生,有的會安排到國外旅行兼學習、有的不是整天上網追劇,就是約會、有的可能忙著與同學聚會吃大餐或旅遊…而她竟選擇這樣吃力工作,讓一雙嬌嫩的手變得斑斑駁駁。

「您不用為我擔心,我一點都不覺得苦」,她驕傲地說自己撐過二個月,迎接開學她更有信心學習「只要肯堅持,再苦都能撐過去的」。

這孩子家境一般,家裡並不需要她打工,她不是為打工而打工,是為了學習而打工。所以,從上大學開始,利用寒暑假到便利商店當店員、到麻糬專賣店做手工麻糬、又到餅乾工廠擔任作業員,挑戰不同工作的她,同時收獲不同的體驗與常識。

過程中,她知道團體中,總有工作態度不佳卻喜歡嘲弄她人的豬隊友,但也有會照顧後進並適時拉一把的神隊友;她也學到面對顧客排隊久候不耐,該如何因應化解;她更學到樂觀看待挑戰,隨時給自己一個微笑,「這是大學所沒法學到的功課,有利我未來規畫」。

看著她傳來的分享文,我濕潤雙眼,心裡全是無法形容的驕傲呀!

想到之前,有家長找我聊天,提到她那讀影劇科的女兒,決定專研舞台化妝;我想到那個長相清秀女孩,曾是我學校微電影小女主角之一,她曾以為自己就是選讀第一志願,依照一般父母期望讀主流科系,然後追隨父親腳步到美國留學,回國接掌父親事業。但那次拍攝過程,竟啟發她走上影劇科,我知道的當下,也覺得她很適合,但擔憂其父無法接受,沒想到他竟大笑說:「很高興女兒有主見,勇於追夢」。

「校長,我女兒也在一些劇場打工,她計畫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再深造專業化妝術。」聽到家長這麼說,我完全可以想見她專注神采,一如她過去在校專心讀書、認真排練模樣。「好樣的!」我忍不住讚嘆!

暑假近尾聲,或許有人高興著無聊的暑假終於要結束了;有人哀怨覺得玩得還不過癮,但看看這兩位選擇不一樣暑假生活的年輕人,是否可以給父母及孩子們一個省思呢?

   
李清志/樹木希林與老年學
李清志/聯合報

最近日本資深演員樹木希林的書「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中文版問世;這本書在日本出版時書名是「樹木希林的一二○則遺言」,受到大家矚目,成為書店店頭主推的新書。

樹木希林主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包括「東京鐵塔」、「橫山家之味」、「小偷家族」等等,名導演是枝裕和特別喜歡使用她,主演電影中的母親與老媽媽角色。樹木希林晚年罹癌,一直到去年才過世,她過世之後,大家讀她的書才發現,面對人生的苦楚、老年、病痛,甚至死亡,樹木希林是以何等智慧的態度去承受,並且從中得著舒坦的心境。

樹木希林的書受歡迎,凸顯「老年學」(Gerontology)逐漸受到大家重視。這些年來,台灣與日本都逐漸步入高齡社會,但是台灣關於老年學討論,其實很貧乏,因為過去台灣人對於老年與死亡,內心充滿抗拒與害怕,總是避諱不去討論,更不要說坦然面對它。

在她書中,樹木希林倒是很坦然地面對老化與死亡。她說:「過了六十歲,就該要有過六十歲的樣子,應該要呈現出一種,順應自然的人之美。」這個社會總是不斷地告訴我們,老化是醜陋的、應該要凍齡、要消除皺紋、要讓時間在身體上靜止,所以要打玻尿酸、要拉皮,要用各種不同手段去抗拒老化。但是樹木希林卻希望大家認真接納自己老化事實,因為這是自然狀態,生命不同階段都有其可以展現的美感。

「生死學」也是老年時期要去面對的,樹木希林在書中說:「年輕時,死亡並非日常;而如今,可非常真實地感覺到自己是站在死亡的那一方了。」年輕時覺得死亡非常遙遠,但是年紀漸長,才發現離死亡距離愈來愈近:學習認識死亡,接納死亡,而不是一味地避諱、恐懼,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學」也包括老年生活規畫、退休住宅設計,甚至墓園喪禮設計等等,有人說退休住宅從四十多歲就應設計規畫,五十多歲時開始打造,因為等到六、七十歲已無力再打造理想退休家園了。很多人到老年不僅無力打造規畫自己的家園,滿屋子堆積雜物,也無力整理,以至於晚年與垃圾雜物為伍,生活品質低落。

所以學習過簡單生活,減少物質慾望,也是面對老年生活的重要功課。「上了年紀之後,可以更放鬆地活著不是很好嗎?不要求太多,畢竟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樹木希林面對老年,經常丟棄東西,力行減法生活,讓自己老年時光單純輕鬆,其實這也是我們面對老年要學習的功課。

過去很少去了解「老年學」,我們不知道,也排斥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不理解老年人的需要與辛苦;老年這個話題一直不是受歡迎的焦點,可是不知不覺中,我們卻很快都要老年。樹木希林遺言,喚醒大家去正視老年的真實性與迫切性,也讓大家知道不需要害怕老年,要去接納並有心理準備。

最後,面對死亡時樹木希林說:「邁向死亡該做的事,就是向人道歉。反正道歉也不用錢,對小氣的我來說很剛好。」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總是虧損?庇護工場定位該轉型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聯合報

每到中秋佳節,幾乎都會出現關於庇護工場銷售業績不好新聞,不是月餅滯銷,或上門光顧消費者減少等議題。有時農曆年前也會有一波,剛開始確實有提醒功能,讓做公益的業者或是消費者上門,但當逐漸成了常態,且產生問題的庇護工場家數也愈多時,就必須思考是否政策有調整必要。

以勞動部資料看,全台的庇護工場近一四○家,但從一○二年至今,可說是年營業額均在減少,扣除政府補助後虧損更是逐漸擴大。而從庇護工場營業類型來看,「餐飲類」及「勞務服務類」最多,皆逾六成以上。

庇護工場歸屬勞政單位主管,定位為具勞雇關係之庇護性就業職場,並為使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受到保障,所以適用勞動法規。

但在中央和地方對於庇護工場認知和管理方式不同調情形下,一○七年監察院曾提出調查報告點出幾項重要問題,也是至今庇護工場困境的現況。

一、仍過度依靠政府補助,但勞動部與地方政府各自籌辦相關業務,缺乏一致的政策方向,致使縣市及鄉鎮在供給需求及資源上不平衡。

二、必須「自負盈虧」,但提供單位大多屬「非營利組織」,且較不具備市場分析、成本管控、行銷推廣等營運能力。

三、部分因從事單一性、重複性且門檻較低之營業類型與產業,容易淪入與其他同類型庇護工場競爭情境,更難敵一般市場威脅。

雖然就業人數與身心障礙人口數仍有相當大的落差,但要讓庇護工場作為有指標性單位,轉型升級或重新思考何時發展方向,成了當務之急。

前兩年,中央也曾運用資源直接協助地方的庇護工場行銷,但成效相當有限,且更造成本來就不善於溝通的弱勢單位更加邊緣化。

筆者從曾擔任庇護工場行銷輔導顧問經驗看,除了重新盤點庇護工場的資源和定位外,最重要的是,中央及地方政府應坐下來,並邀請現在經營業者一同思考,如何在「社會企業—庇護工場—社福機構」間,尋求自己合適的品牌定位與塑造。另外,面對市場挑戰,商業模式也要能轉型,及尋找新商機。

   
酷經濟/貿易的逆差不是「吃虧」
林建甫/聯合報

上周美中貿易摩擦急轉直下,中方因應美國最後一批產品加關稅,大陸也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件恢復加徵廿五%、五%關稅;另也對原產美國的五千多個稅目、約七百五十億美元商品,加徵十%、五%不等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立即大動作回應「從十月一日開始,原來自中國的兩千五百億美元商品和產品,關稅由目前廿五%調升至卅%;此外,新的一批再加徵關稅稅率,將由十%提高至十五%。」並下令美國企業尋找中國以外生產基地,或是將公司搬回美國。由於貿易戰出人意表升溫,道瓊指數上周五大跌六百多點。

最近,大陸官方認為明年大選川普無法連任,換人做將有利中國,所以對中美貿易談判態度轉趨強硬,讓八月初在上海談判美方空手而回,又下令中企停止採購美國農產品,並將人民幣貶破七元價位。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價格效果大半被人民幣貶值抵銷,在這情形下美財政部趕緊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雙方貿易戰加徵關稅空間用盡下,逐步走向貨幣戰,若波及金融市場及民眾財富,衝擊面難以估計。

中美建交四十年來,雙方貨品貿易額從一九七九年的廿五億美元,增長到二○一八年的六三三五億美元,增長兩百五十二倍;服務貿易額超過一千二百五十億美元,雙向直接投資累計近一千六百億美元。雙方經貿為兩國創造利益,帶來繁榮。

美國貿易逆差,是眾多因素交織結果。川普在推特上接連抨擊中國,指出幾十年來中國年復一年賺美國的錢,盜竊美國的錢。這論調是不對的。如果僅是一方受益,一方「吃虧」,不可能走到今天。

貿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美方享受大陸價廉物美的產品,並沒有「吃虧」。而且美國是在市場選擇後才跟中國買。美國不跟中國買,也會跟其他國家買。貿易支出一樣會跑到其他國家去,買的產品一定不會比原來的滿意,因為原來沒買,就顯示對中國產品有顯示性偏好。

美國從其他地方買原來被中國比下去的產品,才是真正「吃虧」。這會害人害己,也會害慘世界經濟,破壞全球供應鏈。

   
中美角力 台海再成熱點
蘭寧利/退役海軍中將/聯合報

國防部廿九日下午發布新聞稿,證實一架美國MC-130J型軍機一架,於上午十一時許由北朝南沿台海中線飛行,於過澎湖群島後略偏出中線以西,在繞過台灣灘後左轉從巴士海峽南方遠離。在沒有同盟關係下,即使知道是美機,也要展示我國對空的掌控和積極因應能力。

此刻共軍正在東海舟山群島南方實施大型演習,我們絕對不能懷著事不關己心態;因為從那個海域一個航母戰鬥支隊,只要廿小時就抵基隆外海,事實上在能獲得確切的情報,時間只剩十餘小時,我方要開會、下決心、調派兵力形成重點、造勢,可能敵人已目視可見。

這一次海峽南邊無動靜,美機卻刻意去繞。說穿了,其意義與前次美海軍LPD-17號兩棲運輸艦過台灣海峽,美軍擴大宣傳是一樣的,將艦長因應航行安全必須在駕駛台掛望遠鏡,說成是安全顧慮,其實真相是,怕第七艦隊再次碰船。事實上,大國海軍派艦跟蹤、躡查,是例行公事,有何安全可言?

這架MC-130J的穿越與LPD-17號一樣,有意炒作台海是潛在的中美衝突點。在兩國貿易問題難解之際,用台海的「有事」,讓中共亂了節奏。

無論戰爭進步到何程度,運用特戰兵力「插入、突擊」,美軍是永遠不會放棄的。這架特戰機的繞行,或許也有熟悉戰場環境的意義。因對岸共軍的所有的東風—21D攻船(反航母)彈道飛彈、新推出的東風—17近太空高超音速遠程彈道飛彈、S-400防空飛彈等,幾乎都是道路機動,美軍優勢空中打擊根本無能為力;或許運用特戰部隊,是唯一的手段。有兵力、有意圖,大陸就必須對此作準備。

多年前,一位美國的中共軍事問題專家轉告,他們並不在意你們的任何軍種,但只關心你們的陸戰隊在練什麼?而我們卻一直將他們當陸軍使用,過去十年,甚至還有裁撤、併入陸軍的說法;看來比起共軍的睿智,我們真的差遠了!

   
走樣的政治科學...當民調變成「民意調整」
林嘉誠/考選部前部長(台北市)/聯合報

日前郭台銘陣營公布一份調和式民調,引起學者專家非議,因為在民意調查的專業領域,並沒有調和式民調。民調在國內外行之多年,隨著科技發展,例如AI、電腦、手機等發達,民調亦隨著調整,例如抽樣方法是否市話及手機併行,電話及電腦併行。

台灣是非常重視民調的國家,包括國、民兩黨以全民調作總統初選提名方式,在民主國家十分罕見(國民黨尚有黨員民調)。可惜在政治領域的民調,有些走火入魔,出現令人嘖嘖稱奇的怪現象。例如主持機構在整個調查過程,未謹守基本抽樣、問卷設計、訪問方法等。機構效應也揮之不去,受訪者信度打了折扣。

具有強烈政治立場的委託者,將民調視為工具,營造氣氛誤導大眾。有人戲稱民調成為民調(調整)。失去公信力的民意調查,有如選舉做假,相當嚴重的課題。可是仍有人樂此不疲,刻意以民調為政治手段策略,終將自食惡果。

科技發展衝擊傳統式民調,但是截至目前,手機、電腦抽樣是否較佳,未有定論。但是市話抽樣,年輕人比重偏低,透過加權,分析結果,的確是個待解的問題。今年民進黨總統初選,為了手機、市話比重,爭執不休。

政治性民調,包括國內常見的選舉民調,除方法技術外,相關學理不可或缺。比較國內相關民調,優劣一目了然,主要因素在於理論架構完整與否。民調不是單一時空,縱向累積、橫向比較,尤其與選舉有關民調,俟一段時間之後,即見真章。美國一九三○年代推動政治科學,六○之後選舉民調此起彼落。台灣在七○至八○年開始引進選舉調查及政治行為研究,累積經驗及成果。

民主政治,人民有自由表達、公平參與權利,構築民調的環境,但是也衍生值得深思的問題。調和式民調也許是一時產物,並不值取。民調極具科學專業,政治科學雖有若干限制,但是成果斐然,我國也不例外。社會各界共同珍惜,民調名實相符,國家政府人民之福。

   
請政府跟上快送的速度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聯合報

共享經濟戰場在餐點快送環境逐漸擴大,面對新型態商業模式,手機族創造不少財富,但也製造許多社會問題。部分美食外送平台外送員,因對公司外送獎勵新制不滿,以罷工保護自身權益。不管這次外送員之怒成功與否,都不得不正視;隨著新商業模式興起,政府法規得準備好面對挑戰。

外送平台作為一種「參與式文化」,正沁入年輕世代生活中;從文化層面看,科技外送只會更多且更亂,回不去了!

手機吃到飽的網民,配上普及的機車工具,更造就良好溫床。然而,機車快送無明確貨運規範,線上點選模式對駕駛和車輛安全的管控更加困難,牽扯的範圍涉及運輸、食安、勞安等面向,甚至連修法都難以完全釐清。

數位勞工往往必須「多工」處理運送事宜,如騎車盯著手機地圖和資訊、接單搶時效而超速,更多的是違規發生車禍,這類新聞已是爆料和監視新聞常客。

當車禍發生,外送員不但身體和生活受到威脅,他們多以自用車輛作為營業使用,當發生事故後,會是複雜的問題。

期待政府相關部門對此參與式外送的生活文化,建立和累積適當的判斷標準及法規,與時俱進跟上快送速度。年輕人,飛快騎車送貨時,別忘了,再多獲利也不能外送自己寶貴的人生!

   
復康巴士 開不進偏鄉
王慧玲/退休教師(屏縣高樹)/聯合報

政府每年花費二百多億元推動長照計畫,還不斷大肆宣傳長照2.0政策如何進步完善,還設立一九六六長照專線電話,鼓勵民眾多加利用,以減輕在家照顧者的壓力。但對於有住在偏鄉居家照護失能父母的我們來說,這些政府德政的距離,似乎太遙遠了。

相較過去長照1.0採時數制,目前長照2.0只有低收入戶費用全部由政府支出,其他中低收入及一般戶按比例,由使用者與政府分攤。但這些政府宣稱民眾可以花錢買服務的美好政策,到底能為照顧者或受照顧的老人解決多少問題,從社會上一再傳出有家中自行照護老人的不幸人倫悲劇,顯示這項政策的確有很多改進空間。

例如長照2.0採取使用者付費,先不談有多少在家照護者,有能力付錢享用餵食、陪伴、打掃及洗澡等各項服務。就算照護者願意付錢,但因工具和人員數量限制,也不是民眾想買服務就隨時都有,尤其是鄉下地方更是不便。

以連喘息服務都談不上的復康巴士來說,因為車輛少必須提前四至七天預約,每月最多只能申請八次(來回算二次),問題是老人家常有突然身體不適需要送醫院,碰上類似狀況根本申請不到復康巴士。此時,就得請求鄰居幫忙,合力勉強把老人抬上車,這種情形對中老子女及老老父母,身心都是一大折磨。

   
街友專題/沒有選票的人們
許瑞庭/文字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台北地下街是筆者最愛逛街道之一,不怕風雨日曬,偶爾想透透氣,只要走到其中一個出口,時刻皆可達陣;而且,它又接近各種交通轉運站,充滿多采多姿來自世界各國人群。

熱鬧、繁華的背後,卻有著一群街友生活其間。不知道他們人生故事的前因後果,不明白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受,是樂天知命還是聽天由命。他們很認命面對現實,面對不想認命的殘酷際遇。

有些人是有家歸不得,有些人是有家不想歸,更多的是無家可歸,無親人可照料;無論動機為何,尊嚴已屬次要,畢竟吃得飽最重要。

有些似乎是已經習慣當街友,然而有更多街友無能為力,他們依然是這個多元社會的成員,但願主管官員們可再多盡點社會責任,不要只在意選票,草草應付弱勢族群需求,只做一般老百姓看得到的;而是要妥善計畫或規畫如何與醫院、慈善機構合作,提供合理資源,讓看得到的街友與看不到的「黑數」都能得到照料,而不是任由其自生自滅。

   
街友專題/要魚卻不要釣竿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聯合報

翻開「五千街友沒有回家路」報導,不免有不吐不快之感。

鄰居男主人尚未過世前,不時有個流浪漢坐在他家門口。一回母親問女主人:「那人是誰?」女主人不滿地說:「伊家以前大好野人,不知安怎卡會生到這個料尾子,阮頭家看伊可憐乎伊一擺錢,今嘛想到就來,拿嘸就不走!」直到鄰居過世房子賣掉,才不見那人。

我和家人有時會去一家小火鍋用餐,某次因店門停了太多機車,平時在騎樓下的遊民,過來幫忙挪一個空位,我們問他「呷飯抹?」他搖搖頭,內人便給他五十元。往後再和家人去,他如果在,都會走過來等我給他五十元;有次碰巧只有大鈔,他還指點我去櫃台換。

這事好像變得理所當然,每次想要去,都得先準備一個五十元,讓我不太舒服。有次我在附近買豆漿饅頭,他經過看到,走近說:「我還沒吃飯,有五十元嗎?」

我身上沒零錢,想拿兩個饅頭給他,他似乎不要;於是,我火大地離開了。到辦公室同事見我一臉不悅,問知原委後啐道:「六腳長鬚不討不賺,吆死算了!」

誠然,若遇上這種擺明不要釣竿的人,不禁讓人覺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話也有道理。

   
川普施壓華為爽到台灣 5G訂單春燕提早報到
原本外界預期明、後年才會正式降臨的5G商機,因中美貿易戰惡鬥,竟意外地提早報到!原本大家預估是明年、甚至2021年後才會發生的事,沒想到,從2019年第二季開始,5G訂單春燕已提早來報到。

濱海公路旅行 開進南台灣秘境公路
在旭海通往港仔的台26線上,可以看到遍佈鵝卵石的海岸、群狀珊瑚礁沿岸、海蝕平台等豐富自然景觀,此外,還有可俯瞰太平洋的旭海大草原,走累了,就泡泡部落裡的百年湯泉,山海間的秘境之旅就從旭海開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