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十五個執政的縣市長前天發表共同聲明,反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未徵詢地方意見的情況下,擅自宣布廢除屬於地方稅的「印花稅」,侵害地方的財政自主。行政院對此則辯稱,廢除印花稅是「進步的」稅制改革,絕不是為了「政策買票」;地方的稅損缺口將由中央補足,縣市政府的預算不會減少。行政院話說得好聽,卻是一派詭辯,難掩其一手擁抱財團、一手勒緊地方財政的徇私和集權心態。
印花稅突然傳出要廢除的消息,並不是基於改革思維,或經過什麼審慎的財政研議,而是來自閣揆蘇貞昌個人對企業界的一場即興承諾。五月下旬,蘇貞昌應邀參加工商協進會的理監事早餐會,在工商鉅賈環繞下,他要求財經部會首長全力放寬企業海外資金回流及產創投資的限制。席間工商界抱怨,繳交營業稅又要繳印花稅,有重複課稅之嫌;蘇揆當即答應取消印花稅,現場送出百億元的大紅包。
當時財政部長蘇建榮面有難色,說印花稅是地方重要財政來源,在未覓妥替代財源前,不宜輕言廢止。他話未說完,便遭蘇貞昌打斷。蘇揆稱,地方沒錢,還不是會向中央要錢,一百億可以由中央扛。他並要求,財政部在一個月內提出替代方案。但三個月過去了,財政部迄未提出有效的方案,目前僅初步規劃,要利用「統籌分配款」進行專案補助。
從上述決策過程看,可知廢除印花稅是蘇貞昌的一人決策,只顧討好企業財團,甚至連財政部長的專業意見都不願傾聽。至於其後果,則不論中央如何撥補,實際上已嚴重侵害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權。對此,可從以下幾點觀察與思考。
第一,決策民主化精神的倒退:蘇貞昌在新北市長選舉落敗,卻驟爾當上行政院長,已備受「民意基礎不足」及「正當性脆弱」之譏。而他上任後的行事,更處處表現出霸道及酷吏作風,對民主精神極盡扭曲,只為護航蔡英文連任。印花稅的存廢當然可以討論,卻不應不徵詢地方政府乃至財政部門的意見,即逕由閣揆一人拍板,在工商企業面前向他們示好。這不僅嚴重違背了決策的理性及透明原則,也是程序的不正義。
第二,對地方自主權的侵害:印花稅作為地方稅,地方政府擁有自主的運用權力,這種「自主」精神是不容剝奪的。但在蘇貞昌的想法,卻認為這一切都不過是「錢」的問題,地方少掉的錢,中央可以另外設法彌補。問題是,必須伸手去討的錢,和出自自己口袋裡的錢,完全是不一樣的事。就像有些父母會把孩子的存款拿去保管運用,但一旦孩子已經長大,父母還能恣意這樣做嗎?進一步看,良好的中央/地方關係,應該是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而不是長官/下屬的威權領導關係。但蘇貞昌則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以為自己就是國家一切行政的大總管,可以隨便把人使來喚去,可以把地方的財源挪來挪去,完全看他高興而定,這是威權心態。
第三,夾帶選舉考量的買票策略:取消印花稅,一方面是為了討好工商企業,製造蔡政府「拚經濟」的印象,以換取企業財團在大選的支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箝制目前在地方占優勢的十五個藍軍縣市,掐緊其財源以脅迫他們聽命中央,就像前瞻建設經費一樣。試想,如果今天綠營是地方執政縣市的多數,蘇揆會不分青紅皂白廢除印花稅嗎?
令人感慨的是,民進黨在野時不斷訴求地方自治,認為這是實踐民主的基石;但等到它執政,卻又不斷地破壞地方自治。最明顯的例子是,去年民進黨修法將農田水利會改為官派,以便緊密控制地方,更企圖將鄉鎮長也改成官派。而今,不由分說地「沒收」了地方的印花稅,這不是中央集權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