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信用卡進入巨量時代,平均每個人持有2張信用卡,前五大發卡行更是都有發卡超過百萬張等級神卡。中國信託昨(15)日更透漏,旗下最大「神卡」Line Pay聯名卡發卡量已達375萬張,穩居台灣市場信用卡發卡量第一,領先第二大發卡量的COSTCO聯名卡逾百萬張。375萬張是什麼概念?根據金管會統計至2020年10月,三商銀(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的總流通卡量為282萬張,光是一張卡就打敗了三家公股行庫的信用卡流通卡量。
金融業者說,台灣信用卡歷史上,很難有任何一張卡輕易發行突破200萬張,即便是200萬張的COSTCO聯名卡也是靠經營多年與強勢通路,能發到375萬張真的就是神卡等級,Line Pay聯名卡也是台灣市場單一聯名卡在最短時間發行最多的卡,
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關鍵具備強大的生態系支持,也正是Banking 4.0強調「金融走入生活」,LINE Pay聯名卡推出的第一年,就打出無腦刷3%點數回饋,一點等於一元,原超過刷卡市場一般回饋行情。
這3%怎麼來?並非全由中國信託買單回饋,而是由「國際知名且位居產業龍頭地位的生態系夥伴」分了1%,三強聯手,成功讓LINE Pay在4年前的台灣點數戰役中,取得首勝,布建速度快過樂天點數生態圈在台布局速度,成就無遠弗屆的點數生態圈。
怎麼拿到1%回饋?當年中國信託商銀信用金融執行長、現任將來銀行總經理劉奕成主導該卡的推出,中信親自到生態系夥伴總部洽談,才成功取得1%回饋補貼,並奠定了LINE Pay聯名卡成功基礎。
而一開始推出3%無腦回饋,市場譁然,質疑者認為靠高額補貼並非長久之計。不過時任LINE台灣總經理、現為XRSPACE總經理的陶韻智說,「當年只有三個人看到這張卡的成功,劉奕成、我,以及當年LINE集團總部第二大高層決策者」。
陶韻智說,當年劉奕成看到的不是成本,而是用戶會湧進中國信託商銀,中信背後看的是財富管理商機,對銀行來說,更是可以簡單取得年輕用戶的機會,也能增加每個月信用卡刷卡金額,這卡能帶進用戶。「簡單來說,對銀行有好處、對用戶有好處、對LINE Pay也有好處。」
他說,當年發行這張聯名卡,就已經預期了300萬張發行量的出現,未來甚至發行到500萬張,都不會意外。
陶韻智回想說,當時認識劉奕成時,剛好是LINE Pay積極在台複製微信支付的成功模式,當時與台灣許多金融夥伴共同學習,也與其他銀行合作,但發現劉奕成提出的網路創新模式、想法,與其他金融夥伴相比相當突出。
再加上,當時中國大陸習慣的QR Code掃碼支付,因國情不同,難在台灣大幅推動,但陶韻智後來發現,當時LINE Pay合作的30萬商戶店內都有刷卡機,最後大膽採用信用卡路線,並認為點數是重要血液、可以拉高顧客忠誠度,LINE Point模型自此出產。
陶韻智透露,這模型其實差點胎死腹中, 因為初期模型提出的「一點等同一元,回饋無上限」,補貼紅利點數對銀行業者來說成本過高,利潤會減少,內部提案也不是一次就過關,直到LINE總部第二大高層點頭決定支持,才決定了LINE Pay聯名卡中LINE Point雛形。
「多家銀行當時打槍認為要花費很多紅利點數,補貼成本過高,利潤就會減少,當時僅有劉奕成認為這是好方案。僅有他看得出來,這個合作模型背後代表的是實際用戶數」,陶韻智說,這個合作模型非常透明,一點等同一元,消費者立刻就能理解、願意刷卡。
現在LINE Pay 聯名卡也的確發了375萬張,成功為中國信託商銀「宅經濟」與「社群經濟」打下重要基礎,也是獲客的重要來源之一。
金融業指出,金融業推行各類行銷商品,會計算獲客成本,其中最高的是財富管理,因為銀行必須補貼給其存款利率,最低的是信用卡,因卡友不但會刷卡、增加銀行金流與手續費收入,銀行還可以從中挖掘潛在合作客戶,推銷其金融商品等業務,擁有信用卡基本盤,就能獲得消費金融市場的最大入場門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