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在防疫成效捍衛下,得以維持亮麗表現,然而在出口屢創新高的表象下,新台幣匯率的大幅升值時已讓產業吃足苦頭,不僅傳統製造業雪上加霜,連訂單滿載的電子產業都普遍有今年「做白工」的感嘆。
在年初美國聯準會連續快速大幅降息、全年維持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下,美元大幅貶值,相對使得亞洲貨幣大幅升值,嚴重衝擊亞洲各國的出口。對台灣而言,如何適當因應台幣升值造成的經濟衝擊,可能比防疫還來得更為複雜而困難,畢竟防疫措施多操之在我。首先,美國聯準會才在16日的政策例會後宣布將持續維持聯邦資金利率於0到0.25%的超低水準,也將維持大規模資產購買計畫,每月持續購債至少1,200億美元,直到就業最大化和物價穩定目標獲得更多實質進展。然而,美國疫情仍劇,進一步封城措施箭在弦上,上述目標的達成實在難以樂觀期待。原本市場對美元趨貶走勢已有一到二年的預期,在聯準會近日的政策宣示後,美元要反貶轉升恐更加遙遙無期。相對而言,可能要有台幣在基本面持續走升的心理準備。
其次,中央銀行在過去這段期間已干預市場、明顯阻升台幣多次,甚至再度被美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不同的是,由於產業受衝擊嚴重,央行楊金龍總裁也不得不穩定軍心地宣示仍會進場調節匯率,至於後果,再與美方「好好溝通」。儘管央行一再努力,台幣今年已升值超過5%,後續恐怕只是急升或緩升的問題。
再者,央行阻升台幣的代價極大,尤其在台幣升勢明顯之際,1980年代的慘痛經驗可為殷鑑。當時外匯市場驟然自由化,新台幣勢必升值到市場合理價位,為了不使產業出口受到過大衝擊,緩升派的主張勝過一次到位派的看法。但為了緩升台幣而釋放出的大量游資也造成了金錢遊戲盛行、房價股市狂飆等遺毒多年的後果。如今股市已然狂漲,房價也屢創新高,這兩者都很可能如同當年一般,衝擊努力工作的價值,也使得分配問題更為惡化,不得不慎。
因此,央行的匯率政策無可避免地將走到投鼠忌器的階段,未來恐怕比現在更為艱難,儘管如此,坐以待變也不該是唯一選項,因應新台幣升值,還是有一些值得積極考慮的作為。首先是應該利用新台幣價值高漲的時機,積極鼓勵國際併購。產業升級轉型是因應匯率高漲的最重要應對方式,國際併購則是產業升級轉型最快速的方法之一,而國際併購在台幣高漲時正是最佳時機,也可藉此緩和台幣漲勢。另一方面,台灣產業的特徵之一是在生產鏈中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如今正值全球新供應鏈成形,台灣欲在新鏈中取得更關鍵優勢與籌碼,透過國際併購來提升實力的確也是重要課題。
其次,是趁勢展開更積極性的國際布局。台灣未來要發展新產業與高階製造業,加上無可迴避的綠色成長課題,如何適度將資源耗用度高或較缺競爭力的產業外移,一來釋放出資源以創造更高價值,二來延伸國力,三來打造以台灣為總部的國際供應鏈,當然也是此刻值得前瞻思考之處,而積極往外的國際布局同樣有助於緩解新台幣的升勢。
再者,發展新產業或轉型升級,目前最缺乏的是高階人才與先進技術。在目前台美經濟合作的絕佳契機下,透過強勢台幣讓大量人才赴美進修、培訓,或進行更深度的技術合作,都有助於改善台灣的經濟體質。此外,儘速與美合作展開已談妥的第三地基礎建設投資,也正是強勢台幣下的好方案。
要解決新台幣強升的衝擊,不能只靠最容易動輒得咎的央行,各單位尤其是國發會與國發基金,應該提出更積極的政策與工具,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