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好鬥成癖,民進黨眼裡只有政敵沒有人民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7/13 第502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唐鳳幫AZ衝業績?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好鬥成癖,民進黨眼裡只有政敵沒有人民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對欠稅大戶豈能束手無策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放大器做起
綠無網軍?受害者眾
嚴震生/殘民者昌,佑民者殃?
診斷「柯P奇蹟」的政治病毒
拒復必泰3字 生命在等待中流逝
提高打疫苗效率 診所不可缺
學生陷貧困 大學可創造機制
回響/讓不同專業合作 共顧同島一心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唐鳳幫AZ衝業績?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近來新冠疫苗接種,在「可選擇疫苗」情況下,出現前所未見的搶打潮。但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突然宣布,接下來三輪預約疫苗「都只能打AZ」,符合資格的民眾如果不打,只能等第四輪以後再說。這到底是疫苗不足,還是在幫AZ衝業績?

目前國內收到的疫苗,莫德納和AZ數量差距不大。且兩者都有不少已訂購、尚未到貨的劑量,即使讓民眾自選並預留第二劑,應不致發生「訂到但打不到」情況。唐鳳處心積慮,奪走民眾疫苗選擇權,顯事有蹊蹺。

真相是,讓民眾「自選」疫苗,已發生「選莫德納遠多於AZ」的情況。如此下去,蔡政府外購最多又獲日本捐贈相挺的AZ,極可能供過於求。那樣的話,蔡政府的疫苗大內宣主力,瞬間就會變雞肋。

另一方面,郭台銘和台積電購買的BNT疫苗也已完成簽約,如此一來,甚受歡迎的BNT又會搶走AZ的鋒頭。一旦BNT疫苗到貨,AZ滯銷恐怕更嚴重。而BNT的採購,蔡政府失職在先又阻擋於後,難以邀功,故須趁現在衝業績提高AZ覆蓋率。否則,搶打BNT現象一上演,蔡政府更難堪。

經過唐□宣傳,果然,蔡政府喜孜孜地說,不到一天已有十一萬人改勾選AZ。民眾在疫苗之間游移不定,凸顯的正是疫苗政策失當,使人們失去安全感。蔡政府還沒覺悟嗎?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好鬥成癖,民進黨眼裡只有政敵沒有人民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半個月來,占領媒體熱議話題的是發生在環南市場立委林昶佐的「放送事件」;從各種草蛇灰線,顯示這是一場中央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設計的「請君入甕」戲碼。儘管最後結果被逆轉,卻讓人再次見識到,在全民為防疫及缺疫苗所苦之際,民進黨仍滿腦子鬥爭思維。也正是這種藉疫謀敵的心態,才使台灣疫情走到今天的局面。

民進黨是靠鬥爭起家的政黨,在野時,為了爭提名、爭出頭,藉由各種手段打擊黨內外對手,歷史班班可考。當政權到手,它本該知所節制,但恰好相反,民進黨因為掌握行政資源與權力,益發肆無忌憚。尤其蔡政府的五年,以國家機器打擊黨內對手、黨外政敵更是毫不遮掩。透過府院黨綿密的組合拳,再佐以網軍側翼發動線上線下的攻勢,成了民主國家最惡劣的政爭示範。

大家都知道,副總統賴清德是民進黨內鬥史上最知名的受害者。若打擊黨內對手都能如此不手軟,對在野政敵下手,當然更凶狠。蔡政府藉林昶佐來數落柯文哲,已非它首度對在野首長設局。韓國瑜擔任高雄市長時,行政院長蘇貞昌多次喊話要他出席院會,俟韓國瑜開完會剛離開行政院,網上便流傳他在院會疑似打瞌睡的畫面。這種行政院帶頭打擊地方首長的做法,把行政中立置之腦後,更充滿黨私權謀。

再看,去年八月蔡政府宣布開放萊豬引發滔天民怨,台北市長柯文哲事先預告他會出席行政院會並提出建言。誰料,會後當時任行政院發言人的丁怡銘立刻舉行記者會,秀出多張圖卡,誣指台北市的冠軍牛肉麵使用萊牛。從冠軍牛肉麵事件到環南市場事件,設局者雖均未得逞,但已清楚可見蔡政府這種無時無刻想著打擊政敵的心機,已超越了一個民主政權的分際,到了罔顧治國的地步。

柯文哲之所以成為蔡政府頭號大敵,正是因為他不斷以專業揭穿指揮中心的無能及不合理,聲望一時大漲。形象墜落的蔡政府,當然要對他發動突擊、醜化,以扳回一城。蔡政府甚至把疫苗分配當成鬥爭工具,雙北市人口及確診者眾,但分配到的疫苗卻不如高雄市;就連疫苗發放訊息也被質疑不對等,事先將發放數量告知高雄市,讓該市預作準備。若連疫苗都能如此操作,蔡政府的行政倫理還有底線嗎?

北農爆發群聚,顯示柯文哲的防疫戰線出現破口;然而北農真正的幕後掌控者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卻保持神隱。柯文哲一開始要求中央讓北農所有人員施打疫苗,指揮官陳時中卻冷回,疫苗是預防不是治療方法。隨後屏東爆發Delta疫情,屏東縣長潘孟安向中央要求讓兩村居民普打疫苗,中央便火速送上疫苗。這種「內外有別」的做法,不僅暴露蔡政府的雙標,更嚴重的是把人民分成兩等:「自己人」轄下的民眾會獲得更佳待遇,「非自己人」轄下的民眾則是次等公民。

正因為「鬥爭」優先於「治理」,當環南市場出現大規模群聚感染,蔡政府當然立刻逮住機會「黑柯」。當天一早,蘇貞昌便召集閣員開擴大防疫會議,隨後多位部會首長趕赴現場開記者會,同時安排「刺客」林昶佐出擊,蔡英文臉書貼文也矛頭對準環南市場。這一連串節奏緊湊的殺柯戲碼,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環南自治會長臨時的驚天一嗆,扭轉了局勢。

疫情走到今天這步田地,蔡政府卻仍以「三分抗疫、七分抗敵」的心態應戰,以為魔杖一指就能殺敵致勝。它忘了,它玩弄已久的民意,已沸騰成民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對欠稅大戶豈能束手無策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自2010年起,財政部或經其指定之稅捐稽徵機關,每年7月1日都會公告欠稅大戶名單,也就是個人欠稅超過1,000萬元或營利事業欠稅超過5,000萬元的確定案件,得公告欠稅人或逃漏稅捐人的姓名與內容。此次公布欠稅大戶全國共955件,欠稅金額約1,001億元,為數可觀。

從今年的欠稅大戶資料,可以看出幾項特色:首次突破千億,因滯納愈久,利息累計,欠稅金額持續累積上升;2010年尚可追回20多億,近兩年追稅僅5億上下,11年來追回稅款合計才158億元,代表政府追徵的能力趕不上欠稅的速度。其次,欠稅大戶仍以「老面孔」居多(如黃任中家族、環亞飯店、博達科技等),甚有作古多年的名人,政府每年公布一次,就像打臉自己一次。

最久的欠稅竟然還有1985年的案件,令人懷疑政府難道真的還抱著收回的希望?而且大戶多為望族、具雙重國籍,欠稅集中在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或土地增值稅等富人稅,不是有辦法遠走海外,就是早已脫產,骨肉爭產都不在乎形象了,政府公布欠稅反而像是傷害政府自己的形象。

問題是,欠稅案件的追稅期包含「徵收期」加「執行期」,原先稅捐稽徵法只明訂「徵收期」為五年,「執行期」則無限制。這些欠稅大戶等等陳年舊案,是經過2007年、2017年兩次修正稅捐稽徵法,將法定追稅期一延再延,對欠稅1,000萬元以上大戶,以及遭法院裁定拘提或管收確定、遭核發禁止命令案件,持續追討至明年3月4日止,代表屆時政府將喪失對連年上榜的欠稅大戶追徵的權力。

對於是否要第三度修法再延長追稅期,財政部表示沒有規劃,又說欠稅大戶的陳年舊案,至明年3月4日將滿15年,已和民法請求權的最長期限15年一致,其實已經透露對欠稅大戶300億的稅款放棄追徵的期望,也不想修法延長。但是朝野立委基於財政考量,認為財政部每年仍能追回部分欠稅,不應主動放棄;若欠稅就這樣一筆勾銷,對乖乖繳稅的老百姓並不公平;何況財政部長數次表示將透過大數據加強稽徵,不應該對欠稅束手無策,因此,仍將提議針對舊案追稅期再延五年。

我們認為,折衷的建設性作法,首先是財政部和法務部,對於法定的租稅保全手段,包括限制移轉財產、假扣押、限制出境、提前開徵、移送強制執行,及至執行效率等等方面,在欠稅陳年舊案上發生哪些缺失,提出完整的檢討報告。例如稅捐機關在核課權的行使上是否過於嚴苛,以致納稅人不服氣而寧可欠稅?相關機關何以不能及早發現欠稅人隱匿財產的動向行為?為何強制執行時才發現已無財產可供執行?有多少比例進入破產程序?破產清算時,債權順序及分到款項比例為何?都應該有一檢討報告,並提出法制上的改進意見,以應對未來的欠稅案件態樣。

如果檢討報告,能對於陳年舊案做出合理的交代,並能提高財政部、法務部對於近年新增的欠稅案件追稅的力道,加強執行的課責程度,才可以當作「收回無望」的稅收損失。在此同時,財政部和法務部也應對近年新增的欠稅案件,稅捐保全措施,尤其是防逃、隱匿、移轉財產的對應手段方面強化了哪些?如何能將執行的時點提前,並提升追稅力道及效能?財政部長所說的大數據分析,如何應用於欠稅行為的預防及追徵?一併提出可行方案。

此外,法務部對於已發現之財產不足清償欠稅,且生活逾越一般人通常程度者,行政執行署得核發之禁止命令(禁奢令),如何透過提高民眾檢舉之獎金與誘因,改進追稅績效?法務部的網站都說「管收是逼人吐錢還債的方法」,法務部就更應拿出善用拘提和管收等強力手段的具體作為。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放大器做起
李家同/聯合報
最近很多科技界的朋友都在談論中國大陸在太空科技上的發展,大家都有一點憂心,也會討論如何使我國科技有很大進步。有一位電子公司研發部門的負責人提出一個想法:「從放大器做起」。

放大器已有百年歷史,我們的生活不可能完全脫離放大器,大家都會將音響放大或縮小。其實放大器不只如此,它是類比電路,類比電路又是數位電路的基礎,所有的數位電路都是由類比電路所組成的。而類比電路中,放大器又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有一家歐洲半導體公司,在官網中有七三四個不同的放大器。大家不要以為放大器是很簡單的,如果你對放大器有特別要求,放大器就相當不容易做出來了。比方說,有人要求放大器可以應付各種大小的輸入訊號,這種放大器就相當複雜。

全世界的類比電路公司中,都會告訴大家他們有多少種類的放大器。換句話說,對於先進國家而言,雖然設計放大器已經歷史悠久,但仍然是這些國家所重視的。放大器代表了最基礎的電子工業技術,我們常常羨慕先進國家能夠推出非常精密的電子儀器,我們應該知道,他們之所以有此成就,乃是因為他們有電機基礎技術上的深厚功力。這是他們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並不是說我國的工業要靠放大器,而是因為放大器代表了所有的工業基礎技術。我們要想趕上先進國家,不可能一步登天,必須要下苦功。我們不要輕視齒輪、螺絲、酒精等等,要知道非常高級的齒輪是相當值錢的,非常特殊的酒精,也是不容易的。

我發現在台灣有很多公司的確在埋頭苦幹,將已經成熟的技術搞得非常好,這是值得大家高興的。政府應該了解這一點,也應該務實地鼓勵所有公司在技術上有進步,絕對不能認為某種技術不是熱門科技就不予理會。就以放大器為例,如果我國不會做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放大器,我們就不可能有自製的精密電子儀器。同理,如果我們不能做出有特殊要求的齒輪,我們也做不出非常精密的機械。

最重要的是在教育方面,如果大學不能使學生了解基本技術的困難性,這可能使學生永遠不肯腳踏實地做不起眼的工作,而永遠嚮往天空中遙遠的白雲。其結果是,下不接地,上不接天。要知道,如果沒有往下扎根,我們絕對不可能往上提升。政府實在應該多多鼓勵工業界和教育界重視最基本的工業技術。(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綠無網軍?受害者眾
陶在樸/陸委會前諮詢委員(桃園市/聯合報
日前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表示民進黨沒有網軍,輿論譁然,不僅可能對受害者二度傷害,更是對英國牛津大學網際網路研究所關於網軍「操弄社交媒體全球報告」的公開挑戰,該報告涉獵八十一國網軍活動調查,台灣網軍諸種性狀的調查列於其中。

何謂網軍?根據麥克米倫字典的簡潔定義,「利用網路尤其是社交媒體進行政治宣傳的受僱者」。網軍是一支傭兵,受僱於人,只要給錢,任務是政治戰。無論在國家、個人、政黨和機構四個不同層級都可能觀察到網軍現象,四海皆然。

牛津大學八十一國網軍調查報告中既有極權國家(如中、俄),也有民主國家(如英、美)的調查資料。民主國家為什麼也有網軍,中間的蹊蹺在於「數位化民主和自動化極權」矛盾衝突的投射,後者正是牛津大學對台灣網軍調查報告的文件名稱:「台灣的計算化宣傳:數位民主遇到自動極權(Computational Propaganda in Taiwan: Where Digital Democracy Meets Automated Autocracy)」。

「數位民主遇到自動極權」的現象各國不盡相同,就台灣而言集中表現為「政治狙擊」,雇主鎖定對象、網軍政治狙擊、一槍斃命,三位一體。案例一,二○一九年四月十四日台灣「新新聞」報導:「英德之爭」,賴清德公開要求蔡英文停止網軍攻擊,賴最終敗陣出局。案例二,二○二○年四月九 日英國BBC新聞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責台灣網軍在網上對他進行種族主義攻擊,他說「我為自己是黑人而自豪」。案例三,二○二一年五月五日東森新聞雲報導,資深媒體人黃暐瀚七旬老母凌晨出門不幸被酒駕男撞死引起熱議,粉專PO出許多仇恨言論。案例一基於政敵,案例二基於民粹,案例三基於政見不同。試問在台灣還有那個乾淨空間可免於網軍的政治狙擊?

網軍的戰績可歸功於牛津大學報告所謂的「假訊息產業化」策略,據統計有四十八個國家擁有強大計算能力和各種人才的為雇主服務的專業化公司;大約有六千萬美元用於機器人帳號;六十一個國家的政黨和政客投資成千萬的美元於社交媒體的演算開發。

台灣執政黨網軍的產業化模式有別於他國:第一,府院黨+第二,中央廚房+第三,側翼名嘴+第四,社交媒體帳戶(含機器人)。其他國家可能有隱性的第一和第二項,但沒有顯性的中央廚房。台灣不然,在行政院竟然有納入人員編制的相應「顧問」和各種「小編」,台灣的公務或準公務人員同時成為不同派系政客服務的傭兵,這是對台灣公務人員,也是對職業分類最大的褻瀆!

台灣是一個民主體制的社會,數位民主是這個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然而十分遺憾,執政黨為了穩固政權和保持利益利用網軍自動獨裁,這就是二○二○年十二月廿六日香港「亞洲周刊」蔡英文龍袍加身「英皇」封面故事「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的來由!

   
嚴震生/殘民者昌,佑民者殃?
嚴震生/聯合報
唐代「文以載道」的古文推動者韓愈,既是文學家,也是哲學家,他和柳宗元屬同一時期,也頗有交情。柳宗元甚至將兩人對上天的討論,訴之於文字,即所謂的《天說》一文,其中「殘民者昌,佑民者殃」,是許多老百姓對沒有天理昭彰所持有的深刻感受。

在《天說》中,韓愈開宗明義地提出他的大哉問:「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饑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殘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為使至此極戾也?』韓愈的第一段話正是目前台灣老百姓的生活寫照,我們同樣受到新冠肺炎病毒和其變種所帶來的病痛所困,在隔離期間我們生活勞苦委屈,許多小市民因沒有生計,甚至還飢腸轆轆。

反觀我們的執政者雖宣稱「超前部署」,結果在疫情的掌控、病毒的篩檢、防護的措施、疫苗的取得等都一再落後。然而這些政府官員似乎沒有足夠的同理心,不知道每位死者的離世,不僅是代表一個數字,更有後面的一個家庭,或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同時他或她的離世,或許和錯誤的決策有關。儘管控制疫情不利,這些官員(殘民者)也沒有因此丟了烏紗帽。他們「嚴格」把關,設立層層關卡,不讓民間順利取得疫苗,但當數量有限時,他們將自己排在優先施打順序的前端,甚至許多可能還想炒作國產疫苗的股價,從中獲利。至於那些民間想要做事者(佑民者),無論是捐贈呼吸神器HFNC的賈永婕、或是快篩試劑的吳宗憲、以至於移動式冷氣機的黃光芹,反而遭殃,成為網軍出征的對象。

這大概就是「殘民者昌,佑民者殃」白話意思所說的,傷害人民者昌盛,但那些想要保佑老百姓的卻是遭殃,也難怪受苦的百姓不免要求問於天,想要一探世道為何極端不合理(何為使至此極戾也?)。因此,韓愈才會在和柳宗元的對話中,指出老百姓最終僅能向老天抱怨,看看是否能夠還他們公道:「今夫人舉不能知天,故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聞其呼且怨,則有功者受賞必大矣,其禍焉者受罰亦大矣。子以吾言為何如?」韓愈認□我們都不懂得上天的道理,才會發出那樣的呼求和埋怨。他認為上天是會聽到這些呼求和埋怨,並對有功者給予大大獎賞,對造禍者進行重重懲罰。

柳宗元的答覆,雖然不是我們愛聽的,卻往往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情形。他指出:「功者自功,禍者自禍,欲望其賞罰者大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謬矣。」這句的白話文意思大致是,如果希望天能夠賞功罰禍,是十分荒謬的;向天呼叫埋怨,希望天發善心憐憫他,那就更加荒謬了。如果我們接受柳宗元的說法,就只有認命的份。

不過,我們不該如柳宗元那樣悲觀,認為沒有能力改變現狀。既然老天不一定能夠賞功罰過,但至少在民主體制下,我們手中還有一張選票,可以在選舉中拋棄這些「殘民者」,讓他們不再擁有「殘民」的機會。同時,在他們下台後還要繼續追究責任,才可以讓未來執政掌權者有所警惕。台灣不該是個殘民者昌、佑民者殃的社會。我們如果能夠對政治人物課責,中華民國才會成為一個殘民者殃、佑民者昌的國度。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診斷「柯P奇蹟」的政治病毒
呂淑妤/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聯合報
當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際,難以倖免的台灣,此刻也正遭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柯P奇蹟」政治病毒,影響民眾情緒甚鉅。

自三級警戒發布以來,身為重災區的台北市,民眾心情卻深受柯文哲市長的言行牽動,柯P的負評不斷,民調卻不降反升,筆者在此提出詮釋「柯P奇蹟」的五點診斷。

一、好心肝診所事件:柯P快速為市府同仁的「行政疏失」道歉。至於「特權」之說,恐怕見仁見智?如果將日益升溫的肺炎疫情視為「緊急危難」,是否可受憲法保障而視狀況影響他人權益?似乎已屬司法處遇範疇。

二、北農事件與市場攤商:柯P第一時間宣布要爭取四千劑專案疫苗,旋即加碼獲得一萬四千劑疫苗,並提供公費的PCR篩檢以及相關補償金等,對於北農公司與連帶受惠的所有傳統市場員工而言,形同天上掉下來「一劑針,一世情」的禮物。

三、多元專案施打福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人員,滾動式修正之定義與職業別風險依據為何?令人費解!導致柯P得以引領防疫時尚,嘉惠許多中央並未列入之施打對象,例如:遊民與非法移工等。台北市政府也於七月十日的記者會,宣布柯市長「突襲式」的專案施打成果,其中扣除北農專案,其他的專案對象包括獸醫師及其助理、北捷員工等六類人員,共接種高達七九二四劑疫苗。這種先斬後奏式的「柯」學排序,讓中央也莫可奈何。

四、超前部署確診人數:近來士林護理之家到虎林街等群聚確診事件頻傳,但指揮中心宣布每日確診人數卻未明顯遽增,原來相關確診人數早已被超前部署與校正回歸,讓民眾維持警覺而不驚慌,更由此經驗率先讓台北市民體會英國式「佛系防疫」,以及與病毒共存的國際新理念。

五、強調高齡優先順序:柯P一再呼籲強調以年齡別為主的疫苗施打順序,是最接地氣、得民心的意見。世界衛生組織與英美日等先進國家,也多以第一線臨床醫護人員與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為疫苗優先接種對象,我國實施接種順序卻突增一大堆行業別列入第七類優先順序,造成工作族群撕裂與社會相對剝奪感。

今日造成疫情期間一枝獨秀的柯P奇蹟之主要關鍵,在於中央疫苗不足與施打順序決策爭議。柯P甚至預言,需等六十歲以上長者打完第二劑疫苗,才是解封之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無法如大禹治水般疏通源頭民怨,即使日後疫苗荒緩解,仍需另一波政治病毒疫苗來平息眾怒。

   
拒復必泰3字 生命在等待中流逝
周成功/陽明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昨天聯合報的頭版標題:上海復星公告售台積、永齡千萬劑BNT。這對疫苗短缺的台灣防疫是個大好消息,但接下來的問題是,這批疫苗什麼時候會來?新聞中透露:首批到貨時間算一算十月能來就不錯了。為什麼要拖這麼久?原來這一千萬劑BNT疫苗,並非上海復星現在手上握有「復必泰」字樣的三千萬劑,而是再請上海復星向德國原廠要求重新生產、包裝進口。

為什麼我們不接受上海復星現有「復必泰」字樣的三千萬劑BNT疫苗?它不是BNT的產品?這批BNT疫苗的品質有疑慮?對這些問題的答案顯然都不是真的!上海復星只是BNT的股東和代理商而已。

我們真正在意的應該是疫苗的品質,而非其包裝紙上的標記。我們不會質疑我們現在打的AZ疫苗是在韓國製造(裝填),莫德納疫苗是在西班牙製造(裝填)。如果有「復必泰」字樣的三千萬劑BNT疫苗的品質和全世界各地在施打的BNT疫苗相同,我們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平白地拖延台灣達成集體免疫,讓社會回復正常運作的時間長達四個月之久?顯然真正的關鍵還是「復必泰」這三個中文字。

當政府施政的作為背後有強大的意識形態在主導,一黨獨大的立法院首先自動繳械輸誠。黨政側翼的媒體、網軍讓BNT疫苗的議題永遠處在一個黑箱作業的混沌狀態。至此,一個正常民主社會應該有的運作機制幾乎完全失靈。如果我們社會大眾今天還不能要求政府清楚明白地回答,為什麼我們不接受上海復星現有「復必泰」字樣的BNT疫苗,而一定要拖延幾個月等德國原廠重新生產、包裝?或是大家都真心地心悅誠服完全支持政府對BNT疫苗的作為,那麼我只能說:We deserve it。中文的意思就是「活該」!

   
提高打疫苗效率 診所不可缺
王宏育/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聯合報
觀察到世界各國解封,一段期間之後還會有一波大規模社區感染,甚至有第三波解封再出現大規模社區傳播。但是英國今年七月的經驗告訴我們,當疫苗覆蓋率到達七十%時,如果還有社區傳播,雖然感染人數可能每天二萬人,但是重症率、住院率都很低,國家和醫療體系付出的成本不高,所以證明施打疫苗可能是防疫終極解方。近期快速提高台灣疫苗的覆蓋率,乃重中之重。

我很早就提倡台灣一天施打率,要人口數的一%,廿三萬人次,後來陳秀熙教授也提出相同的看法,一天要施打廿五萬人次。這樣兩個月六十天後,就可以把台灣的疫苗覆蓋率超過七十%,最少要達成這個目標的六折成績,十一月台灣即可解封,恢復經濟活力。

七月底以色列有一批BNT疫苗即將過期,和韓國交換成功,就是因為韓國疫苗施打率很高,一天有八十五萬人次;以韓國人口數五千一百萬人來換算,台灣一天的施打人數應該要達到卅八萬人次,吾人不應低估自己。六月廿日美國贈送二五○萬劑莫德納疫苗就抵達台灣,七月六日小英總統宣稱台灣有七百萬劑疫苗,可惜的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非常保守,網站說明「七月一日至七月七日撥給各縣市衛生局六十四點三萬劑疫苗」,平均一天只撥出九點二萬劑,怪不得有許多縣市撥給診所的疫苗數量很少,沒有辦法快速提高台灣的疫苗覆蓋率。

台灣剛開始施打疫苗都是在醫院,接著疫苗比較多的時候,各地政府都開始以大型注射站非常有效率地接種。但是當解封之後,醫院取消降載,注射人力可能就沒有那麼充裕。如果台灣的目標是要注射三千萬劑疫苗,甚至更多,目前注射三百多萬劑疫苗才達到的十分之一,那我們要不要考慮增加注射人力?

要超高效率的注射疫苗,務必「大型注射站、醫院、診所,三頭並進,缺一不可」。台灣有許多偏鄉,人口不多,不容易有大型注射站,就是有也頂多接種一天,萬一老人家那一天不舒服,沒有辦法接種,還是要靠診所來執行施打疫苗任務。何況台灣的診所密布各地,可近性很高,診所和他的病人都有很長期的信賴關係,病人可以隨時到診所來詢問,「放心」之後,再安排時間施打,避免遺憾,這可能是最理想的模式。據筆者所知,只有在診所施打新冠肺炎疫苗,IC卡上面會註記注射日期,留下正確的紀錄,注射第二劑的日期才不會弄錯,更不會像國外有人打了四次。

對於微解封的實施細節,疫苗的施打方式,很多人笑稱台灣是「一國廿四制」,其實因地制宜,各縣市首長可以觀摩學習,有競爭才有進步。目前似乎是台北診所打的最多,高雄大型注射站最有效率,如果可以互取所長,兩者兼具,才能早日提高疫苗覆蓋率,安心解封。

   
學生陷貧困 大學可創造機制
王亞維/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台北/聯合報
台灣疫情五月惡化,政府宣布進入三級警戒,許多行業停擺,零售及餐飲等服務業受創最為慘重。對大學生打工族而言,他們最主要的雇主即是計時給薪的零售及餐飲業,因此許多以打工維生的大學生立即失掉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政大傳播學院六月份在院長組織下發動急難救助,兩天之內即有一三○多位學生申請,他們申請救助需要填具事由,讀來其實相當不忍,很多受困學生自己失掉打工的收入之外,他們的家長也同時面臨失業問題。傳播學院大約有一千四百名學生,也就是十分之一的學生受到衝擊,目前全國公私立大學學生近一百萬人,可以推估這波疫情下,大概有十萬名在學大學生在經濟上受困。即使開始「微解封」,疫情不歇,室內容留人數受限,零售及餐飲等服務業也不可能恢復以往的雇用人數,在學大學生陷入貧困的長期問題,值得各校重視。

其實,大學本身即是很大的雇用單位,付給教職員與助理的薪資之外,各大學每年的勞務採購從數百萬到數千萬不等,也即目前各大學校園內門禁、清潔、花木修剪、植栽、餐廳等工作,都是外包給廠商承攬,這些低技術門檻的工作可以開放一部分讓大學生申請,也可以訂約規範廠商在履約中必須保障雇用該校大學生的比例,或給予廠商雇用在校學生的獎勵機制。

正如許多留學生一樣,筆者在國外求學時在學校餐廳打工,擔任配菜與洗碗工,賺取生活費外,見識美國大型廚房的衛生要求、科技運用、分工與標準流程,更是大開眼界。我的朋友在另一著名學府清掃廁所,他們把清理廁所當成一項科學,上工前必須上完一周密集課程,分辨馬桶、小便斗、洗手檯與地板不同的消毒液與工具,而且各種物件的清潔都有標準流程,執行時完全照規矩。因為掃廁所的時薪高於其他勞務,因此同學搶破頭,視打掃廁所為榮譽。

這種校內的工作不但可以讓學生尊敬勞動,同時可以運用學術的精神,把科學的方法與勞動結合起來。其實,校內的每一項勞務都可以轉成值得學習的課程,學生獲得報酬同時學習勞動技能與知識。最重要的,急難救助或紓困只能解決一時,學校需要思考機制為學生創造工作機會,校內勞務轉成具有教育意義的工作只是一端,願意多元活化既有資源,才能長期協助受困的學生解決生活問題。

   
回響/讓不同專業合作 共顧同島一心
陳劭旻/諮商心理師(彰縣員林)/聯合報
十日「疫情下 身心照護未停歇」一文,認為心理師法規定病人應該先接受精神科醫師評估後才適合進行諮商。作為一名諮商心理師,有些不贊同之處。

心理師法第十六條說明的是心理師「如果遭遇」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不全疾病時要做轉診,而如果諮商心理師轉診的精神官能症患者要繼續做心理諮商,需要有醫囑才能進行。就像一個病人因為肚子痛而去看醫生,醫生卻發現他好像有新冠肺炎的症狀,醫生一定是先請他做PCR,確定是不是新冠肺炎影響再談肚子痛怎麼解決,而不是所有病人都要先確定PCR才可以看醫生。

當然也許有人會講,你不每個人都做PCR,怎麼知道他有沒有染病?但重要的是,今天病人來到醫生眼前,醫生會依據專業能力做評估跟把關,把有風險的人轉去做檢測。同樣的,不論是遇到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不全疾病,心理師也會做評估,負起把關的角色。「專業合作」向來是在所有助人專業倫理中重要的訓練,相信精神科醫師、心理師間亦然。

衛福部函文提到,心理諮商所或心理治療所只要與醫師公會全聯會推薦的八十間身心診所進行合作,就可優先審查。但八十間診所是依據什麼標準選出?又為什麼只要與他們合作,就能優先審查呢?

在心理師實務的運作中,心理諮商所或心理治療所原本就都會有習慣合作的身心診所,衛生局督考時也會查核是否有固定合作轉介的醫療單位,額外指定合作單位可說多此一舉。而且站在個案的角度看,有身心困擾的個案也會有原本信任的精神科醫師,只因為要接受通訊諮商,他就可能被迫離開已經建立起信任關係的醫師。如此安排,究竟能為個案謀多少福祉呢?

   
小小貼片立大功 解決防疫隔離大難題!
榮獲2021 CES 最佳創新獎的美國醫療數據公司BioIntelliSense,推出一款醫療級生物貼片-BioButton。BioButton重量輕薄且體積迷你,貼附在使用者的左胸上,就可以連續量測使用者的呼吸頻率、心率、體溫、睡眠狀態、運動頻率、疲憊程度與突發性事件等功能。

疫情嚴峻 你也變成brown bagger了嗎?
看過星巴克紙袋的人就不陌生brown bag。brown bag是指美國上班族用來攜帶午餐的「棕色紙袋」,其實就是牛皮紙顏色。當作動詞就成了「自帶午餐上班或上學」的意思,「自帶午餐的上班上學者」叫作brown bagger。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