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小心!年金改革恐傷及公教新世代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1/24 第392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游錫堃先問問自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小心!年金改革恐傷及公教新世代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英國硬脫歐的衝擊正要開始
民意論壇 川普新政 美國重回孤立主義
當藝人被分成「愛國」與綠色…
聯合筆記/圍城下的年金改革
年金改革 有利的再溯及既往
「無影無跡」 蔡總統口中的團結
學測數學史上最難? 數據證明非如此
數學超難! 學測非為頂大設
縣市長選舉前哨戰…現任不表態 對選民忠誠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游錫堃先問問自己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游錫堃率團祝賀川普就職,當面問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訥:「川普會不會出賣台灣?」

如果此問出自記者問美國官員,或座談會上智囊們互詰,應非意外。但出自蔡英文派遣的祝賀團團長之口,則恐有失體統。

美國不是沒「出賣」過台灣。一九七九年的「廢約/撤軍/斷交」,餘痛猶在。堃傻不楞登問「川普會出賣台灣嗎?」佛訥不論有無資格回答,或心裡如何掂量,他難道會直不隆咚地回說「會!」

何況,除了「出賣」,川普會不會要台灣為「美國優先」付費?會不會強售價高質不適的武器給台灣?會不會把台灣當作撥弄北京火爐的貓腳爪?這些,或許都不到「出賣」的程度;但若游錫堃要問,是否也該一一問清楚?

游錫堃問「川普會不會出賣台灣」,其實洩漏了蔡政府心中的政治疑懼。也就是,她並未一廂情願地把川普的台灣牌完全看成對台有利,而認為其中甚至可能存有「出賣」的風險。正如蔡英文說,她也聽過「籌碼說」。

蔡政府若知,面對川普的操作不可自自冉冉,而應戰戰兢兢,這應當是一個正確的心態。

其實,不必問「川普會不會出賣台灣」,而是蔡政府應當自問「民進黨會不會出賣中華民國」?只要蔡政府把此一立場搞清楚,兩岸關係也就搞定了大半,川普也就不會再有玩弄「一中原則」的餘地。

游錫堃就是一個對中華民國搞不定的人,問川普,不如問自己!

   
聯合報社論
聯合/小心!年金改革恐傷及公教新世代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年金改革國是會議草草落幕,結論文風未動。蔡英文總統並在會中引用馬英九四年前的談話說:「年金改革不分藍綠,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領導人必須要做的事。」比起馬政府任內的延宕,蔡政府確實使改革往前推進了一步。但在鼓掌之前,人們恐怕還有一些疑點有待釐清,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改革之後,年輕世代真的就無後顧之憂了嗎?

答案恐怕並不樂觀。問題其實不在年輕人未來「領不領得到」年金,而是根據今天的改革邏輯,會不會讓他們「繳多多,領少少」?蔡政府這次改革,將責任全部推給退休軍公教,認為他們是「吃垮」年金的禍首,因此這是個「世代剝奪」的問題。如此一來,政府便機巧地迴避了自己的責任,彷彿年金問題與政府財務管理不善、經濟萎縮無關。年輕世代若接受這樣的「世代對立」邏輯,而不能看透此事的全貌,等到他們年老屆退之際,恐怕仍難逃「被改革」的命運。

仔細比較蔡政府和馬政府時代的兩個改革版本,即不難看出,蔡政府的改革並未考慮到社會衝擊,也缺之全盤的因果分析,而流於貪功躁進。馬政府時代,考試院長關中即曾就軍公教年金提出過相當完整的改革建議,諸如調降月退所得替代率、改採八五制或九○制延後月退起支年齡、調降月撫退金、調降十八趴優存金額及利率等。遺憾的是,馬政府雖在全台開了一百場年金座談,卻因無力整合軍公教與勞農的年金制度,功敗垂成。

值得玩味的是,蔡政府這次的公教年金改革版本,幾有七、八成抄自關中的版本,包括「多繳、少領、延退」的口號,乃至調高「提撥率」至十八%,都來自於此。蔡政府的策略不難想像:其一,前朝版本確已作了完整思考,不妨借來一用;其二,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反對者無話可說。

但蔡政府版本與馬政府版本最大的不同,在於十八趴的處理。蔡政府版本的設計,是月退者的十八趴將在六年內完全終結;關中版本則主張降至七趴,以兼顧現實和「誠信保護原則」。儘管十八趴已在廿年前取消,但至今仍是一個軍公教退休給付爭議的一個巨大腫瘤;這個腫瘤,更是造成月退所得替代率偏高的主因。也因此,馬政府和蔡政府都認為必須儘快處理,只是雙方手段的激烈程度不同。

問題就出在這裡。正因為十八趴的處理與所得替代率息息相關,關中版本的設計,在保留優存為七趴的前提下,主張所得替代率降至七成及公教延退,這是相互牽動的因素。而蔡政府的版本則不問青紅皂白,既砍光十八趴,又要降所得替代率到六成,所有武器盡出猛打,其衝擊便難以想像。尤其對年輕公教世代而言,他們的薪資原來就已偏低,也從未享受過十八趴優存,未來卻要多繳及延退,又要接受懲罰性的低所得替代率,這是否公平?

我們要提醒的是:蔡政府的年金改革,主要目的在對付已退休的公教人員,因此不惜下重手刪砍。但是,這種思維下所建立的嚴苛年金新制,對於從未享受過優渥的年輕公教世代其實未必恰當;何況,蔡政府從未說明未來計算替代率的薪資要以什麼為基礎。退休世代被羞辱的難堪只能吞忍,但如果也把年輕世代推向泥沼,這樣的改革還值得歡呼嗎?

一九九五年,政府把軍公教退休由「恩給制」改為「儲金制」,也聲稱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可長可久。但至今僅廿年,台灣的人口結構、經濟成長、和財政收支變化,已支撐不了當時訂下的制度,以致軍公教被汙名化為社會和財政的「寄生者」。相形之下,這次蔡政府的粗暴改革,宣稱可以維持卅年而不破產,人們恐怕還是存疑為宜;至少,在立法院通過前,各界還有機會提出改善建議。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英國硬脫歐的衝擊正要開始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英國首相梅伊日前在記者會中,發表對於英國脫離歐盟的計畫內容,其中有幾個大方向,包括她所謂的脫歐,是指要徹底脫歐,不會依循任何國家的模式,不會保有任何一點的會員資格,因此就是市場所謂的「硬脫歐」(hard Brexit)。但是,在此同時,她也承諾將會努力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並且儘可能進入歐洲單一市場。另外,她希望脫歐協議應允許英國與歐盟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服務交易儘量保持自由,讓英國和歐洲企業在彼此市場上有最大的貿易和營運自由。在歐洲移民的政策上面,梅伊說,英國將會繼續吸引最優秀的人到英國求學和工作,但是必須有適當的管理,也就是說,英國將對於歐洲的人員進行管制。

從梅伊的說法來看,與所謂的硬脫歐是有很大的矛盾的。因為英國一方面強調將會完全脫離歐盟,所以北非和中東的難民當然不能進入英國,同時對歐洲人進入英國也要進行管制,但是不排除吸引最優秀的歐洲人去英國求學和工作;另一方面,她希望英國的資金、商品和企業得以自由在歐洲貿易和營運。也就是說,英國希望好的東西都留著,不好的東西都不要。這那裡是所謂的硬脫歐?一般人認知的硬脫歐,應該是指英國和歐盟所有的商品、資金、服務和人員都要彼此脫離,事實上歐盟在英國的300多萬工作者和英國在歐盟的100多萬工作者,很難完全斷絕。

英國既然脫離歐盟,如果還想要自由地與歐盟進行商品和服務貿易,當然就必須重新協商出一個新的自由貿易協議。但是,必須等到脫歐協商之後,再重新洽簽自由貿易協議,而脫歐協商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在梅伊希望的兩年之內完成。

另外,梅伊希望歐盟不要對英國進行懲罰性的反應,因為維持良好的貿易關係對於英國和歐盟都有好處。梅伊說的完全正確,從經濟利益的觀點來看的確是如此,但是,如果英國留在歐盟對雙方的經濟最有利,現在英國因為政治因素,導致脫歐,這對於歐盟歷經60年的艱辛路程,才走到今天的整合,絕大多數歐盟國家不會希望看到因英國的脫離而導致解體。事實上,2011年歐盟出現嚴重的歐豬五國財政崩潰的情況時,歐盟國家也是盡了一切的努力,投下大量的經費挹助,最終才協助這些國家度過難關,主要的原因還是希望維持歐盟的完整性。

今年法國、德國、荷蘭等幾個歐盟主要國家都面臨大選,許多政治人物都想要利用脫歐當成主要訴求來吸選票。如果其中有任何一個國家支持脫歐的人當選,導致另外一個脫歐國出現,未來勢必出現骨牌效應,到時歐盟將面臨解體的可能。在此種情況下,歐盟與英國協商脫歐條件時,一定不會給英國好臉色看,所以梅伊才會希望歐盟不要有懲罰性的反應。反過來說,如果英國在脫歐協商中,想要的就留著,不想要的就不要,脫歐可以這麼順利愉快的話,那麼大家都選擇脫歐就好了。如此一來,不但歐盟很可能會解體,那些希望維持歐盟的人也會不得民心而敗選,所以,現在這些支持留歐的人怎麼可能會在與英國脫歐協商中同意英國的要求呢?

我們覺得,目前梅伊的說法更像是在安慰英國的國民不要擔心脫歐的事,因為她一定會處理好;而且,她希望英國脫歐之後可以和美國及其他國家單獨洽簽FTA。但問題是,依歐盟規定,歐盟成員不得自行與其他非成員國進行FTA的協商,所以英國也只能等脫歐完成之後再說,而這至少是兩年以後的事。另外,目前英國的對外貿易中,歐盟市場占了近六成,如果失去與歐盟的FTA,與其他國家的FTA足以取代英國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嗎?恐怕疑問更大。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梅伊的說法是英國片面的想法,歐盟不太可能接受,因此,英國脫歐對全球經濟所可能造成的不確定影響,還未塵埃落定,值得再仔細觀察。

   
民意論壇
川普新政 美國重回孤立主義
陳奕璇/研究人員(台北市)/聯合報
川普新政上路,對外主軸為打擊伊斯蘭國、增強美國軍力、退出TPP與重新協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等,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然而川普忽視一個重點,推崇全球主義才是鞏固美國國家利益最好模式。

世界格局已由強國對峙轉往多邊協商,美國的國家利益來自各國間的協商。美國優先不是不可行,但重點是要先通達國際情勢,了解各國間的利害衝突,但川普的言論則告訴世人,他對國際情勢的無知與孤芳自賞。

二○一七年《國家利益》雜誌一篇《川普將會面臨的威脅》,提醒川普必須了解美國利益來自世界領導權,美國必須能承諾穩定且以制度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此外強盛國內經濟才可鞏固與防衛美國全球地位。TPP是美國填補亞洲地緣政治不足的經濟措施,NAFTA也非美國失業率攀高的主因,退出TPP恐將是川普的戰略誤判,而NAFTA協商不成將損及美國競爭力。

另外,川普將增強美軍軍備力量;美國國防預算逐年下減,從二○一一年至一五年共減少一四二億美元。二○一一年正是美國宣布重返亞太關鍵時刻,增設海外軍事基地,形成圍堵大陸的戰略弧線,才會是五年內的預算高點;軍事預算逐年下降,乃因國家競爭情勢丕變,進而改變美國戰略安全觀。

川普強調將使美軍再度強大,要發展最先進的飛彈防禦系統,使美國免於受到伊朗與北韓的威脅。但事實上,主因還是大陸近年新型武器的增設,特別加強對南海的巡防,以及軍事戰略的轉型。

網路安全維護是傳統安全戰略的一部分;大陸近年增設結合陸海空三軍以及新設的火箭軍種、網路安全部隊,並結合網路敵軍偵測,杜絕駭客入侵軍事系統,並期以創新技術作為轉型的驅動力,而美國則透過提升網路司令部的戰備力量,用以攻防中、美網路戰開打時,維護傳統安全利益核心。

川普新政,美國利益將會是狹隘拒絕或是廣義接納,國家利益至上的美國,加強軍備,也縮減對外貿易的自由,似乎使美國重回孤立主義的老路。

   
當藝人被分成「愛國」與綠色…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聯合報
最近大陸官媒人民日報高度讚美,台灣藝人在認同中國人上具勇氣與正義;同時批判藍營領導態度模糊立場不穩。顯然大陸試圖發揮對台政策的區隔作用與示範效應。

中共對台政策,運用九二共識發揮堅壁清野排他性效應,既分化也吸納不同的戰略結盟政黨、團體及群體,例如接受九二共識藍營縣市/不接受九二共識綠營縣市、愛國台商/綠色台商、愛國藝人/台獨藝人。這種源自傳統統戰劃分方式,固然吸納戰略聯盟團體或特定群體人士支持,但也強化被吸納者與被排除者的對立。

就綠色藝人/愛國藝人爭論來說,民進黨執政前後已有多起事件引發兩岸網民對立。歌手羅志祥說「我是中國人」,表達「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但也是受中華文化教育長大的中國人」;導演戴立忍澄清「從來不是台獨分子」,既是「中華民族」也是「中國人」;名模林志玲曾說「身為中國人」,後表示「都是中華民族」;藝人劉樂妍表示「台灣人只要是中國人,他們永遠不會打我們」。當藝人表明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時,往往促發有些網民非理性人身攻擊及民粹意識撻伐,台灣人與中國人成為難以相互包容的對立分裂概念,不僅撕裂台灣內部族群和諧,也加深藍綠對立。

根據政大與美國杜克大學長期調查顯示,台灣民眾的「台灣人認同」逐漸增加,「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中國人認同」則呈下降趨勢。另研究也顯示,台灣人認同增加未必強化對民進黨的認同,也未必轉化成台獨意識及台獨主張;台灣民眾仍以支持維持現狀為主流。蔡英文總統宣稱堅持維持現狀的承諾,有其穩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有趣的是,蔡英文執政後統與獨似乎均有拉高趨勢,相較於馬執政獨的聲浪略有增加、扁執政統的聲浪略有提升,當下台灣社會應避免走向兩極分化,避免撕裂族群和諧、信任及挑動兩岸民族主義衝撞。台灣人認同增加,並沒有讓台灣民眾失去對文化、歷史、民族的中國認同。多數台灣民眾認同中華民族,但大陸壟斷「中國」論述解釋,迫使一部分人認為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別,也放棄「中國認同」。

台灣社會原本普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中國人」是上位概念、國族意識,「台灣人」是下位概念、地方意識,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認同並不衝突,然目前卻有逐漸對立趨勢。不少台灣民眾仍認為若採取中國人認同取向的兩岸政策,可避免雙方對抗白熱化。就大陸對台政策來說,當務之急應是加強兩岸交流而非外交打壓、軍事威懾;營造兩岸一家親、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積極找回台灣民眾的「中國人認同」,應屬「重中之重」。

   
聯合筆記/圍城下的年金改革
游其昌/聯合報
在警方擴大維安層層拒馬的戒護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平和落幕。蔡英文總統罕見地引用前總統馬英九的談話,強調「不是你的或我的年金,而是我們的年金,也是我們子孫的年金」,年金改革不是藍綠問題,不是政治競爭,是不分黨派領導人都必須做的事情。

雖然在就職演說時,蔡總統就承諾要「團結這個國家」,要「拋下成見,拋下過去的對立」。執政大半年,這個政府從來沒有試著在「團結」這件事情上努力過,反而是不斷製造新爭議,讓不同階層不同職務的民眾衝突越來越多,危機感越來越重,黨產問題如是,一例一休如是,同婚爭議也如是,年金改革更是典型。

蔡總統說,前一個政府年金改革沒有成功,現在台灣禁不起再一次失敗。馬英九和國民黨政權的崩垮,就是在十八趴優惠存款開始,挫敗的原因,固然源自馬政府政治意志不夠堅定,也是因為當年綠營拿十八趴議題當政治籌碼操作烽火,根本無意解決問題,終讓反撲怒火越演越烈,無能的指控越來越強,硬將國民黨政權給壓垮。

鑑於前政府的馬失前蹄,蔡總統小心翼翼,想盡辦法將問題搬上檯面,迫使整個社會共同面對承擔。一場場座談會,乃至於大拜拜式的國是會議,與其說是民主討論的過程,不如說是紓壓降溫的背書儀式,這個「最會溝通政府」並不是真想理解拒馬外抗議者的委屈,它的「溝通」伎倆和「團結」口號一樣,都是虛假炫幻的政治騙術,永遠口惠而實不至。

不同於國民黨的是,民進黨善於製造「反改革」的帽子,不斷地將這些帽子拋向對手。君不見國是會議還沒開,立委惡形惡狀的嗆聲,「包圍越多次,會不會砍得越兇」,說這是一場「寸土不讓的戰爭」,顯然就是要和拒馬外的「人民公敵」下戰帖,那裡有絲毫「我們的年金」同理心,根本只見赤裸裸的政治鬥爭,這樣的執政黨,怎不讓人寒心。

執政了大半年,民進黨還沒學會如何當家,如何痛惜這個國家的子民。民進黨政府最大的問題是,一向不把軍公教視為「我們」自己人,以改革之名的刀砍得俐落,霸凌的政策主張推得急切。問題是,連軍公教都不照顧的政府,要怎麼執政;以軍公教為敵的政黨,能如何永續;以鬥爭分化為能的政黨,要如何讓人相信制度變革,真的「不是政治競爭,不是藍綠問題?」

眼下的年金問題誠可謂是「國難當頭」。面對這樣的危機,政府理應卯盡全力拆除引信,爭取整個社會「共赴國難」,才能夠讓國人願意忍讓承擔,為國家為下一代犧牲,避免台灣重演希臘悲劇,政府要感謝支援猶恐不及,怎麼會是反其道而行,視拒馬外的抗議者如寇仇,要和自己的子民拚個魚死網破。

教宗方濟各說,圍牆必將倒塌,慈悲必勝衝突。民進黨政府請學著放下心中的圍牆,以慈悲治國,不要以衝突與矛盾的政治操弄,持續讓這社會撕裂。這個世界已夠亂了,內耗數十年,台灣也已經沒有虛耗延宕的時間與本錢,請蔡總統真拿出領導力,用行動架構互信的橋梁,讓圍城內外的國人攜手共度難關,這才是民進黨政府的當務之急。

   
年金改革 有利的再溯及既往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主任(新/聯合報
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已結束,針對年金改革所牽動的法律變更,尤其是十八趴優惠存款逐年歸零,到底能否溯及,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基於保障人民對合法權益的信賴及法律安定性的考量,自然不能以事後法去規範已經發生的事實或行為,此稱為不溯既往原則。惟此原則並非絕對,若新法較舊法有利於當事人,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第十八條但書,仍須適用新法。又如刑法的從舊從輕原則,亦是如此。故所謂不溯既往,真正目的乃在不利溯及之禁止。

惟不利溯及是否該絕對禁止,每個法領域有不同的解釋。以刑法來說,由於涉及侵害人權最深的刑罰權發動,當然嚴格否定不利的溯及。至於刑法之外的法領域,對不利溯及之立法,依據大法官釋字第七一四號解釋,仍強調原則禁止,只在有極高的公共利益考量且對當事人有適當補償措施下,才例外允許犧牲人民的利益。依此而論,未來不管年金制度怎麼改,對已退休的公務員,似皆不產生溯及的效果。

惟須注意的是,公務員退休雖在過去,但關於月退及引起最大爭議的十八趴優惠存款乃一直持續,立法院若限縮這些優待,勢必會跨越新、舊法,到底如何適用法律,就會產生疑問。

事實上,早在二○一四年,大法官就做出釋字第七一七號解釋而認為,面對此等繼續性的法律關係,致橫跨新、舊法之情形,即學理上所稱的不真正不溯既往的情形,於新法生效前,人民既有的法律地位與權利具有高度的信賴利益,除非有極大的憲政利益考量,否則,不能任意加以剝奪與追討。至於新法生效後,由於法律關係已經變動,關於之後的給付,就必須適用新法,而無不利溯及之問題。

惟此號解釋也提到,公務員畢竟是在信賴舊法的前提下,來規畫退休生活,突然的法律變動必會造成其預期利益的減損,就算基於公益與財政考量,不得已來進行變革,亦不能驟然終止,而應考量分階段實施及規範對象承受能力之差異。只是主事者如何循序漸進來進行調整,且能讓所有人的損害減到最低,卻肯定有如登天之難,也是目前爭議所在。

   
「無影無跡」 蔡總統口中的團結
鄭博文/屏東大學副教授(高雄市)/聯合報
蔡總統多次提到團結,但個人只看到社會更加對立與仇視,而這些衝突始作俑者正是蔡政府,讓人感覺蔡總統口中的團結是「無影無蹤」。

第一件大事就是不當黨產條例,民主政治需要有忠實的反對黨,從條例的立法精神與內容就是要消滅國民黨,讓國民黨無法翻身而重新執政,如此抄家滅族行為,藍綠對立在未來會更加嚴重,團結頓時成為空話。

第二件大事是一例一休,不但讓勞資對立緊張,無法團結和諧,更釀成許多單位服務時間縮水,百業物價上漲。

第三件大事是同婚修法,如立專法讓同志有民法上相關權利,目前民風大開應可受支持,但民進黨立委未透過行政部門,直修民法讓許多民眾無法接受,造成社會嚴重衝突。當家不鬧事,但同婚修法讓許多民眾對立,要民眾如何團結。

第四件大事是年金改革,本來軍公教與政府是一體,但年金改革將軍公教變成政府的對立者,不要說團結,連服從或繼續留下都會產生疑問。召開年金改革會議時,不斷醜化軍公教,造成軍公教與勞工朋友對立,也製造世代衝突,聲稱會債留子孫,把軍公教說得一文不值。試想沒有穩定可靠的軍公教,國家安全與發展如何進行,偏偏新政府自己又鬧事,團結又成空話。

蔡總統要國人團結,但從上列四大事件,個人認為團結真的應了台語的「無影無跡」,個人由衷建議能懸崖勒馬改正錯誤政策,是還有機會成為一位團結總統。

   
學測數學史上最難? 數據證明非如此
林柏寬/國中數學輔導團教師(台南/聯合報
今年大學學測落幕,許多解題的教師團隊直指今年數學科考試為近年來最難的試題,許多家長與學生怨聲載道,不解統籌試題的教授們為何要藉此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

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這三年來的學測數學試題每年都被批評為近年來最難的試題,可是呈現出來的科學數據並非如此。史上最難的學測數學試題非九十八年學測莫屬,當年全國前百分之一學生的平均分數僅為八十九.五五分,也是大學學測史上唯一不到九十分的一次。即便一○四年、一○五年的學測數學分別被評定近十年、近五年來最難的試題,全國前百分之一學生的平均分數依舊輕鬆跨越九十分的門檻。

但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學測上場的學生就是十二年國教正式實施的第一批學生。當年多元比序的紛紛擾擾,競賽加分、幹部分數、志工分數,在在模糊化了成績界線,明星高中是否依舊強勢領先,維持明星光環;社區高中是否有因為收到更優質的學生而提升辦學績效,成績揭曉後值得教育主管機關正視數據背後所代表的意涵,並進行成效評估與檢討。

不過,學生們一定要切記,短暫一次的考試失敗不是人生的全部,切莫懷憂喪志。只要相信自己,積極奮起,保持一顆樂觀進取的心,幾個月後的指考抑或人生未來的許多挑戰都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數學超難! 學測非為頂大設
李政豐/高中數學教師(苗縣竹南)/聯合報
數學科學測結束幾天來,我沒有聽見一句來自數學老師或學生對試題讚美的話,普遍的反應是:不論程度高低的學生都說題目很難。命題委員似乎忘記了基本數學學科能力測驗的美意,大考中心研究員很在乎來自補習班老師民粹式的批判:例如試題沒有創意、不夠新穎、抄襲範本等等。

研究員好像不知道數學老師及學生內心期待的想法是什麼。數學不好的同學說:完蛋了,看不懂題目在講什麼;數學不錯的同學說:糟了,試題解法很特殊,抓不住題目的關鍵重點;數學程度中等的同學說:非常難過,根本算不完,時間不夠。

站在數學教育的立場,我必須舉出問題的癥結,希望往後的數學學測不要重蹈覆轍,不要讓學生放棄數學。

一、特殊技巧、單一解法的試題要避免(例如第五、七、十一、十二、D題)。二、命題要有同理心,命題委員可以用一天的時間命好一道試題,但是解題的學生必須在五分鐘內解出一道試題(例如第八、十題)。三、試題選項的語意必須清楚,不可讓考生誤解(例如第一題的選項(4))。四、試題的排序應該是簡單的在前,困難的在後。這次恰好是顛倒過來。五、應邀請能估計答對率、難度、鑑別度的教授或老師入闈。六、數學學測是為全國考生的需求而設,不是只為頂尖大學選才而設。七、數學學測不是資優生測驗,是全國高中生的序列型兼具檢定型的評量。八、要讓普通高中、明星高中、普通大學生、頂尖大學生都有機會試考,才能測出試題的穩定性。九、重要的定理,本來出現的頻率就必須較高,不需刻意採用艱深晦澀的試題。

為了要讓國家有競爭力,要讓數學教育更進步,至少讓用功的學生能出頭,大考中心數學命題改革的時候到了,否則會與數學老師、學生的期待漸行漸遠,變成學習數學的障礙,就不是國家的福氣。

   
縣市長選舉前哨戰…現任不表態 對選民忠誠
詹明勇/教(台南市)/聯合報
在南部的高鐵站、火車站、大型廣場、集會場所,最近陸續出現許多看板沒有標的、沒有主題,就是寫個「XXX向大家請安!」、「XXX關心你!」等形象廣告。有心人都知道這是二○一八年縣市長選舉的前哨戰,政黨初選還沒開始,可是樁腳戰與基層綁樁的動作已經默默的進行中。

政治就是這樣,要用心經營,更要用力經營,候選人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贏得選民肯定,選民才會心甘情願把票投給心目中未來的父母官。不管出於什麼樣心態的高舉看板,只要不口出惡言,讓別人討厭的口號,都是很正常的選舉活動,大家都可慢慢的看這選舉節目的後續發展。

候選人的自我宣傳是讓選民抉擇的依據,可是在眾多候選人中總會出現一組老是和現任市長合照的看板,有意無意的暗示他是現任市長的接班人。這種廣告的意涵有多種層次的考量,如果這位候選人有實力,應該站在第一排和同黨同志一般的向大家說明他的優點與功績,而不是「XXX市長唯一推薦」。

民眾要選的是未來市長而不是現任市長的延長賽,也不是現任市長的白手套。既然候選人僅僅是XXX市長的接班人,那就是幕僚性格的政治人物,不適合當地方政府的首長,就讓他繼續當幕僚長吧。反過來說,現任市長也沒有必要從公親變事主的介入下一場市長選舉的爭霸戰。

南部主要縣市的現任市長在執政黨的權力架構中已達最高層次的位階,不管是那位候選人擔任下任市長,都難以撼動現任市長未來發展的趨勢,著實沒有必要在市長選舉過程刻意提拔或推薦特定人士。萬一現任市長屬意的人落選,現任市長高升中央政府職位後如何與未來市長相處?總有些芥蒂隱隱無法抹去的!

執政黨在南部擁有較高的民意與優勢,現任市長應該好好經營自己的版圖,讓民眾繼續肯定執政黨的績效。在眾多候選人之中,現任市長只要扮演公平裁判的角色就可以了。廣義執政的目標是讓民眾過好日子,短程的執政策略就是讓執政黨同志順利續任市長。至於是誰當市長,就交給選舉機制與民意,現任市長的不表態才是對人民與執政黨最忠誠的表態。

   
貴人不難找,就在你身邊
職場上,不要小看旁邊的同事,或許他就是某大企業家的寶貝兒子「臥底」;也不要頂撞「上司」,他可是你的前途保命丸,也可以是你的「師傅」。想要遇上貴人,平時要忍氣吞聲,這都是肺腑之言。

《日本直擊》在豐田總部看見台灣的下一步
花了10多年,豐田打造出最適合一個人移動的電動車i-ROAD,但它不只是一輛未來感十足又可愛的車而已。從這輛車,到智慧的交通系統,再到現在豐田正在架構的車聯網生態圈,我們在日本,看到一個更美好城市移動的想像。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