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當我需要通知病人得了C型肝炎時,絕對不用台語……
從C肝到死刑e肝炎
「阿姨,妳有沒有A肝、B肝,或是C肝?」盡職的侯放射師這樣問做心導管的病人。
「我有G肝。」病人回答。
「病人有C肝。」放射師大聲通知大家。
當病人有C肝時,我們的SOP標準作業程序會有些不同。沒想到,這位病人又說話了……
「我們家賣雞,有很多雞肝!」
還有一次在繁忙的門診中間時,接到同仁打來的電話,頗有些興師問罪之意:「洪主任,我介紹給您看的那個XXX床病人,您早上查房時到底跟她說了什麼?她一直哭、一直哭,從早上哭到了現在。」
我完全摸不著頭緒,病人心臟病進來,恢復得很好,應該過幾天就能出院,根本沒怎樣啊,早上查房時也非常一般。「我沒有說什麼啊,只有跟她說她得了C型肝炎。」
「那她為什麼一直哭,說她被判了死刑了啦。」
我回想著她的病情變化,沒什麼啊,就是心臟病住院,肝功能有些異常。
「她說她得了死刑e肝炎,一定會死的啦。」
「死刑……e肝炎?現在的醫學沒有什麼肝炎會判死刑的啊?啊……」我恍然大悟,了解發生什麼事情了。
「我是用台語跟她說她得了C型肝炎,不是死刑肝炎啦。」
早上抽血報告出來時,我用台語告知病人她得了C型肝炎,出院後要記得定期到肝膽腸胃科追蹤。病人聽了臉上文風不動,只有嘴角抽了一下,我以為她完全了解狀況,沒想到當我們離開後,獨自一人住院的她卻開始號啕大哭,打電話給家人交代後事。原來,她把「C型」肝炎,聽成了「死刑」肝炎。
我放下了門診,趕快回病房跟病人解釋清楚,她一邊擦著眼淚,一邊不好意思地咧開嘴笑了起來。但我也深自檢討我的台語發音,從此以後,當我需要通知病人得了C型肝炎時,絕對不用台語,不是用國語說「你得了C型肝炎」,就是直接簡稱「C肝」,絕對不再用台語發音「C型肝炎」了。
榮民伯伯拒絕看胃科
有時為了找出疑難雜症的破案線索,得從細節裡爬梳,想辦法從中理出一些跟病情相關的蛛絲馬跡,所以我在病歷上會記錄病人的職業動態、運動習慣等等,儘量寫得愈詳細愈好。
有一次,一個病人女兒陪媽媽來看病,對我在電腦上記錄的病史非常感興趣,便在我問診時盯著半轉向病人的螢幕,一個字一個字讀了起來。看到一半,她突然笑了出來,我跟病人的診療被她打斷,停下來看著她。她用手指著螢幕:「媽媽退休後,是做『公益』,不是『工藝』。」
我有點不好意思,連忙把病史修正回來。其實,當我在做那段記錄時,還有些欽佩這個病人,想她退休之後做工藝,手怎麼還能保養得那麼好。
類似的例子還有一個。以前在北榮當住院醫師時,需要看門診,某天一位鄉音很重的榮民伯伯在診間大發雷霆:「我要看『圍可』,為什麼把我掛到這邊來了?」
「伯伯,這裡就是胃科,胃腸科,沒錯啊。」
「我要看『圍可』、『圍可』,不是『圍可』!」伯伯生氣地加強語氣。
「伯伯沒錯啊,這裡是胃科。」
「『圍可』,我手破個洞,要看『圍可』!」
「您說的是外科?對不起、對不起,馬上幫您改掛。」
「對嘛,早就跟你們說是『圍可』。」有人聽懂了,伯伯也就不生氣了。
溝通,實在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