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均」 「財源不足」是台灣面對年金改革的首要挑戰,連同帶來的兩個議題,即「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均」,但是後面兩個議題,在過去三年多的紛爭與炒作下,卻形成了以下的「刻板印象」。 「職業不平」乃因軍公教退休後所領取每月年金,在額度上明顯超過勞工所領數額,引發許多勞工不滿。「世代不均」則指龐大退休人潮所需要的年金,其負擔將落在年輕世代身上,年輕世代將會繳得多,當他們退休時基金可能已破產,而落得兩手空空。 為何這是「刻板印象」呢?因為真實狀況比前述複雜得多,包括職行業間不同,職行業內部也不同,比較的基準差異更是明顯不同。 例如,軍公教年金雖領得較勞工多,卻也繳得比勞工多;「世代不均」雖是未來走勢,如果年輕世代一直到退休時基金並沒有倒閉(因國家財政挹注),那麼就算每個月所領年金沒有比前人多,因壽命延長會領得更久,領取年金的總數額還不知道誰比誰多? 如果年金基金真如政府報告會在未來十年左右「倒閉」,最倒楣的應該是當前五十歲以上未退休者,並非年輕世代。 總之,「財源不足」、「職業不平」、「世代不均」點出了退休年金制度的三個面向,其內容及相互關聯既有歷史因素,也有法令制度的問題,堪稱「剪不斷理還亂」。這個危機的形成是「歷史共業」,尤其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因為人口高齡化趨於明顯以及政府財政欠佳,問題變得更為棘手。 (完整內容請見《台灣人口大震盪》)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