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茶、葛優躺、馬男波傑克……一系列文化符號都在證明,喪一代早就形成。喪,遠不是消極這個詞語就能概括的,它只是看起來避世,但實際上是一種獨特的、自我的心理防禦機制。喪茶 負能量飲品暴紅
「鹹魚總有翻身的一天,但翻身之後,還是鹹魚。」這是寫在喪茶官網首頁上的一句話。
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普陀區一家商場內,第一家喪茶實體店開張營業。同一天,訂餐軟件餓了麼也推出了針對喪茶的外賣服務。黑白色的宣傳展板上寫著「歲月靜好,孤獨終老」這幾個大字;「加班不止加薪無望」和「前男友過得比我好」這些來自網絡上的毒雞湯語錄成了喪茶的菜單文案。
事實上,這是網易新聞和餓了麼共同策畫的一個快閃店。負責這次閃店營銷策畫的是一家叫做「有門互動」的廣告公司,馮雯參與了這次活動的整個過程。她說,喪茶開業的第一天,中午12時前第一批奶茶就已經全部售空。到了下午,店面門前排起了長隊,餓了麼上的訂單頁面也被刷爆。第二天6時多就有人來排隊,開店十分鐘後便售空了上午的第一批奶茶,店方對個人的購買數量作了限制。
而喪茶閃店活動的創意來源於早前出現在微博上的一個段子。
在看到人們排幾個小時長隊就是為了買一杯喜茶時,一名網友這樣感歎:想在喜茶對面開一家喪茶。他還列出了主打菜單,有「一事無成奶綠」、「碌碌無為紅茶」、「依舊單身綠茶」和「沒錢整容奶昔」等。
很快,有門互動、網易新聞和餓了麼一起,用了兩周時間把這個看似玩笑的想法變成了現實。隨後,寧波蘇格糖記餐飲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項煥鍾和他的團隊在喪茶閃店活動結束後不久,打造了真正的喪茶實體店。
項煥鍾最初知道喪茶,源於同行微信群裡的一篇文章,那個時候,還沒有上海閃店的策畫活動,「喪茶」還停留在虛擬創意階段。項煥鍾覺得這個概念很有意思,得知「喪茶」這一商標還沒被人註冊,他第一時間完成註冊。項煥鍾說,那會兒他單純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可能就是一陣熱,很快就過去了」。
完成註冊後的第一個月,他沒在「喪茶」上投入任何資源。這期間,有門互動有意策畫「喪茶」閃店活動,他們找到項煥鍾,要商標授權,項煥鍾也沒多想,抱著「大家一起玩玩」的心態,免費把商標授權給他們,之後「閃店」活動的火爆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
閃店活動結束後,項煥鍾和他的另外兩名合夥人開始全力投入「喪茶」的開店籌備工作。
在喪茶店裡,笑臉相迎的傳統服務理念被打破,店員被告知,「不能表現得很高興」。北京店開業的前三天,項煥鍾自己在前台收銀,他發現顧客都是笑著進門,笑著出門,從頭笑到尾。開業第一天,賣出了近200杯茶,第二天銷售額翻倍。隨後,喪茶深圳店開張,門店的規模擴大了很多。第一天營業額近2萬,這意味著賣出了近2000杯奶茶。目前,主動找上門的加盟商越來越多,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喪茶在中國已經擁有了十幾家門店。
項煥鍾在大學讀的是心理學專業,如今碰到喪茶,他看到了回歸本專業的好機會。「我們做的不是茶飲,是情緒消費。」對於喪茶而言,茶本身的意義被盡可能削弱,「喪」的概念被無限放大,茶只是承載喪文化的一個媒介。
有一款茶叫「混吃等死奶綠」,店員會提前告知顧客,這款茶不會很好喝,儘管如此,這款茶飲依然穩坐銷售冠軍寶座。項煥鍾發現,進店的顧客,其實並不關心茶本身的口感,他們關注的是文案營造出來的場景。茶飲的文案設計主要圍繞年輕人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遇到問題,而「自嘲」是所有文案的統一風格。比如,「你不是一無所有啊,你還有病啊。」
「被各種治癒雞湯澆灌的我們,面對生活上壓力的時候,才發現輕飄飄的鼓勵並沒有什麼作用。在這個時候,喪茶中充滿惡趣味的反雞湯能量更加能夠滿足當今社會的我們,犀利又帶點幽默的吐槽,也是一種情緒上的發洩。」這是喪茶寫在自己官網上的一段話。
喪病 90後缺情感支持
就在喪茶快速走紅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給自己貼上「喪」的標籤,喪文化也成了一種流行的文化現象。而對於「什麼是喪文化」,百度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一些9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他們喪失心智,漫無目的,蹣跚而行,沒有情感,沒有意識,沒有約束,成了只能麻木生存下去的行屍走肉。
文字旁邊附了一張「葛優躺」的照片。一張20多年前的劇照,讓演員葛優在2016年突然成了網紅,並且引領了一種新的文化現象。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葛優躺」入選2016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今年春天開始,心理諮詢師李國翠觀察到,微信上90後年輕人的發言,呈現出了一種「生無可戀」的普遍狀態,出於好奇,她在網上發起了一個「喪病」援助小組,招募帖子發在了幾個與閱讀相關的微信群裡,不到五分鐘,十幾個自稱「很喪」的年輕人加入到了這個小組,半天後,小組成員已過百。
「我是一個廢柴」、「感覺什麼都沒幹,又喪了一天」,以及「不想上班,不想寫論文,不想結婚,甚至連戀愛都不想談」,是這些患了「喪病」的年輕人的日常。
「他們有一份工作,但缺乏心理滿足,最大的困擾是精神無力,特別懶散,但內心又隱隱覺得這樣不對,總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但在行為上有積極不起來,於是在語言上充滿自責。」李國翠這樣描述這些患有「喪病」的90後。
這讓李國翠想起了心理學上一個現象「習得性無助」,指的是如果一個人反覆經受失敗,在不管怎麼做都會失敗的情況下,會逐漸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絕望。
通過大家在「喪病」援助小組的發言,李國翠發現,這些人大都是90後,獨自一人在外工作,通常是在大城市,租房子住,父母不在身邊,單身,缺乏社交。如今,李國翠所描述的這群年輕人被賦予了一個新的群體身分——「空巢青年」。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宅。在李國翠看來,宅是喪的原因,也是喪的結果。
「當一個人有情感支撐系統時,出現喪的概率會低一些,而空巢青年最缺的就是情感支撐,他們沒有情感的發洩出口,哪怕很無力,也找不到哭泣的理由。」李國翠覺得,空巢青年面對的情感問題,不單單是婚戀問題,還包括友誼的缺失。
喪氣 其實是自我和解
在李國翠看來,喪文化之所以能快速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恰恰是年輕人出於人性的自救策略。對於那些完成不了的目標,他們沒有盲目追逐,而是選擇了一種「不強求」的姿態。自嘲背後,是遵從內心與自我和解的勇氣。
在知乎上關於「如何評價現在流行的『喪文化』?」這個問題的回答中,網友「田可樂」的回答獲得了297個讚。「對生活秉持著放任自流的態度,走到哪兒就是哪兒,死在哪兒算哪兒,能活一天賺一天,吃喝拉撒滿足了,就達到我生命中的大和諧了。」大二學生田可樂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挺喪的人。
她覺得自己喪的主要表現是懶。她理想的生活是每天早上起床後,都能看到一大片空白時間,她可以自由支配,而不是滿滿的安排等著她去完成。哪怕是買火車票這一件事,也是讓她感到壓力,本該中午去買,她會拖延到晚上。跟朋友發生爭執,她通常也會選擇簡單的處理辦法,要麼直接把對方拖入黑名單,要麼沉默應對。
在田可樂的理解中,喪不等於純粹的負能量,也不等於抑鬱,是一種類似逃離的假動作,一種面對挫折時下意識擺出的無條件投降的友好姿態。作為一名剛滿20歲的大二學生,每逢考試,她的朋友圈最常見的就是葛優躺表情包。
一臉抱怨,不情不願,但還是會盡力去做,她觀察到這是身邊很多自稱喪的朋友的常態,「態度和行為不一致。」田可樂總結。
「沒有人覺得毒雞湯可以喝一輩子的,就是調侃嘛,我們都是清醒的。」田可樂說自己的喪是「小確喪」。和田可樂一樣,很多年輕人都在經歷著「小確幸」和「小確喪」交織的生活。兩者看似矛盾的生活狀態就這樣在同一個人的身上此消彼長,和諧共存。就像勵志雞湯和喪文化在這個時代共存一樣,「並不矛盾,恰恰說明當前人們壓力非常大。」李國翠說,勵志雞湯也好,以喪為代表的毒雞湯也罷,其實都是給壓力重重的人們所開的藥方,前者是美好的催眠,後者是殘忍地直面現實。
那些在正在遭遇「小確喪」的年輕人,她們用葛優躺的表情包配上「我幾乎是個廢人」的文字嘲諷著自己偶爾的無力,然而事實上,他們通常不是廢人,是別人眼中的有為青年。他們依然有所追求,盡管無力感總是突然來襲,他們依然熱愛生活,雖然有時候也會懷疑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而真正沮喪的年輕人是那些徹底喪失目標和意義的人。
而至於如何走出喪的狀態,李國翠覺得人們首先需要心理減壓,「反思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而不是外界希望你成為什麼樣子」。(中國新聞組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