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網路時代,你以為書本要被手機取代了嗎?上海書展發布調查,上海市民「數位閱讀」比率在連續三年上升後,今年首次出現明顯下降。傳統(紙質)閱讀比數位閱讀高出25.19個百分點,是連兩年差距縮小後首次反彈,顯示深度閱讀又抬頭了。
上海書展21日閉幕,從上海書展七天展期的情況來看,愛看書的人不減反增,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上午9時開門,不到8時30分各入口就已排起百米長隊,而且是從早到晚排著超級長龍,連要買張票進場,排隊隊伍也超過100公尺長,一張人民幣10元的門票,黃牛票翻倍賣20元還很搶手,熱度可見一斑。
外界預估七天展期,將超過50萬人潮,比去年的40萬成長25%。今年上海書展所在的上海展覽中心,展場面積有2.3萬平方公尺,500多家出版社,展出15萬種圖書,舉辦950多場閱讀活動及講座。
上海書展調查顯示,紙質圖書消費和年平均閱讀量皆明顯提升,上海市民一年購書費用在人民幣200元以上占比38.93%,比2016年提高3.79個百分點,為歷年來最高;且年平均閱讀量去年是6.61本,今年有6.64本,且超過六成市民年閱讀量為4本以上。
遺憾的是,台灣書專區今年委屈寄居在進口圖書區內的台版書下,雖然聯經出版、格林出版等台灣業者參展,但規模不及往年,來看台灣書的民眾,也反映類別不夠多,大多是旅遊、親子、管理類的書籍,想看原裝的評論類,今年可遇不可求。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表示,今年「品牌書店展區」是一大亮點,匯集包括中國最美的書店鐘書閣、言幾又、大眾書局等。
徐炯說,「三年前,實體書店舉步維艱;三年後,實體書店已經迎來全新的潮流。」因為這些極具特色的實體書店,帶動讀者的吸引力,因此今年鐘書閣等17家品牌實體書店有50餘家店,也作為上海書展的分會場,舉辦多場閱讀活動,像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作家嚴歌苓,就在鐘書閣舉辦讀者見面會。
22日就有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鄭君里首本自傳出版,30年代導演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鄭君里,一生就是一部中國電影史,在他故去50年後,兒子鄭大里集結他的口述和留下的劇照,出版首本自傳。
他在書展現場跟讀者交流透露,鄭君里最常合作的女星阮玲玉,其實不會說國語,只會上海話跟廣東話,要跟上劇組拍攝,都是靠同樣是上海老鄉的鄭君里溝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