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獨家設計 創意巧思在臺北


【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8/01 第30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臺北好好玩 獨家設計 創意巧思在臺北
•臺北照過來 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獨家設計 創意巧思在臺北
文/許凱森;攝影/許斌
▲故宮的系列紙膠帶「朕知道了」一推出就爆紅熱銷。
設計不只在流行時尚伸展臺、不限於百萬裝潢豪宅、更不一定要付出高價才能欣賞或擁有。臺北獲選為2016世界設計之都,無所不在的設計就是這個城市迷人之處,兼具實用與創意、蘊含文化又貼近生活的設計風潮,早就在臺北各地發酵,讓今年臺北的盛夏雖然酷熱依舊,卻風采獨具。

故宮典藏舊文物 創造歷史新價值

故宮擁有世界級的文物藝術典藏,有高達69萬餘件的書畫、器物、圖書文獻等精緻華夏文物。為了讓博物館形象走入當代生活,一件件文物不再只是束之高閣的時代印記,而轉化為日常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文創商品,細膩的設計讓我們能在潛移默化之下,零距離地感受到其所要傳達的歷史精神和文化意義。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堪稱故宮的鎮館之寶,讓難得來故宮的遊客,在參觀完之後,一定要帶回縮小版的吊飾或擺設品作為紀念。除此之外,去年故宮推出的「朕知道了」系列紙膠帶大受好評,正好搭上宮廷劇熱潮,意外造成熱烈搶購,甚至一度賣到斷貨。這款紙膠帶的靈感源自於清朝皇帝在看完奏摺之後,通常會用硃砂紅筆寫上「知道了」三個字作為回應,而在清朝皇帝之中,又以康熙的字體最為英挺霸氣,便以康熙日常的硃批作為原型,將書法藝術和紙膠帶結合,彷彿穿越時空、化身為康熙批閱奏章,讓人過足了當皇帝的癮。

繼紙膠帶之後,今年故宮推出的宮廷風文創商品為「欽定一甲第一名」筆袋、鉛筆組。其由來源於清朝時,殿試舉行完畢之後,會由讀卷官閱卷評出一甲,也就是前三名,再由皇帝欽定名次,而被皇帝欽定為「一甲第一名」的考生,就是高中狀元。故宮文創行銷處副處長王耀鋒表示,考季將至,眾多莘莘學子為了升學而日夜苦讀,希望這款筆袋能夠藉由皇帝欽定第一名的意涵,為學子增添祝福與考運。這款筆袋設計風格簡單素雅,女性朋友拿來收納化妝用品,也同樣具有實用價值。

擬人化造型的小乾隆茶器,最上面杯蓋是官帽,杯身是人臉,壺身是圓胖身材穿上5種不同顏色的錦花彩繪官服,壺底的「古希天子」一印,擷取自乾隆皇帝御印重新繪飾,壺、杯、蓋、印融合一體,實用又美觀,再搭配上「恭請皇上聖安」及「聖旨」杯墊,更是一絕。身穿龍袍、頭戴宮帽的清朝太子和身著鳳袍的太子妃公仔,模樣討喜之外,其實「腳底」大有文章,太子公仔刻著「乾隆預覽之寶」,是乾隆在所收藏的善本古籍上,都會留下收藏家的印記;而太子妃公仔則刻著「宜子孫」,象徵吉祥,希望自己的子子孫孫都有美好安逸的生活。

歷史之美博大精深,卻不一定平易近人,故宮顛覆了博物館的傳統,透過文創商品,落實歷史教育以及傳遞中華文化的深切意涵,讓一件小商品,也能具有特殊的意義。

臺北紅點博物館 世界肯定軟實力

德國紅點設計獎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工業設計獎,創立至今已超過60年,相當於設計界的奧斯卡金像獎。

紅點設計獎共分為產品設計、傳達設計、概念設計等三大獎別,獎別之下再細分多元參賽組別,每年都吸引來自全球各國萬件以上作品投稿參賽,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組成的重量級評審團,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評選,選出「至尊大獎」、「最佳中的最佳獎」、「紅點獎」,並特別從畢業3年內的新秀參賽作品當中,選出一件作品頒發「初級特優獎」及一萬歐元獎金。

由於臺灣的設計作品在亞洲具有領先地位,因此全球第三座紅點設計博物館於去年正式落腳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目前進行的是「紅點傳達設計大獎的世界巡迴展:臺北站」,展期至10月12日,展出2013年國內外紅點傳達設計大獎精選得獎作品,共計102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共有超過40件的臺灣設計師作品贏得「紅點獎」,報名參賽件數也較往年增加,所以臺北站除了延續在其他城市展出的58件國際頂尖贏家作品之外,更首度集結臺灣44件獲獎作品,將這份世界級的榮耀一次呈現在國人面前。

來到紅點設計博物館,心中不免產生疑惑,眼前的作品都獲得了世界級設計競賽的肯定,有些可能無法量產甚至僅此一件,但作品周圍卻沒有任何防護機制,也沒有禁止觸摸的字樣,原來這正是紅點博物館最大的特色,設計不應該有距離,也不用過多的說明,開放式的展示,讓參觀者自行隨意觸摸、體驗、認識,進而瞭解作品,自然就會接收到設計者想傳達的意念。

榮獲「至尊大獎」的「Oneglass」,取代笨重、易碎的玻璃,使用能分解於環境且具彈性的材料替代,特色是可容納100毫升,等同於一只玻璃杯的葡萄酒,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輕鬆攜帶品嘗而不必擔心喝不完;「瓶中樹」是獲得「最佳中的最佳獎」的臺灣設計作品,從瓶蓋到瓶身的材質都能完全被生物分解,瓶底置放臺灣原生種相思樹的種子,內容物用盡後,可以直接將包裝瓶種植於土壤。獲得「紅點獎」的「保育摺學」,包含20件摺紙作品的材料、說明手冊,以及20種太魯閣國家公園中的獨特物種詳細介紹,是一本可以同時收藏與展示陳列的摺紙書;「Women's Rights」是得到「初級特優獎」的海報作品,以海芋為主題,透過不同的再現方式,呈現各種外在侵犯,如傷害、被繩索捆綁、被強酸潑灑等,象徵女性所遭受的磨難與女權迫害。

臺灣的設計實力已然崛起,所設計的作品也屢獲國際肯定,不必花機票錢,走一趟臺北紅點博物館,近距離與作品互動,用心傾聽設計者想要說什麼。

大同區在地行銷 月老公仔來代言

大同區是臺北市發展史上開發較早的區域,可以說是臺北市早期的精華地帶,但歷史悠久的大同區一點也不老舊,香火鼎盛的廟口文化、美味小吃、歷久不衰的街區特色產業,依然在居民的日常生活當中活絡不已。

為了發展一區一特色,讓更多的民眾和觀光客更加認識大同區,大同區公所於民國97年與台北霞海城隍廟合作,以促成無數佳偶姻緣的月下老人為主題,向稻江商職廣告設計科的同學們徵圖,於是產出第一版月老形象,製作成T恤、馬克杯、鑰匙圈等,98年經過微調之後,月老形象從此拍板定案,限量2萬5,000尊,並編有流水號的Q版立體月老公仔出爐,騎腳踏車忙著替未婚男女牽姻緣,額頭上有斗大的汗珠,連兩條白鬍鬚都隨風向後飄揚,不但外型俏皮可愛,最難得的是,這2萬5,000尊月老公仔,每一尊都經過霞海城隍廟的道士開光加持,民眾詢問度破表。

大同區公所區長謝正君更帶領創造「FU大同」品牌,每一年都推出一項兼具設計質感與實用性的月老文創品,品質與精緻度絲毫不馬虎,像是100年推出的錦囊袋是用象徵吉祥如意的八仙綵來製作;101年邀請為周杰倫編舞的小麥老師編製月老舞;102年則結合大同區文創及觀光產業,推出姻緣簿及《漫遊×大同區》觀光地圖,精裝古籍外觀的姻緣簿,封面有霞海城隍的大印,月老二字使用日星鑄字行的傳統鉛字鑲嵌,附上一支鉛筆,「鉛」的臺語發音同「緣」,意謂著月老為大家守護姻緣,姻緣簿內頁下方印有月老舞連續動畫,姻緣簿外用穿過一枚古銅錢的紅色鬆緊帶環繞,象徵月老賜予的紅線,是一份處處可見巧思的文創設計。

今年的月老則化身為手機袋,像一個大紅包袋般喜氣,尺寸部分特別設計,就算是最大螢幕的智慧型手機也放得進去,上班族外出用餐不必帶包包,可圈掛於手腕上,側邊拉鍊暗袋可放置零錢,背面有特別膠膜可擺放悠遊卡、識別證等。謝正君說,大同區有說不完的故事,所以堅持要把大同區人文特色意象都包裝進去,也不願意每年推出的月老設計曇花一現或乏人問津,所以很注重文創商品的功能性,再將情感與地方做聯結,讓一般民眾或是慕名而來的觀光客,都能感受到大同區的活力與用心。

一件好的設計,就是用最少的元素,卻能帶出最深遠的意義;一座優雅的城市,也不用濃妝豔抹來引人注意,臺北的獨家好設計,就是這個城市最親切的招呼語,生活在臺北,我們和設計零距離。

相關資訊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地址:至善路2段221號

電話:2881-2021

●紅點設計博物館(松山文創園區)

地址:光復南路133號

電話:2748-0430

●大同區公所

地址:昌吉街57號4樓

電話:2597-5323

 
獨家達人 獨樹一格的身影
文/許麗芩;攝影/吳金石
▲在早期臺灣,火柴盒是重要商業贈品或宣傳媒介,從中可看出先民的創意。
無論是在哪個世代,聽到「獨家」兩字,都會令人眼睛一亮,想要一探究竟。在各行各業的芸芸眾生中,有些人執著於某個領域而成為終生志業,也因此成為世人眼中的達人。

在臺北,有一群擁有「獨家」看家本領的人令人嘆為觀止,例如:正在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展示「懷舊火柴盒」的收藏達人蔣敏全;在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服務約有30年的抓漏水技師李陸祥已出版過多本貓書或貓寫真集的攝影師吳毅平等,透過他們的收藏、工作或執著的身影,讓人認識到不同領域達人的精彩故事及獨特視野。

火柴達人•蔣敏全

在現今瓦斯爐、打火機盛行的年代,很多年輕世代很難想像早期使用火柴點燃「灶孔」柴火炊煮的生活記憶。火柴盒曾經在早期臺灣引領風騷,各行各業將它做為重要的贈品或宣傳工具,從不同的年代、類別、造型及廣告內容中,可以追溯臺灣近百年來的產業發展及光陰故事,讓許多收藏家趨之若鶩。蔣敏全從小受到任職於臺灣火柴公司的父親耳濡目染,對於收藏火柴盒情有獨鍾,累積至今已收藏6萬多個火柴盒及相關文物,即日起至七月底在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展出「懷舊火柴盒」特展,從中可一窺他的豐富收藏及特色,喚起參觀者對臺灣早期常民的生活記憶。

走進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懷舊火柴盒」特展的展區,一間間老廂房內陳設著清領、日據、民國、創意、百業廣告、常民娛樂、商務旅遊、生肖、常民生活等系列主題的火柴盒,令人驚歎古早年代先民的宣傳巧思及創意設計能量,也相當佩服蔣敏全能夠收藏這麼多元精彩且「自成系列」的火柴盒,這些展品是他收藏的精華,首度在臺北曝光,意義非凡。

「懷舊火柴盒」特展策展人、佳新文化傳播經理吳品寰表示,臺灣有許多珍貴的民俗文化或收藏逐漸被人遺忘,相當可惜,就像這次在蔣敏全的火柴盒收藏中發掘出許多特色珍品,其中有間大稻埕百年服裝老店「洪裕泰」,在1960年代由第二代傳人洪添丁創意發想,設計了一款約二、三十公分「可丈量布料」的造型火柴盒,因年代久遠、時過境遷,目前已80多歲的洪添丁董事長本人早已遺忘當年的「創舉」,卻因為蔣敏全收藏了這個布尺火柴盒而喚起他當年的回憶,洪添丁表示當時是免費發送給顧客,廣獲好評,因此成功提高業績,這也成為蔣敏全火柴盒收藏軼事中一段有趣的插曲。

此外,在展示的火柴盒系列中,還可看到狗頭、猴標、雨傘標等老品牌,或是大同寶寶、長榮貨櫃、「司麥脫」高級皮鞋、臺銀古銅錢、明星等特殊造型或內容的火柴盒,更可以看到北投溫泉飯店、波麗路餐廳、圓山、六福客棧等臺北早期商務旅遊的廣告宣傳痕跡,而從各種廣告火柴的電話號碼多寡、印刷材質演變、設計藝術趨向及市場潮流變化等,也能一窺臺灣經濟發展的軌跡,相當有趣!

對於蔣敏全來說,收藏火柴盒是從小耳濡目染和興趣之所在,卻可能在「無心插柳柳成蔭」之下,牽引出一段段由火柴盒點亮的大時代小故事,從歷史的微光中看到百年光陰的流轉,貫穿時空軸線,為臺灣或是臺北的鄉土文化保存珍貴史料與遺產。

抓漏達人•李陸祥

近年來,珍惜水資源的觀念雖然已深植在每個人心中,並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但還是有可能因為管線老舊或外力影響等因素,造成水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已在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服務約三十年的「抓漏達人」李陸祥,身懷獨家祕技,多年來帶著聽音測漏設備在臺北街頭趴趴走,沿途以聽音辨位的方式來抓漏,隨著經驗的累積,幾乎達到百分之百「滴水不漏」的抓漏成功率。

也許有很多在臺北生活久了的民眾有切身體會,近年來似乎已很少接到斷水或停水的通知,這跟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的努力有很大的關係。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總務科公關股股長張序周表示,近年來水資源開發已趨飽和,節流更顯重要,北水處透過汰換管線、主動修理管線及主動測漏等方式,讓漏水率從民國92年的27.51%降到103年的17.88%,而這約有9%的差距,相當於一年將近有上萬噸的水,原本會漏到地下,現在都能送到民眾家中,而北水處也因防漏技術的卓越表現,榮獲2010年全球「工程革新獎」,是我國自來水事業史上在漏水防制領域首度獲得的殊榮,更是臺北的驕傲。

北水處在漏水防制時,會先鎖定小區計量、管網改善、漏水檢修及水壓管理等四大主軸,其中在小區計量上,會將管網分割成許多小區塊,其周邊相連的水管都關閉,只留一處進水點,並在進水管安裝大型水表,然後比較水管進水量和小區居民的用水量,評估漏水問題是否嚴重,經過逐步篩選及再分割為「次小區」或「逐巷計量」來找出問題點。當發現可能有漏水、尚未汰換或修理管線前,需要藉由聽音測漏等傳統工具,於夜間憑著敏銳聽力逐巷逐弄將細微的漏水聲定位出來,及時處理,雖是治標不治本,卻也能有效減少整體漏水狀況。

就如同武俠小說修習武藝時常說的「練武奇才」,要成為「抓漏技師」也同樣需要聽音的天分。通常抓漏技師會使用聽音棒、電子式漏水探測器、相關漏水探測器等工具,李陸祥表示,進行檢漏聽音時,使用的漏水探測器會把聲音放大九百倍,一個小動作或小工具掉落的聲音,平常聽來微不足道,但透過聽筒卻宛如有人在耳邊大喊,長期下來,會產生聽力受損的後遺症。而要在都市嘈雜的環境中「準確」聽出漏水音,需要具備相當的音感,因為漏水音的音量、音質或頻率等,會因自來水管線的材質、厚度、水壓、漏水孔形狀等各不相同,如何排除各類都市活動反射音的干擾而找到漏水處,則考驗技師的聽音天分與功力。尤其是要找到地底下的滲漏水,就像「盲劍客」與看不見的敵人打鬥般,相當辛苦。

由於漏水檢測是一門獨特及專門的技術,早期北水處是採師徒制一對一教學方式,當時李陸祥常跟著師父在夜間沿著管路在暗巷作業,因為夜深人靜之時較容易聽音辨漏,雖然他們有身穿印有北水處標誌的橘色背心制服,但由於看起來「行跡可疑」,加上一旦發現可能的漏水處,就會在地上蓋記號,經常被居民懷疑是宵小,而被狗吠或追跑,更是經常發生的事,即使是白天時作業,因工作需要而按鈴進入居民庭院,居民也總是一再盤查、甚至還特別手持電擊棒來警戒,令他們哭笑不得。

儘管如此,李陸祥與師父仍然堅守工作崗位,等他「出師」後,更是走遍臺北的大街小巷為管路「聽診」,其中最令他有成就感的一處是在師大路附近,該處由於管線老舊、漏水源頭不太明顯,連他的師父都找尋多年而未果,揚言「找不到就不退休」,最後終於被他們找到漏水源頭,「依漏水量費率換算,相當於一年為臺北市民找回來275萬元。」

由於抓漏「節流」的重要性,北水處有感於以往一對一教學師徒制的養成時間太長,遂於94年啟用檢漏聽音訓練場,模擬現場地下管線漏水情形,由學員學習理論並實地訓練,再藉由老師傅搭配進行現場實地案例演練,目前李陸祥也擔任檢漏培訓導師,為培養新血及傳承奉獻心力。

拍貓Artist•吳毅平

在一家「讀貓園」咖啡館內,與拍貓達人吳毅平碰面約談,原本以為喜歡拍貓的他,應該會喜歡在這樣以「貓」為主題的環境中拍攝取材,沒想到他對於在座位附近走動、甚至窩在玻璃隔間櫥內的各式貓咪不為所動,原因是他喜歡捕捉街貓最自然的一面,而非刻意營造出的貓的環境,因為拍街貓時「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牠要做什麼,因為無法預期,所以可以永遠追求一個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瞬間。」他強調喜歡自我定位為一個喜歡拍貓的攝影師或藝術家,而非用「達人」這類的形容詞或定位。交談中,可以感受他是一位相當有自己主張及觀點的攝影師,不隨波逐流,「我願一輩子都在追逐貓的瞬間。」他說。

吳毅平曾經在《自立早報》、《路透社》、《TO'GO旅遊情報》等媒體任職,現為自由攝影,著有《在路上遇見貓》、《優雅的瞬間》、《到里斯本尋找一隻貓》等貓書或貓寫真集,並曾獲得國內外幾個新聞報導或攝影獎。對他來說,「拍貓,是很嚴肅的」,而且會是拍一輩子的主題。

最初吳毅平拍貓的動機很簡單,因為他養貓,又是從事新聞攝影工作,越拍貓越投入,於是從自家貓拍到街貓,又從臺北或臺灣拍到國外,如法國、泰國、日本、汶萊、中國大陸、葡萄牙里斯本、巴西等,而且「不去以貓聞名的地方拍」,可以說當他按下快門的瞬間,每一隻貓都與眾不同,因為都與當時的環境或所在的地方形成獨特的「環境貓像」,他自我解嘲說:「可能是攝影記者做久了的壞習慣,什麼都要『獨家』。」

在吳毅平的鏡頭下,看到貓形貓狀的世間百態,例如平溪一間小土地公廟旁的「福德正貓」;從艋舺龍山寺廟頂紅瓦走過的貓,底下是虔誠敬拜的芸芸眾生;在巴西公園長椅「排排睡」的貓群,或是傲行於石板道、頗有踢進四強的世足明星氣場的貓等,對吳毅平來說,很多畫面的捕捉都是可遇不可求,而他鏡頭下的貓,無論是優雅、慵懶、可愛、逗趣、甚至捕食獵物的兇狠等,都是在當時、當景下的真實自然呈現,令人不禁想著:「當世界只剩下貓……」,會是什麼景況呢?

「獨家」不是新聞記者的專利,每個人只要能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內下足功夫,循著心中的鼓聲前進,自能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蹊徑,成為「獨家達人」,豐富自己、甚至開拓世界的視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